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語文《天目》教案設計大綱

七年級語文《天目》教案設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7K 次

  第一課時

七年級語文《天目》教案設計

  【學習目標】

1.掌握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等,積累常用的文言詞彙。

2.反覆朗讀,體會形象生動的語言,領會比喻擬人,調動視覺聽覺瞭解天目特徵。

3.學習作者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清高脫俗的生活態度。

  【重點難點】

1.重點: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抓關鍵詞語,品讀“七絕”之妙及“幽邃奇古”。

2.難點:字裏行間表達的清高脫俗的生活態度。

  【課文提示】

1.本文是袁宏道的遊記散文中的一篇,內容短小。它與一般的以介紹行蹤和沿途景色的遊記散文有所不同,重點介紹了天目的“七絕”,緊扣“幽邃奇古”這個特徵。

2.晚明詩歌、散文領域中,以“公安派”的聲勢最爲浩大,其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他們是公安(今屬湖北)人,故稱公安派。其中袁宏道聲譽最隆,是這一派的領袖。公安派的理論核心是“獨抒性靈”。

  【正音正字】

邃suì 峭qiào 鮮xiǎn 迂yū 壑hè 縞gǎo 竦sǒng 逾yú 霽jì

  【積累詞語】

從下列句子找出通假字:

①由莊至顛,可二十餘里。     ( 顛:同“巔”,山頂。 )

②雖幽谷縣巖,庵宇皆精,三絕也。 ( 縣:同“懸”,高懸。 )

③一株直萬餘錢,六絕也。     ( 直:同“值”,價值。 )

  【初學課文】

1.朗讀課文。

2.作者遊歷天目,共逗留了幾天?(用文中的詞語作論據)

( 從“宿幻住之次日”、“晚宿”、“次日”等詞句可以看出,遊歷天目共計三天。 )

3.天目山有什麼特徵?(用文中一個詞語回答)

( 天目山的特徵:幽邃奇古。 )

4.文中正面表達作者對天目山喜愛之情的句子有哪些?

( “餘謂大江之南,修真棲隱之地,無逾此者,便有出纏結室之想矣。”

“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勞過謙,某亦不敢面譽。” )

【課文簡析】

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富有情趣的文章。作者避開對遊程和沿途景色的描寫,重點歸納天目山與衆不同的“七絕”,並且斷然寫出“大江之南,……無逾此者”,表達了自己對天目山的喜愛與讚美之情。

  【課外作業】

1.完成“學習建議”。

2.按要求,逐句翻譯全文。

3.通過圖書館、因特網,瞭解袁宏道的生平及其學派。

  第二課時

  【朗讀課文】

  【串講課文】

原文: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莊至顛,可二十餘里。

翻譯:天目山幽靜深邃奇特古樸無法用語言來表述。從(天目山的山腳)雙清莊到山頂,大約二十多裏。

要點:顛:同巔,山頂。 可:大約。

原文:凡山深闢者多荒涼,峭削者鮮迂曲,貌古則鮮妍不足,骨大則玲瓏絕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

翻譯:凡是山偏僻的大多荒蕪淒涼,陡峭的很少盤旋迂迴;形狀蒼樸就不夠新鮮豔麗,骨架磅礴就缺少精巧雅緻,以至於山高大就流水貧乏,巖陡峭就樹木稀少,這些都是山的缺點。

要點:凡:凡是,一般。 鮮:稀少。 骨:骨架。 毛枯:草木枯敗。 病:毛病,缺陷。

原文:天目盈山皆壑,飛流淙淙,若萬匹縞,一絕也。

翻譯:天目山滿山都是溝壑峽谷,飛瀉的瀑布潺潺,如同很多白色的絲綢,這是一絕了。

原文:石色蒼潤,石骨奧巧,石徑曲折,石壁竦峭,二絕也。

翻譯:石頭的顏色深暗潤澤,石頭的棱角巧妙精緻,石頭的小路盤旋迂迴,石頭的懸崖陡峭聳立,這是第二絕了。

原文:雖幽谷縣巖,庵宇皆精,三絕也。

翻譯:雖然山谷幽深岩石險峻,但寺廟都很精緻美妙,這是第三絕了。

要點:縣:同懸。

原文:餘耳不喜雷,而天目雷聲甚小,聽之若嬰兒聲,四絕也。

翻譯:我不喜歡聽到雷聲,而天目山的雷聲很小,聽到的好像嬰兒聲音,這是第四絕了。

原文:曉起看雲,在絕壑下,白淨如綿,奔騰如浪,盡大地作琉璃海,諸山尖出雲上若萍,五絕也。然雲變態最不常,其觀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狀。

翻譯:拂曉起來觀看雲彩,在峭壁的溝壑下,(雲彩)潔白純淨得像棉花,飄蕩騰越同浪花,整個大地是琉璃五光十色的海洋,各個山頂露出雲上如同浮萍,這是第五絕了。然而云彩的變化最不平常,它的樣子非常奇特,如果不是久居山裏的人不可能完全明白它的形態。

