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

六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3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六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六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

六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1自然段。

3、感受少年閏土這一人物形象,瞭解閏土是個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理解作者對閏土的特殊感情。通過聯繫上下文、時代背景、同學相互討論等方式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4、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感受少年閏土這一人物形象,瞭解閏土是個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理解作者對閏土的特殊感情。通過聯繫上下文、時代背景、同學相互討論等方式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導入新課

我國有一位大文豪:他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短短的頭髮刷子似的直立着,濃密的鬍鬚成一個隸書的"一"字……你們知道他是誰嗎?(魯迅)

學生回答後,出示課本75頁圖。讓我們隨着本組課文的學習去認識、瞭解魯迅先生吧!

今天我們先來學習魯迅先生寫的一篇文章《少年閏土》。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學生分段朗讀課文,糾正字音。

默讀課文,在課本空白處作簡單的批註,在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並想一想少年閏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學生自讀圈畫,教師巡視指導。

3、質疑。(學生可能會提出不理解"其間、無端、素不知道、如許"等詞語,教師可通過後面的練習幫學生理解;如果提出不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可放在深入理解課文時解決)

出示練習:把下面的詞語與正確的解釋連線:

其間只知道

無端稀奇

素不知道如此

如許從來不知道

希奇其中

單知道無緣無故

4、說說少年閏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能談多少就談多少)

三、初識閏土,瞭解特點

1、"我"和閏土第一次見面時,閏土是什麼樣子的?速讀課文,畫出有關句子。

出示:

(1)他正在廚房裏……用圈子將他套住了。

(2)他見人很怕羞……我們便熟識了。

2、閏土的外貌有什麼特點?

教師適時板書:紫色的圓臉頭戴小氈帽頸套銀項圈

3、從閏土的外貌特點中,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少年?

(1)若學生不知從哪說起,可引導學生做一個小練習:拿鉛筆將"圓臉"的"圓","小氈帽"的"小"和"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一句話輕輕劃掉,進行對比閱讀。

(2)如果學生沒有新發現,再做一個練習:用鉛筆將"紫色的"劃掉,換上"蒼白的""蠟黃的"一類詞語,讀後說說有什麼體會。

板書:年少健康天真活潑

(3)結合"他見人很怕羞……我們便熟識了"體會閏土具有年少、健康、天真、活潑的特點。

四、隨文練筆,進行仿寫

1、讓學生結合對閏土外貌描寫的學習,說一說描寫人物外貌要注意什麼。(抓住人物的特點)

2、用幾句話描寫一位同學的外貌。

一位學生讀,其他同學猜一猜他寫的是誰。(如果同學們能很快猜出來,就說明他寫得像,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點)

六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2

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狐狸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揣摩作者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得真實、具體的。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狐狸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教學難點:

揣摩作者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得真實、具體的。

教學準備:

收集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發生的真情故事。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啓發談話,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在以往的文學作品以及你的生活經驗中,狐狸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學生簡單談對狐狸的印象。)

那麼,通過昨天對24課的預習,狐狸又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呢?請用一兩個詞或一句話說一說。

2、是什麼讓同學們對狐狸的印象發生了那麼大的變化?我們一起學習課文《金色的腳印》。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小聲自讀課文及閱讀提示,讀準字音,讀通語句,瞭解故事大意,並勾畫出重要提示。

2.彙報初讀情況。

(1) 本文主要講了什麼事?

(2) “閱讀提示”對我們提出了哪些要求?嘗試擬訂自學提綱。(相機板書關鍵詞)

預設提綱:1.快速閱讀課文,思考①老狐狸爲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麼?②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關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交流讀後的感受。

(3) 說說你還有什麼問題?

預設可能提出的問題:“我”爲什麼要幫助救狐狸?課文結尾及題目有什麼含義?……

補充提綱3.解決同學提出的問題;4.思考作者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得真實、具體的。

三、自主探究,討論交流

1.根據自學提綱獨立思考,勾畫圈點作批註;思考完畢可與小組同學交流。

2.集體討論交流:

(1)狐狸爲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麼?(老狐狸夫妻倆設“調虎離山”之計營救小狐狸;老狐狸深入“虎穴”做窩餵養、營救小狐狸。)

老狐狸營救小狐狸的過程中,哪些情景最讓你感動?(通過交流,朗讀,體會動物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歌頌愛的偉大。)

(2)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關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課文的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給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

(3)課文爲什麼以“金色的腳印”爲題?引導學生從多方面進行探討。

“金色的腳印”表面意思是陽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腳印。深層次看,“金色”一般用來形容那些十分珍貴、有意義或值得紀念的東西,在這裏指狐狸一家得到人們的關心而團聚,又開始了它們美好的生活;這腳印,不僅包含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以及它們對人類的友善,也包含着人類對其他生命的珍重與愛護。

3.教師小結:動物是可愛的,友好的,更有感情的。當人類施惠與它們時,它們會全力報答人類對它們的愛護和尊重。當動物對人類流路感情時,一點也不亞於人類對人類流露的感情,而這份感情更讓人感動和珍惜。

四、課外延伸,昇華主題

1.你能說說自己還知道哪些人與動物的故事?

(海豚奧利納;海龜救人的故事;丹頂鶴的故事;小獅子愛爾沙;昆索潑的猴子學校……)

2.課外練筆:(二選一)①你與小動物之間最能體現真情的一個片段;②課文情節生動,有不少的地方都給我們留下了無限遐想的空間,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小練筆。如:正太郎在去牧場的路上從懸崖上摔了下去,失去了知覺,他是怎樣被救的呢?正太郎與小狐狸一家分別的情景一定十分感人,能把它寫具體嗎?

六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3

卜算子·詠梅

一、教學目標

1、結合蒐集查閱的資料和對兩首詠梅詞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內容及思想感情,豐富語文積累。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從梅花的高貴品質中受到人生觀、價值觀的感染薰陶。能夠創造性地處理使用搜集的材料,並能主動地與同學進行合作學習。

二、教材分析:

梅花是我國曆代詩人所愛吟誦的物象,她具有色、香、姿、韻的外形美和內質美,一向被視爲堅貞高潔和頑強不屈的象徵。特別是一些品格正直的詩詞作家,往往借梅花以抒發內心未申之志,喻節操之高潔,表達不與濁世同流合污之骨氣。但古代詩人的詠梅詩,往往在傲骨厭俗中,也難免帶有孤芳自賞甚至是顧影自憐的氣質,感情天地和精神境界畢竟不夠廣闊。毛澤東同志作爲偉大領袖,他高瞻遠矚,洞察世界風雲變幻,託物言志於日理萬機之中。他也喜歡以梅喻不畏嚴寒,傲霜鬥雪的精神。全詞以昂揚飽滿的情緒,樂觀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獷的風格,描繪了“梅”獨特的性格,超凡脫俗的氣質,充分表現出樂觀主義精神和必勝信念。作品語言通俗,耐人尋味,畫面感強。

三、學情分析:

讚頌梅花的詩,學生已學過多首,而讚美梅花的詞,尚未學過。六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理解水平和文學積累,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對學生構成了一定的吸引。教學這首詞時,在熟讀的基礎上,理解詞的內容,體會作者不畏艱險、大無畏的革命氣概和樂觀主義精神。

