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學與問》教學設計及反思(蘇教版十一冊)

《學與問》教學設計及反思(蘇教版十一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教學目標:

《學與問》教學設計及反思(蘇教版十一冊)

1.學會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瞭解文章圍繞“學與問”說了哪些內容,並且學習理解哥白尼成功與問的關係。

 教學重難點:

字詞的學習;瞭解文章圍繞“學與問”說了哪些內容。

  教學手段:

製作課件,解決字詞訓練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學習了將近五年的語文了,同學們一定積累了不少名言警句,能否說說你所知道的關於學習的名言警句或是諺語?

2.出示課件準備的內容,讀讀(語言的積累訓練)

3.看來,人們總是把學與問聯繫起來,這是爲什麼?(完成課文板書)揭題

 二. 彙報預習情況

1.字詞。向同學展示你預習的成果。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字音、字形

結合完成“察”與“查”“採”與“彩”的區別練習。

結合完成abac式的詞語練習。

結合完成書上的描紅以及練習冊上選擇讀音。

2.字詞預習情況不錯,書,應該讀得也不差。同桌互練,稍後再做展示,只要讀得正確流利就可以。

3.開火車讀文,聽讀思考:每一個自然段講了什麼

4.彙報討論

(按課文結構對段落內容進行板書,讓學生再次讀文思考老師這樣板書的原因)

 三. 學習課文的一、二自然段

1.問,究竟有多重要?請你讀第一自然段,找出一句話來說

2.課件出示句子,指導朗讀,找出關鍵詞語

3.你能用哥白尼的例子來說明嗎?請讀下一段。

4.哥白尼是什麼樣的人?說說爲什麼哥白尼有這麼偉大的成就

(好奇、好問。板書:好問)

1)你從課文哪些詞句中體會到哥白尼好奇、好問的?

(小時候就喜歡問、經常纏着、問這問那、省略號)

2)還有什麼體會?指導理解:不懈探求、從爲什麼開始。

誰來讀讀這一段?注意讀出哥白尼的好奇、好問。指導朗讀。

3)從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讀懂了什麼?

小時候這樣的好問特點與他後來的成就有什麼關係?

5.現在,你能試着說說爲什麼“問,常常是金鑰匙,是鋪路石”嗎?齊讀第一段。

 四. 小結

問,對於求學的人來說這麼重要,我們應該向誰問,問的時候又要注意什麼呢?我們下節課再來研究

  課後反思:

教 學此課時,我從談話導入。板書“學”、“問”,人們常把有知識的人說成“有學問”,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今天我們來學習《學與問》。告訴學生這是一篇說明事理的課文,也就是議論文。然後與學生一起回憶學過的議論文。(《說勤奮》《談禮貌》《滴水穿石的啓示》),總結出議論文的一般特點:提出觀點——證明觀點——得出觀點。

接着讓學生自學,讀課文,找出文章的觀點,同時給文章分段。應該說這篇文章的脈絡是非常清晰的。學生很快就找出了文章的中心觀點: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分段也是很簡單的。

 授後小記:

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學會用豐富的語言來激發學生,啓發學生,向名師學習,當然我們是無法做到像他們一樣,駕馭教材的能力如火純青。多學,多像名師學習;多看,多看名人執教的課堂實錄;多積累,多學習新課程理念。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夠變得更加有實效。

就像文中的很多句富有哲理的句子,如果讓我教我肯定會讓他們一而再,再而三的理解。看過名師的課堂實錄後發現,更加好的是讓孩子們去背,只要他記住了,自然他也就能夠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這一理論的確讓人回味。

 課後反思:

《學與問》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這一中心論點,通過中外兩個具體的事例,告訴我們“問”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要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

教 學此課時,我從談話導入。板書“學”、“問”,人們常把有知識的人說成“有學問”,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今天我們來學習《學與問》。告訴學生這是一篇說明事理的課文,也就是議論文。然後與學生一起回憶學過的議論文。(《說勤奮》《談禮貌》《滴水穿石的啓示》),總結出議論文的一般特點:提出觀點——證明觀點——得出觀點。

接着讓學生自學,讀課文,找出文章的觀點,同時給文章分段。應該說這篇文章的脈絡是非常清晰的。學生很快就找出了文章的中心觀點: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分段也是很簡單的。

第 一個事例是哥白尼的例子,我引導學生抓住“經常”和“纏着”理解哥白尼非常喜歡問。“這對哥白尼後來的成長有什麼影響嗎?”與下文的“不懈追求”聯繫起來。“這些問題呢?”讀一讀這些問題,通過對哥白尼事蹟的簡介(《天體運行論》、“日心說”),讓學生把握這些稀奇古怪的問題與他成就的聯繫。

我們現在要不要多問呢?問誰呢?怎樣問呢?自然過渡到對3、4兩段的學習中去。(要學會發現問題,隨時隨地提出問題,拜能者爲師。還要善於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第二個事例是沈括的例子。他就是通過自己的思考解決了心中的疑團。最終成爲了一個了不起的科學家。(“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夢溪筆談》)

最後再回到文章的中心觀點上來,讓學生將學與問結合起來,養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做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