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2017年初一語文下冊第六單元單元測試題(有答案)

2017年初一語文下冊第六單元單元測試題(有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5K 次

 一、積累運用(25分)

2017年初一語文下冊第六單元單元測試題(有答案)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4分)

言訖( ) 聒噪( ) 自誅( ) 摩挲( )

shē( )欠 wù( )那 yì( )語 點mǎo( )

2.結合語境,解釋下列句子中畫線的詞語。(4分)

(1)幾年前,我與母親之間就有一條無法跨越的“鴻溝”,有時候,我甚至懷疑我們之間是否真的存在血緣關係。

a

(2)一次在外祖母家,母親又爲學習方面的事情嘮嘮叨叨,我頂撞了幾句,正當“硝煙四起”時,外祖母把我拉到了另一個房間。

3.默寫。(4分)

(1)當是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時齊發,衆妙畢備。

(2)時雞鳴月落,________,百步見人。

(3)《浣溪沙》一詞表現詩人惜春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文學常識填空。(4分)

小說是以________爲中心,通過________的敘述和________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學習小說,要抓住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來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

5.鳳翔中學七年級(8)班同學在閱讀完《水滸傳》、《三國演義》後,開展了一次“識英雄,學英雄,做英雄”主題班會活動。在選擇學習對象上,出現了分歧:一部分同學(甲方)選擇諸葛亮,而不選宋江;一部分同學(乙方)選擇了宋江,而不選諸葛亮;另一部分同學(丙方)則將諸葛亮、宋江都選了;還有一部分同學(丁方)則認爲宋江、諸葛亮都不值得選。甲方選擇諸葛亮的理由是:諸葛亮有運籌帷幄的卓越的軍事謀略,同時還有對劉氏王朝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赤膽忠心。而宋江道貌岸然,虛情假意,在梁山正在興盛,腐敗的宋王朝束手無策之時,爲了自己的榮華富貴,接受招安,出賣梁山,使衆多英雄罹難。(4分)

(1)假如你是乙方、丙方、丁方中的任何一方,請談談你的選擇理由。(2分)

乙方:

丙方:

丁方:

(2)在平時課外名著閱讀中,你最喜歡讀那本書?談談喜歡讀這本書的理由。(2分)

作者及書名:

理由:

6.下面是部分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柱狀圖,請你對圖中提供的信息進行比較分析。這些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呈現出怎樣的態勢?發達國家之間、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發展情況又是怎樣的?將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比較一下,你還可以得出什麼結論?思考這些問題後完成下面的填空。(3分)

(1) 從表一可以看出,

(2) 從表二可以看出,

(3) 表一和表二比較,

7.仿照下列句式,再寫出兩個你對“友誼”理解的語句。(2分)

友誼是香醇的美酒,讓人回味無窮。

 二、閱讀理解(40分)

(一)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4分)

大鐵椎,不知何許人,北平陳子燦省兄河南,與遇宋將軍家。宋,懷慶青華鎮人,工技擊,七省好事者皆來學,人以其雄健,呼宋將軍雲。宋弟子高信之,亦懷慶人,多力善射,長子燦七歲,少同學,故嘗與過宋將軍。

時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寢,右脅夾大鐵椎,重四五十斤,飲食拱揖不暫去。柄鐵折迭環復,如鎖上練,引之長丈許。與人罕言語,語類楚聲。扣其鄉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寢,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訖不見。子燦見窗戶皆閉,驚問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襪,以藍手井裹頭,足纏白布,大鐵椎外,一物無所持,而腰多白金。吾與將軍俱不敢問也。”子燦寐而醒,客則鼾睡炕上矣。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及釋義。(4分)

北平陳子燦省兄河南

七省好事者皆來學

2.下列句中加點詞,古今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貌甚寢 B.故嘗與過宋將軍

C.與人罕言語 D.扣其鄉及姓字,皆不答

3.從節選的這段文字來看,你覺得大鐵椎最大的特點是什麼?(2分)

4.與“大鐵椎,不知何許人”一句相照應的句子是哪一句?(2分)

5.“大鐵椎”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這是採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4分)

