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鼎湖山聽泉》教學實錄(通用7篇)

《鼎湖山聽泉》教學實錄(通用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97K 次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通過這種活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素質提高,使他們成爲社會所需要的人。小編帶來《鼎湖山聽泉》教學實錄。

《鼎湖山聽泉》教學實錄(通用7篇)

《鼎湖山聽泉》教學實錄 篇1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一起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注意,這兒的“鼎”是後鼻音ding,一起再來讀一遍。

(生再次齊讀課題。)

師: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文中哪些段落具體描寫了“聽泉”呢?(教師在課題的“聽泉”二字下畫上兩個小圓。)

生:第二、第四自然段。

師:是的,這兩個段落都是描寫“聽泉”,但“聽泉”的地點和方法是不一樣的。大家瀏覽瀏覽這兩段內容,看看有什麼不一樣?

生:第二自然段描寫的是作者白天在路上聽泉、看泉。

生:第四自然段描寫了作者入夜後睡在牀上聽泉。

師:課文的第一、三、五自然段又分別描寫了什麼?快速默讀這些內容。

(生回答略。)

師:這篇文章是一篇遊記,作者按照遊覽的順序,描寫了遊鼎湖山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讓我們先來領略一下鼎湖山的風光吧。

(多媒體展示鼎湖山的美景,因音響故障,沒有聲音。)

師:儘管沒有聲音,但大家還是看得特別認真。這景色美不美?

生:(齊答)美!

師:那麼作者又是用怎樣的妙筆將這種“美”呈現給我們的呢?我們先來看看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先自由地讀讀,再圈畫出直接描寫泉水的詞語。

(生讀課文,圈詞語。然後交流畫出的詞語:淙淙、清亮、不絕於耳、清純悅耳、交錯流瀉、遮斷路面、歡快活潑、時隱實現。教師圈畫出學生報到的詞語。)

師:如果把這些詞語分成兩類,該怎麼分?

生:可以按成語來分,把成語分一類,其他的一類。

師:有道理。還可以按什麼來分?

生:可以把描寫聲音的詞語放在一類,其他的詞語放在另一類。

師:這樣,我們把這些詞語分成兩類,第一組是作者在路上聽到的,我們稱它爲“入耳”(板書:入耳);第二組是作者看到的,我們可以稱它爲--入目(板書:入目)。誰來讀讀這些詞語,其他同學注意聽,看看通過這些詞語你能感受到什麼?

(指兩生讀這些詞語。)

生:我從“清純悅耳”感受到泉聲的動聽。

師:“悅耳”是指聲音--

生:好聽、動聽。

師:聲音好聽我們稱之爲--(悅耳),“好看”我們可以說是--

生:悅目。

師:由此我們想到一個成語:

生:(齊答)賞心悅目。

師:讓我們帶着愉悅的感受一起來讀讀第一組詞語。

(生齊讀。)

師:泉水又有什麼特點呢?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1:我發現泉水很清,我從“清亮”中看出。

生2:我從“交錯流瀉”和“遮斷路面”中看出泉水很多。

師:是的,通過這些詞語,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鼎湖山泉聲是那麼的動聽優美,泉水是那樣的清澈豐盈。我們一塊兒來讀好這些詞語。

(教師引讀這些詞語。)

師:(指板書)作者聽的時候,在看;看的時候,在聽。寫的時候將兩者--(融合在一起)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路聽泉,一路賞景吧!

(生齊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師:就這樣,我們聽着泉鳴,踏着泉水,循着鐘聲,來到了半山腰的--(慶雲寺)。(音樂起,師朗讀第四自然段的一、二句話。)

師:(板書:聆聽)聆聽,是怎樣地聽?

生1:用心聽。

生2:用耳細細地聽。

生3:靜靜地聽。

師:讓我們也來用心、靜靜地、細細地聽聽泉水的聲音吧!

(播放多種泉水的聲音。)

師:同學們聽得真仔細!肯定辨識(板書:辨識)出不少的泉聲。把你聽到的泉聲美美地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生相互練說。)

師:把你聽到的泉聲和大家分享分享。誰先來說說?

生1:我聽到蕩氣迴腸的大提琴的聲音。

生2:我聽到滴答滴答的滴水的聲音。

生3:我聽到像獅吼一樣的聲音,那聲音好像是瀑布的聲音。

……

師:我們來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寫他聽到的泉聲的。

(出示第四自然段的第三句話,生齊讀。)

師:如果用一個字來表達你讀了這段話的感受,你會選擇哪個字?

生1:美。

生2:妙。

師:究竟美在何處,妙在哪裏呢?讓我們仔細地讀讀這些句子,去發現發現的美,去感受感受美。

(生自由讀課文後全班交流。)

生1:我發現泉水的聲音非常美。

生2:我覺得泉水的聲音是很豐富的。

師:你最喜歡哪一種泉聲?把你喜歡的泉聲讀給大家聽一聽。

(生讀第一句後播放小提琴演奏聲。)

師:課前聽到的小提琴聲又在我們耳邊響起,這聲音有什麼特點?

生1:低沉的。

生2:悲哀的。

生3:厚重的聲音。

師:誰再來讀讀這句話,老師幫你配上音樂,注意讀出小溪流水的清與柔。

(指名兩生讀。)

師:還有什麼泉聲還回想在你耳畔?

生:大提琴的聲音還回想在我們的耳旁。

師:讀給大家聽聽!

(生讀。)

師:我們聆聽這種聲音像什麼?

生:像大提琴在演奏。

師:仔細辨識這聲音原來是什麼?有什麼特點?

生:是無數道細流匯聚於空谷的聲音,厚重回響。

師:通過你的讀讓我們感受一下泉聲的“厚重”。

(生感情朗讀。)

師:還有哪個小朋友想讀其他的內容?

……

師:如果在晚上只聽見一種泉聲,那會是怎樣的感覺?

生1:那肯定很單調。

生2:我覺得有些孤單。

師:我們已經品味出了泉聲的美(板書:品味),那作者又是怎樣寫出泉聲的美的呢?我們再來品味品味這些文字,你肯定有新的發現!

(生再讀這四句話,教師巡視。)

師:你發現什麼了?作者是怎麼寫出泉聲的美的?

