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小珊迪》教案及教學反思

《小珊迪》教案及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8W 次

  教學目標:

《小珊迪》教案及教學反思

通過朗讀,感受小珊迪的悲慘生活,激發同情之心;感悟小珊迪純潔善良、誠實守信的品質,觸動感動之情。

  設計理念:

強化語言實踐,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讓他們在讀中體驗,受到薰陶感染,從而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教學重難點:

通過理解課文中的句子初步感悟小珊迪的品質。

  創新點:

小珊迪受傷,七個便士不知去向的時候。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想像。

 教學過程:

  一、 啓讀(渲染情境,鋪墊悲傷的感情基調)

同學們,今天,老師懷着沉重的心情給大家講述一個發生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國愛丁堡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作——小珊迪。(教師範讀講述這個故事)

(教師在舒緩悽婉的音樂中講述這個故事,課始就讓學生很快走進了課文的情境,感受到了悲傷的基調,爲激發學生的情感做了很好的鋪墊。)

聽完故事請同學們談談聽了這個故事的最大感受是什麼?

  二、 通讀

請同學們帶着這樣的感受自由讀讀這個故事,要求讀正確、流利,讀的時候注意自己內心的感受和變化,找找課文中令你揪心的地方。

(指名說,教師正音,指導朗讀)

  三、 研讀課文第一部分

1、 讓學生讀一讀小珊迪賣火柴這部分,讀懂了什麼?

2、 出示“我”與小珊迪的對話,讓學生再一次走進故事,走進文本。

抓住糾纏這個詞語,重點指導朗讀珊迪糾纏“我”的四句話。(理解“乞求”、“餓極了”等詞語)

  四、 感悟小珊迪純潔善良、誠實守信的品質。

1、這麼可憐的小珊迪卻被一輛馬車給撞了,他的帽子不見了,火柴也丟了,七個便士也不知道哪兒去了,此時此刻,珊迪心裏會想些什麼呢?(學生進行創造性想像。)

2、 怪不得作者會做出這樣的斷定

出示:當我想到孩子那誠懇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斷定他不是那種人。

A、 指導朗讀,體會小珊迪的誠實守信

B、 那種人指哪種人?

  五、 小結

這樣的孩子可愛嗎?這樣的孩子可敬嗎?這樣的孩子我們會忘記他嗎?讓我們永遠記住珊迪用生命換來的誠實,用鮮血染紅的信用,相信,我們擁有誠信,大家擁有誠信,世界將會更加美好!

  六、 教學反思

由於本課講述的故事年代久遠,並且遠離學生的現實生活,學生在學習中存在一定的困難。本課教學從學生實際出發,緊緊抓住情感這條主線,先從人物外貌初步感受小珊迪的可憐,再從他賣火柴的四句對話中進一步感受他的飽受飢寒,接着重點品讀了13、14段中小珊迪和弟弟說的話,充分體會到了小珊迪命運的悲慘和品質的高尚。這樣的教學流程安排,設計簡潔而巧妙,重點突出了對主要人物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了學習效率,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讀中理解,讀中感悟”是本課教學的着眼點,也是本課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本課故事中,小珊迪誠實善良的美好品質是與他可憐窘迫的處境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當教者意識到這一點,並在教學的過程中使出渾身解數把小珊迪這種“可憐”渲染到了極點的時候,小珊迪身上這種美好的品質也就自然而然地凸現了出來,也就更有了一種打動人心的力量!而這一切,幾乎完全是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到的!縱觀整堂課學生的學習過程,較好地體現了“以讀爲本”的語文學習理念。讀書的方式多而有效,有自主練讀,有示範朗讀,有帶動作讀,有入情入境地分角色讀,學生在一遍遍誦讀、一輪輪交流、一次次探究的過程中,情感得到了薰陶。

爲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情感,本課教學還採用了一些富有成效的教學方法。當朗讀達到一定的深度,師生的情感已經交融在一起的時候,教師精心地設計了一段“他需不需要……他需不需要……”的排比式的師生直接對話,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小珊迪誠實的可貴;在回顧全文時,一縷哀婉的樂曲,幾幅素淨的畫面,伴着學生靜靜的回味,營造了一種恰如其分的情境,給了學生一種思維聯想和回味的空間,“此時無聲勝有聲”,學生的情感又一次得到了昇華;最後進行的寫話練習,不僅進行了語言文字訓練,而且使學生走進人物內心世界,把握住課文的思想哲理,把學生的情感推向**,這樣的語文訓練,很好地演繹了語文教學中“人文性和工具性統一”的內涵。隨着老師成功的情感調動,隨着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生自身的情感不斷地得到了激發,自然而然地,逐漸地達到了與作者、教者的情感共鳴,達到了語文教學的新境界,從而獲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