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小學語文第八冊《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第八冊《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3W 次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教學設計第1篇

  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第八冊《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教學設計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探索自然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探索自然奧祕的興趣。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讀了課題,你心裏有什麼想法嗎?

2、是啊,假如記憶可以移植,這樣的想法真是太奇妙了。那麼,作者究竟做了哪些大膽的設想呢?讓咱們走進課文。去尋找答案吧。

  二、自由讀文,瞭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

2、指名分節朗讀,訂正讀音,明確停頓。

如:“爺爺也會看到我在課堂上是多麼頑皮”

第一行“我”的後面只能作長句子中間適時的換氣停頓,而不是標點處的停頓。

3、再讀課文,思考問題:

(1)假如記憶可憶移植,會出現哪些有趣的現象呢?

(2)作者爲什麼認爲“記憶移植不應僅僅是幻想”?

(3)從最後一節中,你明白了什麼?

4、彙報交流上面的思考題。

  三、暢想未來。

1、教師小結:同學們,通過學習課文,我們知道了記憶移植這樣現在看來天方夜譚的事是可以實現的,只要我們人類勇於去破解大自然的奧祕。現在,咱們也不妨來大膽設想:在不可知的未來,會有哪些奇蹟發生呢?

2、學生先在小組交流,小組長統計意見,統一彙報。

四、完成作業。

語文《課課練》

  板書計劃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不是幻想←勇於探索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教學設計第2篇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能聯繫上下文或藉助工具書理解“移植”、“啓迪”、“嫁接”、“出類拔萃”、“博士”、“碩士”等詞語的意思。

2理解詩句內容,體會課文想象的神奇。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受到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教育。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內容,體會課文想象的神奇,受到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教育。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啓發談話,揭示課題、釋題

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想象力十分豐富的詩歌——《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2釋題:移植的意思是:①把播種在苗牀和秧田裏的幼苗拔起或連土掘起種在田地裏。②將有機體的一部分組織或器官補在同一機體或另一機體的缺陷部分上,使它逐漸長好。

3讀了標題後,你對標題所揭示的事情有什麼看法?

  二、按自學要求自學課文

1自讀課文,標示出詩節,圈畫出生字新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聯繫上下文或藉助工具書理解詞語之意。

2通讀課文,瞭解課文的大致內容,用“”勾出起過渡作用的詩節。

3按照“幻想—啓迪”的順序,理解詩歌內容。

4從生活中的啓迪到大膽假設,你體會到作者的什麼思想?

 三、檢查自學效果,交流討論

1理解“移植”、“啓迪”、“嫁接”、“出類拔萃”等詞之意。

2起過渡作用的詩節是哪一詩節?體會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3哪些詩節描寫的是作者的想象?哪些詩節描寫的是生活給予的啓迪?

4有感情地朗讀作者的想象部分,體會想象部分末尾省略號的作用,思考:記憶可以移植,好嗎?爲什麼?

5假如記憶可以移植,你還會想些什麼呢?去做些什麼呢?說一說。

過渡:記憶移植能實現嗎?能。這來自於生活的啓迪。

6有感情地朗讀5~7詩節。思考:怎樣才能實現記憶移植,讓這種神奇的想象成爲現實。

7談談你讀了這首詩歌后,受到了什麼啓迪?

8總結。讓學生受到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教育。

 四、指導朗讀

詩歌的朗讀,要注意詩的特點。要通過恰當的停頓,讀出鮮明的節奏,不能讀破詩句,還要注意把韻腳讀得響亮,讀出詩的韻味。這首詩押的是“i”韻。

如第一、二詩節的朗讀: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生活/該是/多麼有趣——

把爺爺的記憶/移植給我,

我/就能看到/爺爺的爺爺/

長的/是什麼模樣,

把我的記憶/移植給爺爺,

爺爺/也會看到我/

在操場上/是多麼頑皮。

 五、作業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你還會想些什麼?試着用筆寫下來,寫成詩的形式也可以。

 板書設計

27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幻想 記憶可移植生活   多有趣

啓迪 樹木的嫁接     創造出奇蹟

實現 不懈探索 努力移植 成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