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複習材料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複習材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7W 次

一、 複習目標與重難點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複習材料

1.掌握本單元的文學常識。

2.識記本單元重點字詞的字音字形,積累成語

3、進一步瞭解作品的文化背景、瞭解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欣賞作品展現的優美畫面,體會作者的美好思想。

4.鞏固背誦本單元的現代文片段和詩詞以及誦讀欣賞中的幾幅對聯

5.複習檢索書目,查檢工具書,根據需要進行摘錄,做讀書卡片。

複習重點:目標1、2、4 ;複習難點 目標3、4。

二、自主複習

(一)複習提綱

1.熟記本單元的文學常識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說集《吶喊》《彷徨》等;他創作的我國文學史上第一批篇白話小說是《狂人日記》。

沈從文,湖南鳳凰人,現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說《邊城》《長河》,散文集《湘行散記》等。

劉紹棠,中國現代作家,其獲獎作品有《京門臉子》、《柳敬亭說書》等 。

艾青,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現代詩人,其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

2.熟記掌握本單元的字詞(注音、字形、意思)。

歸省 行輩 忌憚 攛掇 鳧水 潺潺 怠慢 絮叨 蘊藻

屹立 家眷 漂渺 踱步 蘸水 茶峒 好事者 泅水 老鸛河

玉米糝兒 簸箕 烙餅 疙瘩 摳門 闔家 血漬 疙瘩鬏

嚼舌 慄 丫 黏 秫秸 低綺戶 佞臣 無辜

3.背誦《社戲》中“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於是趙莊便真在眼前了”。

4.背誦《十五夜望月》、《水調歌頭》,並默寫。

5.背誦默寫誦讀欣賞中的六副對聯。

6.正確翻譯《十五夜望月》、《水調歌頭》。

7.複習理解本單元各篇課文的內容及思想感情。

《社戲》是魯迅先生的一篇小說,寫了“我”十一二歲在平橋村夜航到趙莊看社戲的一段生活經歷,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副江南水鄉的迷人圖畫,刻畫了一羣農家少年朋友的形象,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端午日》,作家沈從文憑着對湘西端午民俗的細緻觀察和深切感受,描寫了龍舟競渡和競追鴨子的歡快場面,展現了茶峒人同慶端午的淳樸民風,表現了奮發向上、合作爭光的民族精神。

《本命年的回想》是著名作家劉紹棠所寫的一篇散文,作者回憶了京郊運河家鄉過年的情景,表明了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土風味,歌頌了熱愛生活、純真可愛的父老鄉親。

《十五夜望月》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形象的語言,渲染了中秋望月特定的環境氣氛,將讀者帶進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委婉動人地表現了對友人的別離思聚之情。

《水調歌頭》表達了作者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全詞情深婉曲,流轉自如,以美麗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創造出幽深高遠的境界。

《我的思念是圓的》撫今追昔,想到心靈相通的摯友、骨肉親人多年不在身邊,有的已離世,於是心頭滲入更深重的孤獨和悽慘之情,然而詩人從容達觀地寫下這首詩,表達了對團聚、親情、友情的珍視和懷想。

8.複習讀書文摘卡的做法。

(二)、自主複習:1.按複習提綱複習教材。2.強化記憶(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三、合作探究

(一)完成下面的閱讀題,探究記敘文閱讀技巧。

①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裏。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踊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爲船慢。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莊,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臺,但或者也許是漁火。

②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着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裏。

③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漁火;我才記得先前望見的也不是趙莊。那是正對船頭的一叢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經去遊玩過,還看見破的石馬倒在地下,一個石羊蹲在草裏呢。過了那林,船便彎進了叉港,於是趙莊便真在眼前了。

1.①段中與加點的“也許”有相同作用的詞語是 ;③段中與它相照應的詞語是 。

2.“那聲音大概是……”中的“那聲音”指的是①段中的 。

3.“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着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裏”一句中的“他”指的是什麼?

4.這段文字是從 、 、 等方面進行景物描寫的。

5.文中畫線句子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有何作用?(請答在頁面上方)

(答案: 1、似乎(料想、依稀) 果然 2、歌吹 3、宛轉,悠揚的笛聲 4、嗅覺、聽覺、視覺、觸覺5、比喻,形象生動的寫出了船行速度之快,反襯出“我”急切看戲的心情)

(二)、訓練詩詞賞析:

閱讀《水調歌頭》,完成後面的練習。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1.給下列幾句劃分節奏:

明月見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閾,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2.本詞中表達詞人美好願望的一句是 。

3.“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用得好在哪裏?

4.謝莊的《月賦》中有“隔千里兮共明月”的詩句,與本詞中的最後一句意思相近,但在意境上不盡相同,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2.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3.“弄”有“舞弄”、孤芳自賞之意,表明舞姿的不斷變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妙。

4.前者是客觀描繪了相隔千里的人共享月光的具體情景;後者是主觀表達了希望親人能年年平安,共享月光的美好願望,更有對所有千古離人的美好祝願,意蘊更爲深遠。

課堂小結:本單元圍繞民俗文化這一話題,安排了四篇文章,讓我們領略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希望同學們今後在生活中多觀察,多閱讀,積累更多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