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七年級語文教案4篇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七年級語文教案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9W 次

作爲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七年級語文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七年級語文教案4篇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七年級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多角度理解文章主題,培養多向思維的習慣。

2.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關心幫助弱者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

1.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2.學習欣賞文章美。

一、導入

由高洪波的《我的太陽》小詩導入。

我的太陽

——寫給盲童

高洪波

太陽是圓的,就像你手中的皮;太陽是熱的,就像冬天的火爐。

你摸摸玻璃窗,就能摸到太陽;太陽是我的,也是你的,

你看不見太陽,卻看見了一切。

二、快讀感知課文,思考

1.文章的主人公是誰?

2.請爲本文加五個小標題。形式如下:____的盲孩子

(寂寞的盲孩子快樂的盲孩子見到了一線光明的盲孩子

在風雨中掙扎並得到了關愛的盲孩子重見光明的盲孩子)

三、研讀課文

(一)寂寞的盲孩子

盲孩子的寂寞體現在什麼地方?

(二)快樂的盲孩子

分角色朗讀:

(1)誰給寂寞的盲孩子帶來了快樂?(2)影子從哪裏來?

(3)影子說這話時內心是什麼感覺?爲什麼會有這種感覺?

(三)見到了一線光明的盲孩子

(1)是誰給盲孩子帶來了復明的希望?(2)文中疊詞運有什麼妙處?(飄飄忽忽、幽幽、緩緩、小小)(3)哪一句是中心句?

(四)在風雨中掙扎並得到了關愛的盲孩子

(1)盲孩子在風雨交加的困境中得到了哪些朋友的幫助?

(2)你覺得這風雨交加的困境是對誰的考驗?

(五)重見光明的盲孩子

(1)重見光明的盲孩子看到了周圍的哪些景物?(2)美讀

(3)影子最後變成了什麼?從中你感悟到了什麼?

(4)結尾說:“我們都是光明的孩子。”這句中的“光明”的含義是什麼?

四、互助合作,探究課文主題

1.童話中出現了盲孩子、影子及螢火蟲這三個主要形象,你最喜歡哪一個?爲什麼?

2.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爲何能成爲好朋友?

3.盲孩子獲得了光明,影子也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孩子,從中你讀到了什麼?

五、課外拓展,放飛思維

1、你有這種永遠不忘的朋友嗎?你有磷火一般在別人最黑暗時給他光明的經歷嗎?請你以“愛”爲中心,結合自身生活經歷,寫篇短文。

2、這是一篇美麗的抒情童話,它有詩情畫意般的境界。課後繼續研讀課文,劃出文中你認爲寫得美的語句,體會一下這些語言有什麼好處。

六、教師寄語

做一個有能力獲得幸福也讓別人獲得幸福的人!

七年級語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反思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抒情式的童話,走進這美麗的童話世界,會使你感受到詩一般的境界,體會到其中汩汩流淌般的愛,經受了一次愛的教育與美的薰陶的洗禮。由於這篇童話篇幅較長,當時考慮課堂的時間有限,於是設置課前朗讀這一環節,讓學生在早自修朗讀幾遍,那便可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中省去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一環節。一堂課下來,如“課堂的整體感知、主題思想的領悟、體會童話的特點”等都挺滿意,可在賞析語言方面儘管拋出一個問題“這篇文章的美除了主旨美外,其優美的語言、美麗的意境無不讓人流連忘返,你能從文中找出例子加以闡述嗎?”學生反應平淡,回答不盡如人意,這不得不讓我對自己的教學設計加以反思。

