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愛蓮說》知識點梳理大全

《愛蓮說》知識點梳理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9W 次

 一、文學常識

《愛蓮說》知識點梳理大全

1、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被白居易稱爲“詩豪”。早年與柳宗元齊名,世稱爲“劉柳”,晚年與白居易唱和,世稱爲“劉白”。

2、本文體裁是銘,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稱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後來發展成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3、本文壓的是“ing”,有:靈、馨、琴、經、形、亭。採用了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借“陋室”立意,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二、字音

惟吾德馨(xīn) 苔 (tái)痕 鴻儒(rú) 案牘(dú) 銘(míng)

 三、古今異義詞

1.鴻 古:大,淵博 今:鴻雁,書信

2.形 古:形體,身體 今:形狀,例子

3、馨:古:美好。 今:芳香。

4、絲竹: 古:琴瑟,簫管之類弦樂器。 今:絲綢、竹子。

 四、詞類活用

(1)名詞作動詞: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名:名詞。這裏作動詞,譯爲“出名”,“著名”。

(2) 形容詞作動詞: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靈:形容詞,靈巧,靈驗。這裏作動詞,譯爲“顯靈”,“有靈驗”。

(3)形容詞作使動動詞:無案牘之勞形。勞:勞累。形:身體。這裏作使動動詞,譯爲“使……勞累”。

無絲竹之亂耳:(使動用法)使……擾亂。

  五、文中重點字詞

1. 陋室:簡陋的屋子。

2. 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後來就成爲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3. 有仙則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名,名詞作動詞,出名。

4. 有龍則靈:有了龍就成爲靈異的(水)。靈,靈驗,神奇。

5.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是簡陋的房子,只要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斯:這。惟:只。吾:我,這裏指住屋的人自己。馨:散佈得很遠的香氣,這裏指品德高尚。

6.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裏。

7. 鴻儒:大儒,博學的人。鴻,大。儒,舊指讀書人。

8. 白丁:平民。這裏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

9. 調:調弄,這裏指彈琴。

10.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11.金經:指佛經。

12.絲竹:琴瑟、簫管等樂器的總稱。絲,指絃樂器。竹,指管樂器。這裏指奏樂的聲音。(借代)

13.亂耳:使耳朵擾亂。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使……擾亂。

14.案牘:官府的公文。

15.勞形:使身體勞累。形,形體、身體。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使……勞累。

16.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這句話是說,諸葛廬和子云亭都很簡陋,但因爲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們的景仰。南陽,郡名。諸葛亮的躬耕隱居之地在鄧縣隆中。諸葛,指諸葛亮,三國是蜀國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西蜀,現在的四川。子云,指揚雄,西漢文學家。

17.何陋之有:有什麼簡陋的呢?孔子說的這句話見於《論語·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之,賓語前置的標誌。

 六、課文翻譯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成爲名山了;水不一定要深,有蛟龍就成爲靈異的水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裏。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談笑、來往都是學識淵博的人,沒有知識淺薄的人。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這裏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琴,瀏覽佛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沒有奏樂的音樂擾亂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雲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說:“這有什麼簡陋的呢?”

  七、全文結構

╭ 居住環境——→景色雅 ╮

陋室銘〈 交往人物——→交往雅 〉德馨——→安貧樂道、高潔傲岸

╰ 日常生活——→情趣雅 ╯

 八、經典問題解答

1.作者開篇就寫“山”“水”“仙”“龍”,有何用意,這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答:使用了類比的'手法,以“山、水”引出“陋室”,以“仙、龍”引出“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靈、名”的特點。(文章用類比的手法引出了主旨)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答:以“陋室”扣題,“德馨”一詞統領全篇,這句話寫出了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是全文的主旨句。

3.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陋室?突出陋室怎樣的特點?

答:從居住環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這三個方面來描寫陋室,突出了陋室環境清幽典雅(景色雅),交往人物高雅脫俗(交往雅)和生活雅緻恬淡(情趣雅)的特點。

4.“可以調素琴,閱金經”和“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都是寫室中之事,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致和情懷?寫作角度有何不同?

答:表現了作者高雅、超凡脫俗的情致以及不受世俗羈絆、安閒適意的情懷。前句從正面說,是實寫,表現是主人的從容雅靜;後句從反面寫,是虛寫,表現室主人對世俗生活的厭棄。“調素琴”照應“無絲竹之亂耳”,“閱金經”照應“無案牘之勞形”。

5.作者爲什麼要寫“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答:諸葛亮是三國時蜀國的丞相,著名政治家。楊雄是西漢的文學家。他們都是古代的名賢。在這裏用他們的居住之地“諸葛廬”和“子云亭”作類比,說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進一步證明陋室不陋。

6.文章結尾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什麼作用?

答:畫龍點睛之筆,再次有力的點明“陋室不陋”的主題,使文章前後照應,同時說明了作者的志趣與聖人之道相符合。

畫龍點睛,照應主旨句。之筆,再次有力的點明主題,同時說明了作者的志趣和抱負與聖人之道相符合。

九、內容理解

⒈表現陋室環境的句子: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⒉表現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⒊表現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調素琴,閱金經。⒋點明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本文對偶句:①、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②、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③、調素琴,閱金經。④、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6、《陋室銘》一文作者認爲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麼?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7、《陋室銘》中描寫“陋室”環境恬靜、雅緻,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8、《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