生:我發現作者用了排比的手法。這四句話都用了“那像……一樣……”的句式,句式是一樣的。

師:我們一塊兒來讀一讀,感受感受排比的特點。請女生讀前半句,男生讀後半句。

(分男女生讀。)

師:你還有什麼發現?具體說說。

生:作者都是把泉聲比作一種動聽的聲音。第一句中作者將在草叢中流淌的小溪的聲音比作小提琴演奏的聲音。

師:其他的三種又是把什麼比作什麼呢?說給你的鄰座聽聽。

(同桌練說。)

師:讓我們通過自己的朗讀,把這詩一般的語言,化作汩汩清泉吧!

(生自己練讀後請一生讀。)

師:讀得很流利,大家都忘記把掌聲送給你了。(學生鼓掌)如果再注意些什麼,就可能讀得更好?誰來提提建議。

師:這麼多人想幫你,你自己選一位吧!

生1:就請***吧。

生2:我覺得清脆的聲音讀脆就更好了。

師:“讀脆”!你能不能“放個樣”?

(生2讀。)

師:(對生1)你覺得他的建議怎麼樣?

(生1點了點頭。)

師:請你再來讀一讀吧!

(生1再讀,學生鼓掌。)

師:想不想聽聽老師的建議?

生1:想。

師:這是在什麼時候聽泉?

生:(齊答)晚上。

師:周圍沒有一點兒聲音,書上有一個詞--

生:萬籟俱寂。

師:所以我們可以怎麼讀?

生:靜靜地、輕輕地。

師:請你再來試一試。

(生1再讀,學生鼓掌。)

師:還有哪些同學想讀的?這樣吧,我們請女生讀1、2句,男生讀3、4句。

(男女生分讀。)

師:鼎湖山彷彿是一隻神奇的手,在匠心獨運地調弄着泉聲,還有的泉聲更美妙。大家讀讀最後一句話。在書上文字的旁邊寫下你的感受,你也可以根據老師提供給你的句式來寫。(顯示:此刻,我眼前的山泉______。)

(學生練寫,教師巡視。)

師:老師剛纔悄悄看了大家所寫的感受,都很有道理,現在我們一塊兒來分享分享。

生1:我感受到泉聲的變化很多。

生2:我感受到泉聲非常動聽,彷彿是一首歌曲。

生3:此刻,我眼前的山泉就是一羣歡快調皮的孩子。

生4:此刻,我眼前的山泉彷彿是小精靈。

生5:我還體會到泉水的多,因爲最後有個省略號。

……

師:讓我們通過朗讀,把這種感受表現出來。

(生齊讀。)

師:看來,這汩汩的泉水,已經流進了我們的心中。(板書:入心)同學們,今天我們走進鼎湖山,用耳去聽、用心去聽泉,欣賞了一曲大自然的交響樂。下一課我們將深入探討泉水與鼎湖山萬物之間的關係。最後,老師想借用作家謝大光的一段話來結束今天的鼎湖山之旅。

(師生激情朗讀謝大光的一段話。)

師:這堂課就上到這兒,下課。

板書:

鼎 湖 山 聽 泉

入耳 入目 入心

聆聽 辨識 品味

說明與反思:

《鼎湖山聽泉》這篇課文是我國著名散文家謝大光的作品,這是一篇遊記,作者以獨特的感官和優美的筆觸着重描寫了在遊鼎湖山時的白日林中賞泉和夜宿山寺聽泉,表達了對鼎湖山泉水的特別的喜愛之情。

這堂課是教學的第一課時,主要教學環節爲:瀏覽全文,理清文章脈絡;品詞析句,感受山泉特色;精讀品味,鑑賞夜泉之美。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斟酌詞句,品味課文第四自然段的表達特色;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泉聲的美妙與神奇。教學難點爲:憑藉語言材料想象泉聲的變化,體會泉聲的特點。

設計教案時我力爭體現如下理念:重視朗讀,在多樣的訓練中培養與提高學生的語感;有機融合聽、說、讀、寫,紮實進行雙基訓練;在研讀中借鑑作者的表達方式,注重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審美情境,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爲更好地凸顯課堂的“學語習文”的功能,教學時注重整體感知,把握住關鍵問題。第一環節讓學生通過瀏覽與快速默讀來了解文章大意。學習第二自然段時圍繞一個問題:“作者聽的時候在看,看的時候在聽,寫的時候將兩者融合在一起。”學習第四自然段圍繞一個“美”字展開,讓學生去發現“泉聲的美”,去品味作者怎樣寫出泉聲的美。

這堂課較爲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學習主動,興致濃厚,沉浸在鼎湖山的美景之中,徜徉在作者優美的語言文字之中。然而,課中仍有美中不足:第二自然段的教學儘管安排學生通過“圈畫有關直接描寫泉水的詞語”來感悟泉水與泉聲的特點,因時間倉促,學生悟得不夠充分。第四自然段中比喻與排比句式都極具表現特色,如果安排學生進行仿說或仿寫訓練則更能體現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功能。

簡評:

李偉忠老師設計執教的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教材《鼎湖山聽泉》,上得質樸、實在、用心。雖是公開競賽,呈現的卻是常態的語文課堂。學生思維活躍、情趣濃烈,學得主動積極,語文綜合能力得到了切實的訓練,確是一節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精神的好課。

課堂教學中,李老師在學生與文本之間架起了一座平臺,讓學生帶着自己的經驗與知識、期待與思考主動走進文本,潛心讀書,品詞學句,受到情感薰陶,享受審美樂趣,促進語文素養的發展。在這過程中,李老師根據文本的特點,正確理解和把握課文的語言特色,首先突出了“讀”:兩次讀課題,注意課題中“鼎”字的讀音。學習課文的每一段,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他都安排了“讀”,有瀏覽、默讀、自由讀、快速讀、個別讀、互相讀、男女分角色讀、教師引讀、全班齊讀等。要求不同、方法有別,讀得充分,指導得法,努力發揮“讀”在語文教學中無與倫比的作用。

