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四年級上冊語文《三顧茅廬》教案(通用14篇)

四年級上冊語文《三顧茅廬》教案(通用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三顧茅廬》這篇課文是根據《三國演義》中第三十八回內容改編而成的。那麼,在教學講解上需要注意好哪些細節問題呢?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教科版四年級上冊語文《三顧茅廬》教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四年級上冊語文《三顧茅廬》教案(通用14篇)

四年級上冊語文《三顧茅廬》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2、學會本課5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認識一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事物與被比喻事物之間的關係;學會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4、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重點難點:

通過對描寫劉備的神態、語言、動作詞句的朗讀和感悟,體會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

教具準備:

1、蘇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8課多媒體配套課件

2、有關《三國演義》故事的資料等。

教學過程:

一、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歌,談話導入

1、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歌

2、中國古代曾經有過一個時代叫做“三國”,那可是一個戰火紛飛、風雲際會、羣雄逐鹿、英雄輩出的時代。這個偉大的時代造就出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那就是——

(生補充:《三國演義》)

3、你喜歡《三國演義》裏什麼人物?(生交流)

4、古人很有趣,除了姓名外,還有字,諸葛亮字——劉備字——張飛字—— 關羽字—— 李白字——

5、諸葛亮、關羽、張飛、趙子龍這些名將都是誰的手下呢?

看來劉備這個人值得我們好好研究研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寫劉備的歷史故事。(板書:三顧茅廬)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誰來用自己的話解釋一下“三顧茅廬”是什麼意思?

(說對的要表揚,說錯的也要表揚,表揚他的勇氣……)

2、解釋課題,補充課題。

引導:噢,三、就是三次,顧,就是拜訪。茅廬,茅草房。請在課題前加上拜訪的原因,在課題後加上拜訪的結果,試着說一說。

(生講述)

過渡:其實,大家所說的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板書:諸葛亮(引導生看字形)

(認識諸葛亮)孔明——臥龍

3、“諸葛”是複姓,你還知道哪些複姓呢?

(上官、夏侯、司馬、玄武……)

4、同學們真不簡單,知道這麼多,單憑這一點,你做我的老師了,有些姓我還沒聽過,回去我查查字典。

5、由這個題目你想到過什麼問題?通過三遍讀課文,解決了嗎?還想問自己或問我什麼問題呢?(生交流)

6、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檢查課文朗讀,及時正音)

7、課件打開生字版指名認讀、連詞、釋意。

三、默讀課文,理清層次

1、各自默讀課文,明確課文重點寫了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的經過。

2、交流討論。

四、播放課件欣賞:動畫演示故事、配樂朗讀課文

五、作業

1、深層讀悟課文。

2、認真完成寫字練習。

四年級上冊語文《三顧茅廬》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理清文章脈絡,複述故事情節。

2、分角色朗讀張飛和劉備的對話,抓住描寫張飛的關鍵詞語,感悟張飛的性格特點,學習側面描寫襯托人物特點的方法。

3、體會劉備誠心誠意、禮賢下士的品質。

4、學會尊重他人、以誠待人、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精神和品質。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諸葛亮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在任何時候提到諸葛亮,作爲一箇中國人,都會有一種由衷的自豪感。因爲,這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百分之百的中國的智多星。今天,我們將學習的“三顧茅廬”不過是諸葛亮衆多故事之一,但是,僅僅從這一個故事中,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我們就可見一斑。(板書課題、作者)

二、自學指導

(一)——預習與交流

積累生字詞

(1)請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拜謁(yè)綸巾(guān)末胄(zhòu)

愧赧(nǎn)傾頹(tuí)存恤(xù)

殆盡(dài)疏懶(lǎn)鄙賤(bǐ)

如雷貫耳(guàn)頓開茅塞(máo)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窗外日遲遲:太陽緩慢落山的樣子。

未審得入覽否:明白,知道。

不勝愧赧:因羞慚而臉紅。

屏人促席:靠近。

奸臣竊命:篡奪國家權力。

而不知存恤:愛惜,體恤。

總攬英雄:廣爲延攬。

惟將軍圖之:考慮。

(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今操已擁百萬之衆,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四年級上冊語文《三顧茅廬》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所學詞語的意思。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瞭解課文的內容,感受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理解所學詞語的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知道《三國演義》中的哪些人物呢? 你知道他們身上的哪些故事呢?(學生簡單介紹自己知道的人名和故事。)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三國時期的故事《三顧茅廬》。(板書課題)

學生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

1、出示自讀要求。

(1)藉助拼音讀準田字格中的生字,讀順課文。

(2)自學生字,懂得它們的書寫方法。

(3)聯繫上下文或理解詞語的意思。

(4)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按要求自讀課文。

教師巡視,及時輔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3、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分段讀課文。

教師相機指導生字的讀音。

(2)檢查字形掌握情況。

茅:與“矛”比較。

統:與“流”比較。

宜:與“宣”比較。

(3)交流詞語的意思,

三顧茅廬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秀麗宜人

羣雄紛爭 茅塞頓開

(4)指名說說自己沒讀懂的地方。

三、再讀課文,初步瞭解內容

1、放錄音範讀全文。

2、指名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3、劉備三顧茅廬,邀請諸葛亮出山輔助他實現統一中原的大業,諸葛亮真有這樣的雄才大略嗎?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讀第四自然段,加以體會,理解“茅塞頓開”)

4、劉備在請諸葛亮出山後,高興地說:“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求賢若渴、禮賢下士、尊重人才等)

5、討論:從這個故事中,你體會到了劉備什麼樣的品質?

四、作業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用鋼筆描紅。(文後練習2)

第二課時

一、 複習導入

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建立統一祖國的大業。諸葛亮在二十一年後回憶起這件往事,還感激萬分,寫下了這樣幾句話

1、出示《出師表》節選。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聽教師朗讀,體會其中的意思。(能聽懂多少是多少,不要過高地要求)

2、這段似懂非懂的文字中,哪些是寫三顧茅廬這件事的?根據自己的理解說一說

二、細讀課文

1、諸葛亮對劉備的三顧茅廬可以說是記憶猶新、歷歷在目的,甚至是刻骨銘心的。這是爲什麼呢?

2、討論: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是誠心誠意地邀請諸葛亮出山呢?自由讀第一自然段,用其中的句子或詞語來回答。(誠心誠意)

默讀課文二、三自然段,畫出表現劉備“誠心誠意”的詞語和句子。

3、組織交流:

(1)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得尊重人才……” 同桌分角色朗讀張飛和劉備的對話,交流自己的體會。

(2)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3)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感情朗讀這一句話,交流自己的體會。

(4)等了半晌功夫……又等了一個時辰……

(與“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進行對比)

交流從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中體會到了什麼?

(思考:從這裏你體會到了什麼?)

