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堂實錄片段賞析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堂實錄片段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1W 次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堂實錄片段賞析】

師:剛纔同學們談了閱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感受,大家分別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內容談了自己的感受。其實從文章的標題也可發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顯然作者主要寫了兩個地方的生活,同時,“從……到……”也表明這兩個地方是有時間上的先後和空間上的轉換關係的,那下面請同學們找出文中表明這兩個地點轉換的句子。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堂實錄片段賞析

點評:由小結學生閱讀感受入手,引導到簡析課文標題,進而進入對課文的深入學習討論環節。

生:“我不知道爲什麼家裏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裏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爲最嚴厲的書塾。”

師:剛纔這位同學把這句話讀了出來,但老師希望同學們能把這句話朗讀出來,簡單講也就是帶着自己的感情和理解讀出來。下面請同學讀出這句話中應該重點讀的詞語,並說說爲什麼要重讀?

點評:學生是很容易能找到這句話的。但老師的高明之處就在於能夠繼續深化點撥,提出了哪些詞語應該重讀的問題。而這一環節,恰恰是很多老師容易忽略或者一帶而過的。

生:我認爲“爲什麼”應該重讀,因爲作者非常想知道爲什麼要到“三味書屋”去。

師:那從這一段,作者知不知道要去三味書屋的原因呢?

生:不知道,因爲第九段寫了三個“也許是因爲”,可見作者是帶着猜測語氣的。

師:那成年後的魯迅會認爲他被送到三味書屋是這三個原因呢?

生:不會,只有小孩子纔會這樣去猜測。

師:那魯迅爲什麼要用小孩子的心理去猜測離開百草園的原因呢?

生:因爲作者非常懷念童年在百草園的生活。

師:還有哪個詞語,你認爲應該重讀?

生:我認爲“全城中”和“最嚴厲”這兩個詞語應該重讀,因爲“最嚴厲”表明了“三味書屋”不是一般的嚴厲,“全城中”指出了嚴厲的範圍大,他不是全村和全鎮而是全城。

師:那作者爲什麼要從“程度”和“範圍”角度寫出三味書屋的嚴厲呢?

生:這樣就與“百草園”自由自在的生活有了對比。從而更加突出了作者對百草園生活的喜愛和留戀,也更加強烈表明作者對去三味書屋的恐懼。

師:老師還要補充一點,老師覺得這一句中的“書塾”也該重讀,因爲作者通過這個過渡段,下面重點寫了“三味書屋”書塾的生活。下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帶着作者對百草園生活的留戀和不捨,通過重讀重點詞語表達出來。

生:(朗讀)

點評:老師一啓發,學生就能分析得頭頭是道,這樣窮追不捨,讓學生既體會到遣詞造句的妙處,也能揣摩到 魯迅先生語言表達的匠心。如果僅僅停留在讓學生找出這句過渡性的語句,那是無法達到這樣深入閱讀、深切感知語言表達的魅力的。學生對經典美文的閱讀,需要自己預習,邊思考問題邊默讀,也需要老師範讀,或這樣由老師提出問題進而深入研讀。

師:當作者離開百草園的時候,是那麼的情不得已,那樣的依依不捨,那百草園到底有什麼這麼吸引作者呢?下面我們重點閱讀1——8自然段,去百草園逛逛,看看,百草園哪個地方最有意思?

生:我覺得百草園的油蛉和蟋蟀們有意思,他們的聲音很好聽。

師:你是從哪個詞語讀出來的?

生:“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中的“低唱”和“彈琴”看出。

師:那老師把這兩個詞語改成“吵鬧”和“鳴叫”可以嗎?

生:不可以,之所以用“低唱”和“彈琴”,是因爲作者很喜歡這些動物,他是帶着喜悅的心情在聽的。

生:這裏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鳥叫聲的悅耳動聽。

生:這也可以看出作者非常熱愛動物,熱愛自然。只有熱愛了,鳥的叫聲才能悅耳。

師:是的,百草園裏有“好聽”的鳥叫。百草園中還有其他有意思的嗎?

點評:本課教學提綱挈領,抓中間,帶兩頭。以過渡句爲分界線,抓住了“座標原點”,再分別閱讀“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上面的環節,就是引導學生談論百草園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其中充滿教學機智的是老師提出把“低唱”和“彈琴”這兩個詞語改成“吵鬧”和“鳴叫”的討論,通過比較,讓學生品析語言的精妙。

生:我覺得“拔何首烏”很有意思。因爲何首烏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成仙。

師:你相信吃了人形的何首烏會成仙嗎?

生:不相信。

師:那童年的魯迅相信嗎?