他把“讀”與“思”緊密結合起來,着力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感悟。譬如,課文第二、四自然段都是描寫“聽泉”的,但“聽泉的地點、方法是不一樣的”,初讀時,他要求學生邊瀏覽邊思考:“有什麼不一樣”;對一、三、五段,則讓學生通過快速默讀弄清各段分別描寫了什麼;在深入學習第四自然段第三句話的時候,他要求學生通過“仔細讀讀這些句子”去“發現”“感受”泉聲的美,並尊重學生的意願,讓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泉聲讀給大家聽”;在學生感受“泉聲”美的基礎上,他又引導學生再讀文本品味文字,領悟作者是怎樣寫出泉聲的美的,從而認識排比句的特點,體悟語言的魅力。

李偉忠老師非常重視朗讀訓練,他不但把朗讀融入整堂課的教學,而且着力把“讀”與“聽”與“評”緊密地聯繫起來。他一方面要求學生在讀詞語、讀句子時,努力讀出自己的感受;同時,又注意引導學生“用心”注意傾聽別人的朗讀,想想從中“感受到什麼”,並進行評價“提提建議”:“再注意些什麼,就可以讀得更好”。不僅如此,李老師還通過讓學生聽音樂、聽泉聲、聽同學建議和老師範讀等方式,引導學生多方獲得信息,汲取營養,不斷豐富自己對文本的感受和理解。

此外,在“讀”、“思”、“聽”的學習過程中,李老師不止一處地安排學生進行“說”和“寫”的語文實踐。譬如,同座互相說說聽錄音後對泉聲的感受:“自己聽到什麼樣的泉聲,美在何處”;互相談談各自對比喻句的理解:“其他的三種泉聲是把什麼比作什麼的”。課文學完後,寫寫自己讀後的感受:“此刻,我眼前的山泉……”。正因爲李老師努力把讀與思、理解與表達、自主與合作有效地整合在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較好地體現了理解感悟文章意思的深入與朗讀能力的提高、傾聽習慣的養成等方面的和諧統一,所以取得了喜人的教學效果。

《鼎湖山聽泉》教學實錄 篇2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祖國山河秀麗,我們曾登過永濟的鸛雀樓,領悟過“更上一層樓”的哲理,我們曾遊覽過河上的趙州橋,驚歎過他的堅固和美觀,今天我們又將一起遊覽廣東肇慶的鼎湖山,聆聽了那清亮圓潤的泉聲。聽,耳邊傳來淙淙流淌的聲音,(點擊封頁),搖鈴擊磬似的、清亮圓潤。彷彿我們已來到了鼎湖山。(點擊圖片)

師:面對鼎湖山,你最想說什麼?

生甲:鼎湖山真美!

生乙:鼎湖山的泉聲真好聽!

……

[評:在學生對鼎湖山進行了初步感知後,先由學生說說印象如何,充奮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留下了第一印象“泉聲很美”。]

師:是呀,多麼奇特的鼎湖山,你能在課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它的美麗奇特呢?請你把它找出來。

[評:緊扣文中的句子,加強對泉聲的理解。]

二、學習課文第二節:

過渡:就讓我們跟上作者的腳步去看一看那清亮的泉水,聽一聽那美妙的泉聲。

(一)、相機出示:過了……前進。

師:哪位同學能把這段美麗的文字讀一下?(生讀)

師:從他的讀中,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評: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在文章的內容和學生的朗讀的基礎上,再加上生動的錄像。能讓學生用文中的語句來表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師:“交錯流瀉”是什麼意思?

生:不能回答。

師:讓我們去看一看?播放泉水“交錯流瀉”的畫面。

[評:對於難以理解的詞語,能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增強了學生感性認識。]

師:看了這交錯流瀉的泉水,你想說什麼?

生有感情地說:真令人陶醉!太美了!真是生機勃勃!……

師:那你現在準備怎麼讀,自己試試。誰來讀?

生朗讀

過渡:聽了你的朗讀,老師也陶醉了,忍不住加快腳步,去感受鼎湖山泉的美麗。

(二)繼續說,出示“泉聲隱到了……音響。”

師:你覺得這段文字裏哪個詞寫出了泉聲的特點?你怎樣理解他?你能讀一讀嗎?

生:找出這個詞,試着理解,並試讀。

師:聽,除了泉聲,雲中還傳來陣陣鐘聲。(點擊鐘聲) 鐘聲安詳厚重、泉聲歡快活潑,在雨後寧靜的暮色中,匯成一片美妙的音響。你準備怎樣讀,自己試試。(朗讀指導)

[評:在學生對關鍵詞理解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試讀,這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師:我從同學們的表情上就知道同學們非常喜歡這裏,我們一起讀一讀,讀出你的喜愛。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

三、學習課文第三節:

師:我們循着鐘聲來到半山腰的慶雲寺。(擊出現慶雲寺圖片)瞧,這就是千年古剎慶雲寺。寺內……

生:繁花似錦,古木參天

師:今夜,我們決定就在這座寺院裏入宿,是什麼留住我們的腳步?

生:聲音。

師:是呀,這聲音太獨特了!以至於我們留下來,想欣賞個夠。

[評:文章講解主次分明,第三小節一句帶過,沒有展開細細敘述,在文章和課堂的總體把握上做到了適當。]

四、學習課文第四節:

師:要欣賞這麼美妙的泉聲,只用耳朵夠嗎?所以作者是在用心——細細的聆聽、辨識、品味。古人云: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華,得煙雲而秀媚,小溪,澗水,細流,飛瀑,水源不同,發出的聲響也不同。 (師範讀)

師:你最喜歡哪種泉聲?他有什麼特點?

生甲:小提琴一樣輕柔的泉聲。

生乙:琵琶一樣清脆的泉聲。

……

師:是啊,隨着山勢,山泉時寬,時窄,時急,時緩,泉聲也時時變換調子。你們能不能通過四人一小組選取最喜歡的朗讀方式,可以是齊讀、輪讀、分角色讀,邊朗讀邊品味,從而變成一首首“泉之曲”。可以開始了嗎?

生分四人學習小組進行自主學習

師:哪一組先來?(指小組讀)評:你們爲什麼要這樣讀?

生說出這樣讀的原因

師:你們一組再來示範一下。評: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彷彿看見了那清亮的泉水,聽到了那悅耳的聲音,還彷彿欣賞着一曲歡快活潑的交響樂。

師: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奏響他:請一、二組女生讀輕柔小溪的聲音,三、四組女生讀清脆澗水的聲音,全體男生讀細流匯聚空谷的聲音,全體齊讀飛瀑急流跌入深潭的聲音

師:真了不起,你們奏響了一支美妙的泉之曲,那變幻莫測的泉聲如一個個跳動的音符,令人回味無窮!

