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語文《趙州橋》教學反思(通用10篇)

三年級語文《趙州橋》教學反思(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7W 次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要怎麼寫好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趙州橋》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語文《趙州橋》教學反思(通用10篇)

三年級語文《趙州橋》教學反思 1

爲了貫徹落實語文“課標”提出的新理念,休現“課標”倡導的新學習方式,我這樣設計教學思路,效果較好。

一、課前做好兩個準備工作

1、佈置預習,可讓學生看看有關趙州橋的圖畫,然後讀讀課文,查查工具書籍,自學生字,並聯繫上下文初步理解“雄偉、堅固、創舉、美觀、遺產”等詞語的意思。檢查預習時,要把重點放在糾正讀音上。預習中要求理解的詞語可以在理解課文過程中檢查處理。

2、要求學生利用圖書館、網絡等途徑蒐集或下載與課文有拳圖片、文字資料等,以拓寬學生視野,使他們進一步瞭解趙州橋及相關知識。

二、課上抓住三個重要環節

1、直接從學生預習或所獲資料入手,避免在“導入”環節上兜圈子、浪費有效教學時間,穩、準、快地進入課文的學習。

2、略讀一、四段。第一段可彩教師引讀的方法引導學生明白趙州橋的位置、設計者及建造的時間。第四段的處理建議彩感情朗讀法,讓學生明確這段是作者對這樣一座雄偉、堅固、美觀的橋發出的由衷讚美。這樣做既體現了“課標”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積累的要求,又節省了教學時間。

3、精學二、三段。可在開課伊始問問學生,通過預習,你最喜歡文中的第幾段。漢有的學生答到第二段或第三段可就先直接重點學習第二或第三段。第二、第三段的精學,教師應尊重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夥伴的權利,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形式,讓學生自由圍坐(或站)一起,結合討論題展開小組合作學習。第二段的討論題可設計爲:這段寫出了趙州橋的`吧兩個特點?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你最喜歡這段中的哪句話?站起來大膽地讀給大家聽聽。第三段的討論題可設計爲:這段寫出了趙州橋的哪個特點?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這段的第一句在第二、第三段中起什麼作用?你喜歡這段描寫的哪種姿態的龍?爲什麼?你能讀好這段話嗎?試着讀給你的小夥伴聽聽。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展開交流。這時老師應結合學生交流用課件(或實物投影儀)出示以下重點句讓學生加以理解,並練習感情朗讀:

(1)“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既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衝擊力,使橋不容易被大水沖毀,又減輕了橋身的重量,節省了石料。”“創舉”的意思是什麼?爲什麼稱趙州橋是個創舉?“這種設計”指什麼?這種設計有哪兩個優點?引導學生理解“這種設計”是指在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各建兩個拱形的小橋洞。優點有:防洪排澇,加固橋身,節省石料。這種高超巧妙的設計稱得上“世界之最”,因此說它是建橋史上的創舉。

(2)“有的刻着兩條相互纏繞的龍,嘴裏吐出美麗的水花;有的刻着兩條飛龍,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遙望;不有的刻着雙龍戲珠。所遙龍似乎都在遊動,真像活了一樣。討論:這裏寫了圖案上的龍的幾種姿態?“所有的龍”指的是哪些龍?引導學生明白,這裏寫了圖案上的龍的三種姿態。第一種是兩條龍的身體纏在一起,第二種是騰空飛起的龍,第三種是兩條龍在玩一個珠子。與此同時播放與第一、第三句文字相關的多媒體課件,配音範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語言文字,輔之以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自己對課文理解,讀出對造橋人智慧才幹的佩服,讀出爲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而感到自豪的情感。完成以上環節後讓學生練習背誦第二、第三段。

三、課後設計四個拓展延伸

根據課文的情況和學生的興趣,課後我們可設計以下拓展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任選其中的一至二個題目完成:

