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2017年《誠實與信任》評課稿?彙編

2017年《誠實與信任》評課稿?彙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W 次

  《誠實與信任》評課稿1

2017年《誠實與信任》評課稿?彙編

今天上午聽了牟老師執教的《誠實與信任》一課,發現牟老師很會調解課堂氣氛,上課前就帶領同學們做了“熱身運動 ” ,伴隨着同學們的歌聲 ,上課鈴響了,同學們緊張的情緒也得以緩解,爲這堂課的成功做了小小的鋪墊 。

牟老師總是表現的那麼激情四射,語言也極具調動性,所以學生在她的感染下也表現的非常出色,整堂課給我留下的感覺就是活生生的,不呆板,不老套,不虛假。

總結牟老師的這堂課有三大優點:

首先是課堂基本思路清晰,從導課、課題質疑、檢查預習、小組研讀、集體交流,教師點撥等環節,教師穿針引線,把握全局,課堂整體效果良好 。

其次是重點難點突出。教師把握課文中心,引導孩子自主互助學習,孩子在自主互助的過程中隨時提筆記錄,可見牟老師在平時的課堂中注重了這一方面的訓練 ,孩子們已經養成了看書交流做筆記的好習慣 。

再次就是教師點撥引導到位,牟老師抓住課文中的空白讓孩子們進行補救練筆 ,並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思想教育,這點是值得廣大老師學習的。

當然這堂課也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我將其總結爲三點:

第一是教師對課堂時間調控上稍有欠缺。我覺得調控課堂是教師最應掌握的一門教學藝術 ,因爲執教者要在40分鐘內完成教學任務,就必須適當的調控時間,調控學生,調控課堂的各個環節,調控課堂整體密度,包括調控教師本人的一些授課行爲等,如果在某些方面處理不當,就會爲完成本課時目標埋下潰敗的伏筆。牟老師在引導學生交流預習情況時,用時很長,而且效果不佳,今天上午馬老師也提出了一些改進的方法,我們可以在課中一試。當然如果我們動動腦子,興許會有更好的解決辦法,這還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第二是某些環節切入不合時宜。牟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不忘進行思想教育,這一點做得非常不錯,但是在學生剛剛認識這個人物,還沒有在頭腦中形成更完整的印象時就開始穿插了實際生活中的例子,這未免讓人覺得不合時宜。本人認爲把這部分聯繫生活實際的環節放到倆人的對話之後或學完內容之後,這樣更有利於學生了解課文主人公的品質,也就更容易聯想到生活中的實例,教師進行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第三是教師在課堂調控中破壞了文本的完整性。課堂上老師能抓住文本的空白及時進行補救練筆是語文教學中大力提倡的。牟老師做的很不錯,當她講到作者留給小紅車主人的字條時,她抓住了字條內容這一文本空白,及時讓學生進行了補救練筆:“想一下作者會留給小紅車主人怎樣的字條呢?請你寫下來。”於是孩子們開始了練筆。由於時間緊,教師還沒等到學生寫完就開始引導交流(其實孩子們對於這種字條的格式也忘記了,雖然我們注重的是字條的內容)。其實這一環節的處理是欠妥當的,本人認爲空白補救練筆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能進一步加強對人物品質的瞭解。但是把練筆放在此處卻破壞了文本的完整性,也就是像上面說的那樣,不合時宜的練筆卻反而造成了費時無效的現象。那麼練筆是否不要了?當然不是,我們可以在此環節讓學生簡單的說一說,或是放到文後拓展階段,想必會更有成效。

以上僅代表筆者的個人觀點,有不妥之處,請各位行家批評指正!

  《誠實與信任》評課稿2

《誠實與信任》這一課敘述了兩位車主妥善處理反光鏡被弄碎這起小事,說明了“人與人之間,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文章語言樸實,字裏行間洋溢着感人至深的人間真情,融思想性與人文性於一體。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感受到的黃老師的教學魅力有如下:

一、鑽研教材——重識文本的美麗。

對語文教師來說,要回歸語文,練好內功,教師應該重視對文本的深入鑽研,儘可能正確、到位地理解文本所蘊含的感情,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如果對於文本的解讀與把握不甚到位,就會大大削弱教學的有效性,使得學生難以進入情境。

黃老師對於鑽研本課教材有這樣的嘗試。

1、緊緊扣住課題展開教學。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這篇文章的題目是《誠實與信任》,爲什麼以此爲題呢?是因爲作者的誠實和對一個陌生人的信任才贏得了對方的信任的。正因爲這樣,讓學生理解“你給我留下了誠實與信任”就成了課文的難點。

失誤(1):在教學中,沒能抓住這點進行解題,課前研究得不夠透徹,所以也未能引導學生體會到這一點,只是停留在“我是一個誠實的人”的基礎上,深度挖掘得不夠。

2、深入挖掘語言文字所蘊藏的涵義。

語文教師要成爲文本作者的“知音”,文本中的語言文字應該認真推敲,反覆琢磨,逐句體味。

失誤(2):對“畢竟”一詞的理解。

在對“畢竟”一詞的理解中,我讓學生把“畢竟”換成另一個意思相近的詞語,希望以此讓學生了解我是一個誠實、負責任的人。其實換另一種引導方法會更好,可以這樣引導:“我是在儘量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拉。”繼而讓學生理解我信任小紅車的主人,相信人與人之間充滿了誠實,這樣也更加加深了對課題的理解。這是需要改進的地方。

失誤(3):“我”留下了字條,上面寫明自己的姓名、電話。

分析這句時,老師問學生這樣的問題:“你在什麼情況下會把自己的姓名、電話這麼重要的東西告訴給別人?”老師的.本意是想讓學生理解“我”想讓小紅車的主人早點聯繫自己。學生的回答比較多,有的說到老師會要學生的電話可以及時聯繫,有的說到發生火災時119會讓人留下電話,有的說到壞人要綁架人的時候會要別人的電話,因爲回答的答案多,以至於浪費了幾分鐘的時間。

感受:課堂時間,分秒必爭!

二、紮實訓練——搞好“工具性”這個保底工程。

雖然語文課程的基本屬性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但是,在小學階段,兒童剛開始系統地學習母語,語文教學應該紮紮實實地搞好“工具性”這個保底工程,要紮紮實實地抓好聽說讀寫的訓練,這是語文教學的底線,一定要實而又實。

1、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訓練朗讀。

只有學生真正理解了課文,體會出文章蘊含的情感,才能真正的讀出“味”來,讀出“情”來。黃老師在指導學生讀好“打電話”這個環節時把握住了“感謝”,當給學生配樂朗讀時,兩位同學都進入了角色。

2、標點符號也含情。

“噢”只是第一聲,爲什麼後面會是感嘆號呢?

失誤(4):學生的回答有高興有興奮。其實在此老師忽略了一點,可能也會有一份忐忑不安,因爲“我”並不知道小紅車的主人打電話過來是不是來敲詐的,或者是來質問的。這裏缺少了多元化的解讀。

疑惑:既然“我”是一個誠實且信任別人的人,把自己的電話留下來就是爲了等待小紅車的主人早日聯繫自己好賠償損失,我認爲當他接到電話時,最多的感受還是應該是一種驚喜與期待吧。——個人感受。

三、適度拓展——增加課堂的容量。

重視拓展性教學,有助於教學的開放,課堂知識的延伸,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學完課文,老師請學生們閱讀課外一個誠信小故事,然後讓學生談談感受。因爲時間關係,說的比較少,但學生的感情都已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