4、小結:劉備爲了請諸葛亮出山,他怒斥張飛、三顧茅廬。還有半里路就早早下馬步行,在房門外恭候多時,快步走進草堂和諸葛亮見面……看來,劉備渴望得到諸葛亮這個賢才已經到了如飢似渴的地步。這就叫“求賢若渴”。

5、齊讀第五自然段

三、小練筆:

正因爲劉備求賢若渴,所以《三國演義》中寫劉備二顧茅廬而不遇孔明時,他親自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留給諸葛亮。這封信,一般讀《三顧茅廬》的人都忽略了。其實這封信也深深地打動了諸葛亮的心。因爲信中,劉備將自己的一番誠意、仰慕之情抒發的淋漓盡致。現在,請大家發揮想象,替劉備寫一封簡短的信留給諸葛亮。

四年級上冊語文《三顧茅廬》教案 篇4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按事情的發展順序有條理地複述課文。

2、學會本課19個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事物(喻體與本體)之間的關係;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物。

4、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二、教學重點:

體會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

三、教學難點:

學習寫“隆中美景”的寫法寫一處景色。

四、教具準備:

小黑板;字詞卡片

五、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知道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嗎?你能介紹介紹其中的主要人物嗎?

看來,諸葛亮不愧是雄才大略,大家都知道!他是劉備的得力軍事,那麼,他怎麼會成爲劉備的軍事的,他爲什麼會終於劉備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相關的新課文。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解題顧:拜訪;茅廬:草房子

過渡:誰去拜訪?拜訪的又是誰?我們學了課文就明白了!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輕讀全文,補充課題,引導完整、準確地說說題意

2、再讀課文“三顧茅廬”具體是怎樣一件事呢?請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再讀讀課文,同時完成幾個任務。

(1)出示自讀要求,指名讀

(2)檢查自讀情況a、抽讀生字詞卡片(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茅廬諸葛亮茅塞頓開捆來尊重臥龍恭恭敬敬秀麗宜人吩咐討論,羣雄紛爭分析半晌時辰輔助潺潺策略疏疏朗朗下榻

b、理解詞義:誰來當小老師說說你已經懂得的詞!

半晌:半天尊重:尊敬看重

茅塞頓開:原來心裏像被茅草塞着,現在忽然被打開,形容忽然領會理解。

c、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以“不添字減字、不回讀、不破詞破句”爲標準,集體評議)

3、回到課題,劉備三顧茅廬邀請諸葛亮,爲的是什麼?三顧茅廬的經過又是怎樣的呢?我們細細地到課文中去看看!

三、細讀第一自然段

1、自由輕聲讀課文思考:這段告訴我們什麼?劉備爲什麼要去拜訪諸葛亮?

2、重點理解“兩次”“拜訪”“誠心誠意”

從幾個詞上你看出了什麼?(劉備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誠態度)

3、指導朗讀:你能把劉備的急切與虔誠讀好嗎?

四、過渡:劉備爲了能使諸葛亮出山助他一臂之力,已經去了兩次了,當他第三次再去茅廬的時候,見到諸葛亮了嗎?我們下節課再學習。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上節課你知道了什麼?

2、齊讀1節。

過渡:劉備兩次拜訪諸葛亮,都沒見着,他沒有就此罷休,這第三次,他們見到諸葛亮了嗎?

二、細讀第二到四自然段

1、指名讀這三個自然段,思考:這三個自然段寫了什麼?(具體經過)

其中每段各寫了什麼?(出發之前、見面之前、見面以後)

2、學習第二自然段

劉備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了,不請出諸葛亮誓不罷休,冬去春來,他又要朝隆中出發了!可這次關羽和張飛卻不同意了,他們認爲?爲什麼會這麼認爲呢?劉備的表現是這樣的?從這裏看出劉備怎麼樣?(尊重人才,求才心切)

誰能用生氣的語氣讀劉備說的話?

齊讀指導讀好張飛與劉備的對話

3、學習第三自然段

一路走來一路看,轉眼,隆中到了!

(1)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讀第三自然段,邊讀邊數數一共有幾句話?哪幾句寫了劉備看到的景象?那幾句寫劉備的動作?劃一劃,找一找。

(2)交流:a、齊讀一、二句,想象所描寫的畫面

出示:那裏的山岡蜿蜒起伏,好象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說說把什麼比做什麼?爲什麼這樣寫?(聯繫諸葛亮)

b、過渡:這景正是諸葛亮剛毅高遠,不同凡響的寫照。劉備有沒有順利見到諸葛亮呢?我們接着看!

C、指名讀3—8句,說說你覺得劉備是個怎麼樣的人?(尊重人才,求賢誠心)你是從哪些詞句裏看出來的?(下馬步行輕輕敲門輕輕地走恭恭敬敬地站、等快步走)

指導讀好這些句子。

(3)小結過渡:經過長長的等待,終於見面了!俗話說:“人傑地靈”,隆中這麼美,人稱“臥龍先生”的諸葛亮是不是一位人傑呢?學習第四節。

4、學習第四自然段

1、小組讀,說說諸葛亮才幹如何。(分析形勢,提出策略)

2、出示:劉備聽了茅塞頓開,想撥開雲霧見了青天。

聯繫上下文說說理解。

2、指導讀出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3、過渡:諸葛亮出山後,劉備和他相處怎樣呢?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1、指名朗讀,誰來噹噹小記者來向我們介紹一下他們的近況?

2、交流上述問題:(同桌同榻一起)(關係親密)

3、出示: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

說說理解!

四、總結:到此爲止,我們已經知道劉備終於成功地請出了諸葛亮,也從中領略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劉備的求賢若渴,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回去,同學們可以把我們這個故事複述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四年級上冊語文《三顧茅廬》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理解“仰慕、傲慢、光臨、輔佐”等詞語的意思。

2、能給課文分段,說說段落大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能分辨課文的詳略,並認識這樣的詳略處理能突出劉備禮賢下士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描寫劉備的言行,理解劉備荒請諸葛亮出山的誠意。

三、教學難點:

認識課文對張飛的描寫來突出劉備的爲人。

四、教學時間:

3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教學要點:

整體瞭解課文,找出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起迄,並學習這一段落。

二、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劉備求賢若渴、虛心求教,禮賢下士的精神。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東漢末年,戰火紛飛,羣雄紛爭,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正因爲這個偉大的時代造就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那就是——《三國演義》。

今天這節課我們將一起學習發生在那個時代的一個故事。節選自《三國演義》,它就是《三顧茅廬》

(二)、揭題《三顧茅廬》並齊讀課題。

(三)、大家自由地讀課文,要求:

1、讀準生字。

2、讀通課文。

3、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四)、讀後檢查:

1、指名讀生字。

2、指名分節讀課文。

3、提問:

A、課文記敘了劉備(),()請()出山,()的故事。

B、解釋“顧”C、課文提到了哪些人物。古人很有趣,除了他的姓和名,你還知道他的字嗎?