四、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本文與陸游的《卜算子·詠梅》爲同題作品。毛主席在創作本詞時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兩詞在風格上對比鮮明,這爲教學活動的設計提供了契機。另外《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提出: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出於以上的考慮,我認爲:將兩詞對照起來,引導學生自讀研討,將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六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4

“班級紀念冊”教學設計

一、教學要求

1.通過製作“班級紀念冊”,培養學生熱愛母校、珍惜同學情誼的思想感情,培育團隊精神。

2.以生活爲本位,啓發學生從自己的經歷中選取作文材料;開拓思路,使他們體會到:同一題材,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寫出不同的作文。

3.說寫結合,完成兩篇作文:

(1)介紹照片中的“我”;

(2)爲同學的照片寫一份說明(照片中的“他”)。

二、教學安排

1.導語。

你們即將離開生活了多年的母校,告別朝夕相處的同學,必定有些依依不捨。爲了給母校留下一個永久的紀念,建議你們每人挑選一張自己認爲最有意思的生活照片,彙集成一本“班級紀念冊”送給母校。你們同意嗎?

但是,光有照片還不夠,建議你們各自爲自己的照片寫一點說明,附在其中,好不好?

2.範例及講評。

你爲什麼帶這張照片來?它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它能說明什麼?先想一想,誰願意說說?

講評重點:有無具體內容,是否介紹清楚。

板書:

圍繞一個意思要有具體內容特點介紹清楚

3.練習。

(1)獨立思考:這張照片是在什麼情況下拍的?其中有什麼故事?

(2)小組交流,練習口述。

4.大組交流。

請各小組推薦:哪位同學說得較好?

講評:進一步啓發思維,介紹各自的特點。

5.當堂習作。

限定時間,快速習作。

6.相互修改。

找一個朋友,徵詢意見,自行修改。

7.小結。

六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5

學習目標:

1、學習並積累“鼻祖、曠野、隨心所欲”等詞語和優美語句。

2、瞭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體會在表達上的特點。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重點:

通過默讀,瞭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準備有關戲曲種類的錄象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觀看錄象,感受豐富多樣的戲曲種類。聽一聽,看一看,你能說出這些戲曲的名稱嗎?

2、上節課,我們隨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樂的春節,我們的祖國不僅有豐富多彩的節日風俗,還有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黑格爾曾經說過:“哪個民族有戲劇,就標誌着這個民族走向成熟戲劇是一個民族開化的民族生活的產物。”生活在我國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就是一個古文化十分發達,堪稱相當成熟的民族。她所創造的舉世矚目的藏戲藝術之神奇獨特、燦爛輝煌,正好印證了世界智者有關民族成熟與否的論述。藏戲是藏族戲劇的泛稱。它有着1300多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歷史最久遠的戲劇之一。藏戲藝術,劇種流派衆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諾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薩雯蚌》《白瑪文巴》《頓月頓珠》《智美更登》《蘇吉尼瑪》八大劇目已成經典,音樂唱腔韻味雋永,面具服飾五彩繽紛、瑰奇神異,名角新秀不斷涌現。所有這些,無不昭示着藏戲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今天,就讓我們共同去領略有着悠久歷史,深受藏族人民喜愛的藏戲。

二、整體閱讀,初步感知

1、閱讀課前導語,明確自讀要求。

2、默讀課文,注意默讀的速度。讀後劃出文中不懂的詞語,利用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讀懂的詞語。

4、速讀課文,思考:課文哪些段講了藏戲的形成,哪些段介紹了藏戲的藝術特色。

讀後交流、梳理:4-7段講的是藏戲的形成,8-19段講的是藏戲的藝術特色。

三、自主研讀4-7段,感受藏戲形成的神奇。

1、自由讀4-7段,思考藏戲是怎麼形成的,試着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指名說藏戲的形成,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後提出需要補充的內容。

3、這個傳奇故事最打動你的是什麼?學生自由表達,如唐東傑布爲民造福的美好心願,七位姑娘的義舉,

4、把你的感受帶入文中,有感情地讀一讀吧。

小結:這個傳奇的故事深深紮根在藏民的心中,唐東傑布不愧被譽爲藏戲的開山鼻祖,時至今日,在每一個藏戲劇團,都會供奉有他的畫像,接受着一代代藝人的膜拜,也讓我們頓生出幾分神聖和肅穆感。

四、自主研讀8-19段,感受藏戲獨特的藝術魅力。

1、出示研讀主題:①()的面具;②()的舞臺;③()的演唱風格;要求: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研讀內容,反覆閱讀相關段落,把藏戲的主要特點用一句話或一個詞概括出來。

2、集體交流研讀結果,說說你是從哪知道的。

①面具:多樣、誇張、形象鮮明。

②舞臺:沒有固定舞臺、與大自然融爲一體。

③演唱: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動作豐富、不受時間限制

3、補充閱讀短文,感受藏戲的地域文化特點。

閱讀材料如下:有人跟我說,一聽到藏戲,尤其是身在他鄉,就彷彿又回到在遼闊的草原上,感受着高原的藍天白雲。這話並不誇張。藏戲的聲音悠遠而鏗鏘,象冰川汩汩的流水,又如高原遒勁的疾風,它是唱者全身氣力的投入,它的感情充沛而豐富,曲調跳動而激越,帶點悲傷,帶點憂鬱,更包含滄桑;藏戲是高原的藝術,自然融入的高原的氣魄與雄渾。它那類似西洋詠歎調的唱腔能把人的心緊緊抓住,一頓一揚,忽高忽低之間,貫穿消融了人生的喜怒哀樂,因此聽藏戲實際也是在感悟和體會,一曲一調,一章一節也許正應和了你心靈深處的真性情,所以有人在聽時便邊舞邊合,這便是藏戲唱功的神奇了。

藏戲的形式也大有可說之處,僅面具就多樣而且表意豐富,這有點象京劇,藉助臉譜能夠反映人物的性格形象,不過前者的色彩不是直接勾勒在人臉上,藏戲佩帶的面具造型粗獷、抽象。從形狀上分,藏戲面具有直板式的,也有形象立體的,而質地則多爲皮革、絨布,也可以泥塑而成。至於顏色的表意:黑色代表陰險,紅色代表權力,黃色代表智慧傳統悠久,博大精深,這就是藏戲得以傳世的根本所在了。

儘管短暫的接觸,使得我至今還沒有完整的欣賞過一場藏戲。但是以採訪爲機緣,在視聽中感受震撼,在震撼中有所感悟,藏戲在我的西藏之行中已經注入了額外的意義,它也將我引入西藏的神奇之中。

讀後交流:藏戲獨特的地域特點體現在哪?