1、重視課前讀,更要重視課中讀:正確、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讀課文是初中生必備的一項技能,尤其是有感情地朗讀對學生來說是最缺乏的.,也是極待解決的。而本文的語言優美、凝練、簡潔的像詩一樣,有較強的表現力。如果教學環節中重視課中讀,或分角色讀、或小組讀、或集體讀、或個人讀,讀出人物的語氣語調,讀中品、品中讀,或許學生會說出獨特的體驗,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如“他是一個盲孩子”“在他的世界裏,沒有光亮、沒有色彩”“他是一個永遠生活在黑夜裏的孩子”等讓學生讀一讀,學生就會感覺到文章幾乎都由這樣的短句構成,顯得短小、活潑、跳躍,像小溪的水一般自然流暢。如“他還看見了各種顏色的花朵,還有綠草,還有草葉上明亮的露珠”學生讀一讀就會感到語言的流暢、節奏感強。如“牛兒哞哞地叫,羊兒咩咩地叫”“潺潺的流水”學生讀一讀,就會感受到疊音詞的妙用,既形象、逼真,又充滿詩情畫意。再如:“他們走過泥濘的曠野,踏上小路,走向家中”“我從陽光中來,也從月光中來,還從燈光中來”“光明是我的母親,是她讓我來到你身邊陪伴着你的”“我們都是光明的孩子”讓學生讀一讀就會感受到其含蓄、韻味悠長。回想這堂課真不該忽視課中讀。

2、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留足學生的學習空間。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表現,激活學生的思維往往體現在教師的教育機智上。當課堂教學設想未能如期進行時,教師切不可揠苗助長。一當發現學生思維停滯,教師一定要當好指導者,幫助者的角色,激活學生的思維。如果本堂課不要想着節省時間,靈活地讓學生再次迴歸文本,重新補充“讀”這一環節,從而完成師本、生本、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元化、多方位的交流,真正把教室變成學室,促使讓學生說出對語言的獨特體驗,消除課堂的窒息狀態。那麼,我想課堂一定會重新煥發生命的光彩。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七年級語文教案2

一、教學目標

①摘抄優美詞語,積累語言。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培養多向思維的習慣。

④學習欣賞文章美。

⑤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關愛弱者的良好品質。

二、教學重點

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②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③學習欣賞文章美。

三、課前準備

學生:熟悉課文,藉助工具書給不認識的字注音

教師:錄音機,磁帶(歌曲《愛的奉獻》)。

四、教學設計

1、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曾經無數次地走進美麗的童話世界,在那裏,我們認識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今天,我們再次步人美麗的抒情童話世界,那裏有詩一般的境界,有汩汩流淌着的愛的清泉,還有等待我們結識的新朋友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2、教師投影出示學習目標,整體感知故事情節

①教師範讀課文,播放背景音樂《愛的奉獻》,聲音要輕,創設溫馨情境。

②學生自由讀課文,並思考以下兩個問題,然後討論:

a、課文中有哪些句子表現了盲孩子的心情變化?

b、歸納一下本文的情節發展步驟。

以上兩個問題學生討論不會有太大困難,可指導學生邊討論邊把能表現盲孩子心情變化的語句在書上用橫線標出(他的日子過得很寂寞。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它很快樂。“啊,我看見它了,螢火蟲……”他從來沒這樣快樂過。盲孩子望着他的影子驚喜地叫起來:“啊!我的影子,是你嗎?我好像看見你了!真的,我看見你了!”他看見了周圍的一切。)然後根據這些語句再歸納出文章情節步驟,教師板書如下:

盲孩子很寂寞→“影子”的陪伴給盲孩子帶來快樂,帶來溫暖→影子、螢火蟲、太陽、月亮的愛使盲孩子得到光明

3、探究研讀,理解文章主旨,欣賞文章美。

①組織學生討論,欣賞文章美感。

a、本文是一篇美麗的抒情童話,它營造了一種純真溫馨的氛圍,有着詩情畫意般的境界。你分析一下課文是從哪些方面表現這種意境美的。

b、美好的意境是靠美好的語言表達的,劃出文中你認爲寫得美的語句,體會一下這些語言有什麼好處。

可四人小組討論,爭取讓每個學生都有說的機會,都受到美的感悟薰陶。

第l題讓學生理解意境美,可從盲孩子熱愛生活,渴望光明,情調輕鬆歡快,情境多姿多彩方面理解。如:“牛兒哞哞地叫,羊兒咩咩地叫”,“採摘野花野果”,“聽潺潺的流水聲”,螢火蟲“幽藍”“翠綠”的光,以及太陽、月亮、“彎彎的彩虹”、“各色花朵”、“綠草”、“露珠”等,這一些就構成了一種絢麗的、詩情畫意般的境界。

理解第2題,學生可以從個人角度舉例分析美的語言,不強求一律。例如:

全篇幾乎都由短句構成,好讀,不拗口,如“他還看見了天上出現了彎彎的彩虹。”“他還看見了各種顏色的花朵。”“還有綠草。還有草葉上明亮的露珠。”