要點:悉:詳知。

原文:山樹大者,幾四十圍,鬆形如蓋,高不逾數尺,一株直萬餘錢,六絕也。

翻譯:天目山大的樹木,幾乎有四十圍,松樹的形態好像傘蓋,高不過幾尺,一棵樹價值上萬錢,這是第六絕了。

要點:“圍”是計量圓周的單位,但具體是多少,說法不一。 直:同值,價值。

原文:頭茶之香者,遠勝龍井,筍味類紹興破塘,而清遠過之,七絕也。

翻譯:天目山每年第一次採摘的茶的香味,遠遠勝過龍井茶;(天目山)竹筍的味道類似紹興破塘的(竹筍),然而清淡遠遠勝過它,這是第七絕了。

原文:餘謂大江之南,修真棲隱之地,無逾此者,便有出纏結室之想矣。

翻譯:我說長江的南面,修身隱居的地方,沒有超過這裏的.,於是有出家當和尚的念頭。

要點:修真棲隱:修心悟道,隱居深山。 出纏:出塵,超脫塵世。

原文: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雲,巳後登絕頂,晚宿高峯死關。

翻譯:住在幻住寺的第二天,早晨起來看雲彩,九時之後登上頂峯,晚上住在高峯死關。

要點:巳時:上午九時至十一時。  死關:天目山地名,以險峻出名。

原文:次日,由活埋庵尋舊路而下。數日晴霽甚,山僧以爲異,下山率相賀。

翻譯:第二天,從活埋庵找到原來的路下山。幾天的天氣十分晴朗,山寺的和尚認把(它)當作異常的,都下山互相慶賀。

要點:異:反常。 率:都。

原文:山中僧四百餘人,執禮甚恭,爭以飯相勸。

翻譯:山寺中的和尚有四百多人,非常謙卑恭敬地遵守禮節,爭着請我們吃飯。

原文:臨行,諸僧進曰:“荒山僻小,不足當巨目,奈何?”

翻譯:臨近走的時候,和尚們說:“天目山荒涼偏僻狹小,不值得貴客觀賞,真不知怎麼辦”。

原文:餘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勞過謙,某亦不敢面譽。”因大笑而別。

翻譯:我說:“天目山和我們也有些緣份,僧人們不必過於謙虛,我們也不敢當面讚譽”。於是大笑告別了(天目山)。

要點:子分:緣分。 面:當面。

  第三課時

  【朗讀課文】

  【討論問題】

1.文章第1句有什麼作用?

( “幽邃奇古”,概括天目山的總特點。“不可言”,極言天目山的奧妙。這句話,具有引人入勝的作用。 )

2.第2段的內容是什麼?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

( 內容:寫一般山的種種弊病與不足。  作用:襯托天目山的完美。 )

3.本文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 比喻:①飛流淙淙,若萬匹縞

②餘耳不喜雷,而天目雷聲甚小,聽之若嬰兒聲

③曉起看雲,在絕壑下,白淨如綿,奔騰如浪,盡大地作琉璃海,諸山尖出雲上若萍

④鬆形如蓋

排比:①深僻者多荒涼,峭削者鮮迂曲,貌古則鮮妍不足,骨大則玲瓏絕少

②石色蒼潤,石骨奧巧,石徑曲折,石壁竦峭

③白淨如綿,奔騰如浪,盡大地作琉璃海,諸山尖出雲上若萍

對偶:①深僻者多荒涼,峭削者鮮迂曲

②貌古則鮮妍不足,骨大則玲瓏絕少  )

4.分別寫出下列比喻句的本體、喻體、喻詞和類型。

①飛流淙淙,若萬匹縞      (本體:飛流;喻體:萬匹縞;喻詞:若。明喻。)

②而天目雷聲甚小,聽之若嬰兒聲 (本體:雷聲;喻體:嬰兒聲;喻詞:若。明喻。)

③曉起看雲,在絕壑下,白淨如綿 (本體:雲海;喻體:綿;  喻詞:如。明喻。)

④奔騰如浪           (本體:雲海;喻體:浪;  喻詞:如。明喻。)

⑤盡大地作琉璃海        (本體:大地;喻體:琉璃海;喻詞:作。暗喻。)

⑥諸山尖出雲上若萍       (本體:山尖;喻體:萍;  喻詞:若。明喻。)

⑦鬆形如蓋           (本體:鬆; 喻體:蓋;  喻詞:如。明喻。)

5.概括“七絕”內容及其特點。

( 一絕:水絕;特點:多而壯美。

二絕:石絕;特點:俊秀陡峭。

三絕:庵絕;特點:精緻美妙。

四絕:絕雷;特點:輕柔細小。

五絕:雲絕;特點:壯觀多變。

六絕:樹絕;特點:茂盛名貴。

七絕:食物;特點:清香新鮮。 )

6.第4段的內容是什麼?用“餘曰”的話作結有什麼作用?

( 內容:簡單交代遊覽的行程。 “餘曰”是針對自己受到山僧禮待而言的,其作用:表達了對天目山的深厚感情,含蓄地讚美了天目山的絕美,並且迴應文章開頭的讚語。 )

7.爲什麼偶然遊覽天目山的作者發現了“七絕”,而久居山中的僧人卻說“荒山僻小,不足當巨目”?

( 作者具有積極的審美情趣,擅於在人們司空見慣的山水中欣賞美;作者具有敏感的審美眼光,善於從人們熟視無睹的景象中發現美;具有高超的文學造詣,擅長從表面紛繁無序的事物中歸納美。這些,不是凡夫俗子能夠做地的。 )

  【課外作業】

1.整理課堂筆記。

2.模仿本文,寫一篇緊扣特點、歸納幾“絕”的遊記。(200字左右)

3.預習《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瞭解新課文的內容,思考“學習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