4、對照開頭,體會寫法。

①再讀8-19段,請你試着用幾句話概括藏戲的特色。②指名讀1-3段,體會作者是怎樣概括的?③評一評這樣開頭的好處。

5、總結:有着千年悠久歷史的藏戲藝術,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風雨洗禮之後,時至今日,猶如一朵盛開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蓮花,深深地紮根在西藏人民的心靈深處。藏族人民通過它歌頌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現實中的假、惡、醜。可以說,她是藏族羣衆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兒女創造的一個藝術奇珍。

教學反思:

六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6

學習目標

1.通過回顧、交流,學習首尾呼應的寫法,並試着運用。

2.積累革命詩歌。

3.推薦好書,培養學生讀課外書的興趣。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詞語盤點”

1.自讀“詞語盤點”中的詞語。

2.積累本組詞語,進行聽寫或抄寫。

二、交流平臺

1.讀一讀對話,說說小林和小東在交流什麼?

2.再讀《十六年前的回憶》的開頭和結尾,體會“首尾呼應”這種寫法的好處。

3.課外閱讀中,你留意到哪些文章也採用了“首尾呼應”的寫法,讀給大家聽。

4.把有這個特點的習作讀給大家聽。

三、日積月累

1.談話導入

革命戰爭時期,許多愛國志士用詩歌的形式表達了對敵人的仇恨與對革命勝利的嚮往之情。閱讀這些詩歌,透過字裏行間,我們會在作者精煉的語言中看到他們視死如歸的高大形象。

2.朗讀《囚歌》,讀懂主要內容。

a自由朗讀,讀準字音。

b交流:從詩中感受到了什麼?提出不懂的問題。

3.背誦《囚歌》。

4.課外再蒐集一首革命詩詞,練習朗讀、背誦。

四、課外書屋

1.閱讀《課外書屋》中推薦的書目。

2.課外找其中一兩本讀一讀。

3.召開“緬懷先烈、繼承遺志”讀書會。

六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7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

⒈讓學生了解兩首詞的-要內容。

⒉能有感情地朗讀者兩首詞。

情感態度:

⒈體會到由於詞人所處的時代、經歷的遭遇、當時的心境等等不同,詞所表達出來的情感就有很大的不同。

⒉感悟兩位作者在詞中所賦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過程方法:

通過對比閱讀,體會毛澤東和陸游在詞中所表達的不同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瞭解詞的-要內容,並通過對比閱讀,體會毛澤東和陸游在詞中所表達的不同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感悟兩位作者在詞中所賦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毛澤東寫的一首詞:《卜算子詠梅》。(板書)

介紹毛澤東創作詞的背景

1961年12月,毛澤東在廣州-持中共中央會議。當時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國際上的反華勢力也十分猖獗,我國面臨着嚴峻的考驗。

“卜算子”,是詞牌名;詠梅纔是這首詞的題目。詠:這裏有讚美的意思。

〖揭示課題,很乾脆。解題也利落。“詠”,是古詩詞的一種題材,不都是讚美的意思。〗

二、讀一讀

1、初讀感知:

(1)讀着這首詞,你有什麼感覺?你感到是振奮激動,還是哀愁無奈?從詞中你聽到是哀嘆還是笑聲?你從中看到的生機熱烈,還是衰敗冷清?(要求用這樣的句式回答:“讀着這首詞,我感覺到……我彷彿看到……我彷彿聽到……”)

(2)齊讀:要求讀正確、流利。

2、精讀感悟

(1)再讀詞文,理解下面的內容。

問題:①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說1、2兩句詞的意思。

明確:嚴寒的冬天,漫天飛雪。但是,在毛澤東的眼裏,冬天即將過去,春天快要到了。

②“已是懸崖百丈冰”,是什麼意思?“花枝俏”,是什麼意思?學生交流後,板書:“花枝俏”。“俏”,是什麼意思?梅花開得怎麼樣?請你用恰當的詞語,形容梅花的“俏麗”。

③梅花,在寒冷的冬天開放。但是等到山花爛漫的春天來了,她卻怎麼樣了?想象“山花爛漫”的情景。梅花在“叢中笑”,又是怎樣的情景?梅花笑了,爲什麼?

明確並板書:百丈冰——花枝俏——堅強、勇敢

不爭春——只報春——無私、高尚

山花開——叢中笑——豪邁、謙虛

3、賞析方法歸納

一首好的詩詞就是一曲曼妙的音樂,值得我們細細去品評,細細去欣賞,下面我給大家提供一個平臺,讓大家七嘴八舌評詩詞,可以從個別的字上,也可以從某個句子上,也可以從整首詞上去賞析。

三、學習詞的內容

1、古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歌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廣闊的想象空

間,不信請看這一句:“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讀着這句話,你腦海裏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提示:冰天雪地、懸崖峭壁、百花凋零、寒風陣陣、大雪紛飛,梅花傲霜鬥雪,綻放枝頭……

2、“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梅花在冰雪之中向人們報告着春天的信息,

如她是怎麼向人們報告的呢?春天終於來了,這時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怎樣的畫面呢?

提示:百花盛開、異彩紛呈、滿山遍野、萬紫千紅

3、這時梅花的心情怎樣?這是一種怎樣的笑?

提示:她和百花在一起,這是自豪的笑,欣慰的笑,爽朗的笑

四、比一比,想一想

1、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陸游的《卜算子詠梅》。

介紹陸游的背景:

乾道二年,陸游因“力說張浚用兵”,受到了賣國派的打擊,被罷免了隆興通判的官職。在山陰寂寞地度過了四年,便開始了西行萬里的遠遊。作品裏那在黃昏孤獨綻放的梅花,默默地經受着風雨的打擊,正是陸游遭遇不幸後悽苦心境的寫照。既有孤芳自賞、顧影自憐的傷感,也表現了受到挫折而不屈節的品質。

2、請大家想一想,陸游詞中所寫的梅花是怎麼樣的?

明確:“獨自愁”“香如故”

3、引導比較。想一想,毛澤東在詞中所讚美的“梅花”與陸游詞中的“梅花”有什麼不一樣?

明確:在陸游的詞中,梅花在“獨自愁”“香如故”,而毛澤東詞中是“花技俏”。

4、同學們,毛澤東是在讀了陸游的詞,才寫“卜算子詠梅”這首詞的。毛澤東在自己詞的前面,有一句說明的話: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要求:學生說說“反其意”的意思。

〖讓學生進行比較性閱讀後,再討論“反其意”的意思,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歸納,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法。〗

5、大家來談談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引導學生體會陸詞很悲傷、壓抑,而毛詞卻充滿樂觀、積極的態度。不必比較兩首詞的高下。)

五、小結:

毛澤東和陸游寫的詞,都是“詠梅”。但是由於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經歷不同,性格不同,對梅花的認識也不一樣。可知,不同時代,人們賦予了梅花的不同的品質,但不變的是人們梅花的喜愛和對真善美的追求,願梅花開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開放。讓我們在這段激昂歡快的樂曲聲中再次朗讀毛詞《卜算子·詠梅》

六、佈置作業:

背誦並默寫

七、板書設計:

百丈冰——花枝俏——堅強、勇敢

毛詞不爭春——只報春——無私、高尚樂觀、積極

山花開——叢中笑——豪邁、謙虛

陸詞“獨自愁”悲傷、壓抑

“香如故”

六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8

教學目標

1、體會貝多芬在創作《月光曲》過程中感情的變化。

2、在理解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分析人物言行體會貝多芬在創作《月光曲》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2、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教學方法

討論法、情境教學法、朗讀指導法、啓發法

教具:電腦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 揭示課題

二. 檢查預習

1、 認讀生字詞

2、 指名分節讀課文,師糾正讀音

3、 通過預習你對課文有哪些瞭解?