[評:朗讀形式多樣,並配以分角色朗讀,頗有特色。 在學生朗讀過後能點評,指導。]

師:讓我們結伴同行,一起去聆聽、辯識、品味(播放錄像)

師:你能分辨出哪種泉聲嗎?

生分辨泉聲

師:其實呀,這裏的泉聲遠不止這些,讓我們再次去聆聽、辯識、品味,你彷彿還聽到哪些美妙的泉聲?(再次播放錄像)

生:像二胡的聲音

生:像獅子發出的吼聲

……

[評:教師對學生豐富的想象均給以充分的肯定,再次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授課的最後階段掀起了一個高潮。]

師:大家剛纔的發言很積極、很有趣,下面我們來做一組練習。

1、 那像(小提琴)一樣(輕柔)的,是(在草叢中流淌的小溪的聲音)。

2、 那像( )一樣(悠揚)的,是(泉水繞過樹根的聲音)。

3、 那像( )一樣( )的,是(泉水拍打卵石的聲音)。

4、 那像( )一樣( )的,是( )。

[評:這三個小練習,由淺入深,體現了漸進的思想。另外,爲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提供了良好的範例。]

過渡:作者那傳神的描寫,我們怎能不會有身臨其境之感呢?這麼美妙的泉聲,我們不禁都想一睹爲快。

五、昇華中心

師:(點擊圖片)鼎湖山草豐林茂,涓涓細流靜靜流淌,終年不息,是泉水滋潤着鼎湖山萬物,是清泉孕育出蓬勃生機。

師:正因爲如此,課文的結尾作者說-------(引讀)

師:短短的四十分鐘的鼎湖山之旅即將結束,你想說什麼?

生自由陳述

師:是啊,祖國秀麗的山川,怎能不令我們神往。讓我們在這美妙的音樂聲中,把鼎湖山獨特的泉聲留在我們腦海裏(點擊作業),你可以利用課餘時間去閱讀有關鼎湖山的資料並介紹給你的熟悉的人聽,有興趣的同學也可以去寫一寫。

[評:用飽含詩情畫意般的語言總結了全文,在學生已有的感受上,激發了學生內心的感受,爲學生感受美創設了一個渠道。對全文來說,“你們想說什麼?”又是學生情感的昇華。]

師:請課後將你心中想說的寫在作業本上。下課!

總評:這節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突出特點:

1、 以美感教育爲主流,充分展示了祖國山河的優美景觀。教師在這節課中根據教材特點運用了多媒體手段,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傾聽表達。

2、 教學過程中將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整合優化,同時積極轉化爲學生的學習目標,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聽促讀,以讀促學,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中的優美語句,並理解運用於表達。

3、 認真有效的組織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在朗讀訓練中放手讓學生練習,敢於創新,敢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得到了鍛鍊。

4、 教師課堂語言精心推敲。運用詩一般的語言過渡、點撥、引導,使課堂教學充滿了活力,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鼎湖山聽泉》教學實錄 篇3

生:我想問作者爲什麼不發出感嘆?

師:那你能不能來感嘆一下?寫一段感嘆,等一下讀出來給大家聽聽。

生:中國民樂都是清脆的,我覺得剛纔那個同學說用中國民樂作比,而不用西洋樂器,就不會有那麼大的氣勢了。

師:哦,你是覺得咱們中國民樂沒那麼大氣勢呀,我告訴你,其實我們中國民樂也有氣勢磅礴的。不信,你等着。(對要改寫句子的學生)你可得想出氣勢磅礴的中國民樂哦。

師:擡頭,問題聊到這兒。

課文你們已經研究了兩次,對於這樣的課文,你覺得有什麼方法來學最好?

生各抒己見:抓重點讀;按順序讀;先分段,再抓重點讀;先概括段意(師問:我們不去概括,心裏明白了,行不行?)緩慢地讀(師問:爲什麼要這樣?點撥不能太慢。)

師:剛纔有個同學提到了讀,我非常高興,像這樣的課文,確實應該好好讀,有感情地讀。

下面我還得請你們讀,你最喜歡哪一段,你就好好讀,使勁讀,有感情地讀。

生讀,比較小聲。

師:人家都說小孩子讀書是書聲朗朗,我怎麼沒聽到啊?你們這不是清音,有點濁。

生大聲讀了起來。

師:你認爲你可以練習得讀給大家聽了嗎?

指名分段讀。

第一段(沒人舉手)

師:你們剛纔沒有選擇這一段,是嗎?沒關係啊,現在可以讀一讀啊(還是沒人舉手)需不需要齊讀?如果需要齊讀,那我就認爲咱們班只能齊讀,而不能個人讀了。

指名六人讀。鼓勵超過前一位同學。然後齊讀。

師:我這兒問個問題,你覺得這兒哪個敘述值得注意?

生:“下了幾天的小雨剛停”“籠罩着輕紗似的薄霧”需要注意。

師(板書“小雨”“薄霧”)爲什麼這兩樣應該引起注意?

生:如果不是下了幾天的小雨,那麼清泉就沒有了。

師:不是沒有了,有些是地下泉呢,所以可以說泉水可能就不會這麼大了。

生:而且籠罩着輕紗似的薄霧,看上去就更美了。

師:在霧中看景色,那是一種怎麼樣的美啊,“雨後青山”,再加上薄霧,美不美?(板書:鼎湖山)小雨薄霧的鼎湖山纔是最美的,閉眼想象這種景象。

最後一段

師:剛纔有人說這最後一段實在是太美了,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齊讀)

讀得不錯。這一讀,讓我想起了,這一課書不僅僅是在寫聽泉的,還寫什麼呢?再請同學讀讀。

指名讀。

師:知道了嗎?傳遞了什麼信息?

生:鼎湖山的樹木昌盛,都是因爲這泉水。

師:也就是說它不光好聽,還蘊育了生機(板書:蘊育生機,教學“蘊”)

泉水不僅美,而且還是一切生機的源泉,讓我們懷着這種感激之情讀一讀這一段。

齊讀。

師:除了蘊育生機,還告訴我們什麼?