4、劉備爲什麼要三顧茅廬?A、指名回答。B、齊讀課文第一句話。

(五)、再次讀課文,課文的哪能幾自然段寫三顧茅廬。

同桌討論指名回答。

(六)學習第三——六自然段。

1、師:時間過得很快,寒冬剛過,早春來臨,劉備打算第三次拜訪孔明,說明什麼?

2、要求學生自讀課文用——劃出表示劉備有誠意的句子。

3、學習彙報:

出示

(1)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離諸葛亮的草屋還有半里多地,劉備就下馬步行。

(2)劉備吩咐兩個弟弟在門外等着自己輕輕地走過去,恭恭敬敬地站立在房門臺階下等孔明醒來。

(3)劉備大聲自責說:“你怎麼如此無禮,這回不用你去了,只讓雲長我一起去。”

(4)劉備說:“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禮節。”

4、齊讀上述幾句話。

5、師:劉備此時就直愣愣地站着呢?當時劉備會想一些什麼?

生:

(1)劉備會想,待會兒見面該怎麼說呢?

(2)我怎麼樣才能讓諸葛亮相信我的誠心誠意,幫助我完成大業呢?

(3)他在想,我以第三次來了,諸葛亮這回該跟我走了吧。

(4)爲了諸葛亮,已經連張飛都罵了,我的心真得夠誠了。諸葛亮就是一塊石頭,也地感動了。

小結:這叫精誠所至,金石爲開!

過渡:劉備站在門外,過了好長時間,諸葛亮醒,他怎麼樣做?

出示:劉備趕緊下拜說:“久聞先生大名,曾經兩次謁見,都沒有遇到。”

問:你們知道劉備是什麼人嗎?

(1)大將軍

(2)漢朝的皇叔

師:對,劉備是皇親國戚,人稱劉皇叔,他竟然給諸葛亮下跪,諸葛亮是什麼人?

回答:

(1)讀書人

(2)普通百姓

師:用張飛的話說,他是“一個村夫”,現在劉備竟然給諸葛亮下跪,足可以感動——天地。

過渡:劉備冒着春寒,三顧茅廬,還有半夜裏就早早的下馬步行,還在房門外恭候多時,終於見到諸葛亮,趕緊下拜……現在,你是諸葛亮,你耳聞目睹了劉備的所作所爲,你會怎麼想?

學生回答:

(1)劉備對我可是一片誠意!

(2)劉備對我這麼誠心,我在他手下做官,要比我現在有趣。

提問:

(1)這個故事中的關鍵人物是誰?劉備。

(2)既然寫劉備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爲什麼課文幾處寫到張飛呢?請把課文寫張飛的語句劃出來讀一讀,體會一下?(反襯出劉備的謙恭態度或誠心)

張飛說:“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條繩子諸葛亮捆來就是了!”

見劉備還站着等,張飛氣極了,對關羽說:“這個先生怎麼這樣傲慢!等我到草屋後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來!”

分角色朗讀:劉備、張飛、諸葛亮、作者

表演:劉備、張飛、諸葛亮

四人小組討論:學習了課文你覺得劉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誠懇、有毅力、求賢若渴、虛心求教、禮賢下士

六、作業:

劉備與諸葛亮邊喝茶邊談些什麼?把它寫出來。

四年級上冊語文《三顧茅廬》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把握小說的故事情節,概括主要內容。

2、理解人物形象,抓關鍵字詞句感悟人物的性格特點。

3、學習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

4、學習古典小說,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教學重點:

目標2、3

教學難點:

目標3

教學準備:

PPT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談話導入

二、合作探究

1、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並說說從哪個角度來概括的?

2、分析人物形象。

<1>劉備來茅廬邀請諸葛亮,在哪些地方足見其誠心誠意?

請找出相關語句內容進行交流概括其形象

鏈接;劉備死後,諸葛亮回憶往事時寫下《出師表》,看他是怎樣看待當年劉備三請他的?展示《出師表》節選。

3、文章主要寫劉備與諸葛見面,卻多次寫張飛,文中是怎樣刻畫張飛的,有什麼作用?

小結:

三、總結鞏固

仿寫運用

類文閱讀:《借東風》

四、拓展延伸

你還知道三國演義中的哪些故事?是通過什麼渠道瞭解的?

五、作業佈置

四年級上冊語文《三顧茅廬》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理順本文字音。

2.初步瞭解《三國演義》,把握整體內容。

3.瞭解劉備及諸葛亮的性格特徵。

4.體會並學習本章節烘托手法的運用。

教學重點:

1.初步瞭解《三國演義》,把握整體內容。

2.瞭解劉備及諸葛亮的性格特徵。

教學難點:

體會並學習本章節烘托手法的運用。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聽歌《滾滾長江東逝水》,進入情境。

這首歌是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曲,電視劇演的很精彩,但其實,《三國演義》的原著寫的更精彩,尤其是對智諸葛亮的描寫。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就是和諸葛亮出山有關的《三顧茅廬》。

二、作者介紹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元末明初小說家。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漢族,山西幷州太原府人。羅貫中早年曾參與反元的起義鬥爭。明朝建立之後,專心致力於文學創作。羅貫中編著的小說有《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傳》、《三遂平妖傳》。其中《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羅貫中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除小說創作外,尚存雜劇《趙太祖龍虎風雲會》。

三、《三國演義》介紹

1.“演義”即根據史實,敷演大義,在敘事中融進作者的生活體驗和思想感情,並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進行政治的和道德的評價。“演義”還是特定的文體。

2.《三國演義》的基本內容:

(1)縱向看,《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漢靈帝中平元年(184)至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共97年的歷史。全書120回,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33回)

主要寫漢末動亂和羣雄並峙,曹操集團的崛起和壯大。

第二部分(34—85回)

主要寫劉備集團的崛起和壯大,三國鼎立,蜀國南征北戰,互相爭雄的局面。

第三部分(86—120回)

寫三國的衰落,最終爲司馬氏所統一,建立西晉王朝。

(2)橫向看,《三國演義》描寫了魏、蜀、吳三國間尖銳複雜的鬥爭;展示了三國時期近百年的戰爭史;描寫了令人眼花繚亂的外交手段;在政治、軍事、外交鬥爭中蘊含着極爲豐富的經驗,堪稱是一部謀略百科,有相當的認識意義和借鑑價值

以濃墨重彩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形象。

3.《三國演義》主題:

《三國演義》以儒家政治道德觀念爲核心,同時也糅合了千百年來廣大人民的願望,鮮明地表現出“擁劉反曹”的思想傾向。

其中既有對明君賢相、清平世界的讚美與渴慕,對昏君賊臣、天下大亂的痛恨與厭惡,又有由於最終理想幻滅、道德失落、價值顛倒的慘痛現實所帶來的悲愴與迷惘。

本文節選自《三國演義》的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草廬”和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戰長江孫氏報仇”。

四、朗讀課文

1.自讀課文,查找生字新詞。

2.藉助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

3.小組內分角色朗讀。熟悉課文。

五、作業

1.熟讀課文。

2.識記並抄寫生字,標音。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杜甫)

這首詩是寫誰的呢?——諸葛亮

二、整體感知

1.小說主要寫了哪幾個人物?

