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未選擇的路》教學設計兩篇

《未選擇的路》教學設計兩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1W 次

  《未選擇的路》教學設計

目標定向:

《未選擇的路》教學設計兩篇

1、瞭解作者,瞭解象徵手法的作用。

2、理解詩歌大意,認識慎重地選擇人生的意義。

3、能夠流利的朗讀和背誦詩歌。

 限時預習:

一、瞭解作者及象徵

弗羅斯特,美國詩人。他徒步漫遊過許多地方,被認爲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又被稱爲“交替性的詩人”(指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他著名的詩集有《山間》《新罕布什爾》《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場》等。

所謂象徵,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爲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象徵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徵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

 二、朗讀詩歌,整體感悟

1、怎樣理解詩歌中所說的“路”?這是怎樣一種表現手法?你能從學過的課文中找出類似的例子嗎?

2、詩歌中寫到了兩條路——選擇的路和未選擇的路。請找出有關描寫的語句。

3、昇華全詩主旨的詩句是哪句?

4、這首詩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

5、詩人在詩句“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恐怕我難以再回返”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6、“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一句中,“那路口”指什麼?“久久佇立”說明了什麼?

 三、小組合作

1、 分配展示任務,小組討論。

2、 小組展示,教師點撥講解。

3、 對學案內容進行整理記憶。

 四、當堂檢測

、 給下面詞語中加粗字注音及解釋字詞

( ) 間( ) 人( ) 寂( ) 萋萋( )

足( ) 立( )

立: 目:

足: 荒草萋萋

二、對《未選擇的路》一詩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人僅描繪選擇,而不說面臨的選擇內容是什麼,使此詩具有了內涵的開放性。

B.這首詩具有象徵意味,讀後令人深思。

C.“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是詩人對自己年輕時錯誤選擇的悔恨。

D.“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恐怕我難以再回返”,說明選擇其中一種意味着對另一種的放棄,選擇時應慎之又慎。

 三、閱讀詩歌,回答問題。

1、 詩人筆下的路顯然不是指行走的路,而是指

2、 樹林裏分出兩條路,詩人選擇了其中的一條路,是因爲這條路

3、第二小節中“但我卻選了另外一條路”的原因是什麼?

4、從第三小節的哪句話中,能看出“我”對未選擇的那條路的留戀?

5、第四小節中,“樹林裏分出兩條路”象徵了什麼?“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象徵了什麼?爲什麼說“人跡更少”?

  《未選擇的路》教學設計二

一、導入課文,解讀詩歌

1、導入。我們還記得上期學過的散步嗎?一家人走到田野的時候,碰到了一個什麼問題?對,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大路怎麼樣?小路又是什麼樣子?最後怎麼做出的決定?我們看,這一家人爲了走那條路都是經過慎重選擇的,他們最後都滿意嗎?

2、弄清可供選擇的兩條路。美國桂冠詩人弗羅斯特也向我們展示了兩條路,我們來看,詩人向我們展示了兩條什麼樣的路呢?

林中的兩條路,一條選擇的路,一條未選擇的路。

一條大路(未選擇的路),一條小路(選擇的路)。

大路:極目望去,消失在叢林盡頭(可見其平坦,筆直,樹木夾道)

小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更誘人,更美麗,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這是一條景色美麗,充滿詩情畫意的小路,但是人跡罕至,更具挑戰性)

3、理解選擇的痛苦。如果是你,會選擇哪條路呢?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設計這題的目的,是讓學生知道選擇的艱難。

詩人選擇了哪條?他選擇的時候是不是也像我們一樣艱難呢?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

“久久佇立”、“極目望去”。理解“佇立”和“極目”,體會詩人決策的艱難。

還有“可惜”一詞也可以看出這種決策的勇氣和痛苦。

4、體會選擇後的惆悵。詩人這麼慎重地做出決定選擇了小路,按理,他應該對自己的決定滿意了吧?就如《散步》中的一家人那樣。

詩人的心是惆悵的。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恐怕我難以再返回”、“我將輕輕嘆息將往事回顧”等這些地方可以看出詩人對另一條路的嚮往和對放棄的不捨。

既然是自己的選擇,而且是自己慎重地選擇,爲什麼還會惆悵呢?