生:作者真的感受到了泉水所帶來的快樂,因爲他說清泉彷彿汩汩地流進了他的心田了。

師:那泉水真的流進他心裏了嗎?什麼東西流進心裏了?

生:因爲泉水給他享受,所以他陶醉了。

師(指黑板上的問題二):這個問題誰問的?你現在能不能回答了?

生:……

師:泉聲還流進了心田(在“蘊育生機”後空一格板書:心田)能不能給這個中間加一個字?結合課文內容。(生加不出)我給你們提個醒,可以到最後一段中找一個字出來。

生恍然大悟,高聲地叫了起來:潤!

師板書“潤”

下課。

第二課時

第三自然段

齊讀——指名讀

師:裏面有一個詞:古剎,是什麼?

既然這一段與聽泉沒什麼關係,爲什麼要寫這一段?簡單地說自己住在古剎不就行了?

生:他覺得很美,所以就寫一下風景。

師:還不是,誰來讀讀最後一段,通過讀最後一段,體會一下在這一段有什麼用。

生讀。

生:古剎中繁花似錦,古樹參天是泉水蘊育的結果。

師:對了,文中還特別點明瞭從斯里蘭卡運來的菩提樹,在這兒還能成活,更是說明泉水——(生接:蘊育生機)

師:學了這一段,我們要學習第二四兩段了。

都寫聽泉,幹嘛要寫兩大段。

生:一段寫聽泉,一段寫在晚上的回憶

師:那就是說他在晚上就回憶?

生:不是的,正是因爲他在山上聽到了泉聲,纔回憶起白天路上的情景。

師:對啊,第二自然段就是寫路上的情景啊

第二自然段

指名讀。

師:雖然你讀得還不是很熟,但也挺不錯的,你給推薦一個你們班讀得最好的一個同學。

生推薦讀,該生讀得不錯。

師:讀得挺好的,不過也要挨點小批評,就是不愛舉手。

師:聽了幾位同學的讀,你應該對這一段有印象,給你兩分鐘時間,願意默讀的默讀,願意朗讀的朗讀。這一段給你有什麼感覺,想法,站起來說說。

生讀後交流

生:(讀文中描寫的句子)這幾句可以匯成一個字:美!

師:如果不讀原文,可以說說你的想法嗎?

我給你們提個醒,從“聽泉”“蘊育生機潤心田”這兩個方面去想,一定能說好的。

生:這一段話寫出了生物中的循環,泉水滋潤着樹木生命,樹木又可以保持水土。

師:是啊,就是這樣。

師:這位作者帶着我們一路上山,除了看到泉,還看到了什麼?

生:大樹,濃陰。

師(板書:濃陰,解釋):這說明什麼?和最後一句有沒有關係?

生:……

師:你們的回答啓發了我,我的感覺就是一路濃陰一路泉(板書、齊讀)

我這兩個“一路”就是一路伴隨啊,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來?

生瀏覽課文後陸續指出:到處,時隱時現,不絕於耳,看不見卻聽得見。

師:這一段是寫白天親眼看泉,聽泉,下面我們要花大力氣來學第四段

第四自然段

指名讀(六人按總分總的形式分讀)—齊讀(指導讀好“萬籟俱寂”“細細”)—指名讀

師:第一種聲音,像小提琴一樣輕柔的聲音,咱們一起來讀一讀。(齊讀)

這一句最適合女同學讀了。(指名女生讀)

(對着該女生):你現在心裏想一個人的名字,最好是個女同學,跟她比,讀好了就點名,點到誰,就誰來讀。

其餘幾種聲音的朗讀基本同上。

指名四人分讀。

師(對着第一節課中要改中國民樂的學生):你起來,剛纔請你完成的任務完成了嗎?

生相應地改成了:胡琴,古箏,號角,鼓號。

師:還有沒有其他的樂器也可以比呢?

師:除去樂器之外,你還能拿大自然其他東西作比嗎?

生:……蛐蛐(師:這泉聲可真夠小的啊)

生:……老虎吼叫(師:可真夠有氣勢的,不過改爲虎吼可能更好一點)

生:……羊叫(師學羊叫:那個小溪流水能這樣嗎?)

師:那麼大家說一下,這第四段重點寫聽泉,它給你什麼印象?

師:什麼時候聽到的?(板書:夜聽)

第二段最後一句有個詞,(齊讀最後一句,板書:奏妙曲)

看誰文采好,能給這中間添什麼字。

生:清泉

師(指前一句):這兒有個泉字了。

這泉流到山間就成——(生接:小溪)

生:清溪(師板書)

齊讀板書

下課

《鼎湖山聽泉》教學實錄 篇4

課前談話:

師:同學們好!

今天把大家請到這兒來上課,老師不一樣了,環境也不同了,有那麼多老師來聽課,害不害怕?

生:不怕!

師:真不怕?但是我們今天要上的是蘇教版的課文,這是第一個不熟悉;老師和環境不同,這是第二個不熟悉。

剛剛拿到教材,沒有一點兒預習,這就要求我們上課更認真,能做到嗎?

生:能!

師:認識我嗎?知道我姓什麼?

生:姓支。

師:你怎麼知道的嗎?

生:我們老師說的。

師:哪個支?

生:一支鉛筆的支。

師:對了,舉起手來,跟着我寫一遍。(師板書)

看同學們挺嚴肅的,怎麼沒一點兒笑容呢?會不會笑?(生笑)

好!現在咱們就來笑一笑,我說一個詞,同學們做動作。

“面帶笑容”“開懷大笑”

生笑得不夠開懷。

師:既然是開懷大笑,就應該放開胸懷地笑,加上動作,咱們再來一次,好不好?預備,開始!

師生開懷大笑,師的動作十分誇張。

師:再作一個笑,你們肯定不會。(生驚訝)冷笑!(生笑)皮笑肉不笑。

這兩種笑都不是好人的笑,你們不會笑,說明你們都是好人!

在上課之前,先請同學們回答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要是敢回答了,那這節課一定能上好。

1、上課上得開心了,敢不敢笑?

2、有話想說,舉手了,可老師又沒看見,敢不敢站起來就說?

3、覺得老師的課上得不好聽,想睡覺了,敢不敢睡?