明確:劉備、諸葛亮、張飛

2.這篇小說可以分成幾個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明確:四個:

劉備拜訪諸葛亮之前,司馬徽贊諸葛亮。

劉備一顧諸葛亮未得,遇崔州平,論天下事。

劉備二顧諸葛亮未得,遇亮友、弟、岳父,留下書信。

劉備三顧諸葛亮,孔明隆中對策,感其誠,出山輔佐。

三、探究劉備的人物形象

1.圈畫出文中與劉備相關的描寫。

2.小組合作,討論並歸納劉備的形象特點。

明確:謙虛、禮賢下士、不恥下問、求賢若渴、氣度寬宏

3.文中哪些事件或語句體現出劉備的禮賢下士、求賢若渴?

明確:

(1)三顧茅廬。

(2)三請之時,“令卜者揲蓍,選擇吉期,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臥龍岡謁孔明”。

(3)“下馬步行、輕輕敲門、輕輕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個時辰、快步走進”等。

(4)泣請孔明,“淚沾袍袖,衣襟盡溼”。

(5)斥責張飛

4.文中對張飛主要運用了哪種描寫?有什麼作用?

明確:襯托出劉備的謙虛、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的特點。

5.作者用了哪些方法體現劉備的特點?

明確: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側面描寫。

四、拓展

1.關於劉備你知道哪些信息?

(1)時間表

160年,出生於涿縣

184年,桃園三結義,同其弟征伐黃巾

194年,升任徐州牧

195年,呂布投靠劉備

196年,投靠曹操

200年,投靠袁紹

207年,投靠劉表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

208年,赤壁之戰聯合孫權大敗曹操

209年,任荊州牧,與孫權聯姻

214年,入成都,領益州牧

215年,劉、孫分佔荊州

219年,進位漢中王

221年,即帝位

222年,興兵伐吳

223年,歿於白帝城

(2)字玄德,是中山靖王之後,漢景帝劉勝玄孫,身高7尺5寸(漢尺),雙手下垂可以超過自己的膝蓋,眼睛能看見自己的大耳。

2.關於劉備有哪些主要情節?

桃源三結義,三英戰呂布,三顧茅廬、劉備摔阿斗、白帝城託孤、葭萌關收馬超、伐林送徐庶、計奪天蕩山、伐吳殞命

3.劉備有哪些性格特點?

喜歡結交英雄豪傑,胸有大志而鋒芒不露,機智善變,禮賢下士,知人善任,寬仁愛民。

五、作業

閱讀與劉備有關的重要情節。

板書設計:

三顧茅廬

施耐庵

劉備

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側面描寫

第三課時

一、導入

交流閱讀心得。

二、探究諸葛亮的人物形象

1.圈畫出文中與諸葛亮相關的'描寫。

2.小組合作,討論並歸納諸葛亮的形象特點。

明確:淡泊名利、高雅不羣、超拔不凡、不出門便知曉天下事、足智多謀。

3.文中詩詞對於表現諸葛亮的形象起到了什麼作用?

明確:從不同的方面表現了諸葛亮的才華和人生追求。

4.司馬徽所言“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一句話有什麼深意?

明確:

一方面是肯定諸葛亮找到了他值得輔佐之人——劉備;

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臥龍雖有經天緯地之才,即使得到劉備這樣的明君,但是生不逢時,縱使再怎麼努力,都只能是“嘔心血”,卻不能改變天命,即不能如劉備所願“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雖然是對諸葛亮的才華得以施展感到一絲慰藉,但更慨嘆他多舛的命運。

5.課文中劉備的哪些帶有比喻修辭的語言表現出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明確:

(1)我得到到諸葛先生,就象魚兒得到水一樣啊!

(2)劉備聽了茅塞頓開,象撥開了雲霧見到了青天。

6.你認爲使孔明最終決定出山輔佐劉備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明確:

(1)劉備的誠意感動了諸葛亮。

(2)諸葛亮既有安邦定國之才,亦有建功立業之志。躬耕南陽不過雖逢其時、未逢其主之權宜之計。

7.作者用了哪些方法體現諸葛亮的特點?

明確:語言描寫、外貌描寫、側面描寫(人物描寫及環境描寫)。

三、拓展

1.關於諸葛亮你知道哪些信息?

(1)時間表

181年,誕生於琅邪。

207年,出山輔劉備。

208年,說服孫權抵禦曹操於赤壁。

214年,被封軍師將軍。

221年,被封蜀國丞相。

225年,討伐南蠻,將其平定。

227年,上出師表,初出祈山。

228年,街亭失守,斬馬謖。

232年,發明木牛流馬。

234年,病逝五丈原。

(2)字孔明,號臥龍先生。三國時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爲“千古良相”的典範。

身高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瓢瓢然有神仙之概。

常自比管仲、樂毅,有經天緯地之才,鬼神不測之機。其手搖羽扇,運籌帷幄的瀟灑形象,千百年來已成爲人們心中“智慧”的代名詞。

2.關於諸葛亮有哪些主要情節?

隆中對策、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巧布八陣圖、七擒孟獲、舌戰羣儒、智激孫權、智激周瑜、借東風、草船借箭、空城計、智算華容道、遺計殺魏延、罵死王朗、造木流牛馬、五丈原禳星、死諸葛走生仲達、揮淚斬馬謖

3.諸葛亮有哪些性格特點?

足智多謀、料事如神、才能過人。

忠心耿耿、感恩圖報。

法紀嚴明、嚴於律己。

四、作業

1.閱讀與諸葛亮有關的重要情節。

2.完成練習題。

板書設計:

三顧茅廬

施耐庵

諸葛亮

語言描寫、外貌描寫、側面描寫

四年級上冊語文《三顧茅廬》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理解“呵斥”“拜見”“恭恭敬敬”等詞的意思。

2、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理解劉備三請諸葛亮求賢若渴的心情,體會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品讀張飛的語句,理解對比反襯的寫法,並對張飛形象進行多角度認識。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懂得只有尊重人才,才幹大有作爲。

教學重點:

1、能有感情地讀劉備三顧茅廬時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的語句,體會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2、開放文本,激發同學課外閱讀的興趣。

教學難點:

1、在讀中提升情感,喚起同學對劉備誠心誠意的共鳴。

2、讀張飛的語句,理解對比反襯的寫法,並對張飛形象進行多角度認識。

教學準備:投影設備、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讀了《三國》嗎?你知道劉備是什麼人嗎?(相機示劉備圖片,介紹劉備資料)

2、 今天俺們就來學一個關於劉備的故事---(示課題)《三顧茅廬》。課題中“顧”是什麼意思?“茅廬”呢?誰能來解題?(提示說清人物、地點、事件)

二、初讀課文

1、漢室皇叔劉備爲什麼要一請、二請、三請這個一介草民諸葛亮?請同學們大聲地讀一讀課文,將讀不準,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

2、是什麼原因?書上是怎麼說的?哪一小節告訴俺們?(指名讀第一小節)

三、聚焦劉備

1、請你讀讀2---4自然段,劃出有關句子,圈出有關詞語,考慮: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劃出劉備有關動作、神態等詞語、句子,讀一讀,想一想。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想一想。

2、預設交流:

A:“俺冒着風雪,就是爲了讓孔明知道俺的誠意。你怕冷,自身回去吧!”

