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語文《鄉愁》教案

七年級語文《鄉愁》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1W 次

一、教學目標

七年級語文《鄉愁》教案

(一)學習本詩嚴謹的結構,精巧的構思。

(二)掌握通過分析意象感知詩歌內涵的方法。

二、課時安排

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鄉愁是我國詩歌中歷久常新的主題,古代詩歌中就有許多描寫鄉愁的詩篇,同學們能背誦一些寫鄉愁的古詩嗎?

(如李白的《靜夜思》)

(二)整體感知

1學生們聽了以後,有什麼感受?請說出來大家討論。

(學生談自己初步的感受,教師適當點評。)

2注意讀準字音,爭取讀出感情。

(齊讀詩歌,教師適當點評,由此導入詩歌藉助意象表達感情的手法討論。)

3讀了余光中的這首詩,你覺得他是不是把鄉愁形象地展現出來,使你們對鄉愁有了一些具體的感覺?作者是怎麼做的呢?

(學生討論闡述,教師歸納概括:作者把鄉愁化作一個個具體可感的形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讓我們真切感受到這就是鄉愁。這就叫創設意象,是詩歌創作中常用的方法。通過分析詩歌中的意象來感悟詩人要表達的情感,是理解和賞析詩歌的重要途徑。)

4(意象是一種客觀形象與主觀心靈融合成的帶有某種意蘊與情調的東西。教師解釋:創設意象就是藉助某一事物,把自己的感情寄託其上加以表達的寫作手法。在這首詩裏,作者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寄託在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事物上,使抽象的感情可知可感,具體形象。)

5具體感知意象的創設效果。讀讀想想,郵票如何能表現鄉愁?

(學生討論,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點評概述:郵票讓人聯想到通信。在外求學,思念母親,點點滴滴的眷戀之情,凝聚在這方不盈寸的小小郵票上。郵票雖小,可蘊涵着多少情感啊!)

6同學們,你們理解了其中的情感,這還只在心裏,怎樣朗讀才能把這種情感表達出來呢?

(學生朗讀體會,交流自己的感覺。)

要通過朗讀讀出你對詩歌的理解,表達豐富的感情,就必須注意停頓,把握節奏,突出重音。如“小小”二字就必須重讀才能凸現其中豐富的內涵。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小小”重讀)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這”“那”重讀)

(學生反覆朗讀、背誦。)

7學樣道理,其他幾個小節該怎麼讀?哪些詞要重讀?爲什麼?

(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教師適當引導:一張船票,雖然窄窄,卻凝結着對新婚妻子的不盡相思;一方墳墓,雖是矮矮,卻將慈母與“我”天人相隔,其間無限酸楚,誰能體會?一灣海峽,雖是淺淺,卻將兩地分隔多年,可這淺淺的海峽又怎能割斷炎黃子孫對故土的綿綿思念?)

根據第一節的學習方法,自己嘗試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請同學們把握節奏,突出重音,自己朗讀體驗,感覺一下是否讀出了詩歌要表達的感情。

(學生將重音停頓標出,朗讀體會。)

(三)課堂小結

(集體朗讀全詩。教師評點。)

同學們理解了詩人在詩中蘊涵的感情,朗讀時抑揚頓挫,感情投入,這首情文並茂的詩就顯得更美了。通過朗讀訓練,我們對這首詩中表達的情感有了一個整體感受:作者把自己的思鄉之情寄託在一個個特殊的具體的物體上,從廣遠的時空中提煉出四個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感情明朗、集中、強烈,讓人具體可感,同時又能激發我們豐富的聯想,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可播放音樂配樂集體朗誦。)

(四)課堂練習

如果你們要表達思鄉或思念親人的感情,會創設怎樣的意象呢?選擇一個具體的可以寄託你的情感的事物,模仿這首詩的結構,寫一節大家交流。

(學生思考、創作,朗讀交流;教師鼓勵性評價。)

(五)佈置作業

1備據“思考與練習二”,感知本文的構思特點。

板書設計

鄉愁

余光中創設意象一枚——(小小的)——郵票

一張——(窄窄的)——船票

一方——(矮矮的)——墳墓

一灣——(淺淺的)——海峽思鄉之情

第二課時

(一)背誦複習

(點名背誦、集體背誦。教師側重對感情表達效果進行評價,自然導入本課。)

(二)具體感知

(體會這首詩的構思巧,形式美。)

同學們的背誦準確流暢,抑揚頓挫,感情真摯。這首詩之所以這樣琅琅上口,便於記憶,除了詩中意象的內涵具體形象、真切感人的因素外,這首詩本身的構思精巧、形式優美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1感知本詩的結構特點,請同學們來談談自己的理解。

(學生交流自己的認識,教師概括歸納:詩歌用“小時候”“長大後”“後來啊”“而現在”這幾個表時間的詞語,形成時間順序來結構全篇,構思完整,結構嚴謹。)

2內容上是有一個明顯的時間先後順序,寫的是詩人的生活經歷,余光中說,這首詩是“蠻寫實的”:小時候上寄宿學校,要與媽媽通信;婚後赴美讀書,坐輪船返臺;後來母親去世,永失母愛。這三節順序有先後,內容都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之情,而最後一節與前幾節相比,順序相連而內容似乎有所變化,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

(學生討論交流,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概括歸納:這些表時間的詞語像一條紅線貫串全詩。前三節概括了詩人漫長的生活歷程,如同洶涌而進的情感波濤,層層推進,到了最後一節,感情推向高潮,集中表現出詩人身居孤島思念大陸的強烈感情。前三節是最後一節情感的鋪墊,最後一節是前三節情感的昇華。)

3再朗讀一遍,仔細品味詩中情感層層迭進的特點。

4本巧的構思,把鄉愁化作一個個具體的意象,層層鋪墊,節節蓄勢,最後轟然匯成情感的巨浪,詩人個人的悲歡與巨大的愛國之情、民族之戀交融在一起。正如詩人所說:“縱的歷史感,橫的地域感,縱橫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現實感。”這是我國民族傳統的鄉愁詩在新的時代的特殊地理條件下的變奏,具有以往的鄉愁詩不可比擬的廣度和深度。而詩歌本身的形式美更賦予這首詩感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