1、做回小導遊,向你的父母或親戚介紹一下世界聞名的趙州橋。

2、蒐集有關中國石拱橋的圖片、文字資料展示給斧小夥伴們看。

3、畫一畫你所喜歡或你心目中的石拱橋。

4、仿照課文中第二、三段的寫法,選擇家鄉的或你熟悉的一座橋,寫一段話。

三年級語文《趙州橋》教學反思 2

《趙州橋》是一篇說明文,向我們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課文語言準確簡練且不乏生動,它從建築藝術這個側面介紹了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要經過這篇課文的教學,讓學生了解趙州橋的構造特點,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在研究教材時,我發現這樣一篇說明文,文章的情感不易備學生髮察覺。教師要適時撥動文章之情,引領學生之情,經過教師的情感,在學生情感和教材情感之間架起一座暢通無阻的橋樑。與本單元的單元教學目標——把握關鍵詞句概括課文主要資料相聯繫,文中所寫的“趙州橋十分雄偉”,“趙州橋不但堅固,並且美觀”等語句是十分好的切入點。而雄偉、堅固、美觀這些特點又都是它得以世界聞名的原因。所以,我設計了簡單的教學程序,在教學中以教師之情去撥動學生之情,並用多媒體突破難點,從而使課堂洋溢着語文課獨有的氛圍和人性魅力,使學生對趙州橋產生濃厚的興趣。

一、深入淺出設計教學程序

語文教學專家提出了“簡簡單單教語文”這一觀點。課堂中的“簡單”是教師對文本深入解讀後的深入淺出,是對教材的準確把握,教師自身要把教材讀“厚”,而在教學過程中引領學生讀“薄”。我們的“簡單”應當讓學生學得更簡便、更歡樂些,讓學生的感受更深刻些。爲了這個“簡單”,我背後做了“不簡單”的事情:深入地解讀文本,收集很多關於趙州橋的資料,例如以前的、此刻的趙州橋的圖片,同類橋樑與趙州橋的差異,橋樑專家對其在建橋史上的價值進行的評議等等。解讀完課文,趙州橋的形象、特點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中,我感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中展現的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從它的美觀感嘆能工巧匠們的心靈手巧,藝術才幹。整堂課我便是以趙州橋的這三方面特點“雄偉、堅固、美觀”爲核心,再根據這三個詞去學句學段學篇,去感受趙州橋的無限魅力。

二、用多媒體突破難點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適時運用多媒體突破難點,效果顯著。例如出示趙州橋的全景圖,它雄偉,堅固的特點“躍然圖上”,學生理解起來容易多了。

在理解“美觀”這一特點時,出示趙州橋欄板上精美的圖案,學生一下子就能明白語句所描述的龍的動作,然後讓學生讀文,看作者是用怎樣的文字描述的,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想象、感受再次朗讀。學生體會出趙州橋上的圖案是精美的,作者的語言描繪也是優美的,體現的是勞動人民的智慧,心中自然產生一種自豪的情感。之後採取指名讀、師生配合讀的形式進行朗讀指導。最終,藉助圖片爲線索,記憶背誦課文語句,對於學生內化這一段落的描述方法有很好的輔助作用。隨後再利用媒體出示盧溝橋各式石獅像的圖片,請學生進行想象寫話,更是有效地檢驗了學生對於句型的把握。

最突出的亮點在於對文中“創舉”一次的理解上。關於趙州橋設計上的特點,尤其是這樣設計的好處,爲何會被稱爲創舉,其意義又何在,很難講清楚。我就利用多媒體,展示了發大水時,河水怎樣經過4個小橋洞來減輕大水對橋身的衝擊力,同學們看了多媒體的演示之後,便一目瞭然,再聯繫“既……又……”句型體會這種設計的`一舉兩得。最終經過聯繫上下文理解創舉的意思讓學生感受到趙州橋的設計深深蘊含着祖先的智慧。並適時引進法國的塞雷橋的相關資料,加深學生對趙州橋堅固的特點的體會,併爲之產生濃濃的自豪之感。這一環節的教學到達了預期效果------學生理解了趙州橋設計的特點,併爲自己的祖國有這樣的趙州橋,爲自己擁有如此充滿智慧和才幹的祖先感到驕傲。