4、 學生質疑

三、瞭解課文大意,理清文章層次

第 二 課 時

一、 複習,引入新課

1、 板書課題:月光曲

2、 請生簡述《月光曲》的創作過程。

3、 質疑:這節課你們還想知道些什麼?(引導生從內容及人物質疑)

二、 體會貝多芬在創作過程中的感情變化

1、 生快速閱讀課文,把課文中描寫貝多芬言行的句子找出來?

2、 品讀句子,再聯繫上下文,小組討論問題。

課件出示問題:貝多芬爲什麼這樣做?爲什麼這樣說?想象他當時的心情怎樣?

3、 交流討論情況,重點體會以下幾方面:

(1) 貝多芬進屋是被兄妹的談話所感動;

(2) 貝多芬彈一曲是看到兄妹窮,但又愛音樂,產生了同情心;

(3) 貝多芬又彈一曲是因爲發現盲姑娘是他的知音,很激動;

(4) 貝多芬飛奔回店是因爲創作了一首新曲子很興奮。

根據生回答板書貝多芬言行及心情的關鍵詞

4、 小結

(1)通過剛纔的討論交流,大家又有什麼新的收穫?

師述:這些感情的變化其實就是貝多芬創作出《月光曲》的原因。

(2)這些結論我們是通過什麼途徑得到的?根據生述板書學法。

分析言行 問

體會心情

理解內容

三、 學習體會第三節

1、 文中哪裏最讓貝多芬感動?(課件出示兄妹對話)

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那個男的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2、 用剛纔的學習方法,進行小組討論,體會兄妹說話時的心情變化。

3、 交流討論情況

(1)妹妹說第一句話時是(渴望)的心情,因爲她知道貝多芬來到小鎮,很想

聽貝多芬彈琴;

(2)哥哥說話時是帶着(難過的、遺憾的)心情,因爲家裏窮他不能滿足妹妹的心願;

(3)妹妹說第二次話時是帶着(安慰)哥哥的心情,因爲他不想讓哥哥爲了她而難過。

4、 指導朗讀兄妹的對話

(1) 同桌分角色練讀。

(2) 指名生分角色朗讀。

(3) 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5、 聽了兄妹談話,你有什麼想法?

6、 小結:貝多芬正是被這對窮兄妹間的真摯的情感所感動了,才進了屋,纔有了後來獻給兄妹倆的《月光曲》。大家想聽這首曲子嗎?

四、初步辨別聯想與實在事物

1、 請生劃出文中暗示《月光曲》曲調的句子。(課件出示句子)

2、 小組討論:讀句子,根據內容畫一畫。

3、 請生展示作品,並讓大家評議。

4、 課件出示選擇題,讓生選擇《月光曲》曲調,並說理由。

選一選:A、舒緩——明快——激昂

B、明快——激昂——舒緩

C、舒緩——激昂——明快

5、 欣賞《月光曲》

6、 請生通過朗讀表現出曲調的變化。

7、 大家是通過什麼途徑體會到《月光曲》的曲調的?

8、 哥哥爲什麼會想到這些?

9、 師述:通過學習我們發現聯想可使文章的內容更豐富,但聯想要以實在

事物爲依據。而同樣的音樂,讓不同的人聽,由於各人的經歷不同,可能會有不同的聯想。

五、擴展,體會文章中心

1、聽音樂,想一想:

盲姑娘靜靜地聽着,彷彿看到( )。

我靜靜地聽着,彷彿看到( )。

2、你們認爲貝多芬想通過這首曲子表達些什麼?

3、窮兄妹倆聽了貝多芬的曲子,他們很幸福。從貝多芬那兒他們也獲得了自信,今後他們會怎樣面對生活呢?

板書設計:

月 光 曲

聽:談話 (感動)

貝多芬 看:貧窮 (同情)

彈:一曲 又一曲 (激動)

記:曲子 (興奮)

六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9

1文言文兩則

教學目標:

1、讀準每個字的讀音,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根據課後註釋聯繫上下文,瞭解故事內容。

3、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課前準備:1、佈置學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資料。2、多媒體課件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兩篇融知識性、趣味性與哲理性於一體的文言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成語導入:“專心致志”這個成語你熟悉嗎?誰能講講它的意思。“專心致志”這個成語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學弈》。(板書:學弈)介紹孟子資料: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國(現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後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爲“亞聖”,後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爲“孔孟”。他肯定人性本來是善的,都具有仁、義、禮、智等天賦道德意識。提出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論點。《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等。

3、釋題:“弈”指什麼?“學弈”又是什麼意思呢?(“弈”,本來專指下圍棋,“學弈”就是學下圍棋。現在的“對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於下圍棋。)

4、引導學生就課題質疑,及時歸納整理並板書:

⑴誰學下棋?⑵怎麼學下棋?⑶學得結果怎麼樣?⑷《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5、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誰能給大家講一講《學弈》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教師範讀課文,努力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最好能背誦)。從而感染學生,激發其誦讀興趣。

2、讀後學生評價,及時歸納出朗讀文言文的要點:一是讀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頓要得當。老師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頓符號,以對學生朗讀有所幫助。

3、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讀通讀順爲止。(教師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覆朗讀)

4、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正誤。

5、教師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直到讀熟爲止。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對照文後註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遇有困難教師及時幫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如“之”在不同句子裏的意思不同;“與”是通假字,同“歟”,表示疑問或反問,跟“嗎”“呢”相同;弗若,不如;爲是其智弗若與,在這句話裏,“爲”應讀第四聲;然,這樣。

3、學生對照註釋,講解自己對文中語句的理解,教師及時講解學生理解中的難點。

(《學弈》參考譯文:弈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着,可是他心裏總以爲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這樣,雖然他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能說這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4、同桌互相講說故事內容。

四、自讀思考,體會文中道理:教師引導學生逐一解答就課題提出的.問題

1、誰學下棋?誰是老師?——有兩個人學下棋,老師是全國最善於下棋的弈秋。

2、(這兩個人)怎麼學下棋?——“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爲聽”(其

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爲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着,可是他心裏總以爲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學得結果怎麼樣?“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雖然後一個人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

解答這個問題後,教師可以追問:是什麼原因使“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引導學生理解: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並不是因爲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別,而是他們的學習態度不同——前一個專心致志,後一個三心二意。)

4、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學習、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聯繫生活,深化認識

1、請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體會。(做什麼事只有專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聯繫實際說一說嗎?(讓學生聯繫生活、學習中的經歷充分發言,認識到不專心產生的不良結果,增強做事專心致志的意識。)

