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蘇教版四上《望洞庭》評課稿

蘇教版四上《望洞庭》評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6W 次

我有幸聆聽了鄭老師執教的四年級古詩《望洞庭》一課。鄭老師的課恬淡大氣、詩境唯美,淺吟低唱,感悟有方。

蘇教版四上《望洞庭》評課稿

這節課純樸自然,意蘊無限。鄭老師輕輕鬆鬆把學生帶進了和諧靜美的洞庭湖。上課伊始,老師和學生交流風景名勝地,又觀看了學生的家鄉——伊通景緻,再欣賞洞庭湖的美景。從而拉近了師生距離、人景感觀、時空差距。接着用平實的語言瞭解學生對這首詩的感知和學習古詩的方法。當看到學生能夠準確地背誦出《望洞庭》、能通過讀再結合工具書初步感知詩意的情況下,我爲鄭老師暗暗緊張,這節課該如何進行?如果停留在感知古詩詩意、熟練誦讀層面上,學生已經具有學前經驗了,在這節課中提升的空間有限了;如果品詞之妙、析句之巧,又會超出學生認知水平。我期待着鄭老師在這種學情(這是第二學段學生學習古詩的典型情況)下,是怎樣在教學中體現課標要求“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的。鄭老師沒有刻意的朗讀指導,而卻又處處感受到她自然無痕的讀法引導。譬如指名讀詩,評價學生讀得字正腔圓;配樂讀,體驗詩歌的節奏美;看圖朗讀,感悟洞庭湖靜謐美。就用語文學習的傳統的手段、基本的`方法——誦讀,一次次走近洞庭湖,一次次走進作者情懷,一次次放飛自己想象,一次次走進自己感知的美景中。整個課堂,沒有串講串問,沒有逐句講含義,卻又是通過讀,身臨其境。

古詩詩意是可意會,不能言傳的。鄭老師的課堂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感悟詩意。學生自主學習採用提示的辦法,五分鐘完成個人學習任務“詩人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你從中發現了什麼?”五分鐘完成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課堂上不再看到老師牽着學生感覺走,而是學生遵循自己思維在體驗。學生四分之一的課堂時間在主觀自學交流,老師放手,學生才能這樣學得主動與輕鬆。學生在彙報學習成果時的讀充滿個性體驗,語言描述詩意盎然,句句綻放靈動的火花,體現出智慧的表達。

古詩意境是無窮的、意象是美妙的。爲了使學生感知洞庭湖的清幽靜美、青翠宜人,鄭老師適時給學生搭建一個展示積累的平臺:讓學生背誦寫月的古詩,圓月當空、新月如鉤,學生誦讀體驗着月的意象,感悟着人們對月特有的情結,置身湖光秋月、潭面無風的意境中。

古詩的感情是濃烈的,詩人的情懷是深邃的。這節課上,詩讀得輕柔曼妙,誦得沉靜低迴,體驗出了詩人劉禹錫樂觀淡定,心懷天下的情懷。拓展的古詩《秋詞》,是學生感知詩人情懷的又一力作,使有效的課堂內存,獲得了很大的增容。詩言志,歌詠情,古代詩歌的情志濃縮一體,這節課情韻流轉,潤物有聲。

深層的誦讀,自主的探究、放飛的想象,開放的課堂。這節古詩課堂教學,帶給我們的是第二學段古詩教學的範例,是新課改背景下古詩教學要放開傳統的束縛,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自由表達、展現的平臺。古詩的意思、意象、意蘊、意境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悟得,在讀中深化。我們的古詩課堂教學會秉承着課改理念,用有效的方法,感悟無窮的詩境,誦讀經典,傳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