能夠說整堂課上下來,我的教學目標基本已經完成。但不足之處依然存在。比如開頭揭題導入部分,我採用的是新舊橋樑比較的方式,卻忽略了學生對於1300多年前古代人民的工程建造水平的認識並不充分。這一番比較之下,他們並不能看到歷史的發展,工程技術水平的提高,以及當初隋朝石匠的創舉,也使得他們對趙州橋的雄偉理解並不充分。這使我認識到需注重發展性的人文薰陶,將新舊比較這一環節置於整個課堂教學環節的最終位置,改爲採用介紹隋朝以前古代橋樑的大概資料,會讓學生有更深刻的感受。經過感知歷史的發展進程,發展他們的歷史人文認知,才能讓學生對文本有真正深入的把握與領會。

三年級語文《趙州橋》教學反思 3

昨天給孩子們講了《趙州橋》這篇課文,講完之後再回頭看自己的課堂,發現還是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成功之處:

1.課程環節的涉及比較緊湊,連續性比較強。

2.注重和學生的互動,在網絡教學的過程中採用連麥、發語音條、留言板打字等多種方式查看學生的學習情況,並且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及時反饋,表揚按要求回答問題的學生以及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同時在講解的過程中根據課文內容要求學生在書本上做筆記,加深印象。

不足之處:

1.各個環節時間安排還需要再調整。在講解第一課時的時候和學生在生字的互動上用時稍長,在這一課有一個生字學生比較容易讀錯,就是“爪”這個字,這個生字在講解的過程中要多向學生強調,並且表揚讀準確的同學。其他生字學生都不易讀錯,學生跟讀然後自己讀一遍即可。

2.過渡語的使用需要加強。在講解的過程中環節和環節之間的轉接比較生硬,這樣顯得課堂比較生硬。

3.應該注重學習方法的引導。在教學的過程中有一個問題是你怎樣理解“創舉”這個詞語?學生回答的不是很合適,然後我直接告訴了他答案,應該多引導孩子,採用多種方法來理解詞語不僅會讓學生印象更深刻還能鞏固之前學習到的理解詞語的方法。

4.更多地注重學生的`讀。網絡教學比較難以看到學生的讀書情況,但是對於小學生來說,課文朗讀是極其重要的,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我會把課件精簡,留下最主要的內容,剩餘的時間讓學生多讀課文。

以上是自己的一些反思,面對網絡教學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希望自己能夠不斷進步。

三年級語文《趙州橋》教學反思 4

匆匆忙忙上完了開放課,感覺很慚愧。從教八年居然從來沒上過第一課時的公開課,特別想嘗試一下,可是感覺把實際教學搬到公開課上,還是不行的。第一課時講究初讀課文,疏通文章,重點講解相應內容,再穿插識字寫字教學。但作爲三年級的教學,重心放在哪裏很重要,而怎樣幫助孩子理清文章的脈絡是個難點。備課時,我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

1. 字詞的教學分量太重了。

三年級的孩子已經進入自主識字的階段,對於生字詞語完全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學。如果孩子對生字的識記和朗讀有困難,那麼更不應該放在一起教學,隨文識字的效果會好些,主要是爲了分散難度。如果在朗讀中發現某個孩子有難詞不會,可反覆讓他練習此句的朗讀,直到讀通、讀順爲止。

我在課堂上對生詞進行集中教學處理,當時的目的是檢驗孩子哪些字詞還有困難,在具體講解課文時再做具體指導,再給孩子一些時間去讀去記。一方面檢查預習的成果,一方面對孩子的知識疏漏有所瞭解。但在實際操作時,自由讀、小組讀、帶讀、齊讀,字詞學習的時間放了15分鐘,佔去了大量重點講解課文的時間,使課文第二段的講解沒有完成,總的感覺練習時間過多,對三年級的孩子實屬多餘,後面具體課文講解時還可具體強化。

