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蘇教版《賣白菜》教案設計

蘇教版《賣白菜》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22K 次

《賣白菜》是蘇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新收入的課文,這篇課文寫的是作者12歲的故事,表達的是誠信主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賣白菜》教案設計,歡迎大家參考!

蘇教版《賣白菜》教案設計

  【學習目標】

1.瞭解關於作者的文學常識,整體感知文意,梳理文章的故事情節。

2.把握人物的矛盾衝突,明晰人物的性格品質。

3.體會文中堅強而又誠信的母親形象,體會自己父母的艱辛,學會感恩,學會誠信。

  【學習重難點】

1.把握人物的矛盾衝突,明晰人物的性格品質。(重點)

2.體會文中堅強而又誠信的母親形象,體會自己父母的艱辛,學會感恩,學會誠信。(難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一段辛酸的往事,幾番痛苦的回憶,“糠菜半年糧”的時代雖然遠去,但是想起心頭的往事至今依然讓“我”沉痛。三棵白菜,賣與不賣,都是出於生活的無奈,而就在這無奈中,母親的堅強和自尊與“我”的暴躁和狹隘,涇渭分明。著名作家莫言《賣白菜》將引領我們見證苦難的歲月,人性的光芒。

  二、自主預習

1.走近作者

莫言(1955年— ),原名管謨業,出生于山東省高密市,中國當代著名作家。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青島科技大學客座教授。80年代中期以鄉土作品崛起,充滿着“懷鄉”以及“怨鄉”的複雜情感,被歸類爲“尋根文學”作家。著名作品有《紅高粱》《蛙》等。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和當代社會融爲一體”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首位獲得該獎的中國籍作家。

2.寫作背景

20世紀60年代末,中國正是物質極度貧乏的年代,尤其是北方農村,過年能吃白菜餃子簡直是一種奢望,貧窮和飢餓正是這段時期的真實寫照。作者是以一種孩子的真切、成人的冷靜態度和細微的溫情,給讀者再現了他童年時隨母親賣白菜的往事。

3.字音字形

瞥(piē)  溼漉漉(lù)  哽咽(yè)  抽噎(yē)

蔫(niān) 木橛(jué) 戳(chuō) 黑黢黢(qū)

凍瘡(chuáng)  一沓(dá)

4.快速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找出本文記敘的要素。

明確:時間:1967年冬天,“我”12歲那年,臨近春節的一個早晨。

地點:家裏——集市——家裏

人物:“我”、母親、老太太

事件:賣白菜

事件的起因:年關將近,母親因貧困所迫決心要賣掉僅剩的三棵白菜。

事件的經過:母子倆去集市賣白菜,遭遇老太太的刁難,“我”多算了老太太買白菜的錢。

事件的結果:白菜被退回了,母親流下了傷心的淚水。

(2)本文以“白菜”爲線索講述了一件令“我”沉痛的往事,請梳理本文的故事情節。

明確:母親決心賣白菜——“我”爲白菜而痛哭——母子去集市賣白菜——老太太翻戳(挑撕)白菜——母親稱白菜——我算白菜錢——母親看着被退回的白菜流淚

  三、合作探究

(一)矛盾衝突

1.課文圍繞賣白菜,寫了哪些人物之間的衝突?

明確:課文圍繞賣白菜重點寫了三個人物之間的矛盾衝突:一是母親與“我”之間“賣與不賣”的矛盾;二是“我”與老太太之間關於“挑揀白菜”的矛盾;三是母親與老太太之間關於“白菜質量與價錢”的矛盾。

2.母親要賣白菜,“我”爲何流淚不願意?

明確:因爲家裏種了一百零四棵白菜,賣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最後的三棵了;母親答應“我”留着過年包餃子的,在那個極端貧困的家庭,這是一個小孩子最大的盼望;還因爲這些白菜是“我”和母親親手種植、侍弄的,“我”對這些白菜有着深厚的感情。

3.“我”爲何要多算老太太一毛錢?在這個問題上,“我”的思考和母親有什麼不同?