天氣這麼冷,還去——說明誠心誠意。(還有那些寫天氣的詞?數九寒天、雪花紛飛,還有天寒地凍)

B:“劉備第三次來到諸葛亮的家中,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就恭恭敬敬的等在房門臺階下等諸葛亮醒來。”

說明劉備很有誠意。

師導:是呀!諸葛亮在溫暖的被窩裏呼呼大睡,劉備卻恭恭敬敬地候在門外,那可是早春,春寒料峭,挺冷的。(教師作恭恭敬敬地等候地樣子,持續5秒鐘)

師導:俺想,劉備的人是傻傻地站着,他的腦袋肯定是骨碌碌地轉着。你想,此時此刻,劉備會想一些什麼?

C:“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離諸葛亮的草屋還有半里多地,劉備就下馬步行。”

劉備在離諸葛亮的草屋還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馬步行,也可以說明他的誠心誠意;還有半里地就下馬,其實,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說明它是真的誠心誠意的。

D: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用去了!”

a、從“劉備生氣地說張飛的話中”可以看出他的誠心誠意。

b、劉備和張飛是結拜弟兄,現在,劉備竟然爲了諸葛亮去批評張飛,說明他對諸葛亮很有誠心。

c、劉備和張飛的關係,能說的具體一些嗎?介紹“桃園三結義”故事

d、是啊,爲了諸葛亮,劉備竟然生氣地說自身的兄弟。在課文的什麼地方?(在第二小節)

俺和你一起來讀讀好嗎?(老師讀張飛的話,同學讀劉備的話。)

e、配上表情、動作分角色朗讀對話。

E、又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悠然醒來。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

a、又等了一個時辰和快步,表示處了劉備對諸葛亮的尊敬和渴求,也可以說明他很誠心誠意。

b、劉備爲請諸葛亮怒斥張飛,冒着風雪寒冷,三顧茅廬,還有半里地就早早的下馬步行,還在房門外恭候多時,終於見到了諸葛亮,趕緊見面……現在,你是諸葛亮,你耳聞目睹了劉備的所作所爲,你會怎麼想?

c、三顧茅廬之後,諸葛亮就走上了爲了國家統一大業的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四、探究張飛

1、同學們除了從劉備的言行中體會到他的誠心誠意,請你們再讀讀課文,你們還從哪裏也能體會到他的誠心誠意?(張飛的無理)

找出描寫張飛言行的句子並出示:

A、再讀一讀,你體會張飛是什麼性格?

B、課文不是在寫劉備嗎?作者爲什麼要來寫張飛,能不能不寫他?(四人小組討論)

(作者採用對比反襯寫法,突出劉備的誠心誠意。)

2、你們認爲作者描寫張飛是爲了突出劉備的誠心誠意?那你們用朗讀來告訴俺。

對比讀(出示劉備張飛的對話,選擇合作讀——點名讀)

理解劉備爲什麼對張飛要“呵斥——大聲呵斥”?

五、拓展延伸

1、討論問題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諸葛亮的雄才大略?(第四節)

出示句子: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雲霧見到了青天。

A、“茅塞頓開”是什麼意思?

B、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

C、這句話作者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把什麼比做了什麼?

D、指名讀。

2、同學們,劉備聽了諸葛亮的一番議論,更敬佩他了,諸葛亮看到劉備三顧茅廬,又肯虛心請教,就答應了。

後來,諸葛亮輔佐劉備,打了許多勝仗。

(1)你知道打了哪些勝仗嗎?(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

(2)劉備採用了諸葛亮的戰略計劃,逐漸形成三國鼎立局面,後來劉備稱帝蜀國,劉備高興地說“俺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

四年級上冊語文《三顧茅廬》教案 篇9

目標點擊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作者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瞭解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的經過,感知劉備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學習比喻的修辭手法,體會作用,嘗試仿寫。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學習作者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瞭解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的經過,感知劉備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2、教學難點:學習比喻的修辭手法,體會作用,嘗試仿寫。

課堂流程

一、 誦讀名言:精誠所致,金石爲開。

二、 明確目標,教師引領。

1、提問:誰看過電視劇《三國演義》?誰還看過小說《三國演義》?

2、研討題意:

(1)“三顧茅廬”中的“顧”是什麼意思?“茅廬”呢?

(2)“三”指的是劉備他們拜訪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還是特指第三次?爲什麼?

(3)作爲課題來講,“三顧茅廬”表達了怎樣的思想?

(4)作爲成語來講,“三顧茅廬”又表達了怎樣的思想?

三、自主學習,幫扶訓練。

1、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再讀課文,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思考劉備爲什麼要誠心誠意地三顧茅廬邀請諸葛亮出山呢?(可用文中的一句話作答)

3、反覆讀,分角色讀第二自然段。找出劉備責怪張飛的話。(交流:爲了“實現統一中國的大業”,最最要緊,最最關鍵的是要懂得什麼。)

4、讀讀、想想、畫畫、議議。(按“出發前、將到時、到達後、出山後”的順序說說在劉備第三次去隆中邀請諸葛亮的過程中,哪些地方具體表現出了他對諸葛亮的十分尊重。)

5、仿照第三自然段描寫景色秀美先整體後部分的寫法,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物。

四、分享提升,穿插鞏固。

1、談感悟,從張飛與劉備的對話中,從三請諸葛亮的過程中感悟到什麼?

