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24課《大自然的文字》教學案例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24課《大自然的文字》教學案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3W 次

  [文本解析]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24課《大自然的文字》教學案例

《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性文學作品,它生動形象地把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三者融爲一體。不僅告訴了我們有關大自然文字的種種,而且重點敘述了辯識這些自然文字的方法和意義。文章淺顯生動,通俗易懂,教學時宜以讀爲主,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開啓思維,積澱情感,並輔以議的方式,使學生對文本加深理解和體驗,獲得思想啓迪。一方面既要教育學生從小學習認識大自然,另一方面又要引導學生樹立探索大自然奧祕的志向。

  [設計理念]

本文教學時採用讀議寫三結合的策略:在讀中內化文本,在議中昇華文本,在寫中超越文本。力求凸顯簡簡單單教語文,簡簡單單學語文的教學新境界。

  [設計過程]

  一、讀————在讀中走進文本

(1)讀課題

從課題上能收集到哪些相關信息?(①什麼是大自然的文字?②大自然的文字有哪些?③大自然的文字是否神祕?怎樣認識大自然的文字?)

(2)讀作者

①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可圍繞《十萬個爲什麼》一書)

②小資料閱讀:

伊林(1895—1953),蘇聯兒童文學作家、工程師,被稱爲科普創作的巨匠。他致力於寫作通俗科學作品,如《十萬個爲什麼》、《人與自然》和《改造行星》等,對前蘇聯科普文學有一定貢獻。伊林誕生於烏克蘭。從小酷愛讀書,喜歡大自然,喜愛科學實驗。童年時期曾仔細觀察和研究螞蟻的生活情況,觀察天空和星象。這一切,爲他日後用文藝的手法,詩一般的意境、創作科普作品打下了基礎。1914年中學畢業,因成績優異獲得金質獎章。從1924年起,他還在大學唸書時就開始創作科學文藝性短文。1925年畢業於列寧格勒工藝學院。1927年創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讀者的喜愛,在這之後的30多年中,他爲青少年創作了《幾點鐘》、《黑白》、《十萬個爲什麼》等幾十部膾炙人口的科學文藝著作,在普及科學知識、鼓舞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等方面起了巨大作用。1953年11月15日,在莫斯科逝世,終年58歲。

(3)讀通文章

①自由讀,讀正確;

②讀讀劃劃,對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多讀幾遍;

③展示讀,分小組或以桌爲組進行;

④指名讀,整體感知文本。

(4)讀懂文本

①精讀,讀懂了什麼?讀出了哪些困惑?

②組織交流,教師引導

③重點閱讀,大自然的文字——“星(第二小節)、雲(第三小節)、石頭(第五六小節)”

④回讀,走進文本。

[語文課要有語文味,我想這“讀”定然是少不了的。因爲讀不僅僅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更加是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無聲對話過程。所以教學中我堅持以讀爲主,力求通過形式豐富的閱讀,讓學生們在讀的實踐中加深對文本的感悟與思考,發展自己的思維和情感,既得到一定的思想啓發,又爲享受語文的美而積澱情感。]

  二、議————在議中昇華文本

(1)議“教師”

①教師小結:同學們,課文學到這裏。我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文字》中充滿了智慧。“智慧”一詞不正是大自然“文字”的寫照嗎?

②議議,課文哪些語句能看出這樣的“智慧“?

如:“他們朝天望望,在許多由星星組成的星座當中,會找到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當中會找到北極星,有北極星的那邊就是北方。”

“有捲雲就不會有好天氣,十成有九成是陰雨——————飛行雲知道,砧狀雲是雷雨的預兆。”

“它並不普通,它是石灰石————現在是城市的這塊地方曾經是一片汪洋。”

“它不是人搬來的,而是冰搬來的。”

(2)議“自己”

①教師小結:這是我在讀完《大自然的文字》一文的'所感所想,相信同學們也一定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讓我們一起共同分享這些勝利的果實吧!

②議議,在你心目中《大自然的文字》又是什麼呢?(如:神奇、力量、一本天書、觀察家的眼睛、實踐家的腿等等)

(3)議議,這是不是一種人性美呢?是不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美呢?(略)

[議的訓練是提高語文能力的重要方法。它一方面注重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情意態度;一方面實實在在地於具體的思辯情境中鍛鍊了口語水平、思維能力。在議中讀,在讀中議。既不遊離於文本本身,又在走進文本的基礎上升華了文本。實際上這就是《新課標》裏一直所提倡的探究性閱讀與創造性閱讀,這樣的閱讀也正是藉助於議的手段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從而提高了文本的學習質量。]

  三、寫————在寫中超越文本

(1)教師小結:同學們,大自然是神奇的,就像是一本百科全書,它需要我們去閱讀,去實踐,去發現。相信只要有了敢於攀登的精神,那麼就一定能到達自己心中的顛峯。請敞開心扉,一起來描繪自己心中的大自然吧!

(2)摘錄,有關自然科學方面的常識

(3)寫一寫,《我眼中的大自然》、《大自然的神奇》、《我讀大自然這本書》、《大自然揭密》等。

[閱讀是積累,議論是吸收,而習作則是傾吐。在充分地讀、自由地議的基礎上,積極營造寫的氛圍,讓學生快樂地寫,無拘無束地寫。這不但培養了學生習作的興趣,豐富了學生習作的內容,鍛鍊了學生習作的能力,而且有助於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良好語感的形成,活躍思維的發展。從而促進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漸漸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