生:相信,因爲他年少無知。

生:我覺得他也不是很相信,想拔出來吃了試試看。並且他從沒見過像人形的何首烏。

師:不管相信不相信,你覺得當作者拔何首烏弄壞了泥牆,他爸爸媽媽會不會打他?

生:我覺得不會打,因爲他年小不懂事。

生:我覺得會打他,他這樣會破壞百草園的何首烏。

師:不管會不會打他,作者下次還會去拔何首烏嗎?

生:會,因爲這樣很好玩。

師:我是童年魯迅的話,我也會再拔。明明知道有可能要被再打,還要去拔,這就是童年,因爲年少無知而可愛,因不懂事而有趣。除了好吃的何首烏之外,百草園還有什麼有意思的嗎?

點評:上面這個環節是繼續討論百草園裏有意思的地方。何首烏的討論中,老師宕開一筆,提出了會不會捱打的問題,是爲了點出“童年、童真、童心”的含義,這樣解讀更符合兒童的認知心理。

生:我覺得雪地捕鳥很好玩。他給冬天無趣的百草園增添了無限的樂趣。

師:下面我們先來讀一讀直接描寫雪地捕鳥的段落。(PPT)看看作者是怎麼樣把雪地捕鳥的過程寫得這麼精彩的。

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穀,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着,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

生:作者用了一系列精彩的動詞,這些動詞很準確地寫出了捕鳥的細節。

師:剛纔同學們已經充分注意到了動詞,老師也寫了一個捕鳥片段。請同學們說說看,老師這樣寫與魯迅的寫的有什麼區別,像老師這樣寫行不行?(PPT)

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支棒支起一面竹篩來,下面撒些秕穀,棒上系一條繩,人牽着,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

生:我覺得老師不該把“短棒”中的“短”字省略,因爲只有“短棒”才能讓用更少的時間罩住鳥。

生:我覺得“大”的竹篩中的“大”字不能省,只有用大的竹篩,目標才能更大,吸引鳥過來,鳥也不容易逃走。

生:我覺得“遠遠的”不能省,人只有遠遠的才能更隱蔽,才能不被鳥發現。

生:我覺得“底下”不能省,只有當鳥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纔是捕鳥的最好時機。

師:看來,魯迅的這個片段老師一個詞都不能改,這或許就是描寫的經典,不可多一詞,也不可少一詞。

師:那魯迅爲什麼要把捕鳥的過程寫得這麼詳細精確呢?

生:因爲魯迅對兒童時的捕鳥記憶得很深刻。

生:因爲雪地捕鳥深深吸引了童年的魯迅,給他帶來了無限的樂趣。

生:因爲他善於感受生活。

點評:上面這樣環節是對雪地捕鳥內容的閱讀,側重於動詞運用的比較閱讀,讓學生的對比中明瞭了關鍵詞對錶情達意的重要性。

師:剛纔大家找到了百草園好玩的地方,百草園中還有好玩的地方嗎?

生:抓斑蝥挺好玩的。按住斑蝥的脊樑,它會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

師:這噴出的煙霧是什麼大家知道嗎,那是斑蝥在放屁。很臭的,這有什麼好玩的?

生:(大笑)

生:但玩的時候,很有趣,對孩子來說很好奇,很有吸引力。

師:是的,斑蝥的屁是臭的,但玩斑蝥的心情是很開心的,這就是童心和童趣。

點評:這一個提問,是記敘深入啓發學生討論,談出自己的看法。斑蝥的`煙霧,這裏並非不等大雅之堂,而是啓發、強化學生對“童心和童趣”的認識。

師:百草園中不僅有好聽的,好吃的,好玩的,這些都是在第二自然段直接寫到的。在預習時,有同學提出文中寫百草園爲什麼要寫美女蛇的故事?

點評:如果說雪地捕鳥的討論之後,會進入美女蛇的討論環節了。但上一個環節學生還在糾纏於百草園裏好玩的情節,那還有很多值得分析的地方。所以這裏老師只得直接點明美女蛇的故事了。在有限的時間內,不可能無休止地自由討論下去,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也留下讓學生自主閱讀中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定空間。即使是這樣原生態的課堂,不是公開探討交流課,老師的主導作用,在課堂教學中,也一定要有所體現。

師:我們先結合故事中的語句看看,童年的魯迅聽美女蛇故事的都有哪些心情?

生:我覺得作者聽美女蛇的故事時是害怕的。因爲文中講到作者聽完故事後得到一個教訓,倘有陌生人叫你的名字,你萬不可答應的。

生:我覺得是既恐懼又好奇的。文中講到作者小時候夏夜乘涼,往往有些擔心,不敢去看牆上,但他同時他又極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可見,作者又是對美女蛇的出現是非常渴望和好奇的。

師:是的,你們平時有沒有這種既驚又喜,既懼怕又好奇的心情呢?