(二)閱讀《賭》一文,回答下列問題。(15分)

①一個暴君,一個哲人。他們同時生活在一座城市中。

②暴君指着哲人的鼻子吼道:“你,必須從內心臣服於我!否則,我殺你!”哲人笑笑,不說話。暴君突然笑了:“不會讓你這麼痛快地死的!”哲人笑笑,不說話。

③這時上帝來了。暴君臣服於地;哲人謙卑地躬下腰。上帝說:“孩子們,不要太吵鬧。”他指着暴君說:“你一吵鬧,我就痛苦難忍。”他又指着哲人說:“你一思考,我就想笑。”然後,上帝建議他們一同穿過沙漠,不帶任何補給。誰活着出來,誰就是王者。暴君罵罵咧咧地上路了。他很自信,多年的廝殺、搏鬥生涯使他藐視沙漠。而哲人依然笑眯眯的,不見任何異樣。[來源:中.考.資.源.網]

④開始的兩天,暴君一鼓作氣,遙遙領先。他計算過:騎駱駝穿越沙漠需要6天,而他加把勁,估計5天足矣。哲人並不知道他需要多長時間,如果死了,他就去見上帝;如果活着,他就去雲遊四方。因此,哲人安步當車,只是偶爾考慮一下前進的方向。

⑤第三天,哲人遠遠看見沙漠上有個小黑點。漸漸走近,發現是暴君。那時暴君又熱又累又餓,不堪重負,脫得只剩一條褲衩,坐在沙丘上。看見哲人,他傲慢地站起身,拍拍屁股,與哲人一塊前進。哲人一直不說話,世界很靜,只聽見腳踩沙子的沙沙聲。暴君終於忍不住了:“你,不渴嗎?’’哲人笑笑。暴君又問:“你,不餓嗎?”哲人笑笑。過了好一段時間,暴君惱怒地叫道:“你,不感到寂寞,不感到無聊嗎?’’哲人笑笑。又過了好一段時間,暴君說:“若有劍,我會立刻殺你!”

⑥第四天,兩人都有些垮了,走得很艱難。暴君一路咕咕噥噥,像是與哲人說話,又像是自言自語。哲人臉上也不再有往日的笑容,但沉默依舊。沙漠越來越靜了。

⑦第五天,暴君遠遠落後了,他的精神已處於半失常狀態,胡言亂語着。靜默的沙漠對於他就像刀山火海一般沸騰、喧囂。哲人也極端疲憊,難以支撐,但他依然移動腳步,沒有停歇,像宇宙一樣空曠、自由。

⑧第六天,暴君在癲狂中迷失方向,後來再也沒有人見過他。而哲人也快不行了,常常虛弱得栽倒,但方向感還在,他爬啊爬啊……

⑨早晨的陽光很好,露水也很滋潤。哲人睜開眼,看見不遠處有個村莊。

1.小說用對比的手法刻畫了暴君和哲人的形象。請概括兩人的性格特點。(4分)

2.小說生動地描寫了暴君穿越沙漠的心理過程,請用三個詞或短語將這一過程概述完整。(3分)

答:一鼓作氣 癲狂失常

3.試分析標題“賭”的含義。(4分)

4.讀了這篇小說後,你得到了什麼啓示?請結合實際談談。(4分)

(三)閱讀短文,回答問題。(11分)

三顧茅廬

經軍師徐庶和隱士司馬徽的力薦,劉備同關羽、張飛來到隆中,找到了臥龍崗,拜訪諸葛亮。沒想到諸葛亮一早就出門了。劉備打聽先生的去處和歸期,童予回答:“先生蹤跡不定,也不知歸期。”劉備惋惜不已。張飛說:“既然沒遇見,就回去吧!”劉備要他們等一會兒,關羽勸道:“不如先回去,以後派人來探聽。”劉備聽了他的話,帶關,張悵然離去。