疊音詞很多,不僅形象感強,描寫情態逼真,還可以舒緩語氣。如“輕輕”、“咩咩”、“哞哞”、“潺潺”、“陣陣、”“飄飄忽忽”、“幽幽”、“緩緩”等。

節奏感強。如“話音剛落,一聲霹靂炸響,風夾着雨,雨帶着風來了。”“他們走過泥濘的曠野,踏上小路,走向家中。”

含蓄,有象徵意義。如“我從陽光裏來,也從月光裏來,還從燈光裏來。”“光明是我的.母親。是她讓我來到你身邊陪伴着你的。”“他倆說,我們都是光明的孩子。”

按句排列,短小、活潑、跳躍,像小溪流水,自然流暢,適合孩子閱讀。如“他是一個盲孩子。”“在他的世界裏,沒有光亮,沒有色彩。”“他是一個永遠生活在黑夜裏的孩子。”

②引導學生多角度地理解文章主題。

[討論]結合課文情節的發展和詩情畫意的境界,我們應如何理解文章主題。

對於文章主題的理解,可以藉助於練習一出示的兩種說法讓學生評判。鼓勵學生多向思維,有新的見解。對練習一所列出的兩種理解,應該肯定都是正確的。讓學生明白,一篇文章可以從不同角度理解其主題,得出不同答案。如學生說出這兩種以外的答案,如:不管自己曾遭遇什麼不幸,都要像盲孩子一樣熱愛生活,追求光明未來等,也應予以肯定。當然,從文章整體內容理解,關愛像盲孩子一樣的弱者,使他們感受生活的美好,則更貼切一點。

4、總結

美的語言,美的意境,美的主題,構成了這篇美的課文。我們來分角色朗讀一遍課文,讓這種美在我們心中永駐。

(一人讀敘述語言,一人讀“盲孩子”的話,一人讀“影子”的話,齊讀衆多“螢火蟲”的話,可再播放背景音樂《愛的奉獻》。)

5、佈置作業

①你在生活中接受過別人的真誠幫助嗎?你在生活中有過幫助別人,給別人帶來快樂和幸福的經歷嗎?請你以“愛”爲中心,結合自身生活經歷,寫篇短文,表達出學了這篇文章的心理感受。

②摘抄優美的詞句,寫到練習本上。

6、信息反饋略過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七年級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在誦讀中品味語言,積累詞彙。學習欣賞文章優美語言,多角度理解文章主題。

2、引導學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從事學習活動,逐漸養成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

3、在薰陶感染中培養學生的愛心、善心,學會主動關心別人,營造溫馨、友善的人際環境。

[教學重點]

1、品味語言,感悟盲孩子心情變化,把握文章情節發展步驟。

2、聯繫自身經歷、見聞,加深對愛的理解,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難點]

理解本文美的語言和主題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整體感知

導入 (背景音樂:《愛的協奏曲》)

當一個盲孩子靜靜地坐在角落傾聽夥伴們的嬉笑聲,傾聽鳥兒的飛鳴,甚至傾聽微風拂過的聲音時,你可曾知道他心裏正想些什麼,最需要些什麼?

美國作家海倫凱勒,曾這樣說過:

(學生誦讀):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我要看人,他們的善良、溫厚與友誼使我的生活值得一過。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爲白晝的動人奇蹟。我將懷着敬畏之心,仰望壯麗的曙光全景,與此同時,太陽喚醒了沉睡的大地。

第三天,我將再一次迎接黎明,急於尋找新的喜悅,因爲我相信,對於那些真正看得見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個永遠重複的新的美景。(學生說聽後的感想,順勢導入本課)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這篇課文,去感受一下一個盲孩子的心情。

(多媒體展示課題:《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學習之前,先檢查大家的預習情況。(掃清文字障礙)

(1)、學生讀字詞,個別字進行點評。

(2)、點出潺潺,疊音詞,及特點。

下面請兩位同學與我合作共同朗讀課文(教師讀前6段,學生分角色讀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其他同學聽讀,思考以下問題。

(多媒體出示探究問題)

(1)、感悟本文盲孩子心情的變化?