2. 梳理課文的方法有放無收。

孩子在預習課文時,收到的關於趙州橋的知識是相當零散的。我們的目標是要將零散的知識點梳理成有效的樹枝鏈,因此,我請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說說你瞭解了哪些關於趙州橋的知識或信息?有的說:我只知道趙州橋在河北省的洨河上;有的說:我知道趙州橋非常雄偉;還有的說:我知道趙州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蒐羅的信息點即多又分散,是我把信息根據段落歸納整理、並板書的。然後再讓學生根據我的'板書複述第一段的內容。可是整個過程下來,還是感覺信息零散,學生在頭腦中還是不知道這些信息是怎麼組合起來的,爲什麼這樣組合?課後想想,這樣的方式是可以的。但一般是在課文學完之後,將寫有趙州橋信息的紙片打亂,讓學生重新排列組合,並讓他們說說爲什麼,從而感受文章的構成。

3. 抓重點段想象、講解。

這是一篇老課文了,從結構上講有很強的嚴謹性。第一段介紹趙州橋的基本情況;第二段介紹趙州橋的雄偉、設計特點及堅固;第三段介紹趙州橋的美觀;第四段介紹趙州橋的歷史意義。與其零散地自主學習,不如逐段學習,挖掘每段的要點,待文章學完後,讓學生自主發現文章構成的絕妙,對今後的寫作有所指導。

經過一番思量,我覺得第一課時在讀通課文,明瞭文章基本架構後,可以先重點學習第四段,讓學生讀着課文體會趙州橋的美觀。可以讓學生想象你彷彿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有了深刻的體會後,再讓學生看看真實的趙州橋欄板上的圖片,讓學生也來描寫、擴寫“雙龍戲珠”部分,讓雙龍戲珠的圖案活起來,讓我們的學生也爲趙州橋出一份力。第二次改進設計試教後,比第一次有了很大的進步。學生興趣濃厚,各抒己見,尤其是擴寫部分更是精彩紛呈。

一個孩子這樣寫道:還有的刻着雙龍戲珠。只見兩條龍各不相讓,他們揮舞着鋒利的爪子,一起向前抓住明珠,可是明珠光滑剔透,亮光一閃讓兩條龍頓時睜不開眼睛,珠子又向下落去。

還有一個孩子這樣寫:最精彩的要算“雙龍戲珠”了。兩條龍圍着一顆閃閃發亮的明珠,似在玩耍,似在搶奪,活象一部電影。一條龍伸出前爪,大吼一聲就要抓住明珠了,另一條龍一個轉身,巧妙地用龍尾一甩,明珠脫手,彈向空中。他們就這樣你爭我奪、你戲我耍,玩得很高興。

學生的文字充滿着自己對“雙龍戲珠”的想象,自己對古代橋樑建築的欣賞。

4、關於評價。

我們中段課題組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評價方面展開研究,我主要研究的是評價的主體和內容。經過兩個月的實踐,我發現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比教師直接評價更來得有效,學生更在乎同學怎麼看他。三年級的孩子自主意識增強,學生之間的相互監督,相互競爭,是一種很好的催化劑;同時,家長參與課堂評價也能有效地促進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對教學效率的提高大有幫助。

三年級語文《趙州橋》教學反思 5

《趙州橋》是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說明文,向我們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和美觀。課文語言準確,簡練,又不乏生動。在課文的教學中,我始終堅持新課標中對於中年段語文教學的要求,讓我的課堂充滿語文味,具體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簡化教學程序

“趣味教學”這一觀點近來常被各界教學專家提倡。課堂中的“趣味”是教師對文本深入解讀後的深入淺出,是對教材的準確把握,我們的“趣味”就應讓學生學得更簡單、更快樂些,讓學生的感受更深刻些。爲了這個“簡單”的趣味,我背後做了“不簡單”的事情:深入地解讀文本,收集有關趙州橋的資料。使趙州橋的形象、特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中,我感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更感嘆中國古代的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最後我引出課文中三個特點:“雄偉、堅固、美觀”,再根據這三個特點去引導學生學這三個重點句:

(1)“趙州橋十分雄偉。”

(2)“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

(3)“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

以此爲線索學段學篇,去感受趙州橋的無限魅力。

二、引導學生感悟

在通篇文章中,我們能夠體會到,作者不僅僅是在遊覽橋,讚美橋,同時也是在讚美造橋的人,我們更能夠體會到作者在寫作時充滿着的驕傲和自豪的感情。所以,讀課文時,我們要站在作者的角度,既表達出作者所要表現的情緒,也表達出自我從文本中體驗到的情感。