生:我覺得以前小時候捅馬蜂窩時也是這樣的,明明知道去捅可能會被咬,偏偏要去捅。

師:是的,可能還有的同學在看恐怖小說時也有這樣的感受。

生:有時看晚上明明知道看恐怖小說會出現幻覺,很害怕。但我還是要忍不住要看。也是這種既驚險、恐懼、好奇的心情。

師:是的,試想有了這樣一個故事,在童年魯迅看來,這是一個怎樣的百草園呢?

生:這是一個充滿神奇、神祕色彩的百草園。

師:那作者爲什麼要想美女蛇的故事呢?

生:因爲有這個故事,百草園變得更加神祕和神奇,這也給童年魯迅帶來了無限的快樂。

點評:關於美女蛇的討論,一是老師拓展到了捅馬蜂窩的事件,突出其“驚險、恐怖、好奇”的特點;二是對百草園的整體認識,突出其“神奇、神祕“的特點。

師:是啊,正如作者所說,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師:不過這裏也有同學提出問題,既然是我的樂園,那“似乎”與“確鑿”只有一些野草矛盾嗎?

生:似乎確鑿只有野草說明,不僅僅只有野草,還有其他東西在百草園。

師:那還有什麼在百草園呢?

生:還有童真、童趣、童年的快樂、思念與懷念在百草園。

師:還有不同見解嗎?

生:我覺得確鑿只有一些野草是從成年後魯迅看到的。而童年的魯迅就不僅僅是隻有野草了。

師:有依據嗎?

生:文中第一段說道:“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那時”一詞說明是童年的時候,現在可能不是我的樂園了。

點評:對重點詞語“似乎”“確鑿”連同的分析,讓學生在以上所有環節的基礎上,得出對百草園的整體認知,屬於小結前面的教學內容。

師:是的,作者最後一次相見百草園已經七八年了,這裏用了一個詞語“相見”正如錢理羣教授所說,“相見”一詞可見,魯迅是把百草園當成朋友一樣來寫的。對童年的魯迅來說百草園中那自由自在充滿樂趣的生活確實讓他深深懷念。作者在寫百草園的時候用了一個特別句式來表達百草園的趣味無窮?這就是第二自然段中的“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句子,說說作者重點寫這個句式的哪部分內容?

點評:由“相見”,引出北大錢理羣教授對這個詞語的解讀,十分新穎別緻,也恰到好處。對“不必說……也不必說……”等這個關聯詞的分析,也是必須要提醒學生注意的。老師在這裏就換了一種提問方式,而並非一直是提出百草園有哪些好玩或有意思的地方了。

生:重點寫“單是”後面的內容。

師:那再說說是“單是”後面的內容有趣,還是“不必說……也不必說……”這部分內容有趣?

生:是“不必說……也不必說……”這部分內容有趣。

師:是的,作者爲了突出百草園有無窮的樂趣,他就單單具體說了不是最有趣的地方。那下面請同學們結合生活和自己的想象,看看假如是你生活在這個百草園,你能在作者“不必說”也“不必說”的地方帶我們去玩一玩嗎?看看同學們會怎麼去玩?先請同學們看看圖片: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

點評:對這個關聯詞語義表達的重點,是“單是”後面的內容,但有趣的內容反而是前面的內容,這個分析很有必要,避免了學生的誤解。這裏還可以佈置一個小作業,讓學生仿照這個關聯詞的格式,課外寫一個片段。

生:(沉默)

師:請大家想象一下,石井欄爲什麼會光滑的?

生:可能有人在井邊玩耍把它磨光了。

師:那孩子們會在井邊玩什麼呢?

生:孩子可能會趴在井邊看井裏的水。

生:有的調皮的孩子可能會往井裏吐口水。

師:這麼壞,吐口水好玩嗎?

生:好玩,口水在水裏會慢慢擴散開來,有時還能吸引小魚玩耍。

生:還可以往井裏看自己的倒影。

師:看來,小孩子天生就具有貪玩,愛玩,會玩的天性。可以在花樣百出的玩耍中磨光了石井欄。難怪百草園成了童年魯迅的樂園。下面讓我們也帶着依依不捨的心情去三味書屋,重點閱讀10——24自然段,看看三味書屋的生活是否有意思?

點評:這是對“不必說”重點內容的記敘深化探究。學生的回答充滿想象。“光滑“也可能還有其他原因,如打水時繩索長期摩擦的原因等,老師可以一語帶過提及一下;井水中是否會有小魚,老師需要做一個糾正評價。

生:我覺得三味書屋的生活是枯燥無味的。因爲作者不喜歡上課。

師:那作者爲什麼不喜歡上課呢?

