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鄉村大道》教案

四年級語文下冊《鄉村大道》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9W 次

《鄉村大道》這篇課文是郭小川在20世紀60年代所寫的詩歌,描繪了鄉村大道獨特的風景,歌頌了勞動人民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詩歌語句優美,讀起來琅琅上口,激情澎湃,催人奮進。但是由於此詩所描繪的情景與現在相隔四十多年,郭小川的詩又富有哲理性,立意深刻,發人深省,而且洋溢着真摯的革命激情,要讓學生真正讀懂這首詩,領會其內涵,存在着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在教學中設計了交流資料,讓學生了解詩人的寫作背景,並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通過多種朗讀方式,在讀中感悟、品味詩歌蘊涵的內容,體會它的形式美。教師在整個課堂中充當一個搭建平臺的角色,引導學生去讀、思、議,爲學生創設自主、開放質疑的空間,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自己去體驗,與詩人的心靈相碰撞。

四年級語文下冊《鄉村大道》教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本課要求會寫的7個生字。

3、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詩歌的內在美和形式美,感悟樸實的勞動人民熱愛生活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4、理解課文,瞭解詩歌內涵:經歷風雨,生活纔有意義,纔會更美好。

教學重難點:

理解“鄉村大道”的含義。理解詩歌最後一節的意思,使學生懂得要經過千錘百煉,才能體會到生活的偉大。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國著名文學家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個“路”包含什麼意思呢?我們將要學習的第十單元《路》就從不同角度給我們介紹了“路”的不同含義。今天我們就先來學習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鄉村大道》。

2、板書“鄉村”。說說你心目中的鄉村是什麼樣的?補充寫上“大道”。朗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有哪些疑問?(人們都說鄉村小道,爲什麼作者說鄉村大道?鄉村大道有什麼特點?鄉村大道指的是什麼?……)

二、交流資料,瞭解寫作背景。

1、學生交流有關郭小川的個人資料。 2、教師簡介《鄉村大道》的寫作背景。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認真傾聽。

2、自讀課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用學過的方法解決。)

3、檢查讀文情況。

(1)請四名學生分節朗讀課文,要求聲音洪亮,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其餘學生認真聽,聽後根據要求評價。)

(2)同桌分節朗讀課文,讀後交流,注意傾聽同桌的意見。

(3)全班齊讀課文。要求準確、通順。

四、創設情境,感悟課文內容。

1、學習第1節。

(1)自讀課文第1節,邊讀邊用“~~”劃出文中的比喻句。 (2)全班交流。

(3)指導朗讀比喻句。

(4)詩人把鄉村大道比作了什麼?從這個比喻句中,你知道鄉村大道有什麼特點?

(5)交流。(鄉村大道的特點是長遠、寬闊。)

(6)出示課件,展示鄉村大道長遠、寬闊的圖片。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1節。

2、學習第2節。

(1)小組合作學習第2節。要求:默讀課文,邊讀邊用“~~”劃出文中的比喻句;交流:詩人把鄉村大道又比作了什麼?這節寫出了鄉村大道的什麼特點?你是如何理解的?

(2)小組交流後全班交流。教師隨機指導朗讀兩個比喻句,讀出它的曲折。

(3)出示課件,展示鄉村大道險峻、曲折的畫面。

(4)結合課件,自讀第2節,體會鄉村大道的險峻、曲折,重點指導朗讀“至少有九曲十八折”、“比黃河的浪濤還要多”。

(5)齊讀第2節,讀出自己的體會。

(6)看着課件,師生合作讀1、2節,教師引讀比喻句,學生讀後面的句子。

詩人把鄉村大道比作了長橋、絲絛、險峻的黃河和乾涸的溝壑,詩人爲什麼比喻得如此形象呢?這與他的生活背景是息息相關的,那麼,詩歌的哪一節描寫了詩人在農村的生活?

3、學習第3節。

(1)自讀第3節,思考:你讀了這節,讀懂了什麼? (2)全班交流。

(3)學生質疑。如:“爲什麼凡是前來的都有遠大的前程,不來的只得老死峽谷?”

(4)同桌討論後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隨機指導朗讀第2句。

(5)討論:詩人爲什麼要寫他在農村的生活?

(6)交流。(這段農村生活也是詩人人生之路的起點。)教師隨機指導朗讀第1句。

(7)齊讀第3節。

4、學習第4節。

(1)默讀第4節,思考:這一節與前三節有什麼關係?

(2)指名回答。(最後一節是對前三節的概括和總結,是前後照應的關係。)

(3)自讀,你體會到什麼?

(4)交流。(教師根據交流情況引導學生聯繫前三節內容來談體會,使學生體會到一個人的人生之路就如這鄉村大道一樣不會是平平坦坦、一帆風順的,而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非常險峻的,只有經過千辛萬苦、千錘百煉,才能體會到生活的偉大,生活的多姿多彩。)

(5)帶着自己的體會飽含激情地朗讀第4節。

五、感情昇華。

1、前面同學們質疑:課題爲什麼是“鄉村大道”?現在誰來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

2、學習了這首詩,你有什麼感受?

3、有感情地配樂朗讀全文。

課後反思:

1、從單元主題入手,引導學生質疑,激活學生的思維。本單元的主題是“路”,學生對“路”的理解免不了是片面的、狹隘的,爲了讓學生對“路”有更廣泛的瞭解,我首先以魯迅先生的一句話導入,給學生造成懸念,激發了學生學文的興趣,同時也使學生明確了本單元的學習內容。課題是教材的組成部分,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的對話應先從課題開始。在板書課題時我分兩次寫,先寫“鄉村”,引導學生從感性上認識鄉村,再板書“大道”,引導學生看課題質疑,學生經過思考,提出了幾個有價值性的問題:課題爲什麼是“鄉村大道”?鄉村大道有什麼特點?鄉村大道指的是什麼?……這就把課題和課文緊密聯繫起來,把對題目的理解滲透在教學過程中。另外,在理解課文時引導學生就難理解的句子質疑問難,充分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自己去思考、探究,培養了學生質疑、釋疑的能力。正如教育家布魯巴克所說:“最精湛的教學藝術,要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學生自己提問題。”

2、以讀爲本,引導學生感悟。語文教學是一首詩,一首激情澎湃的詩。語文課要體現“書聲琅琅、情意濃濃”。《課程標準》總目標要求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本課的教學就突出了這點,重在引導學生朗讀,通過教師的範讀、學生自讀、默讀、師生合作讀、齊讀、配樂朗讀等多種方式,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詩歌的內涵,教師不做過多的講解,只在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在與文本的對話過程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與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

課前準備:佈置學生收集詩人郭小川的資料。

郭小川(1919~1976)本名郭恩大,當代著名詩人。河北豐寧人。1933年到北平,曾在高級師範及工學院補習班讀書,並參加抗日救亡活動。1936年開始詩歌創作。他一生寫了許多反映人民羣衆的火熱生活的詩歌,被譽爲“戰士詩人”。他的詩歌富於思想性,感情真摯,豪放自由,語句鏗鏘,所寫的詩歌樣式以“新辭賦體”著稱。他的著名詩作有《團泊窪的秋天》、《邊塞新歌》、《鄉村大道》、《三門峽》、《甘蔗林―青紗帳》、《將軍三步曲》等。他的詩歌創作在中國新詩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