“趙州橋十分雄偉。”這是一個總起句,後面介紹了趙州橋的長度、寬度、建築材料、形狀特點等,都是圍繞“雄偉”展開的具體描述。引導學生在朗讀中仔細體會這些數字傳遞給我們的信息,把“雄偉”的氣魄讀出來。

“趙州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這是一個過渡句,巧妙地將兩部分資料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課文表現趙州橋的美觀,刻畫得十分細膩,描述欄板上雕刻的'圖案,生動活潑,我採用抓住重點詞的方法,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的方法。通過讀書,讓學生抓住三種龍的獨特之處,“相互纏繞,回首遙望,雙龍戲珠”通過重點詞語想象他們的樣貌,動作把龍的形態表現出來,從而體會雕刻的圖案是那麼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多姿多彩。從而引出“所有的龍似乎都在遊動,真像活的一樣。”引導學生想象圖案的精美是本文的難點,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想象欄板上精美的圖案,讓學生將想象的內容用語言來描述,並出示了圖片幫忙學生再現畫面,讀出體會。

三、拓展學生寫作潛力

在課文的第三自然段中對趙州橋的石欄兩側於龍的描述用了“有的……有的……還有的……”的排比方式聯繫起來,使欄板上的龍活靈活現。學生在學習寫作文時若能夠用到這一方法,必定使作文在邏輯上有所增強,文章的層次也能有所提升。所以,講課時我特地突出這個資料,並請學生用其寫一段,在這自由發揮中,學生學到了知識也體驗到了快樂。

但是本課也存在不足:課堂結構不合理,時間安排出現前鬆後緊現象,以至於在小組合作學習時過於倉促,理解到位了,但讀得很少。對小組最後的總評價沒有做到位。學生在交流時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不敢說、甚至只聽不說等,在今後的教學中要針對課堂中出現的這些問題一個一個解決,腳踏實地地將小組建設推向成熟化,使學生在小組內會交流,小組長會組織、會彙報,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主人。

三年級語文《趙州橋》教學反思 6

人教版第19課《.趙州橋》是一篇說明性的課文,思路很清晰,主要講了趙州橋的三方面內容:雄偉、堅固、美觀。短短的幾百字,不但寫明瞭趙州橋的位置,設計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趙州橋的外形特點清楚地展現在了人們的眼前;然後講這樣設計的好處,並對其設計的美觀加以描繪,使人們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課文語言準確,簡練,又不乏生動。學這篇課文,很容易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緒。

教學設計上,導入環節從學生預習和所獲資料入手,請兩名同學在白板上畫出常見的橋直接進入課文的學習,避免了在“導入”環節上兜圈子、浪費有效的教學時間。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語問題,細讀課文時首先引讀了第一段,引導學生明白趙州橋的位置、設計者、建造的.時間及通過本段內容總結出的趙州橋的特點。第二三段的特點讓學生自由朗讀總結出並小組討論找出相關詞語。第四段的處理採用感情朗讀法,讓學生明確這段是作者對這樣一座雄偉、堅固、美觀的橋發出的由衷讚美。這樣做既體現了“課標”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積累的要求,又節省了教學時間。感情朗讀指導時,本想採用出示重點句子,在學生品詞析句,感悟思想感情的基礎上指導朗讀,但時間控制得不是太好,指導朗讀過程有些倉促,沒有十分到位,如果在朗讀時,再加大些力度,體會出層次性,應該會更好。拓展延伸環節放映一組現代橋的圖片和趙州橋做對比,對趙州橋有名的原因做進一步的瞭解。最後提到關於趙州橋的美麗的傳說,希望能激起學生主動查找關於課文以外知識的興趣,爲下個課時作準備。

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的實際總是有着或大或小的差距,講完這節課卻一直羞於直視這個差距。但存在的很多問題還是想讓它們清晰一下:

1.講完課後重新整理了一下教案,又在網上進一步查找關於趙州橋資料和教學反思進行二次備課,卻發現最新資料顯示趙州橋已經“長大”了,到現在已經有一千四百年,而不是課本上的“到現在已經一千三百多年了”。這讓我突然覺得自己備課太不細緻了,要知道知識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啊。

2.缺少寫作方法的指導。三年級是寫作的起始階段,一些必要的寫作方法應該貫穿課堂教給學生。但我們的教材作用到底是什麼?如何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呢?《趙州橋》這篇課文在結構上最大的特點就是總起句、過渡句的運用。所以,在這方面沒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應當適當提醒他們在以後的日記上、習作上用上這種寫法。

3.對整個課堂的掌控不夠好,語速過快,教學時間的預計上有偏差,所以臨時添加了對“衝擊力”“相互抵着”等詞語的解釋,雖然學生對演示部分詞語有較高的興致,但從整體的教學設計看來稍有些牽強。

4.熟讀課文是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式,學生的感悟是品味和咀嚼文本的重點詞句後油然而生的,需要我們在教學中濃墨重彩。而反思本課學習,學生對課文的朗讀力顯然不夠,朗讀的形式也較爲單一。

5.關於觀看視頻,本課沒有按照以往的在學習課文之前就放映,而是放在了接近課堂的尾聲時放映,是考慮到在課堂前半段學生精力一般比較集中,後半段有點兒鬆懈時觀看視頻比較好,現在看來效果也可以。……

還有很多,無法一一贅述了。雖然這節課有着很多的缺漏和不盡如人意,但給予我的卻不只是教學上的收穫,還有同事們的鼓勵與幫助給我的溫暖和感動。感謝成麗,在講課報名的最後一天給我鼓勁,讓我有了去嘗試的勇氣。感謝校領導和教研組長的信任,讓我有了這次嘗試的機會。感謝我的互助小組師傅畢研花老師講了課文思路,讓我做出講這一課的決定。感謝孫志剛老師在講課前一天給我們的寬心和祝願,感謝司濤老師在我做課件和使用白板時的答疑解惑,感謝秀錦老師在備課時當學生配合我的試講,感謝崔老師講課那天中午送到教室的美味的午餐,感謝董麗娜老師選來的她班上的孩子,感謝董老師榮老師魏老師……我們那一天的並肩作戰。還有很多的感謝,也許沒有提及,卻會一點一滴融入心底,化作動力,然後,去努力。

三年級語文《趙州橋》教學反思 7

《趙州橋》是一篇說明性的課文,思路很清晰,主要講了趙州橋的三方面內容:雄偉、堅固、美觀。短短的幾百字,不但寫明瞭趙州橋的位置,設計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趙州橋的外形特點清楚地展現在了人們的眼前;然後講這樣設計的好處,並對其設計的美觀加以描繪,使人們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課文語言準確,簡練,又不乏生動。學這篇課文,很容易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緒。

首先,以簡馭繁,爲學生理解課文重點掃清字詞障礙。字詞教學是講讀每一篇課文經常性的任務,同時又最能體現教師駕馭教材的功力。我採用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對先後出現的生字難詞輕鬆愉快地進行了學習。初步掃清了字詞障礙,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然後通過教師範讀和學生自讀,把學生的思路引進課文,爲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課文重點做了良好的知識和心理準備。

其次,化難爲易,爲學生把握課文重點選擇最優教學手段。我把趙州橋設計上的特點作爲課文的重點。限於學生的閱歷和知識水平,讓學生了解趙州橋設計上的特點是比較困難的,在學生默讀課文時,我要求對照書上插圖,在初步瞭解趙州橋設計特點的基礎上,出示圖片,引導全班學生研究。此外,我尊重學生的發言,從多方面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在師生雙向情感交流中啓發和調動學生自學的積極性。

這堂課上完,我認爲成功之處有:

1、設計課件務實。我在設計

製作課件時,首先明確該課件應達到什麼目標,解決教學中的.什麼問題力求美觀實用,讓孩子形象直觀地感受。

2、教學環節設計合理,思路清晰。開課伊始,我出示課題後,首先出示學習目標,然後圍繞學習目標設計學習方法指導,力求完成每一個學習目標。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學生依據學習指導默讀課文,並用“----”畫出描寫趙州橋特點的詞語:雄偉、堅固、美觀,從而直奔重點段。