生:因爲上課的內容聽不懂。

師:確實,讓我們來一起念一唸作者讀書的內容。

生:(讀)

師:你們讀懂了嗎?老師也沒讀懂,更何況童年的魯迅呢?假如老師上課給你們讀這些,你們會不會把老師轟出教室?

生:會。(笑)

點評:先說出對三味書屋的總體認識,再逐一說出理由。這種由整體到部分,由概括到例證的思維方式,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分析判斷與例證能力。由私塾先生的教學與管理,聯繫到當今老師的教學,老師評價語言詼諧幽默。

師:還有其他沒意思的嗎?

生:他問很想知道的“怪哉”蟲,先生不告訴他。

師:是的,自己想知道的事沒人告訴他,自己不喜歡讀的書偏讓他讀。這與百草園中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生活相比確實沒意思了許多。那三味書屋的生活都是沒意思的嗎?

點評:老師評價及時,簡明扼要。

生:課堂上在指甲上做戲和畫畫有意思。

師: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生:有,有時老師講課不想聽時,我們會趁老師轉過身時講悄悄話。

師:這些話爲什麼不課後講,爲什麼要冒着被老師批評的風險講?

生:因爲這樣既能打發無聊的時間,很刺激。

師:很刺激,這就是童心。

點評:還是圍繞“童心”這一關鍵,分析課文,解讀文本。同時,也側面警戒了學生上課開小差的現象。

師:三味書屋中還有哪些有意思的事呢?

生:還有折臘梅,尋蟬蛻,抓蒼蠅喂螞蟻。

點評:由主到次。梳理全面。先分析“沒意思”的,後找出“有意思”的,一分爲二。

師:看來百草園的生活受到了限制,不像百草園中那樣無憂無慮了。那我們小組合作一下,找一個詞語來概括一下三味書屋中的生活?

生:有喜有憂。

生:有苦有樂。

生:苦中有樂。

生:酸甜苦辣。

……

點評:突出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學生的踊躍發言,體現了由整體感知、例證賞析、再全面概括的一個思維過程。

師:是的,老師覺得,只要從兩個方面去看待三味書屋的生活就是符合文本的。在慢慢長大中,我們的生活也可能不會永遠像百草園中的生活那樣簡單純淨的。但魯迅留給我們的精神中的那個百草園卻會一直陪伴我們,陪伴我們的民族,這就是民族的脊樑,這就是魯迅的不朽。

點評:老師的小結,充滿了生成性,避開了參考書上關於“封建禮教”等內容,針對課堂的文本閱讀和分析,順勢而下,得出結論。

 總評:

章國華老師從教8年來,堅持做課堂實錄和反思,對平時課堂教學精益求精,這篇課堂實錄片段,就是平時教學實錄中的一個案例。這種堅持不懈、孜孜以求、不斷奮進的課改精神,是值得大家學習的。

從整個課堂實錄過程來看,這節課是一節符合新課標理念的高效課堂。具體體現在:

1.發揮師生主動性,實現師生平等對話。

2011版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這節課最突出的特徵,就是體現了師生雙邊的作用,實現了平等對話。老師的提問,富於啓發性,啓發學生閱讀、思考,積極發言,表達各自的看法;又充滿引導性,把握課堂教學節奏,及時評價,進入下一環節的教學等等。

2.尋找最佳切入口,提綱挈領深化閱讀。

章老師從要求首先找出“百草園”過渡到“三味書屋”的句子入手,提綱挈領,分別分析“百草園”和“三味書屋”,課堂節奏清晰。在“百草園”部分,注重於重音朗讀與語義體味,重點字詞比較,關聯詞側重點與內容分析,課內外連接拓展,情感認同與主題概括等等。尤其是雪地捕鳥的動詞比較,富於創意。對百草園的認知,側重於“童趣”的中心。

對“三味書屋”的閱讀,稍微比“百草園”挖掘要淺顯一點,避開了對“封建禮教”與私塾先生的形象與性格特點的過多分析,還是從“沒意思”和“有意思”的角度分析,即“童趣、童真”的角度一以貫之的去分析,顯得文脈一致,教學思路一氣貫之。

3.落實課標新理念,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2011年版新課標強調“以人爲本”“以生爲本”,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爲學生創設有利於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境。”不少老師追求公開課時候的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並沒有恰如其分地達到培養學生積極思考、提升閱讀能力效果,沒有達到紮實有效的高效課堂的目的。這節課,學生髮言積極,回答問題整體水平較高,自主、合作與探究能力得到提升。如果堅持下去,相信會不斷提高學生的積極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享受經典美文豐富多彩的美,盡享課堂閱讀的快樂與積極思考的成功,語文素養自然而然就會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