回到新野,過了幾天,玄德派人去隆中打聽,得到回報:諸葛亮回來了。劉備立即吩咐備馬。張飛說:“這麼一個村野農夫,何必哥哥您親自去呢?派個人把他叫來得了!”劉備斥責道:“胡說,孔明是當今大賢,怎麼可以隨便派個人去叫呢?”劉備出門上馬,關、張也只好騎馬相隨。當時正是數九寒天,雪花紛飛。三人冒雪來到臥龍崗,劉備輕釦紫門,開門的童子說,先生正在堂上讀書。劉備進屋至門,只見門上有一副對聯:“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又看一少年正在讀書,一問才知道他是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而諸葛亮因朋友相約,出外閒遊了。劉備問:“先生到哪兒閒遊了?”諸葛均說:“家兄有時在江湖中駕着小船暢遊,有時在山嶺上拜訪僧道,有時在村落間尋訪朋友,有時在神仙處與隱士彈琴下棋作樂;總之往來沒有誰能預料到,到現在也不知在哪裏。”劉備無奈,只好留下封信,與張、關快快而歸。

時間過得很快,冬去春來。劉備挑了個好日子,準備三往臥龍崗拜訪諸葛亮。關羽,張飛都不高興。關羽說:“哥哥兩次親自前往拜訪,禮節也太過分了。我想諸葛亮只有虛名而無真才實學,所以避而不見。哥哥怎麼能被他迷到了這種地步呢?”劉備解釋說:“過去齊桓公想見東郭野人,五次往返才見到一面,何況我想見的是一位大賢呢?”張飛說:“哥哥你不用去了。我用一條麻繩把他捆來就是了!”劉備大聲斥責道:“你難道沒聽說過周文王拜訪姜子牙的故事嗎?周丈王尚且如此敬賢,你怎麼這樣無禮!這回不用你去了!”張飛連忙說道:“既然兩位哥哥都去,小弟怎麼能落後呢!”劉備這才答應。

三人來到隆中,離諸葛亮的草房還有半里路,劉備就下馬步行。劉備走到柴門前,剛一敲門,那童子又出來了。童子說,先生正在午睡。劉備吩咐關、張兩人在外等侯,自己輕輕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門的臺階下,等孔明醒來。關羽,張飛在外站了很久,不見動靜.張飛進屋見劉備仍然畢恭畢敬地站在那兒,便十分氣憤地說:“這先生也太傲慢了,等我去屋後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來!關羽再三勸說,才把張飛勸住。劉備仍叫他倆在屋外等候。”

過了好長時間,諸葛亮才睡醒。劉備趕緊下拜說:“久聞先生大名,曾經兩次拜見,都沒有遇到。”諸葛亮連忙說:“將軍光臨草舍,沒有及時迎接,實在慚愧。”兩人禮讓一番後,就坐在草堂上,邊喝茶邊議論天下大事。劉備聽了諸葛亮一番議論後,更敬佩諸葛亮了。他再三懇請諸葛亮出山幫助自己。諸葛亮見他態度十分誠懇.表示“願效犬馬之勞”。第二天,諸葛亮和劉、關,張一起去了新野。

1.依據本文的內容,動用對偶知識,寫出下面一副對聯即(《三國演義》第37回題目)的下句。 (2分)

司 馬 徽 再 薦 名 士

□ □ □ □ □ □ □

2.劉備三顧茅廬的`根本目的是□□□□(用諸葛亮《出師表》中的四個字回答)。(2分)[來源:]

3.分析故事情節和人物描寫,用詞語概括劉備、關羽、張飛的性格特徵。 (3分)

劉備:__________。

關羽:__________。

張飛:__________。

4.請從下列三句名言和本文中各選一句有關修養問題的名言警句(包括作者),填在下面的讀書卡片上。 (2分)

[名言]

①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

②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 ——陳壽

③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卡片] 關於修養的名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一段中寫童子說:“先生蹤跡不定,也不知歸期。”聯繫全文看,這句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三、寫作(35分)