六、複述故事,背誦課文。

1、同桌互相講故事2、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導入新課

1、請生背誦《學弈》。2、板書課題:文言文兩則兩小兒辯日

3、介紹資料:《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列子》相傳爲列禦寇的論集。列禦寇,戰國時鄭國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許多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憂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4、理解課題,質疑問難:(1)看了課題,你知道了些什麼?(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兩個小孩;知道了這篇文章主要是寫兩個小孩辯日這件事)(2)看了課題你還想知道些什麼?(①他們爲什麼爭辯?②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麼?依據是什麼?③他們辯論的結果是什麼?教師及時板書學生提出的問題)

二、總結學法,明確目標

1、回顧學習《學弈》一文的過程,總結學習方法。

(1)理解課題,提出問題。(2)讀準字詞,讀通課文。(3)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4)解疑釋惑,體會道理。(5)複述故事,熟讀成誦。

2、明確方法,自主學習

⑴讀準字詞,讀通課文

①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語速要慢,適當停頓,到讀通順爲止,。

②學生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師生及時評價。⑵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①對照註釋,弄懂詞句,理解故事的內容。②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

③請學生參考註釋,用現代口語複述故事,並根據學生複述的狀況進行即時疏通點撥。

3、解疑釋惑,體會道理

⑴兩小兒爲什麼爭辯?(太陽是遠是近)

⑵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麼?依據是什麼?(①一小兒的觀點是:“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依據是:“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爲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個小孩認爲太陽早上離人近,中午離人遠,他是根據形狀大小來判斷的。②另一小兒的觀點是: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依據是:“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爲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另一個小孩認爲太陽早上離人遠,中午離人近,他是根據溫度來判斷的。)

⑶他們辯論的結果是什麼?(孔子不能決也――孔子也不能判斷誰對誰錯。)⑷對兩小兒所持觀點,你同意哪一種?爲什麼?(引導學生積極發表看法,保護他們大膽發表自己見解的積極性。)

(教師適時補充資料供學生閱讀:其實太陽早上和中午離我們的距離是一樣的。①遠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時候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由於視覺的誤差。同一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羣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羣中則顯得大。同樣的道理,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樣的比較下,此時的太陽就顯得小了。B、同一物體白色比黑色的顯得大些,這種物理現象叫做“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升的時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陽顯得明亮;中午時,背景是萬里藍天,太陽與其

亮度反差不大,就顯得小些。②日初涼、日中熱的原因:A、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待的面積裏,直射比斜射熱量高。B、在夜裏,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涼快;中午,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

4、學了這個有趣的故事,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爲什麼?

⑴兩小兒聰明可愛,善於動腦,對自己不懂的問題大膽質疑,勇於爭辯。⑵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儘管學識淵博,可是仍然“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引導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5、複述故事,熟讀成誦。

⑴分角色朗讀課文。

⑵學生分組表演故事。(學生自由選擇使用現代話或使用文言文表演)⑶學生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六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10

學習目標

1、瞭解和認識辯論,對辯論產生一定的興趣,能積極嘗試,參與辯論。

2、寫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的事情,要有真情實感,注意環境描寫與心理活動的刻畫。

A案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讀題引入

1、讀課本“口語交際”,理解辯題。

2、確定觀點,準備辯論

先確定自己是持反對還是贊成的觀點,再選擇支持自己觀點的事例,準備5分鐘。

小組辯論

(1)八人爲一組,進行辯論,每組推薦一人準備參加全班辯論。

(2)辯手根據同伴的提示,對自己的發言進行補充修改。

班級辯論

(1)說明要求:在辯論中要做到態度誠懇,語言得體,闡述觀點要言之有理等。

(2)分組:根據所持觀點將全班分爲兩組。

二、辯論

師生點評辯論情況。

三、課堂小結

肯定雙方說得對的地方,以使對問題有比較全面的認識。

第二課時 習作指導

一、明確要求

1、今天我們就來寫一寫體現人們相互關心的事。出示習作要求:

2、事情發生在怎樣的環境裏?是怎樣發生、發展、變化的?

3、習作時注意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

二、要表達真情實感

舉例啓發

(1)結合習作要求,從課文中找出適合的內容,作爲示例。引導學生體會、交流。

(2)教師總結、點撥。

三、搜索題材

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需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請打開你記憶的閘門,搜索那些令你感動的故事。

啓發學生從時間(懂事的時候、上學前、去年、今年、上個月、上星期、最近……)、地點(家裏、學校、鄰居家、外婆家、公車上、郊外……)、人物(父母、外公外婆、爺爺奶奶、老師同學……)等角度去搜索題材。

四、佈置習作

根據習作要求,完成習作。

第三課時 習作講評

一、名言激趣

1、出示名言,激發修改興趣。

寫完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

──魯迅

我把《永別了武器》的最後一頁修改了三十幾遍,然後才滿意。我把《老人與海》的手稿讀過將近兩百遍才最後付印。

──海明威

2、交流習作

大聲朗讀習作,根據教師的批閱內容,同桌間交流,互相討論、評點。

二、佳作共賞

這次習作要求大家寫生活中相互關心令人感動之事,寫出真情實感,並且注意動作、語言、心理等細節描寫。看到好文章或精彩片斷的同學請舉手,或者自薦。

1、請寫得好的同學朗讀自己的習作或習作片斷,其他學生認真聽,適當做筆記。學生自評。

2、聽了這篇作文,你最欣賞的是什麼?有沒有寫出真情實感?哪些情節描寫得比較具體?是怎樣寫具體的?學生評點,教師總結。

3、教師推薦好文,師生共同評議。

三、指點迷津

1、教師提出批閱中發現的問題,師生討論如何修改。

2、動手修改

3、學生根據受到的啓發,分頭修改自己的習作。

(杭州市賣魚橋小學王宏萍)

B案

課前準備

教師

準備大學生電視辯論大賽的實況錄像片斷。準備獎品。

學生

蒐集與“誠信”或“善意的謊言”有關的事例、名言警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確立辯論雙方

1、讀教材中的提示,確立個人辯論觀點

2、根據觀點異同分組

正方:人人要講誠信,不能撒謊。反方:生活中可以說些善意的謊言。

二、觀摩錄像,瞭解辯論特點

1、導語:大家各有各的觀點,也各有各的根據。那該怎麼辯論呢?是不是像平時爭吵那樣呢?請看錄像《大學生電視辯論大賽》。

2、總結辯論方法,辯論程序,明確注意事項。

三、推薦人選,全班辯論

1、全班推選出6人,舉行辯論,其他人和教師一起作評委。

2、點評辯論情況,評出優勝方。

3、師生共同總結辯論情況。教師提示小組辯論要求。

四、分組辯論,人人蔘與

1、八個人爲一組,三三合作,另外兩人作評委,小組內展開辯論。

2、各組評委評出優勝方,並給出理由。

五、師生總結,明確認識

通過這次辯論,你對講誠信與善意的謊言有什麼新的認識?

