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學案例及反思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學案例及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5W 次

  【教材分析】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學案例及反思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十九課。這是一篇美麗的童話,它營造了一種純真、友好的氛圍,具有詩情畫意的境界。旨在倡導我們同情、幫助弱小者和有困難的人,這樣我們自己的精神境界也會得到提升。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培養多向思維習慣,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熱愛生活,關愛弱者的良好品質。

  【設計理念】

新課程積極關注體驗性學習,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要加強各學科之間的整合,溝通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繫等等。本着上述理念,在教學中積極建構相關平臺,使學生們在體驗中學習、成長,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得到培養,其它學科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教學準備】

1、把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小組。

2、教師準備背景音樂──錄音帶《愛的奉獻》、電腦效果圖。

3、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創作一幅畫,文娛委員事先教同學們學會唱《愛的奉獻》這一首歌。

  【教學流程】

  一、情感體驗,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先來做一項活動,請同學們把練習本、筆拿出來,做好書寫準備(同學們做準備)……好了,請大家把眼睛閉上,在練習本上寫下“假如我是一個盲人”這句話。(同學們書寫)

師:寫好了嗎?寫好的同學請說說你寫得怎麼樣?

生1:我寫得不好,有一些字重疊到了一塊。

生2:我寫得不整齊,好像“一行白鷺上青天”。

生3:我寫得還可以,但是如果更長一點的句子就可能寫不好了……

……

師:通過這個活動,我們體會到了做盲人的痛苦。那麼我們要學習的課文中的盲孩子,他的生活是不是也是這般痛苦?在他的世界裏,他生活得怎麼樣呢?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這一環節旨在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到盲人的痛苦,拉近與文中盲孩子的距離,讓學生走近作品,同時又可以激發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

 二、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讀,做好評價準備,老師指導朗讀

1、學生上講臺分角色朗讀,老師播放背景音樂《愛的奉獻》。

(一人讀敘述語言,一人讀“盲孩子”的話,一人讀“影子”的話,齊讀衆多“螢火蟲”的話。)

2、聽讀完畢,學生自由發表評價意見。

生1:我要說的是,瑤池同學(讀敘述語言的)在朗讀過程中出現了讀錯字的現象,如“扇(shān)動”讀成了“扇(shàn)動”。

生2:我認爲如果能再讓一個同學讀“一隻螢火蟲”的話,一個小組的同學讀“幾隻螢火蟲”的話就更好了。

生3:配上背景音樂後,聽他們讀,我覺得他們讀得很棒。

師:同學們說得都很好。老師要說的是,他們幾個讀得都不錯,但有一些地方還須注意,如盲孩子由寂寞逐漸變得快樂起來這個變化沒有能夠讀出來,應該從語氣、節奏等方面再好好地把握下。(做示範朗讀)

(這一環節主要讓學生在讀中悟,同時注意做好朗讀指導)

  三、師生共同探討問題,把握文章主題

1、小黑板展示問題:

⑴ 找出文中表現盲孩子心情變化的句子。

⑵ 本文是一篇美麗的抒情童話,它營造了一種純真溫馨的氛圍,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畫面,你能說說它美在什麼地方嗎?

⑶ 你認爲本文的主題該如何概括?能談談你的理解嗎?

2、各小組討論探究上述問題,教師巡視,參與討論,最後師生共同得出問題的答案。

⑴ 盲孩子很寂莫→“影子”的陪伴給盲孩子帶來快樂,帶來溫暖→影子、螢火蟲、太陽、月亮的愛使盲孩子得到光明。

⑵ 小組討論,選派代表發言。

師:(過渡)我們來看第二個問題,哪一組的同學先來說?

生1:我們覺得這篇課文的語言很美。

師:能具體談談嗎?

生1:說不出來,就是覺得它很美。

師:哪個同學來幫幫他?

生2:這篇課文的語言多是短小、活潑的句子,我們覺得它非常適合我們這般大的孩子閱讀。

師:還有沒有補充的意見?

生3:我覺得這篇課文給我們描繪的畫面很美。在這幅畫上,有牛兒、羊兒、各種野花野果,還有太陽、月亮、彩虹、綠草、露珠、溪流等等,這一切組成了一幅絢麗的畫卷,吸引、感染着我們。

師:這位同學說得很好。上課之前,我要求大家根據課文描繪的意境,自己創作一幅畫,現在大家可以把畫拿出來了,各小組選出你們組最美的一幅,然後交到老師這裏。

(同學們評選創作畫、上交。)

師:(展示畫作)大家畫得很不錯,你們想看看老師的作品嗎?

全體生:想!

(師展示用電腦創作的效果圖)

師:大家比較一下,哪一幅更美呢?

大部分生:老師創作的那一幅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