事物都是有兩個方面的,你睡覺對我有好處,(生:啊?)你一睡覺,就等於是給了我一個信息。你想啊,你一睡覺,我就知道這樣上課不行了,我得趕緊調整上課方式了。

那前面的趴下我看見了,收到了這個信號,可要是後面的趴下了,我看不見,那怎麼辦?

生:打呼嚕!

師:對了,打呼嚕!會不會打呼嚕?(全班趴在桌上打呼嚕)

師:好!想說,敢不敢說?想笑敢不敢笑?想睡,敢不敢睡?

第一課時

師:剛剛拿到課文,一起來讀讀課題。(齊讀)第一個字就比較難寫,跟着我一起寫,一邊數一數如果你剛好數了12畫,那麼這個字,你不僅會寫了,而且連筆順也記住了。

師板書,生數。

師:知道什麼叫“鼎”嗎?

生:就是古代人用的鼎。

師:有點兒意思,起碼你知道是古代人用的。

生:是古代人用的燒飯用的鍋。

生:一些廟裏燒香用的,拿來祭祀用的。

生:冬天人家裏用來取暖的。

師:同學們說得都有些道理。大家見過這個東西沒有?(師板畫“鼎”)上面半圓形,還有些花紋,下面有三個腳。這就是古代用來烹調,用來祭祀用的鼎。

今天我們要講的並不是這個鼎,而是一個風景區:鼎湖山。(板書:湖山)知道在哪兒嗎?看看課文。

生:在肇慶。

師:知道肇慶在哪兒嗎?(板書:肇慶,教學“肇”)不過它古時候並不叫肇慶,而叫“端州”,古端州可不簡單。它出產一樣東西,叫端硯。文房四寶知道嗎?

(師簡介“宣紙”“湖筆”“徽墨”“端硯”)

不過作者可不是講這個端硯,而是講聽泉。(板書:聽泉)

聽泉,可能會是在什麼情況下聽的呢?

生:……

師:嗯,都有可能。現在請同學們回答問題,我提問,你們通過讀課題來回答。

在哪兒聽泉?

在鼎湖山幹什麼?

在鼎湖山聽什麼?

生分別朗讀回答,但沒有突出。

師:這樣讀還不行,沒有語感,看老師的手勢再回答,讀。

師做手勢,高低起伏,生讀得明顯進步了。

師:這樣讀雖然誇張了一點兒,但這卻是訓練語感的好方法。

同學們剛拿到課文,肯定對課文不熟悉,一定很想讀一讀了。現在我們就來讀一讀課文,朗讀時要大聲一點兒。

生自由讀課文。

師:現在,我要請你起來說話了,在說話前,請你再讀一遍課文。讀了以後,我不提問,你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當然,你不能說:中午請你到我們家吃餃子吧!(生笑)而是要說說你讀了課文後,有什麼感覺,有什麼心得,或有什麼體會。

《鼎湖山聽泉》教學實錄 篇5

(播放音樂。)師:剛纔,你聽到了什麼?(生答) (教師板書繁體:聽)

師:知道這是一個什麼字?你知道這個字告訴我們什麼? 師:你喜歡聽什麼?

生:我喜歡聽銀鈴般的笑聲

師:老師也帶來了一些樂曲,請注意這些樂曲是用什麼樂器來演奏的。 第一段:小提琴 第二段:大提琴

這段音樂有什麼特點? 第三段:二胡。

所以,我們還必須用心去聽。 第四段:鋼琴。 第五段:琵琶。

師:等一會兒,我們就跟着作家到鼎湖山去聽一聽。

齊讀課題。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文中哪些段落是描寫“聽泉”呢? 生:二四自然段。

師:請大家再次瀏覽課文,看看聽者的地點和方法有哪些不一樣? 生:白天的聽泉。

師:第四自然段又是什麼時候的聽泉? 生:入夜的聽泉。

師:快速瀏覽第五自然段,然後我們來交流交流? 師:第一自然段寫什麼? 生答。

師:第三自然段呢? 生答。

師:這篇文章是一篇遊記,是作者按照遊覽的順序,寫出了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讓我們看一段鼎湖山的風光。

(多媒體展示鼎湖山的美景。) 師:儘管沒有聲音,大家都很認真,你覺得美不美啊?美。請大家自由瀏覽第二自然段,勾畫出直接描寫泉水的詞語。

淙淙、清亮、不絕於耳、山鳴谷應泉水

師:如果把這些詞語分成兩類,你會怎麼分? 生:按成語來分。 師:還可以按什麼分? ……

我們這裏把它分成兩類,第一組我們稱它爲入耳;第二組稱它爲入目。老師請一個同學來讀一讀,你會感受到什麼?

師:我們帶着感受來讀一讀第一組詞語。 淙淙不絕於耳清純悅耳交錯流瀉 泉水清亮

師:你還發現泉水什麼特點? ……

師:這些詞語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鼎湖山泉聲淙淙悅耳,泉水

師:通過詞語,我們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作者聽的時候,在看;看的時候,在聽。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一道前去賞泉吧!

生讀課文。

師:就這樣,我們隨着泉水來到慶雲寺……,一路上……品味。 師:聆聽,是怎樣地聽? 生:用心、用耳細細地聽。

師:讓我們用心、用耳細細地聽聽泉水的聲音吧! (播放泉水的聲音。)

師:同學們聽得這麼仔細,肯定辨識出不少的泉聲。把你聽到的泉聲美美地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生練說。

生:我聽到蕩氣迴腸的大提琴的聲音。 生:我聽到……

生:我聽到獅吼的聲音……

我們來看看作者是如何來描寫他聽到的泉聲的。 齊讀第四自然段。

師:如果用一個詞來表達你的感受,你會選擇哪個詞? 生:美。 生:妙。

師:究竟美在何處,妙在何處呢?這還需要大家仔細讀一讀課文,去發現文中的美,體會文中的美。

學生自由再讀課文。 師:咱們交流交流。

生:我發現它的聲音非常美。

師:你最喜歡的哪一種泉聲。把你喜歡的聲音讀給大家聽一聽。 生讀。

(播放音樂,生再讀。) 師:你聽出來了什麼? 生:低沉的、悲哀的聲音。 ……

師:讓我們再來讀一讀,注意讀出小溪流水的清與柔。 一生讀。

師:還有什麼聲音還回想在你的耳畔?