提及中學生生活,有的同學認爲太枯燥無味了,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哪裏還有什麼多彩的生活可言?其實,生活的美重在發現,美,就在你身邊。圍繞着校園生活,各種思想、各種矛盾、各種衝突也紛至沓來,這些都是作文的好素材。小到排座位、同桌關係、作業多的煩惱、考試的壓力,大到升學過程的苦悶與焦慮、與家長的代溝隔膜,以及親情、友情的展現,可以說,仔細地觀察,用心地感悟,只要成爲了生活的有心人,你就會發現生活中有許多值得你寫、令你樂於寫而寫都寫不完的事。請根據自己的所察所思,結合自己的切身感受,以“那一刻……”爲話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1、題目自擬。2、文體以記敘文爲主。3、要注重描寫表達方式地運用,如語言描寫、行動描寫、細節描寫等。4、500字左右。

 參考答案

一、1.qì guō zhū suō 賒 兀 囈 卯

2.(1)指自己和母親之間不能溝通、交流。 (2)指自己和母親之間發生的衝突。

3.(1)婦手拍兒時,兒含乳啼聲,口中嗚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 (2)星光照曠野 (3)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4.塑造人物形象 故事情節 環境 語言 行動 外貌

5.(1)乙方:宋江仗義疏財,受到中英雄的擁戴。他統領梁山英雄,除強扶弱,打富濟貧,一身英雄氣概。而諸葛亮效忠於昏庸無能的劉禪,東征西討,七次北伐,影響了廣大百姓的安寧生活。

丙方:諸葛亮、宋江兩個都是名著塑造的民族英雄,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要“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學習諸葛亮的聰明智慧,敬業精神,學習宋江的仗義疏財,俠義精神。

丁方:他們是小說塑造的英雄,是虛構的人物,沒有實際意義。即使有這樣的英雄,也離我們的生活太遠。要學英雄,我們就要學今天的英雄,學身邊的英雄。如:任長霞,面對黑惡勢力,她拍案而起,面對貧民百姓,她柔情似水。(2分,理由要符合人物特點,談到兩個方面,表意清楚即可)

(2)例:作者及書名:尼•阿•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理由:該書以生動的藝術語言刻畫了一個身殘志堅,獻身於共產主義壯麗事業的平凡而偉大的革命者的光輝形象,給人們極大的教育和鼓舞。(2分,說出作者、書名1分,理由1分,理由從主題思想、藝術特色、人物形象等方面談均可)

6.(1)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總體水平較高(或:超過世界平均水平較多),國家之間發展較爲均衡。(2)印度、尼日利亞、巴西、中國、韓國等發展中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總體水平不高(或:大部分國家落後於世界平均水平),國家之間的差異較大。(3)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差距較大。

7.示例:友誼是溫暖怡人的陽光,讓人倍感溫暖。友誼是涓涓的細流,可以滋潤荒漠的心田;友誼是激昂的號角,可以鼓舞奮進的鬥志。

二、(一)1. xǐng 探望,問候(多指對尊長) shěng 省份

2.C

3.神祕,行蹤飄忽

4.扣其鄉及姓字,皆不答

5.因不知大鐵椎是什麼人,所以用他使用的兵器——大鐵椎,來指代他。這採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

(二)1.暴君:張狂(盛氣凌人)、傲慢、自大(自負)、浮躁(急躁、意氣用事)

哲人:沉穩(沉着)、謙卑、耐勞(堅韌或堅毅)、心態平和

2.不堪重負自負傲慢惱羞成怒

3.表層意思是上帝讓暴君與哲人打賭,誰能穿越沙漠誰爲王者。深層含義是人生就像一場賭博,狂妄自大者必然輸掉人生,輸掉性命。

4.可從學習哲人的明智之舉這一角度談啓示,如:謙卑、堅毅者才能達到心儀的彼岸;也可從暴君的直橫做法這一角度談教訓,如:目空一切的狂妄者一般都沒有好結局。

(三)1.劉玄德三顧茅廬。

2.興復漢室

3.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有政治報負。關羽:穩重、顧全大局。張飛:魯莽、直爽,粗暴

4.①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陳壽

②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諸葛亮

5.①爲二顧孔明未見埋下伏筆;②表現諸葛亮具有超凡脫俗、淡泊名利的品質。③暗示諸葛亮雖隱居隆中,但關心天下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