第二、三課時 習作指導與講評

一、明確要求

請自讀“習作”部分的內容,想想本次習作的要求。

二、交流習作要求:

(1)體現相互關愛的事;

(2)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

(3)注意環境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

(4)要表達真情實感。

三、回顧課文,體會關愛

1、本單元的幾篇課文寫的都是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的事情,請靜靜地回憶,細細地品味。

2、學生

六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11

設計理念:

對於含義深刻的文言文教學來說,我追求自然、淺顯、巧妙、簡單的方法,引領學生去破譯、解讀文本內涵。

教學目的:

1、 熟讀課文,感知文本主旨,瞭解孟子思想。

2、 理解重點文言詞語意思。領悟“捨生取義”的內涵。

教學重、難點:

感知課文,掌握文中重點詞語含義,準確理解“捨生取義”的思想內涵。

教學準備:

製作幻燈片。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板塊一

1、 同學們,課前預習課文了嗎?

2、 你們都預習了些什麼呀?對於繼孔子之後又一位儒學大師孟子有何瞭解?

(生交流預習內容。)

3、 既然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課文中的這些文言詞語誰會解釋?能理解多少說多少,說錯了很正常,說對了就是超常!

4、 出示幻燈:

欲: 亦: 得兼: 舍: 也;

(指名理解文言詞語意思)

板塊二

1、 同學們很會學習,不用老師教就已經對《孟子語錄》這篇文言文有了初步的理解和體會,爲了能夠更深一層理解課文想說明什麼道理,領悟孟子精神,我建議大家再把課文多讀幾遍,邊讀邊注意譯文內容,要做個有心的人。

2、 生自由放聲讀文。

3、 誰能夠根據老師提供的填充題,將課文背下來?

4、 幻燈出示:

根據課文內容填充:

魚,____ ;熊掌,_____ ,二者 _____ ,舍 __ 而取 ____ 者也。生,_____ ;義 ____ ,二者 _____ ,舍 ____ 而取 _____ 者也。

(引導學生背誦課文時應當要求由生疏到熟練、再到抑揚頓挫,韻味十足。)

板塊三

1、 會學習的孩子,在剛纔讀書時就已經有所發現,作爲聖人孟子,他也會和普通人一樣因魚低賤而熊掌珍貴,捨棄魚選取熊掌;但他高於常人的思想是什麼呢?你是怎樣理解“捨生取義”這個成語的含義?

板書:

捨生取義

2、 師生共同探討、領悟“捨生取義“的內含。

(從而表明孟子是一位有着高尚品格的人。生命對於人來說固然珍貴,他提出“捨生取義”的言論,證明“義”是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捨生取義”的精神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道德標準之一。)

六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12

教學目標:

1.正確讀記“惡作劇、不拘一格、年過花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索溪峪風景區天然野性的自然風光,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先概括表述再具體描寫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通過想象和聯想來表達對索溪峪美的獨特感受。

教學重點:

通過體悟關鍵句段,讓學生感受索溪峪的“野”,從而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的教學,可以從學生的旅遊經歷入手,然後緊扣課題,讓學生充分質疑。“野”是什麼意思?索溪峪的“野”體現在哪兒?爲什麼說索溪峪是“野”的?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在探究索溪峪的“野”體現在哪兒時,可採用學習小組的形式,小組選擇內容,讀書討論:索溪峪的山怎麼“野”?索溪峪的水怎麼“野”?索溪峪的動物“野”表現在什麼地方?遊人的“野”表現在什麼地方?分別說說自己的理解。

注意在教學時讓學生儘量用朗讀表達出自己的體會,其他學生作適當評價。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要繼續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如何展開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教學時可通過多種形式進行朗讀,如,個別讀、齊讀、賽讀、合作讀,讓學生入情入境,讀中想象,從而讀出感受,讀出韻味。另外,先總體概括再進行具體描述的寫作方法,也是本文的一個重要特點。老師可由第二自然段的討論交流擴展開去,讓學生從描寫水野、動物野、遊人野這三段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段,舉例說說領悟到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相關的自然風光和課文內容的課件。

學生準備:蒐集張家界和索溪峪的資料,課前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

xxx

教學過程:

一、課前演講

主題:感受自然

題目:

演講者:

得分:

評價:

三.檢查預習:

1、判斷下列注音是否正確,對的在( )裏畫“√”,錯的打“×”。 suǒ xī gǔ duàn bì xuán yá jìng huà

索溪峪( )斷壁懸崖( )淨化( ) bǎi zhàng yá ping ping zhí tiào tiáo pí

百丈峽( )怦怦直跳( )調皮( )

2、根據詞義寫詞語。

(1)不侷限在一個標準、一種規格或一種方式上。( )

(2)任憑自己的心願,想要怎麼幹,就怎麼幹。( )

3、聽寫:雕琢倩影崛起賭氣同胞盪滌

千峯萬仞綿亙蜿蜒亭亭玉立窈窕淑女

4、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作者身處美麗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個字──“野”:山野,水野,動物野,遊人野。作者選取獨特的視角,描繪了張家界索溪峪獨特的美景,表達了暢遊於大自然時愉快的心情。

四、引入新課(多媒體展示)

我們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因爲它太秀美了,而泰山作爲五嶽之首,又太尊貴了,黃山又以黃山奇石而聞名世界,它太珍貴了。今天,我們來觀賞一些精美的圖片,你也用一個字來總結這裏的景色給你的感受。

張家界森林公園,是我國第一個森林公園,它與天子山索溪峪

構成了山奇、水奇、石奇、雲奇、樹奇的武陵源。這裏千峯竟立,爭奇鬥研,山勢之雄偉,山色之秀麗,讓人稱奇叫絕。這裏哪兒都是一副如詩如畫的天然絕景。

張家界位於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區。是我國第一個

國家森林公園。具有雄、奇、險、秀的特點。總面積約360平方公里,該地區經長期地質變化,水流切割,風化侵蝕,形成罕見的砂岩峯林峽谷地貌。數以千計的石峯危巖平地拔起,形態各異,亭亭玉立。峯上奇鬆挺拔,灌木叢生,時有云霧蒙繞,景色神奇。區內山奇水秀,湖潭溪瀑比比皆是,野生動物資源豐富,索溪峪便是其中的一個景區。

其中的索溪峪,更是別具一格,有着其他景點無法比美的魅力。想去看看嗎?今天,我們就一起去遊覽“索溪峪”。

五.自主學習設計

六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13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探訪、交涉、風采、赴約、淡雅、捉摸、襯托、幻覺、深遠、有朝一日、大樣彼岸”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照畫面,瞭解課文中具體描寫畫像的部分,學習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寫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畫的魅力。

教學重難點:

對照插圖,把具體描寫《蒙娜麗莎》畫像的部分找出來,欣賞蒙娜麗莎神祕莫測的美麗神韻和那如夢如幻的嫵媚微笑,引導學生從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雙手和背景等具體的描寫中體會世界名畫的魅力。

教學準備:

1.課前,安排學生查閱達?芬奇的資料,蒐集蒙娜麗莎的畫冊、照片、掛曆等,欣賞一下這幅世界名畫。

2.教師準備此畫的掛圖。

3.組織學生事先相互交換傳閱,對名畫有初步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美妙的樂曲,令人回味無窮;傑出的畫作,讓人百看不厭。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介紹的是有關意大利文藝復興巨匠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莎》。

2.師生交流有關達·芬奇以及《蒙娜麗莎》的資料。

3.出示課題:蒙娜麗莎之約(齊讀)