2、品析人物特點。(提醒學生抓關鍵詞、句分析,相機追問)。

3、分享所仿寫的句子。

教後反思

《三顧茅廬》一文通過寫劉備三次親自去隆中拜訪諸葛亮,邀請他出山, 輔助自己實現統一中國的大業,表現了劉備對賢才的虔誠和渴求,反映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同時,讚頌了劉備和諸葛亮之間的親密友情。

上完課之後,我感覺有四個方面比較成功:

一、思路明白,設計清晰。

設計本文的教學,我以劉備責怪張飛的話----“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爲突破點,教學時緊扣“尊重”這一中心詞,依循“出發前”、“將到時”、“到達後”、“出山後”的順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突出了劉備的語言、動作、心態和諸葛亮的“隆中決策”,使劉備尊重人才和諸葛亮確爲奇才相映生輝,學生在領悟文本的過程中思維敏捷、自信而活躍,整個課堂氣氛融洽而愉悅,效果良好。

二、採用多媒體教學,趣味性強。

我爲了避免教學時枯燥、乏味,採用了多媒體教學,精心製作了14張幻燈片,有教學目標、有重難點、有重點句段、有三國時期羣雄紛爭圖、有三分天下三國鼎立圖、有古隆中圖。既使學生清楚直觀、又增強了趣味性,讓學生在輕鬆愉悅中學習。

三、導入課文,簡捷自然。

導入課文時,我避免了繁瑣的介紹,而是聯繫電視劇及古典小說,由學生看過、讀過導入課題,水到渠成,簡捷自然。

四、抓住細節描寫,品析人物性格。

本文關於劉備的語言、動作、心態等在文中作者都刻畫地非常好,引導學生抓住這些細節描寫品析劉備的性格特點,從而引導學生在寫作中運用。

但是也有三點不足之處:

預設不足,時間緊迫。

本文最精彩描寫景物部分,並用“來到……只見……”仿寫比喻句,由於我設計課文時,預設不足,沒想到學生會在理解課題“三顧茅廬”中的“三”是寫劉備三次去隆中還是寫劉備第三次去隆中這個問題卡殼,耽誤了時間,所以在最後仿寫比喻句時時間緊迫,沒來得及讓學生展示,沒有收到預設的效果。

重點字,領悟不透徹。

在品析第二自然段中關羽和劉備對話部分,關於“嚷”到的“嚷”時,沒有讓學生真正“嚷”出來。

今後,在課文設計時,一定要給自己的課堂留有一定的“空隙”,應付可能出現的“意外”,同時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多與別的老師溝通交流,多聽專家講座,多聽其他老師的課,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使自己的課堂更有高度、更有趣味性,使學生更感興趣、更喜歡,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四年級上冊語文《三顧茅廬》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三顧茅廬》選自我國古典長篇小說名著《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茅廬”改寫的。課文記敘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故事,讚揚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課文寫劉備三顧茅廬,一次比一次詳細,尤其是第三次拜訪,突出劉備虛心求教禮賢下士的精神。課文用張飛的莽撞、無禮,反襯劉備求賢若渴的態度。

二、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有條理地複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的事物之間的關係;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物。

4、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教學重難點:

1、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的事物之間的關係;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物。

2、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四、教學時間:

三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啓發談話、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三國演義》、羣雄紛爭。

2、板書課題。示範“茅”、“廬”兩字寫法;學生練習寫“茅”、“廬”兩字,寫在課題旁邊。

3、解題。理解“顧”、“茅廬”意思。

二、初讀課文

1、範讀。(或聽錄音)

提問:誰“三顧茅廬”,劉備三顧茅廬幹什麼?“三顧茅廬”在課文中是什麼意思?

2、自瀆課文。

①藉助拼音讀準生字新詞;

②讀熟讀通順課文;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③思考:通過讀課文,你瞭解到劉備、諸葛亮是什麼樣的人?

3、檢查自瀆情況。

①檢查字音掌握情況

A.生字卡片;

諸葛亮 輔助 捆來 尊重 臥龍 疏疏朗朗 潺潺

吩咐 恭恭敬敬 半晌 時辰 策略 茅塞頓開 同塌討論

B.重點字音:

疏 潺 晌 辰 諸 尊 吩 塞 策

C.理解有關詞語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試讀課文。

要求:不破詞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復讀,不唱讀。邊讀邊評議。

③感知文章主要結構:略寫前倆次,詳寫第三次。

④討論:通過讀課文,你瞭解到劉備、諸葛亮是什麼樣的人?

板書:

劉備:尊重人才 諸葛亮:雄才大略

三、作業:

1、描紅

2、抄寫生字新詞

3、給下列生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吩(feng fen) 輔(fu fu)晌(xiang shang )

辰(cheng chen ) 諸(zhu zu ) 臥(wo wu )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出示生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2、抽讀生字卡片

二、細讀課文

1、細讀第一自然段。

(1)自由輕聲讀課文。

思考:這段話告訴我們什麼?劉備爲什麼還要去拜訪諸葛亮?

(2)填空:

劉備( )前往隆中( )諸葛亮,( )地( )他出山,輔助自己實現統一中國大業,但都沒有見着。

(3)討論填空,理解重點詞語:兩次、拜訪、誠心誠意、邀請,體會劉備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誠態度。

(4)指導朗讀,體會。

2、學習第2——4自然段,

過渡:劉備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第三次來到隆中諸葛亮的茅廬,終於見到了諸葛亮先生,請到了一位智謀過人的軍事,留下一段佳話。下面,我們來學習第2——4自然段。

(1)小組學習。讀課文,思考: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劃出劉備有關動作、語言、神態等詞語、句子,讀一讀,想一想。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想一想。

(2)討論問題一: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

要點:

①第二自然段。重點指導分角色讀張飛、劉備的話,討論,指導朗讀,細細感悟品味劉備對人才的敬重、虔誠;

②第三自然段。精讀賞析:“下馬步行、輕輕敲門、輕輕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個時辰、快步走進”等重點詞語的細節描寫;討論,指導朗讀,感悟劉備對人才的敬重、虔誠。

③第四自然段。同塌睡覺、同桌吃飯等。

(3)重點句理解。

3、討論: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①理解句子:劉備聽了茅塞頓開,象撥開了雲霧見到了青天。

比喻句教學,什麼比做什麼?體會比喻句的精妙。

②理解句子:我得到到諸葛先生,就象魚兒得到水一樣啊!比喻句教學,什麼比做什麼?體會比喻句的精妙。

三、作業

1、近義詞

2、組詞

3、抄寫比喻句。

第三課時

一、總結、寫作特點

劉備、諸葛亮是什麼樣的人?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出人物的特點的,指名讀有關的語句。

二、指導複述課文。

1、理清課文脈絡。

兩次拜訪沒見到

上路前

第三次拜訪的經過 見面前

見面後

劉備、諸葛亮的魚水情

2、看板書學生自由練說。

3、指名複述。

三、指導用“來到……只見……”說話。

1、指名讀:“他們來到隆中……秀麗宜人”。

2、分析:寫了那些景物,按什麼順序寫的?描寫這些景物有什麼作用?