這也許就是人們普遍的心理:這山望見那山高。

5、體會詩人寫作的目的。寫這首詩,難道詩人就是號召人們在選擇後就後悔,然後“吃着碗裏瞧着鍋裏”,就是要人們“這山望見那山高”嗎?詩人真實的目的到底是幹什麼呢?

小組討論。

詩人通過選擇的艱難,尤其是選擇後的惆悵,告訴人們,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慎重,不要草率,但是,一旦已經決定,就沒有辦法反悔,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一旦決定就無法反悔呢?“恐怕我難以再回返”、“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既然選擇了就無法返回,選擇之時的慎重就更顯重要。

那麼,我們知道了詩人既然選擇了自己的道路,而題目卻要用“未選擇的路”了吧?

從詩歌內容與結構看,詩中雖寫到已選擇的路,但重點強調的是那條“未走的路”;從詩歌的感情基調來看,詩人並不是要抒發爲自己選擇的這條路而歡欣或慶幸,而是對未走的那條路的留戀;從詩歌的主旨上來說,詩人的寫作意圖是要引起人們對未選擇的路加以思索,從而也是對最初的選擇的反思,進而告誡人們人生道路的選擇要慎之又慎。所以,詩歌以“一條未走的路”爲題

在詩中,詩人告訴我們,人生的選擇很重要,人生的選擇又很無奈。既要敢於選擇,又要慎重對待,切莫“一着不慎,一生皆輸”。

6、激情朗讀詩歌,多種形式讀,讀後評議。

 二、比較閱讀

比較兩首詩歌異同。

兩首詩都富於哲理,且都富於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透露出的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更多的是給人以鼓舞;而《未選擇的路》對於人生選擇的思考,反映了人們普遍的心理,或許更能容易讀者的共鳴。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勸慰的口氣,親切熨帖,而《未選擇的路》則使用了象徵的手法,含蓄耐人尋味。

 三、學習象徵手法

1、弄清什麼是象徵手法。在這首詩中,大路可以指平坦的人生,小路可以指曲折的人生。這樣的方法,我們以前學過什麼?它叫作什麼?

《在山那邊》、《柴藤蘿瀑布》、《行道樹》、《荷葉 母親》,叫作“象徵”手法。

“象徵”——用具體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事理的方法。比如“紅花”象徵“光榮”,“黃河”象徵“中華民族”,“松柏”象徵堅強勇敢。“象徵”和“比喻”的區別在於,“比喻”着眼於相似點,而“象徵”側重於本質上的聯繫。例如“紅花”可以象徵光榮,但“紅花”不能象“光榮”。

說說下列這些詞的象徵意義:梅花、寶劍、火炬、長城。

可見一個事物可以擁有多個象徵義,所以我們在寫作時,千萬不能拘泥。

象徵是詩歌中常用的手法,那麼,寫詩歌用象徵有什麼好處呢?

我們先做過遊戲,把這首詩中的“路”全都改成“人生選擇”,把“荒涼”“萋萋”改成“人生路上的艱難”、“挫折”,再讀讀詩歌,談談感受行嗎?

學生改,改後自己讀。讀後感受如何?

學生談感受:太嚕嗦,像講道理,不像詩歌,不含蓄,不簡潔,不優美。

2、練習運用象徵的手法。我們順着作者的話題,請同學分別來寫走大路和走小路的感受和結果,可以是詩歌,也可以是一段小散文,然後通過對擂來決定走大路,還是走小路。

學生用5—8分鐘來寫,寫後交流。

示例1:我走小路,越走越艱難,小路上滿是陷阱和小山,我一次次地跌倒又起來,但我決不後悔最初的選擇。

示例2:我也走小路,小路上有刺、有蛇、有災難,我精疲力竭卻不能回頭,人們啊,選擇時一定要謹慎,別像我那樣,遭遇痛苦。

示例3:我走大路,大路平平坦坦,春風和和暖暖,但我覺得無聊,因爲沒有挑戰。

示例4:大路一望無限,前途平步青雲,我慶幸我的選擇,人生纔會一帆風順。

示例5:我認爲“梅花香從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若要人生有作爲,崎嶇小路搏一回。”

 四、課堂小結:雖然李白高歌“行路難,行路難”,然而“條條道路通羅馬。”只要同學們充滿勇氣走下去,天塹都會變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