(2)、歸納文章情節發展步驟。

學生自主探究,回答,互評。教師評價,以鼓勵爲主

問題(1)心情變化的'語句:(學生重在感悟盲孩子心情的變化,爲歸納文章情節發展步驟,不必將句子都找出。)

他的日子過得很寂寞。——盲孩子似乎感受到光明。看到了色彩,他很快樂。——“啊,我看見它了,螢火蟲,他從來沒有這樣快樂過。”——盲孩子望着他的影子驚喜地叫起來:“啊!我的影子,是你嗎?我好像看見你了!真的,我看見你了!”——他看見了周圍的一切。

問題(2)情節發展步驟:

盲孩子寂寞——“影子”陪伴使他很快樂,給他帶來溫暖——影子,螢火蟲以及太陽、月亮的愛,使他得到光明,獲得驚喜。

教師小結:盲孩子在他的影子和螢火蟲的幫助下,看見了世界,看見了光明;影子同時也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孩子。愛使得盲孩子得到了光明,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研讀賞析

1、研讀語言

師:同學們,本文是一篇美麗的抒情童話,用詩一般的語言構成美的境界,愛的清泉就流淌在其中。讓我們用心去品味這曲愛的讚歌,下面請大家分小組研讀本文優美語言,進行合作探究。

注意讀出語氣、節奏、情感。

(多媒體出示探究問題)

本文藉助美好的語言營造了一種純真,溫馨,絢麗的境界。請嘗試分析本文美的語言。

學生分小組品讀,探究。教師巡視指導

鼓勵學生髮言,

師:大家分析得非常好,請看大屏幕,以下幾點,有的同學們分析到了,也有未分析到的。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多媒體出示內容)

可以從不同角度舉例分析美的語言,例如:

①句式短小,自然流暢,節奏感強,適合孩子閱讀。如:“他還看見了天上出現了彎彎的彩虹。” “話音剛落,一聲霹靂炸響,風夾着雨,雨帶着風來了。”

“在他的世界裏,沒有光亮,沒有色彩。

②運用疊音詞舒緩語氣,形象感強,描寫情態逼真。如:“輕輕”、“哞哞”、“潺潺”、“飄飄忽忽”、“幽幽”、“緩緩”等。

③含蓄,有象徵意義。如:“我從陽光裏來,也從月光裏來,還從燈光裏來。”“光明是我的母親。是她讓我來到你身邊陪伴着你的。”“他倆說,我們都是光明的孩子。”

2、研究主題

師:同學們,美的語言要表達的是美好的主題,對本文的主題我們該如何理解?

學生可討論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①對於像盲孩子一樣孤單弱小的人,我們應該關愛他們,這樣他們纔會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②在盲孩子獲得光明的同時,“影子”也獲得了生命,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孩子,這說明,給別人帶來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幸福。

③不管自己曾遭遇什麼不幸,都要像盲孩子一樣熱愛生活,追求光明未來。

④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⑤執著的追求,終有結果。

一則材料,一篇文章可以從不同角度理解其主題,得出不同觀點,教師應以鼓勵爲主,適當加以引導。

體驗反思

師:同學們各抒己見,說得都有道理,愛無處不在。愛的力量是神奇的:沒有雙腿,卻可以走出一條頑強不屈的路;沒有雙耳,卻能聽見世間的天籟;沒有雙眼,卻能看見世間的光明。

請大家寫下你對愛的理解

例:愛,就像溫泉,滋潤人們枯乾的心靈

(寫在心形紙上交流)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表現愛的事例呢?

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學生可能會舉事例:抗洪搶險中戰士和百姓的魚水深情是一種愛;防治“非典”中白衣天使無私的奉獻是一種愛;保護地球,保護綠色大自然,這是一種愛;捐助失學兒童,重返學習樂園,這也是一種愛……

教師總結 (視課堂情況,可鼓勵學生總結)

與人玫瑰,手有餘香。這堂課我們體會到了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之間純真的愛,也感受到在我們身邊的愛,這愛是山間清澈的小溪,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讓我們人人都獻出一點愛,明天將變得更加美好。

作業

有限的空間,有限的時間,我們意猶未盡,那麼,讓我們把愛心延伸到課外。(多媒體出示作業)

1、愛誦讀的你,可以背一揹你最喜歡的有關愛的句子,與其他同學進行文學交流;