3、學習目標明確,且具有可操作性。圍繞課文學習重、難點,我從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設計了以下三個學習目標:

(1)瞭解趙州橋的特點,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增強民族自豪感。

(3)積累語言。學習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

4、重視朗讀指導,培養學生的語感。

閱讀是現在讀文教學中的一個主旋律,本課教學中,我也把朗讀擺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從讀中感悟”。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一篇課文的內容和它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師在講臺上一句一句地講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學生理解得徹底,一個重要的手段便是讀。在指導朗讀第二、三段時,通過找重點詞句,使學生體會到趙州橋的雄偉和美觀,並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地讀表現出來 ,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當然,本課還有許多遺憾之處。如:

1、課上下來感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師生配合不夠默契,沒能讓讓每一位孩子真正地動起來。

2、課前沒收集好關於趙州橋在建造時的一些書面資料。

3、課堂調控能力還不夠。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一如既往,勇於實踐,不斷反思,努力提高自身教學技能,真正理解“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意義所在。

三年級語文《趙州橋》教學反思 8

本週,蔡老師來校指導校本教研,聽取了三、四年級的公開課各一節。我上的是《趙州橋》。基於前段時間科組老師對語文課如何把握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困惑,我有意識想給大家上一節把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緊密結合、互相滲透的示範課例。我的設計理念是:“知識與能力”是語文學科核心性目標,同時也是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依託。語文課應該緊緊抓住語文之本——文本的語言因素,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去感悟作品的思想內涵和情感因素,從而使語文課洋溢着一種語文課獨有的迷人氛圍和人性魅力,使學生對語言產生強烈的興趣,進而使師生雙方都得到共同發展。

課前,我佈置學生搜尋自己感興趣的有關橋或與《趙州橋》相關的資料(我也展開了這方面的工作,並參考了不同的教法)。在研究教材時,我發現《趙州橋》雖然是一篇說明文,文章的情感不易被學生所察覺,我應適時激揚之情,撥動文章之情,引領學生之情,在教材的情感點、學生的情感點和教師的情感點之間架起一道暢通無阻的'橋樑。趙州橋的三大特點:雄偉、堅固、美觀,都是隱含作者情感的詞彙,是知識與情感水乳交融的語言例子,也是最佳切入點。這三大特點,如果逐一來講讀、理解,學生勢必感到單調、乏味。而考慮到我班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高,並且喜歡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時,讓他們抓住這三大特點去合作學習,應該是完全可行的。於是,一個以新課標理念爲依託,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並試圖把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學案在我腦海中漸漸明晰了。

在《趙州橋》第一課時的學習中,由於師生蒐集到的資料比較多,我重點選擇了有關趙州橋傳說的故事和民歌作爲導入,以激起學生對趙州橋的興趣和嚮往之情。但正是由於顧着擴張資源(事後我思考,是不是可以把交流資料放到課後?但這樣能保證交流的質量嗎?),我第一課時的內容沒上完(計劃中的講讀第一自然段沒時間上),以至於第二節公開課容量偏多,我爲此斟酌再三,決定減掉原設計中一些讀書的環節,以省下時間保證把整課書學完。我想,這一決定是造成我這節課讀書少缺陷的直接原因。

我所預設的學案在第二課時較順利地得以完成。我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學習,在語言訓練中注意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雖然整節課看起來比較流暢、令人耳目一新(葉老師評課所語)。但是,正如我自己在評課中反思時所說的,我太顧及環節的完美而減少了讀書的時間,這其實無意中犯了一個重形式而輕內容的毛病。

蔡老師一方面表揚我跟着新課程成長,掌握了許多新理念。另一方面也中肯地向我指出,雖然我這節課觀念很新,但在達成上較虛,不夠落實。比如,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沒有給他們自主學習的時間;這篇課文文字優美,應以讀爲重點;部分知識點要求過高;要處理好資源擴張和文本研讀之間的關係。這些意見給了我很大的啓示,我雖然掌握了一些新課標的理念,但如何用理念指導教學實踐,如何在教學行爲中更好地踐行理念,仍需我不斷嘗試、不斷總結、不斷反思啊!

