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2030年的一天》說課稿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2030年的一天》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4W 次

說課內容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2030年的一天》說課稿

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略讀課文《2030年的一天》。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爲基礎,運用合作、交互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架設生活與教材的聯繫橋樑,充分挖掘語文學習資源,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的正確情感態度。

★讓學生在民主的氛圍中學習,在自讀自悟、互動交流中初步瞭解人類的破壞是環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並且要爲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儘自己的力量。

教材分析

《2030年的一天》是一篇想象未來的日記。課文假想了30年後人們的生活環境:出門要穿抗輻射服,還要放上除臭劑。爲了不受溫室效應的煎熬,要坐上宇宙飛船到太空的特殊學校去上學。那時,水污染嚴重,以致於水中很難找到魚。時常還要躲避酸雨的襲擊。所有這一切都告誡人們:人類如果不斷破壞地球環境,就會失去美好的生活。教材充分體現了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對周邊的事物產生有着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學習願望,但還不能自主地從生活中進行學習,並把語文知識用於生活中。在學習方式上,能與他人合作,願與他人交流。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和主要內容,知道作者所想象的30年後地球污染的情況。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交互學習方式中,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打開學生的視野。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熱愛環境的情感,培養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養成寫日記的習慣。這是語文工具性的體現。教學難點是瞭解地球有哪些環境惡化,從而增強環保意識,使學生的感知轉化成實際行動,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提高自身的素養。

教法學法

基於本課是略讀課文,根據學生已有的學習能力,以及本課的教學目標,在課前,我發給學生一張自學建議卡(幻燈片)。1、日記中講到哪些環境惡化的情況?2、作者寫這篇日記想告訴我們什麼?3、理解重難點詞語,不理解的,請把它寫在方框裏,留待小組交流。4、提出不理解的問題,把它寫在方框裏,留待小組交流。所以本課的學法是以自學和小組交流討論爲主,而教師主要通過課件演示以及師生間的互動交流,爲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和環保意識。

教學程序

一、激趣導入,讓學生的情感萌動。

在教學開始,我由12月12日的一段新聞導入新課。敦煌月牙泉的現狀使學生意識到地球環境正在發生的鉅變。隨後,師生之間交流了課前收集到的生活周圍環境情況的資料,將學生的視線轉移到自己的生活圈子,大到城市的環境污染,小到北大橋的河水變化。之前新聞的'視覺衝擊加上學生自己的生活體驗,使學生產生了環保的萌動情感。緊接着,我以一句“如果人們還不停止破壞環境的雙手,我們的地球媽媽會變成什麼樣子?今天我們就一起乘坐模擬時空機器到2030年去看看”導入新課。

該環節通過教師收集的信息和學生所見所聞之間的互動交流,首先爲學生營造了一個和諧的互動空間,而教師只是一個參與者。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明白環境污染不是幾個地方几個人的事情,而是全球面臨的共同問題,宏大的主題從平凡中拉開。既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又有效地開發語文資源。同時將學生的情感自然地過渡到課文的文本中來。

二、自讀自悟,學生的情感在文字中涌動。

當學生的情感成功地遷移到文本中來的時候,“讀”是表達、宣泄學生情感的最佳方式。在學生讀課文的過程中,瞭解課文描述的未來一天的生活情形。課上學生採取了多種朗讀方式,有自讀、自由分段朗讀等。在這一環節中,我積極參與到學生的朗讀中去,和學生一起配合分段朗讀,實現和學生真正意義上的平等,看着學生專注的神情,我知道,學生已經完全進入了課本,在用心感悟。

三、小組討論,學生思想的交鋒。

這一部分教學主要是以小組爲單位,在組長的組織下,將自學的結果相互彙報、討論、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暢所欲言的機會,思維的火花相互碰撞,容納別人意見的同時,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評分員根據每個人的表現作出評價。小組討論的目的是在小組合作互動的氛圍下,解決自學建議卡中的前兩個問題:日記中講到的環境惡化情況和作者的寫作目的,把握文章的重點內容。同時梳理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留待全班交流。這是一種由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活動,旨在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和自學能力。

對於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我沒有采取簡單講授的方法,而是採取全班討論的形式,利用羣體的智慧、羣體的思維,相互作用,相互啓悟,產生羣體思維效應,而在這一過程中我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討論食品店爲什麼改名時,引導學生抓住“加重”“簡直比找金礦還難” 等詞語,通過談理解,說感受,練朗讀等方式,體會水污染帶來的嚴重後果。同時,我也是學生學習的顧問。有的學生提出“酸雨”“溫室效應”是什麼?學生在自己課前收集資料的基礎上發表自己的見解,我只是對一些使用不恰當的詞語予以糾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四、品讀課文,學生情動於此。

在理清順序,掃清字詞障礙後,開始細緻地品讀課文。當學生帶着懷疑、惋惜的語氣讀出“人類在糟蹋了地球之後,還會有美好的環境嗎?”時,我知道學生的環保情感已被激發出來。於是我趁熱打鐵,組織學生彙報交流社會調查的情況。在課前讓學生進行了一次社會調查(幻燈片)。1、我們周圍破壞環境的行爲有哪些?2、這樣做會給環境帶來哪些影響?3、有哪些改進的方法?30年後的地球環境令我們擔憂,而社會調查的結果也在爲我們敲響警鐘,我們也是破壞地球環境的一分子,保護環境應該從我做起。這時我出示了一組環境污染的圖片,給學生的視覺效果以震撼,同時深刻認識到保護環境是每個公民的責任。

五、設計廣告語,保護環境我心在動。

這一環節是本課的昇華。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設計一條環保廣告語,提醒人們保護環境。各小組的方案出來之後,師生共同從中選取一條比較好的作爲班級環保口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