2、愛製作的你,可以把愛的祝願製成賀卡,送給你的朋友;

3、愛寫作的你,可以創設一個曲折情節,用美的語言,以人間最美的真情完成一篇小練筆。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七年級語文教案4

【教學設計A】

創意說明:《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寫得很美的課文——語言美、意境美。這篇教學設計的視點放在一個“美”字上,用“美”來結構全文的教學過程——讀美文,品美點,背美句,以達到對學生進行美感薰陶,對學生進行語言積累教學的目的。

教學步驟

導入:美文需要美讀。今天我們從“美”的角度來學習課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用探求的眼光來發現課文中的美。

第一個教學板塊:讀美文。

1.學生聽配樂課文朗讀。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下面請同學們從“美詞、美句、美段”的角度,自由選擇內容朗讀。

第二個教學板塊:品味美點。

第一層次的活動:

1.請同學們說一說你認爲需要掌握的課文中的美詞:(略)

2.請同學們說一說你喜歡的課文中的美句:

·在他的世界裏,沒有光亮,沒有色彩。

·從此,影子常常牽着盲孩子的手,帶着他去牧場聽牛兒哞哞地叫,羊兒咩咩地叫,還攀上山坡去採摘野花野果,走過小木橋去聽潺潺的流水聲。

3.請同學們推選課文中的美段:(略)

教師略作點撥:(略)

第二層次的活動:

1.請同學們品味課文中的美點,每人自選內容,只要言之成理,各個角度的內容都可以說。

2.同學們準備,同學們活動,老師的評點穿插其中。

·美在疊詞的運用。不僅形象感強,描寫情態逼真,還可以舒緩語氣。如“輕輕”“咩咩”“哞哞”“潺潺”“陣陣”“飄飄忽忽”“幽幽”“緩緩”等。

·美在短句的運用。好讀,不拗口。如“風停了,雨停了,天晴了”。

·美在按句排列。活潑、跳躍,像小溪流水,自然流暢,適合孩子閱讀。如:“他是一個盲孩子。”“在他的世界裏,沒有光亮,沒有色彩。”“他是一個永遠生活在黑夜裏的孩子。”

·美在句意含蓄,有象徵意義。如:“我從陽光裏來,也從月光裏來,還從燈光裏來。”“光明是我的母親。是她讓我來到你身邊陪伴着你的。”“他倆說,我們都是光明的孩子。”

·美在節奏感強。如“話音剛落,一聲霹靂炸響,風夾着雨,雨帶着風來了。”“他們走過泥濘的曠野,踏上小路,走向家中。”

·美在畫面、意境。盲孩子熱愛生活,渴望光明,情調輕鬆歡快,情境多姿多彩,如“牛兒哞哞地叫,羊兒咩咩地叫”“採摘野花野果”“聽潺潺的流水聲”,螢火蟲“幽藍”“翠綠”的光,“太陽”“月亮”“彎彎的彩虹”“各色的花朵”“綠草”“露珠”等。這一切織成了一種絢麗的境界,吸引、感染着讀者,使讀者獲得美的薰陶……

第三個教學板塊:背美句。

1.學生在書上用筆勾畫出美句。

2.進行背誦美句比賽。

【教學設計B】

創意說明:這篇教學設計的着力點在於語言積累。這篇課文有許多美詞、美句,這些語言材料必須讀背識記,將是學生以後語言運用的借鑑和模式。

教學步驟:

一、理讀

1.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表現盲孩子心情變化的句子。

2.理清本文情節發展的步驟。

盲孩子很寂寞——“影子”的陪伴給盲孩子帶來快樂,帶來溫暖——影子、螢火蟲、太陽、月亮的愛使盲孩子得到光明。

二、研讀

引導學生多角度地理解文章主題。

三、積累

1.積累疊詞

靜靜 輕輕 潺潺 沉沉 陣陣 幽幽 緩緩 常常 久久 漸漸(等)

2.積累雅詞

嬉戲 寧靜 茫然 霹靂 曠野 泥濘 照耀 紅潤 幽藍(等)

3.積累近義詞

永遠-永久 寧靜-寂靜 新奇-驚奇 快樂-高興(等)