明確:老太太多次刁難“我”的白菜,“我”對她充滿了惡感,她又昧着良心說我們的白菜卷得不緊。而“我”對這些白菜感情深厚,本來就不願意母親賣掉,而是希望能過年吃上白菜餃子,所以“我”故意多算了一毛錢。“我”考慮的是報復老太太,母親考慮的是做人要誠信。

4.這些矛盾衝突對展開情節、刻畫人物有何作用?請舉例分析。

示例1:文章開頭在決定是否賣這最後的三棵白菜的時候,母親內心是很矛盾的,母親何嘗不想留下它們過年,但家裏實在是窮啊。爲了不讓“我”哭,她惱怒地呵斥我,但是看到“我”手上的凍瘡時,又用一種“讓我感到溫暖的腔調”對我說話,從“我”和母親的對話中看出了她既有倔強的一面也有慈愛的一面。

示例2:在集市上,“我”和那個挑剔的老太太之間的語言衝突是最激烈的了,看她把大白菜外邊的菜幫子撕了又撕,“我”的心中的憤怒之火暗暗燃起。這些情節襯托了母親的善良和寬容,又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爲下文“我”故意多算一毛錢的情節埋下伏筆。

示例3:“我”給老太太多算了一毛錢事發,“母親擡起頭,眼睛紅紅地看着我,過了許久,用一種讓我終生難忘的聲音說:‘孩子,你怎麼能這樣呢?你怎麼能多算人家一毛錢呢?’”“我”不過是想宣泄下內心的氣憤之情,誰料到母親會因此而傷心流淚。母親這次哭了。以前,無論多大的事兒,就算是天要塌下來,母親仍不會哭。從這些衝突中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艱辛和貧困還不及作者的欺騙讓母親難過。

(二)人物點評

1.文中的母親是一個怎樣的形象?請結合具體情節簡要分析。

(1)本性善良、寬以待人:母親容忍了老太太對白菜的“刁難”;

(2)樸實能幹、個性堅強:精心種白菜,並背到集市上賣;

(3)爲人誠信、嚴格教子:爲兒子多算白菜錢而流淚,並教導兒子做一個堅強、誠信的人。

2.文中的老太太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寫老太太這個形象有何作用?

明確:老太太家境貧困,謹小慎微、愛佔小便宜。寫老太太的作用有二:(1)用老太太的挑三揀四、不寬容、愛佔便宜的形象來襯托母親的和善、寬容、誠實、堅強。(2)爲了表現當時生活在貧困之中的人們的整個生存狀態。這個老太太也是一個爲貧困所迫的人她瘦弱不堪,承受着生活的重壓,她“從腰裏摸出一個骯髒的手絹,層層地揭開,露出一沓紙票,然後將手伸進嘴裏,沾了唾沫,一張張地數着”,說明那一沓面值並不大的紙票對老太太意義重大對於生活在貧困中的人而言,即使是一分錢,其意義也很重大,所以,當老太太將數好的錢交到母親的手中時,“母親也一張張地點”,這就爲下文因一毛錢白菜被退回和母親的流淚埋下了伏筆。

(三)主旨感悟

1.作者藉助寫貧困時期母親的形象,表達了自己怎樣的做人處世觀?

示例:善良誠信是做人的根本,無論生活多麼貧困,都不能丟棄。(圍繞“善良”“誠信”,言之成理即可)

2.討論:在那個極端貧困的年代,母親語重心長地告誡“我”做人要誠信,不能貪別人的一分一毛。多麼難能可貴,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我們該怎樣堅持我們的誠信?

【材料鏈接】

(1)誠信故事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着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金”的由來。)

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爲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無異於丟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

(2)誠信名言

劉向:人背信則名不達。

韓非子:小信誠則大信立。

墨子:言不信者,行不果。

魯迅:誠信爲人之本。

傑弗遜:誠實是智慧之書的第一章。

  四、課堂小結

本文記敘了“我”和母親一起賣白菜的經過,突出了母親善良、堅強、能幹、誠信的性格,流露出了“我”懊悔、自責、愧疚的感情,也體現了母親的做人處事觀:善良誠信是做人的根本,無論生活多麼貧困,都不能丟棄。希望同學們能引以爲戒,善良爲本,誠信做人。

  五、板書設計

賣白菜

母親決心賣白菜——“我”爲白菜而痛哭——母子去集市賣白菜——老太太翻戳(挑撕)白菜——母親稱白菜——“我”算白菜錢——母親看着被退回的白菜流淚

  六、作業設計

結合課堂討論的收穫,以“誠信”爲話題,寫一個作文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