讀了課題有什麼想問的嗎?(學生緊扣課題質疑)

[設計意圖:學生將收集的資料交流,利於課文學習,對名畫有初步認識。]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學生快速默讀課文,要求:讀通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2.反饋交流。

課文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前排隊等候欣賞《蒙娜麗莎》的心情和此畫來紐約展出的原因;接着介紹了《蒙娜麗莎》畫像,具體介紹了畫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別詳細描寫了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祕的微笑,以及她優雅的坐姿、交疊的雙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後告訴大家,蒙娜麗莎給人帶來心靈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

[設計意圖:通過默讀交流,感知文章脈絡,爲下文學習做鋪墊。]

(三)再讀課文,感受名畫魅力

1.默讀課文,看看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具體介紹了這幅名畫,找到課文5──7自然段。

2.出示《蒙娜麗莎》的圖畫,讓學生自由觀賞,談談體會。

3.從同學們驚歎的眼神中,老師感受到你們對這幅畫的喜愛,說說你感受到了什麼?(同桌交流說說感受最深的一點)

4.課文是怎樣具體介紹《蒙娜麗莎》這幅畫的呢?選一個你最感興趣的方面,細細讀一讀,體會體會,說說自己的感受。

5.全班交流,感受名畫的魅力。

提問:你從哪些描寫中看出了這幅世界名畫的魅力呢?

(1)引導學生感受畫的整體。(第五自然段)

A:引導讀句子“我隨着隊伍──我終於跟她面對面了”。

體會:幾百年來,《蒙娜麗莎》這幅畫幾經輾轉,最後被收藏在盧浮宮。這幅畫能夠來到紐約展出是多麼不容易,也是多少人渴望的事情啊!

課件補充資料:

“它曾經先後被珍藏於不同的王宮,甚至還被拿破崙拿走,在自己的臥室裏掛了好多年。1911年,一名意大利人把它偷回了意大利。二戰期間,法國人爲了避免此畫落入納粹之手,曾多次轉移。這幅畫能夠來到紐約展出是多麼不容易,也是多少人渴望的事情啊!”

等待終於變成了現實,“近了,更近了──我終於跟她面對面了”迫不及待的心情躍然紙上。雖然經過了五百多年,她仍是那麼恬靜、淡雅,怪不得作者說心中涌起一種奇異的感覺。

B、引導讀句子“她的臉頰泛着紅光──你會懷疑血液真的在裏面流動”。

體會:我們彷彿看到了她一頭烏黑的長髮,柔和明亮的眼神,真實的嘴脣,而且更令人稱奇的是頸項裏的血液也彷彿在流動,一切似真亦幻。

過渡:你還從哪兒感受到了這幅畫的魅力?(微笑)自古以來,蒙娜麗莎的微笑一直是個謎,她的微笑到底神祕在哪兒?

(2)引導學生觀察肖像畫的面部表情。(第六自然段)

引導讀句子“那微笑──幾分矜持”。

體會:當我們凝視達?芬奇的傳世名畫《蒙娜麗莎》時,常常被那帶有三分柔情、七分迷離的微笑所迷惑。她的微笑時隱時現,難以捉摸,引發人們無窮的猜測,她優雅的神態中閃耀着母性的光輝,女人寬容豐厚的情感是那樣令人動容,然而又是那樣無法解讀。

小結並過渡:緊抿的雙脣,微挑的嘴角,耐人尋味的神祕的微笑,達?芬奇用他天才的想象力和神奇的畫筆,讓蒙娜麗莎的微笑成爲永恆美的象徵。

(3)引入關於“蒙娜麗莎的微笑”的資料。

(4)看了這些資料,你有什麼想說?(體會達?芬奇的精湛技藝和作者豐富的想象)

(5)達·芬奇的精湛技藝除了體現在蒙娜麗莎神祕的微笑上,還體現在哪兒?(引出第七自然段)

第七自然段,重點指導觀察蒙娜麗莎的身姿、服飾與她身後的背景。特別是她的右手。刻畫得極其清晰、細膩,她身後的背景充滿着幻覺般的神祕感。

6.作者用優美生動的語言細緻地向我們描述了蒙娜麗莎的美麗神韻,讓我們感到蒙娜麗莎彷彿就在我們面前。作者不僅描寫了自己看到的情景,而且融入了豐富的想象,你能找到這樣的句段嗎?

7.同學們,我們隨着作者的目光欣賞了蒙娜麗莎的風采,蒙娜麗莎的形象一定深深地印在你的腦海裏,假如你是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講解員,你會怎麼向參觀者介紹這幅畫呢?(學生準備後做講解員介紹)

[設計意圖:這部分教學是這課的重點,教學設計突出了重點,即:欣賞蒙娜麗莎神祕莫測的美麗神韻和那如夢如幻的嫵媚微笑,引導學生從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雙手和背景等具體的描寫中體會世界名畫的魅力。教學時注意勾畫出插圖描寫的文字,引導學生交流細節描寫中感受到什麼。]

(四)回扣前文,加深感悟

1.過渡:我們從作者對蒙娜麗莎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了她的魅力,你還從哪裏看出蒙娜麗莎的魅力?

2.學生再讀課文,找到1──4自然段,從人們的等待中感受蒙娜麗莎的魅力。

3.學生自由讀後全班交流:

(1)句子“我們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前排着隊,隊伍像一條長龍”。

(2)這幅畫從盧浮宮前來紐約,來之不易。

(3)隊伍移動很緩慢。

[設計意圖:感受等待也是一種美麗。體會名畫的來之不易。]

(五)總結昇華,激情朗讀

1.過渡:同學們可真會學習

六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14

教學目標:

1、反覆的誦讀、揣摩、品味,把握詩人感情的脈絡,

2、詩歌中運用的對比手法。

重點難點:

1、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誦課文。

2、 學習詩歌中運用的對比手法。

3、 體會詩歌的結構與表達方式方面的特點。

教學用具:多媒體計算機

課時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04年2月5日晚8時35分,著名詩人臧克家老先生卻因病離開了人間。

(出示幻燈片3)臧克家是繼郭沫若之後,我國詩壇上最傑出 的大詩人之一。他早在30年代初相繼出版了《烙印》和《罪惡的黑手》 等,以鮮活的生活感受和嶄新的藝術風貌,引起詩壇的矚目。 新中國誕生後,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詩,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有的人》便是他這類詩的代表作。這首詩是臧克家爲紀念魯迅逝世13週年而作。

二、檢查預習

1、瞭解魯迅,瞭解作者

2、我的積累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現在我們播放朗誦帶,請同學們在聽的同時,注意詩歌的朗讀節奏和重音。(播放視頻文件)

2、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全詩,注意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然後齊讀全詩。

3、魯迅簡介

爲了更好的學習這首詩歌,我們先回顧一下魯迅先生的生平。

魯迅(1881~1936),中國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881年9月25日誕生。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

同學們還能說出哪些魯迅先生的作品?