大提琴的聲音還回想在我們的耳旁。這種聲音像什麼?有什麼特點? 生:渾厚,像老人的聲音。

師:那你把這個句子讀給大家聽一聽。 生讀。

師:還有哪個小朋友想讀其他的地方? 生:一瀉千里……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那像……”

師:如果是晚上,只聽見一股泉水,那是怎樣的聲音? 板書:品味

師:再讀讀,仔細品味,看看自己有沒有新的發現? 生再讀此段。教師巡導。

師:你發現了什麼?作者是怎麼寫出泉聲的美? 生:作者用了很多的排比。 師:具體說說。 生讀。

師:我們再來讀一讀,感受感受排比的特點。請女生讀前半句。 分男女生讀。 師:你有沒有發現?

生:都是把泉聲比作一種動聽的聲音。 師:其他的三種又是把什麼比作什麼呢? 同桌練說。

師:讀完了沒有,我們通過自己的朗讀,把這詩一般的語言,化作汩汩清泉。 同桌練讀。 一生讀。(很好)

如果再注意什麼,就可能讀得更好? 生:清脆的聲音讀脆就更好了。 師:你能不能讀一讀? 生讀。 師:(對剛纔朗讀的男孩)你覺得怎麼樣?請再來讀一讀吧! 此生再讀。

師:想不想聽聽老師的建議?(生:想)這個時候是什麼時候? 生:萬籟俱寂。

師:所以我們可以怎麼讀?你再來試一試。 生再讀。

師:還有誰來讀一讀。

再次分男女生讀。女生讀前面的半句。

師:大家讀一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請在旁邊寫下你的感受,你也可以根據老師提供給你的句式來寫:

此刻,我眼前的山泉______。 學生練寫,教師巡導。

師:老師剛纔看了大家的感受,來,與大家分享分享。 生:我給他提個意見。忽清忽濁…… 師:用一個詞來歸納,就是—— 千變萬化。

生:我還體會到泉水的.多,因爲……後面有個省略號。 師:讓我們通過朗讀,把這種感受表現出來。

師:這汩汩的泉水,已流到了我們的心中,下一個課我們將深入探討鼎湖之泉與鼎湖山的關係。最後,老師想用謝大光的一段話來結束今天的學習。

念謝大光的一段話,下課。 附課文:

16鼎湖山聽泉

從肇(zhao)慶市驅車半小時左右,便到了東郊風景名勝鼎湖山。下了幾天的小雨剛停,滿山籠罩着輕紗似的薄霧。

過了寒翠橋,就聽到淙淙的泉聲。進山一看,草叢石縫,到處都涌流着清亮的泉水。草豐林茂,一路上泉水時隱時現,泉聲不絕於耳。有時幾股泉水交錯流瀉,遮斷路面,我們得尋找墊腳的石塊跳躍着前進。愈往上走樹愈密,綠陰愈濃。溼漉漉的綠葉,猶如大海的波浪,一層一層涌向山頂。泉水隱到了濃陰的深處,而泉聲卻更加清純悅耳。忽然,雲中傳來鐘聲,頓時山鳴谷應,悠悠揚揚。安詳厚重的鐘聲和歡快活潑的泉聲,在雨後寧靜的暮色中,匯成一片美妙的音響。

我們循着鐘聲,來到了半山腰的慶雲寺。這是一座建於明代、規模宏大的嶺南著名古剎。庭院裏繁花似錦,古樹參天。有一株與古剎同齡的茶花,還有兩株從斯里蘭卡引種的、有二百多年樹齡的菩提樹。我們決定就在這座寺院裏借宿。

入夜,山中萬籟俱寂,只有泉聲一直傳送到枕邊。一路上聽到的各種泉聲,這時候躺在牀上,可以用心細細地聆(ling)聽、辨識、品味。那像小提琴一樣輕柔的,是在草叢中流淌的小溪的聲音;那像琵(pi)琶(pa)一樣清脆的,是在石縫間跌落的澗水的聲音;那像大提琴一樣厚重回響的,是無數道細流匯聚於空谷的聲音;那像銅管齊鳴一樣雄渾磅礴(bo)的,是飛瀑急流跌入深潭的聲音。還有一些泉聲忽高忽低,忽急忽緩,忽清忽濁,忽揚忽抑,是泉水正在繞過樹根,拍打卵石,穿越草叢,流連花間

矇矓中,那滋潤着鼎湖山萬木,孕育出蓬勃生機的清泉,彷彿汩(gu)汩地流進了我的心田。

《鼎湖山聽泉》教學實錄 篇6

教學目標:

1.能指出課文所描繪的自然景物的特徵以及這些自然景物給人的啓迪。

2.整體把握課文的文脈,學習作者調動各種感覺器官觀察自然景物、感受美好自然的方法。

3.知曉一般寫景散文的寫作思路和構思方式;學習和運用從不同的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景物的方法。

4.通過吟哦諷誦,品味作者筆下鮮活、靈動的文字,感受作者在字裏行間所涌動的熱愛大自然的激情。 教學重難點:

1、知曉一般寫景散文的寫作思路和構思方式;學習和運用從不同的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景物的方法。

2、通過吟哦諷誦,品味作者筆下鮮活、靈動的文字,感受作者在字裏行間所涌動的熱愛大自然的激情。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鼎湖山位於廣東肇慶市東北部,傳說黃帝曾在此鑄鼎,故名鼎湖山。與當地另一風景區——星湖(七星巖)齊名。該山爲嶺南的名山,幅員廣闊,景勝頗多,以天湖、瀑布、古木、名剎著稱。

二、整體感知,理清作者行蹤

讀遊記就如同和作者一起遊覽,一起分享旅遊的感受,下面讓我們打開書本和謝大光一起走進鼎湖山。而遊記類散文一般以作者的行蹤爲線索,請找出作者遊覽鼎湖山的行蹤。

[獨立思考,全班交流,請同學在黑板上板書,請其它同學在此基礎上補充修正] 近黃昏趕到鼎湖山——循聲入山見到山泉——到半山看見滿眼濃碧——暮色中達半山的慶雲寺——晚飯後繞寺前庭院漫步——入夜借宿寺旁客房聽泉

挑戰:從大家的初步概括中可以看到作者遊覽鼎湖山,行路分爲六個點,大家能否用富有文學色彩的四字短語來概括這六個點呢,試試看。 [學生同桌交流,思考]

三、深入探究文章中心

這是一篇遊記,(教師板書)請大家看看題目,齊讀一下標題。你認爲讀這個標題時,哪個字的字音應該讀重一些?