4.積累美句

·從此,影子常常牽着盲孩子的手,帶着他去牧場聽牛兒哞哞地叫,羊兒咩咩地叫,還攀上山坡去採摘野花野果,走過小木橋去聽潺潺的流水聲。

·這時候,從附近的叢林裏飛來一隻螢火蟲,飄飄忽忽地,閃着幽幽的光。它朝着盲孩子飛來,在他的眼前緩緩地飛着。

·他們走過泥濘的曠野,踏上小路,走向家中。

【教學設計C】

創意說明:這是一篇美麗的童話,有詩一般的境界。在朗讀時可把“課文變形”了讀,即把一般的文句“變”爲詩行來閱讀。這種變形將美的語言顯示得更美,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學生感受課文中的語言美。

教學步驟:

一、分角色讀課文

二、複述故事情節

三、別出心裁讀課文

1.教師:作者說,他是帶着寫詩的激情,帶着寫詩的語感,來創作這篇抒情童話的。這篇童話的語言是優美的、簡潔的、凝練的',像詩一樣;具有較強的表現力,講究含蓄、講究節奏等等。

下面我們把這篇童話的有些段落“變形”了讀,即把文中一般的文句“變”爲詩行來閱讀,同學們來感受一下是什麼效果。如:

·他是一個盲孩子。在他的世界裏,沒有光亮,沒有色彩。他是一個永遠生活在黑夜裏的孩子。

·變爲:他是一個盲孩子/在他的世界裏/沒有光亮/沒有色彩/他是一個/永遠生活在/黑夜裏的孩子

·他們走過泥濘的曠野,踏上小路,走向家中。

變爲:他們走過泥濘的曠野/踏上小路/走向家中

2.討論:文句這樣“變形”後,你讀起來的感覺有何不同?

【資料整合平臺】

感情·意境·語言——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寫作(金波)(節選)

我從大學時代開始發表作品,大部分是詩。寫詩對於我寫童話,很有好處。詩的特質是抒情。能感動自己的,纔有可能寫好,纔有可能感動別人。詩抒發感情的方式常常是直抒胸臆。寫童話就要曲折些,作者藏在作品後面,作者的感情滲透在字裏行間。

我常常想,失明的人最痛苦,沒有了視覺,就像丟失了整個世界。我在寫《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時候,常常緊閉着雙眼,體驗盲人那個永遠的黑夜,這使我對盲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我同情他們,愛他們,想給他們安慰,想激發更多的人關愛他們,並在關愛別人的過程,提升自己的生命價值。這種思想感情,久久地在我心中激盪,這已成爲我創作這篇童話的感情寄託和動力。

我想起生活中曾有這樣一個難忘的場景:一個盲孩子坐在街心花園裏,側耳傾聽着身邊一羣同齡人在喧鬧嬉戲,雖然他也被他們講的笑話引逗得微微一笑,但更多的時候,他只是沉默不語地側耳傾聽着,他無法參與他們的遊戲。我看到的是他那孤獨、寂寞的表情。

他坐在那兒一動不動,身邊拖着長長的影子。只有影子陪伴着他。

這情這景讓我想起自己的一首詩《讀自己的影子》:“小時候,不識字,/總喜歡坐在那裏,/讀自己的影子,/像讀一本童話故事。//總是讀一頭黑熊,/或是幾隻很黑的小兔子,/坐臥在我的腳下,/和我有說不完的話。//直到太陽落山,/影子消失,/只剩下孤零零的自己。/我知道,明天/影子還會來,/還會有新的故事……”

我重溫童年的體驗和幻想,把過去和現實的兩種感受加以融合。

就這樣,我覺得一篇童話的構思逐漸清晰起來了。

在構思情節時,我既設身處地,懷着盲孩子渴望關懷的願望,又懷着一個健康人對他們同情關愛的感情。因此,我在敘述故事的方式上,比較側重於寫內心的感受和氣氛的烘托,不追求情節的跌宕起伏,而是注重情調和意境的渲染。由於主人公是一個盲人,所以只能憑藉他的聽覺來感受環境:他“喜歡聽鳥兒黎明時的叫聲,春風從耳邊吹過的聲音,連蜜蜂扇動翅膀的聲音他也很喜歡聽”。這種寫法,在作品中多處可見。

我是帶着寫詩的激情,帶着寫詩的語感,來創作這篇抒情童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