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金子》評課稿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金子》評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W 次

《金子》這一課講的是彼得在淘金無望、準備離去時,發現雨後土地上長出了小草,從中得到啓發,便留下種花,終於獲得成功的故事。這一課學生理解的難點是對彼得話中“金子”的理解。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金子》評課稿

導入新課時,我讓學生說說金子的樣子,學生見過金子做的飾物,說出了金子的顏色、種類及用途。正因爲金子是財富的象徵,擁有金子就是擁有了財富。所以,當聽說有人在薩文河畔挖到了金子,人們便蜂擁而至。學生很自然地理解了第一自然段。

在瞭解了彼得淘金與種花的事後,我讓學生說說彼得不無驕傲地對別人說的話中“金子”的含義。學生有的說是嬌豔的鮮花,有的說是賣花所得的錢,有的說是財富。我又讓學生說說“彼得找到了真金”指什麼?學生一時答不上來。這可能超越了他們的認知,於是我告訴他們,其實彼得在這塊土地裏找到了獲得財富的方法。然後,我問:“同學們,你們覺得彼得靠什麼獲得了財富?”學生說是鮮花,是大雨,是勤勞,是自信,是堅持。我說:“辛勤的勞動、持之以恆的努力是重要的,但僅這些是不夠的。因爲彼得淘金也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別人掃興離去,而他不甘心,繼續埋頭苦幹,但結果還是希望落空。這是爲何呢?”通過討論,學生認識到彼得淘金是想靠意外的收穫來取得財富,這是行不通的。我又讓學生讀讀課文的4、5自然段,說說彼得找到真金靠得是什麼。通過引導,學生認識到彼得取得成功還靠得是他的智慧。他發現雨後土地上長出了小草,從中得到啓發,想到了靠種花賣花來致富。這說明他是一個善於發現、勤于思考的人,這體現了他的智慧。我在黑板上寫下了勤勞+智慧=成功。

我不知道我這樣講,是不是太深了。學生是不是真懂了。感覺現在的文本解讀追求深而廣。像這篇課文,主題不是很鮮明,老師的解讀就會有很多版本。學校教研活動時,有兩位老師上了這一課,在評課時,老師們對“金子”的解讀、對彼得靠什麼取得成功的,有各自的說法,而這些說法似乎都可以滲透給學生,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但是從課堂學生的回答來看,學生的思維很簡單,就事論事。他們認爲那金子就是鮮花,就是肥沃的土地;認爲彼得獲得財富靠的是鮮花,靠的是那場雨。從表面來看,好像是如此,三年級學生的認知還是比較淺層的。但經我這麼一引伸的話,不知道學生是不是能真正理解。因爲財富、成功離他們畢竟還很遙遠。

《金子》又是一篇可以給學生很深啓發的文章,它的內容並不難懂,要讓學生明白的還是文章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學生初讀課文之後,我問他們:“彼得·弗雷特有沒有找到金子?”他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我:“找到了。”我又問:“彼得·弗雷特是富翁嗎?”“是!”“不是!”兩種不同的聲音,此起彼伏。此時,我示意學生停下來,我拍了拍自己的胸膛,自豪地對學生說:“舒老師也是個富翁!”一語既出,四座驚起,在同學們驚詫的眼神中,我略作停頓,清了清嗓子又說:“你們一定不信吧?下課後一起討論討論,爲什麼老師會這樣說?即使沒有想出來,相信讀懂了這篇課文後你們一定會找到答案的!”在同學們狐疑的目光中,我心中暗自竊喜,孩子們一定不會罷休的,他們一定會找到答案的!又一次認認真真地讀書,這一次讀書學生明白了彼得·弗雷特留下來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明白了他留下來都做了什麼。在處理這一自然段時,我採用了給文章補白的方法,讓學生想象彼得·弗雷特是怎樣用“全部精力”來管理花圃的,田地裏是怎樣繁榮的景象,要求他們用自己的話來描述,力求讓學生懂得彼得·弗雷特所付出的辛勤勞動。彼得·弗雷特最後“不無驕傲”說出的那句話,引導他們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領會彼得·弗雷特喜悅和得意的心情。“真金”指的是什麼?爲什麼彼得·弗雷特說“我的金子就在這塊土地裏”?學生此時都明白了彼得·弗雷特說的“真金”指的是找到了發財致富的方法,找到了成功的鑰匙,也悟出了“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才能獲得財富或成功”的道理。“天上掉餡餅”、“守株待兔”……和“臥薪嚐膽”、“第八次”……的故事此時以正反兩方面的角度給了學生更多的啓示。此時,我再把上課伊始拋給他們的問題重新提出來,哈哈!小臉通紅,小眼放光,小手高舉!“因爲老師擁有很多的知識,所以是富翁。”“因爲老師擁有了學生,所以是富翁。”“因爲老師有辛勤的雙手,會創造,所以是富翁。”……聽着孩子們的回答,我的心裏真是樂開了花,我不就是要讓他們懂得“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才能獲得財富或成功”的道理嗎?這不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嗎?看着他們因爲受到表揚而興奮的神情,我激動地對孩子們說:“老師相信我們班的73位同學將來也能找到真金,成爲富翁!因爲我們也擁有勤勞的雙手,我們也能去創造!對嗎?”“對!”異口同聲,響亮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