三年級語文《趙州橋》教學反思 9

《趙州橋》這篇說明性的課文,向我們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和美觀。短短的幾百字,不但寫明瞭趙州橋的位置,設計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趙州橋的外形特點清楚地展現在人們眼前;然後講這樣設計的好處,並對其設計的美觀加以描繪,使人們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本文第2、3自然段是重點。

這堂課的成功之處有:

1、設計課件務實。我在設計製作課件時,首先明確該課件應達到什麼目標,解決教學中的什麼問題力求美觀實用,讓孩子形象直觀地感受。

2、教學環節設計合理,思路清晰。開課伊始,我出示課題後,讓學生小聲讀課文,畫出描寫趙州橋特點的句子,說說趙州橋是一座怎樣的橋?然後,一步步引導孩子們理解趙州橋幾個特點。學習第二自然段時,着重引導學生感受趙州橋設計之雄偉、堅固;學習第三自然段時,着重引導學生感受雕刻的精緻美觀。爲了突出重點,一四自然段以讀代講。

3、重視語言文字訓練。在教學設計中,我安排了一處小練筆,分兩步進行:首先,用上“有的……有的……還有的……”這個排比句式,寫一寫你心中想要雕刻的'龍,既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又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其次,拓展開去,用上“有的……有的……還有的……”這個排比句式,寫一寫生活中的其他場景,真正爲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奠基。

遺憾之處:

1、沒有收集好關於趙州橋在建造時的一些書面資料。

2、課堂調控能力還不夠。如:整堂課上下來感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師生配合不夠默契,沒能讓每一位孩子真正地動起來。

三年級語文《趙州橋》教學反思 10

《趙州橋》一課着重介紹了趙州橋的歷史地位和雄偉、堅固、美觀的特點,是一篇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爲了切實落實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滲透到每科的教學中去,配合我校開展的“探究式”教學模式研討活動,我一改往日傳統的逐段分析、講授的教學模式,在《趙州橋》一課上大膽嘗試,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從而達到多方位訓練的目的。

一、收集資料,課前做好充分準備。

教學前,我佈置了一項作業,就是讓全班同學通過各種渠道收集趙州橋或其它一些橋樑的資料。可查找課外書籍,上網查詢等,並將自己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歸納,以待上課教學時用。

這一次的課前預習,我一改往日的讓學生做單調的'查字、組詞等練習,而是儘可能地去收集自己所需的材料。看科普書、上網等都是孩子們喜歡做的事,於是,我就投其所好,通過這些渠道將資料收集好,並加以整理、歸納,無形中就給了他們課外閱讀、分析歸納能力的鍛鍊。

二、質疑解疑,輕輕鬆鬆學習課文。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教學時,一開課,我就說要帶他們到趙州橋去玩玩,並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演示趙州橋的全景,這樣馬上激發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下來就是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說說你讀完課文後,都知道了什麼?待學生七嘴八舌把自己知道的說出來後,我又提了一個問題:“你還想知道什麼?”“一石激起千層浪”,問題一提出,頓時課堂氣氛活躍了起來,同學們紛紛把自己想知道的問題提出來,老師將這些問題進行整理、歸納。隨後,我就讓同學們分成小組,將課前收集的資料拿出來,看看能用自己現有的資料解決哪些問題。在學習小組中,同學們相互發表自己的意見,相互交流,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同時也領略到了成功的喜悅。給予充足的時間討論後,接着學生在班級進行交流。通過小組進行合作解決問題,學生能夠知道趙州橋的建築特點和設計上的最大特點——拱上加拱,這樣的構造既堅固,又節省石料。

課堂上的教學要求,以及重難點,就在同學們質疑解疑的過程中,輕輕鬆鬆地完成了。當然,這樣的教學要求老師有較高的素質和應變能力,來及時幫助學生解答難題和糾正學生在問答中不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