……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逝世,反動派血腥鎮壓人民,不允許人民悼念魯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週年紀念日,全國各地第一次公開地隆重紀念他。臧克家親自參加了首都的紀念活動,目睹了人民羣衆紀念魯迅的盛況,並瞻仰了魯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憶魯迅爲人民鞠躬盡瘁的一生,百感交集,於1949年11月1日寫了《有的人》這首短詩,抒發自己由紀念魯迅所引起的無限感慨以及對人生意義的深刻思考。

4、思考討論:這首詩可以分幾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學生討論後明確:全詩可以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節):以鮮明的對比評價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第二部分(第2、3、4節):從兩種人對人民不同態度的對比中,熱情頌揚了魯迅先生戰鬥而偉大的一生。第三部分(第5、6、7節):從人民對兩種人的不同態度的對比中,抒發了作者及人民永遠懷念魯迅的深厚感情。

四、 品讀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1、 學習詩歌第一部分

(1) 指名學生朗讀第一部分。

(2) 思考問題:這一節詩有兩個“活”字和兩個“死”字,如何理解它們的含義?

第一個“活”指肉體活着,第二個“活”指精神活着;第一個“死”指精神的死亡,第二個“死”軀體的死亡。

死生乃是自然規律,不可逾越,也無法逃避。古往今來,多少哲人和詩人對此惆悵過,悲嘆過,思考過,議論過。“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種生死觀,“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是一種生死觀,“好死不如賴活”又是一種生死觀。而詩人則徹底拋開生死的自然狀態,把它幻化爲意識形態。生死的界限變做道德的、審美的判斷。於是,有的人生即死,有的人死即生。這在科學上是不可思議的,在藝術上確是真實可信的;這裏情感的因素起着決定的作用。

2、 比較學習詩歌第二、三部分

(1)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二、三部分,思考這兩部分在內容上有什麼聯繫?

互相照應,2、3、4節分別照應5、6、7節。

(2) 這首詩使用了一種很典型的表現手法,那位同學看出是什麼?這在詩中是如何體現的?

2、3、4節每一節的前兩句都寫反動統治者對待人民羣衆的態度,每一節的後兩句都寫像魯迅這樣的人對待人民羣衆的態度;5、6、7節每一節的前兩句都寫人民羣衆對反動統治者的態度,每一節的後兩句都寫人民羣衆對魯迅這樣的人的稱頌。

(3) 這幾節詩中有幾個句子出自魯迅先生的作品請同學們找出來並說說出自魯迅的哪一首詩?作者爲什麼這樣安排?“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自嘲》

“有的人/情願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野草 題詞》

作者借魯迅的詩來表現魯迅的高尚品質

(出示幻燈片9、8,齊讀)

(4) 這兩種人最後的結局如何?

A:(1)“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意。(2)“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記,被人民唾棄。(3)“他們的下場可以看到”,即身敗名裂、遺臭萬年。

B:(1)“永遠記住他”。(2)“到處是青青的野草”,即魯迅精神到處被傳頌,被延續。(3)“把他擡舉得很高,很高”,表現了廣大人民羣衆對魯迅先生無比崇拜,無限愛戴的深厚感情。

再次品讀詩歌

要求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

五、課外延伸

1、迅速默讀全詩,體會:“有的人”究竟指哪些人呢?(可以互相討論)

學生討論後明確:每節詩的前兩句都指反動統治者,他們雖然“活着”,卻如行屍走肉,他們欺壓百姓,下場可恥。每節詩的後兩句都是指魯迅以及像魯迅這樣的人,他們雖死猶生,永遠活在人民心中,贏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頌。詩作的側重點是歌頌魯迅及像魯迅一樣的人。

2、既然文章主要是紀念魯迅,那麼把詩的題目改爲“魯迅贊”或者“紀念魯迅”好不好?

《有的人》更含蓄,而且擴大了詩歌的內涵,使得詩歌更具有普遍意義。

六、課內練習

閱讀泰戈爾的《某人》,比較兩首詩的異同。

七、課後練習

上圖書館借閱或上網閱讀臧克家作品《老馬》、《罪惡的黑手》。

六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抓住重點詞句讀懂課文,理解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爲此做出的貢獻,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從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理解先烈的廣闊胸懷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2、從郝副營長在戰鬥中捨身爲後續部隊引路的壯舉,理解先烈的無私奉獻精神。

三、教具: 生字新詞卡片、電視

四、教學過程:

(一)、導語:

《燈光》這篇課文給我們描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它是誰寫的呢?(王願堅)王願堅是當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參加八路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當過隨軍記者,解放後創作了不少革命歷史題材小說。《閃閃的紅星》這部電影的編劇就有他一個。

(二)、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讀後評議,糾正錯誤,認識生字詞)

(三)、理清課文敘述順序,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哪些地方是寫現在,哪些地方是寫往事的?

(全文一頭一尾是寫現在,中間大部分是寫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後自然段寫的是現在,其餘寫的都是往事。)

2、學生自讀往事這部分內容,說說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學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後同座互相說一說。再請幾個學生裝在全班說說,然後組織學生評議。

(四)、精讀往事部分內容

1、學生默讀這部分內容,找出描寫"燈光"的句子,用筆勾畫下來。

2、學生彙報自己勾畫的句子。

廣場上千萬盞燈靜靜地照耀着天安門廣場周圍的宏偉建築,使人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

書上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盞吊着的電燈,一個孩子正在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他注視着那幅圖,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點燃了煙,又望了一眼圖畫,深情地說:"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和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他把頭靠胸牆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對未來的憧憬裏。

這位年輕的戰友不顧自己的性命,爲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

在天安門前璀璨的華燈下面,我又想起這位親愛的戰友來。

3、學生就這些重點句子自讀質疑,互相討論。

(1)、學生質疑:爲什麼看到這上千萬盞燈,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

(“萬盞燈”——這麼多得燈,大放光明,廣場周圍還有許多“宏偉的建築”,說明祖國的建設突飛猛進,所以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

(2)、學生質疑:郝副營長:“完全陷入對未來的憧憬裏”,他在憧憬什麼呢?

(郝副營長的話道出了他的美好的心願,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想的是祖國的下一代,希望能夠給他們創造一個優越的學習條件。郝副營長所說的"多好啊!"是指孩子們在這光亮的燈下學習、生活是多麼幸福啊!憧憬的內容可能是:等革命勝利後,勞動人民將爲建設祖國、爲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爲地主資本家賣命,他們的子女將有可能在舒適的環境中讀書學習,不再像父輩那樣被剝奪上學的權利------)

4、重點討論:“這位年輕的戰友不惜自己的性命,爲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來得及見一見電燈。”對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

(讓學生聯繫課文內容,聯繫自己的思想、生活實際充分發言,通過討論,體會到這句話含義深刻,表現了革命先烈不惜犧牲自己性命爲後代謀幸福的無私奉獻精神。體會到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正是無數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無數先烈正是爲了後代的幸福而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我們生活在這幸福之中,不能忘記犧牲自己性命的先烈們。)

(五)、有感情地朗讀回憶往事的這一部分內容

(六)、板書設計:

5、燈光

廣場 燈光 一聲讚歎 (多好啊) 幸福生活

陣地 火光 憧憬未來 (多好啊) 生命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