3、指導用“來到……只見……”說話。

如:我們來到烈士陵園,只見:

4、自由練說,同桌說,指名說。

四、教學生字新詞

1、生字字形教學;

2、指導書寫:茅 尊 恭 臥

五、練習

1、形近字組詞;

2、用“來到……只見……”說話;

3、比喻句辨別。

六、板書設計:

8三顧茅廬

兩次拜訪沒見到

上路前

第三次拜訪的經過 見面前

見面後

劉備、諸葛亮的魚水情

四年級上冊語文《三顧茅廬》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按事情的發展順序有條理地複述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字,掌握多音字“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說出比喻句中用比喻的事物與被比事物之間的關係;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與一處景色。

4、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學重點:

課文第三自然段。

教學難點:

1、複述課文

2、用“來到……只見……”句式寫一處景。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讀通課文,整體感知。

2、學習生字,理解詞語。

教學過程:

一 、啓發談話,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知道諸葛亮嗎?他是怎樣一個人?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

看來大家都知道諸葛亮的雄才大略,他是劉備的得力軍師,那麼他怎麼會成爲劉備的軍師呢?還有一段故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

2、板書課題:7、三顧茅廬。

3、釋題:

(1)理解“顧”“茅廬”

(2)說說課題的意思。

二、 自學課文,小組交流

1、 出示自學要求

(1)讀課文,學習生字,理解詞語,先小組交流解決不了的,寫到黑板上集體交流。

(2)再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2、 檢查自學情況

(1)彙報自學情況。

(2)自由讀課文,根據提示分段內容給課文分段。

三、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卡片。

2、仔細觀察,交流記憶方法

3、快速默記

四年級上冊語文《三顧茅廬》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所學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作者及《三國演義》相關文學常識。

4、能理清文脈結構,體會情節的一波三折。

過程與方法

1、體味精煉暢達的語言,結合文中精彩語句品味劉備、諸葛亮的形象,學習兩人的優良品質。

2、感受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感知並學習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學重難點】

1、能理清文脈結構,感知情節的一波三折。

2、品味劉備、諸葛亮的形象,學習兩人的優良品質。

3、透過文中對比手法的運用,理解劉備和諸葛亮的性格特點。

【教學工具】

教學PPT,朗讀音頻

【教學方法】

1、比較閱讀法。

2、視頻直觀賞讀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趣味導入

劉備帶着兩個義弟去邀請諸葛亮,輔助自己完成統一中原的大業,但去了兩次都未能見着。冬去春來,劉備決定第三次前往隆中,就讓我們一起跟隨劉備去拜訪諸葛亮吧!

二、知識卡片

1、作者檔案

羅貫中(約1330—約1400),元末明初小說家。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漢族,山西幷州太原府人。羅貫中早年曾參與反元的起義鬥爭。明朝建立之後,專心致力於文學創作。

羅貫中編著的小說有《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傳》《三遂平妖傳》。其中《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羅貫中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除小說創作外,尚存雜劇《趙太祖龍虎風雲會》。

2、背景鏈接

本課節選自我國古典長篇小說名著《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版)。

建安十二年(207年)冬至十三年(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的建議下,三次到臥龍崗拜訪諸葛亮。前兩次都沒見到諸葛亮,第三次終於相見。三顧茅廬之後,諸葛亮出山成爲劉備的軍師。

3、語基積累

(1)生難字

拜謁(yè)今番(fān)叱(chì)僥(jiǎo)幸豈可相強(qiǎng)

猶(yóu)然綸(guān)巾鶴氅(chǎng)漢室末胄(zhòu)

愧赧(nǎn)謬(miù)傾頹(tuí)竊命(qiè)沔(miǎn)

殆(dài)民殷(yīn)存恤(xù)簞(dān)食壺漿鄙賤(bǐ)

(2)重點詞語

愧赧:因羞慚而臉紅。

避席:古人席地而坐,起座離席,表示敬意。

屏人促席:教他人迴避,將座席靠近。屏,使迴避。促,靠近。

如雷貫耳:響亮得像雷聲傳進耳朵裏。形容人的名聲大。貫,貫穿,進入。

用武之地:用兵之地。指大家都要爭奪的地方。

簞食壺漿:用簞盛飯、用壺盛漿。漿,以糧食加水適度發酵而成的飲料。

經世奇才:舊時稱治國安民的才能。經世,治理天下。

挾天子以令諸侯:挾持皇帝來號令諸侯。諸侯,這裏指當時割據一方的軍閥。

第二課時

一、初步感知

1、文題探討

“三顧茅廬”中“三”爲確數。《三國演義》記述了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的故事;“顧”,動詞,“拜訪”之意;“茅廬”是對諸葛亮在隆中住宅的稱呼,意指“樸素”“簡陋”之所。題目也恰好概括了故事本身。

2、分層解讀

第一部分(第1段):寫第三次顧茅廬之前,關羽和張飛持有不同態度,劉備力排衆議,決定前往。

第二部分(第2~3段):寫劉備第三次拜謁諸葛亮得以成功遇見,與之談論興邦救國之策。

第三部分(第4段):劉備拜請諸葛亮出山相助。

二、深層領悟

1、本文寫張飛對錶現劉備的性格特徵有什麼作用?

用張飛的粗暴和急躁來襯托劉備求賢的真誠和謙恭。

2、劉備在拜見諸葛亮時已年過40,而當時諸葛亮只有27歲,劉備稱諸葛亮爲“大賢”自稱“謁見”並“離草廬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馬步行”,這些描寫,表明劉備什麼樣的心態?

求賢若渴,對諸葛亮態度謙恭,非常有誠意。

3、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邀請諸葛亮出山的“誠心誠意”?

從劉備的動作(輕輕敲、等候、快步走進等)、神態(恭恭敬敬),可以看出劉備邀請諸葛亮出山的“誠心誠意”。

4、第3段文字主要用什麼手法對諸葛亮進行了描寫?寫出了諸葛亮怎樣的性格特點?

肖像、語言描寫。

表現了諸葛亮儒雅脫俗、胸懷天下、洞察時世、足智多謀、見識卓越的特點。

5、試分析本文鮮明的對比的運用。

(1)文中寫張飛和劉備對待諸葛亮截然不同的態度,劉備決定第三次到隆中,張飛嚷着要用繩子捆來,劉備生氣責備張飛魯莽。這一對比突出了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

(2)張飛與劉備是結拜兄弟,諸葛亮是一位與劉備素未謀面的草民,爲了請諸葛亮,劉備竟然斥責自己的結拜兄弟,可見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

(3)劉備“拱立階下”“半晌”“又立了一個時辰”,劉備是當時漢獻帝的叔父,是皇叔,是皇親國戚,而諸葛亮是一介草民;當時劉備47歲,諸葛亮只有27歲,一個是長輩,一個是晚輩。就這樣,劉備“拱立階下”“半晌”“又立了一個時辰”。從而刻畫了劉備的誠心誠意、尊重人才的人物形象。

【結束語】

本文記敘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一大業的故事,讚揚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同時也表現出諸葛亮的確是一位有卓越智慧的曠世奇才。“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唯一讓我們記住的那就是劉備對人才的“尊重”,讓我們齊讀這個詞語:“尊重人才”,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個古訓:“尊重人才”。

【板書設計】

三顧茅廬羅貫中

斥責張飛下馬步行

階下恭候下拜謁見

禮賢下士求賢若渴

四年級上冊語文《三顧茅廬》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以題目爲切入點,訓練用一句話概括故事情節。

2、自讀文本,感知人物形象

3、透過人物形象,明白人要有遠大的理想,並時刻爲實現理想做好準備。

【教學重難點】

1、自讀文本,感知人物形象。(重點)

2、透過人物形象,明白人要有遠大的理想,並時刻爲實現理想做好準備。(難點)

【教學活動設計】

一、懸念導入,激興趣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羣雄紛爭。這樣一個特定的時代爲我們造就了一部偉大的作品———《三國演義》,他以生動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節,宏偉的結構,爲我們展現了時代條件下的各種紛爭、矛盾,敘述了三國時期羣英聚集,風雲天下的故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正是《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的一個小故事,請同學們齊讀課題。(板書課題)

二、抓住文眼,構情節

1、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從這個題目,你讀出了什麼?

2、速讀課文,在總覽全文的基礎上,再次解析題目,用一句話概括主要故事情節。

(學法指導:什麼人什麼時候做了什麼事,產生了什麼結果)

小結: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最終使其答應出山。

三、抓住關鍵,析人物

質疑:

劉備是如何做到讓諸葛亮答應出山相助的呢?(誠心)

文本探究

(一)劉備之“誠”

1、自讀課文,思考:劉備第三次去拜訪諸葛亮,其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他的“誠心誠意”?

2、諸葛亮答應出山,只是因爲劉備誠心嗎?劉備的身上還有什麼特質是讓諸葛亮欣賞,願意跟隨的呢?

3、學生自主散讀思考刻畫人物的方法及人物的個性特點,小組互相補充交流。

4、組內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師生互評。

明確:

(1)拜訪次數?

(2)充分信任

(3)下馬步行

(4)等候醒來

(5)批評張飛

劉備:有雄心壯志、禮賢下士、求賢若渴、有威望,有號召力,氣度寬宏

小結:正是劉備集這些優秀的特質於一身,才能在誠心的拜訪後求得大賢。

(二)諸葛亮之“賢”

誰都不會隨隨便便成功,劉備是這樣,諸葛亮也不例外。

探究文本,看看在那個羣英薈萃的年代,諸葛亮能夠脫穎而出,使得劉備三顧茅廬,他又有哪些過人之處呢?

明確:雄才偉略、目光長遠、胸懷大志、淡泊名利

四、總結歸納,談收穫

從兩個人物身上,你受到了什麼啓發呢?

總結:成功只屬於有準備的人,我們要想成功,必須要有遠大的理想,並時刻爲實現理想做好準備

五、課後練筆,促提升

請同學們以《理想與成功的距離》爲題,寫一寫自己的學習感受。

六、板書設計:

三顧茅廬

劉備諸葛亮

誠賢

雄心抱負

漢室可興,大業可成

四年級上冊語文《三顧茅廬》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能熟練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理解文中四字詞語的意思。

2、學會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是怎樣通過細節描寫體現人物心理活動和個性品質,培養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3、學習劉備禮賢下士的品質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能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4、理解文中環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文中三處比喻的意義。

5、能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教學重難點:抓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心理活動和個性品質。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1、 談話。

同學們,這個戰火紛飛、風雲際會、羣雄逐鹿、英雄輩出的時代。造就了這樣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三國演義》,在《三國演義》中,你最喜歡的英雄是誰?

2、板書課題

3、學生用文中詞語解釋課題意思。

二、回顧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說說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解決了什麼問題?

2、交流反饋: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呢?

3、 教師小結。

三、 細讀課文,推敲重點,品讀感悟。

(一)抓“誠心誠意”品劉備的尊重人才

1、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從那些語句可感受到劉備的誠心誠意?圈劃出重點詞句。

2、 小組交流,互學互促。

3、交流反饋:“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劉備的誠心誠意?”指名朗讀描寫劉備誠心誠意的語句,並相機交流感受。(生用“我從----------------中感受到了劉備的誠心誠意,因爲-----------”的句式表達自己的體會。老師相機引導:讀劉備的話,體會劉備的內心;從劉備的神態中體會到了什麼?從劉備的動作中體會到了什麼?)

4、領讀:師:劉備誠心誠意地邀請諸葛亮出山,他(生讀描寫劉備誠心誠意的語句),真是尊重人才呀!

(二)抓環境描寫和三處比喻品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師過渡:劉備當時已47歲,貴爲皇叔,諸葛亮僅有27歲,乃一介山野村夫,他如此禮賢下士,值得嗎?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位大名鼎鼎的臥龍先生。我們先去他家看看吧。

2、生讀看到了什麼。

3、交流:這是個什麼樣的地方?(生答)找到這段環境描寫的中心句,發現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進行交流。讀這段中的比喻句,說說是把什麼比作什麼?爲什麼這樣比喻?從這個比喻句中感受到了什麼?(生交流)

4、指名朗讀這段環境描寫。

5、說話訓練:我們來到-------,只見--------的柳條--------,--------的小草---------,--------的花兒--------,--------的桃花,--------的梨花,---------的杏花,景色真是---------。

6、討論:你對諸葛亮有了什麼瞭解?從哪些語句中還可以認識到諸葛亮的才能?(引導發現另兩個比喻句)指名讀比喻句,說說是把什麼比作什麼?說明了什麼?

7、討論:“雲霧”“青天”分別指什麼?“魚”和“水”分別指誰?

8、指名讀這三處比喻,說說這些比喻句的作用。

9、師補充諸葛亮出山後對劉備的輔佐(諸葛亮出山後,草船借箭、赤壁之戰、空城計、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擺設八陣圖,幫助劉備建立了蜀國,盡心盡力輔佐劉家二十一年,真正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10、生說說對諸葛亮的認識。

四、 課外延伸,拓寬文路(師出示多媒體課件並深情朗讀)

“臣本布衣,躬耕幹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候。先帝不以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1、自由朗讀。

2、這段短文中哪些是寫三顧茅廬這件事的?

3、從這段話中,你讀懂了什麼?

五、 總結全文,引向課外。

1、說話訓練:劉備真是尊重人才,他--------------;諸葛亮具有雄才大略,他------------。(生運用文中詞語進行說話訓練。)

2、發散:除了《三顧茅廬》外,你還知道哪些三國故事?

3、總結:同學們,讓我們走進三國城,認識更多的三國英雄,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無數英雄用他們的壯舉寫下了許多感人的篇章,我們從中會有很多收穫的。

板書設計

三顧茅廬

誠心誠意訪賢才

劉備 諸葛亮

尊重人才 雄才大略

如魚得水創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