[學生初步談談見解和看法] 到底哪個字的字音應該讀重一些,其實就是考慮全文圍繞哪個字在寫,是“泉”還是“聽”?答案就在文章中,請大家帶着問題大聲讀文章,讀的時候注意一些字的讀音,然後結合文章內容談談自己的看法。

[學生讀文章,圈點勾畫,獨立思考]可根據學生思考情況適當採取同桌或四人小組交流 歸納:單純從題目上來看,“聽”字支配“泉”字。但是從全文來看: 一方面,“聽”有一個過程:初聞泉聲,循聲而去,漸入山中,想見到山泉;但是,山泉時隱時現,作者聯想起愛女因而愛上山泉,表現出山泉的活潑;及至亭前觀山,聞鍾泉之聲相應,顯現特有的親情感受,把鐘聲和泉聲化爲老人和孩子,點出泉水活潑流動的青春氣息;到夜間,從泉聲中悟出人生哲理,認識鼎湖山之魂。

另一方面,文章最後“山不在名,有泉則靈”,提示出泉水是鼎湖山靈魂的作用。全文描寫的重點是泉,聽是認識泉的手段。

四、作業

再讀文章,結合文章內容思考問題:鼎湖山的泉美在哪裏?至少找出三點,在書上圈點勾畫做旁註,運用這樣的句式表達:鼎湖山的泉美,美在

第二課時

一、美點尋蹤

鼎湖山美,鼎湖山的泉更美,以至於作者將之譽爲“鼎湖山的靈魂”,它到底好在哪裏?請同學們運用“鼎湖山的泉美,美在”的句式,根據課文內容說話。

示例:鼎湖山的泉美,美在那半含半露、欲近故遠的嬌態,讓我想起了千里以外與自己朝夕相處的調皮女兒。

[學生髮言,教師適當點評]

二、賞析精彩語句

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內容,有感情地讀,然後告訴大家你選擇這一部分的原因。

[學生自主活動,選讀課文內容。老師應強調,要邊讀邊說] 示例:(1)我喜歡這一段:站在亭前望去,滿眼確是一片濃碧。遠近高低,樹木枝纏藤繞,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溼綠,猶如大海的波浪,一層一層,直向山頂推動。

這裏的“溼”字既巧妙地告訴讀者鼎湖山剛沐浴過細雨,又暗點泉水“蘊育生機,滋潤萬木”之意。

(2)我喜歡這一句:“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 這個比喻句將草叢中小溪流淌的聲音比作提琴聲,“柔曼”一詞非常形象地表現出了這種聲音輕柔、悠長的特點,同時這種柔曼之美也使人想起了王維的詩句:“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下面請同學們在課文中尋找、品味,每人都要用大大的圓圈劃出自己認爲用得好的字詞,用自己的朗讀展現你的理解。

[學生活動,學生交流]

三、精讀第八小節

濛濛的細雨讓人走得匆匆,看得濛濛,可就是這特殊的時機給了作者特殊的機遇,讓作者享受了一回聽覺盛宴,下面讓我們隨作者去聽那寂靜夜空下絕美的泉音。

到了晚上,山中萬籟俱寂,只有泉聲一直傳送到枕邊。一路上聽到的各種泉聲,這時候躺在牀上,可以用心細細地聆聽、辨識、品味。

看第八小節,作者主要寫了哪幾種泉聲呢?

[學生交流回答]小溪、澗水、無數道細流、飛瀑急流

作者用他那生花的妙筆把泉水形象化,他運用的法寶是——比喻的修辭手法。

教師分析:小溪,澗水,細流,飛瀑,水源不同,發出的聲響也不同,作者敏銳地把握住了它們之間的不同,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用他的生花妙筆將泉水展現在我們面前。 (板書)

這輕柔的聲音其實是——小溪的聲音;——柔曼的提琴 這清脆的聲音其實是——澗水的聲音;——清脆的彈撥

這厚重回響的聲音其實是——無數道細流的聲音;——厚重的倍司 這雄渾磅礴的聲音其實是——飛瀑急流的聲音。——雄渾的銅管 鼎湖山的泉聲真像音樂一樣妙不可言啊!這就是作者用心聆聽、品味的結果。我們怎麼用我們的聲音將這種美傳達給同學們呢,讓我們試着把自己品味到的所有感覺放到文字中,通過讀來表現。 [學生自由朗讀] 請大家介紹一下讀這一小節要注意什麼才能將作者描繪的美傳達給大家。

明確:①讀出快慢,讀出輕重,讀出情景,讀出感情。(技巧,情感) ②藉助想象,讓作者所繪景象展現在面前;

③細心體會,感悟洋溢在字裏行間的情,讓自己的心一步步貼近作者,和作者產生共鳴;(品讀泉美時,應重點體會作者的心情,帶着感情去讀,我即作者)揣摩作者的情感, ④技巧上,修飾性詞語能表現情感的詞應重讀,並安排好停頓 [老師可嘗試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範讀等多種形式] 大自然這位偉大的音樂家借鼎湖山清純悅耳、歡快活潑的泉聲演奏出一首首美妙動聽的樂曲,讓人不由自主地喜愛上它。當然,這些樂曲只有用心聆聽、品味才能聽出來。作者就是因爲用心聆聽、品味鼎湖山的泉聲,才深深地喜愛上了它,使這泉聲汩汩地流進了他的心田,相信也流進了你的心田。

四、拓展探究——捕捉情感脈絡

《岳陽樓記》中,范仲淹以詩一般精練的語言,描繪了不同天氣中的洞庭景色,描述了遷客騷人的種種“覽物之情”——霪雨霏霏時登樓,感極而悲;春和景明時登樓,喜洋洋。景變則情變,在鼎湖山聽泉的過程中,音變則情變,作者的情感也隨着他所聽到的泉聲而不斷地變化,作者的情感是怎樣變化發展的?請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畫一畫情感變化圖。

“走得匆匆,看得濛濛”——悵然、失望

頓生雀躍之心——好奇、探究

嬌態想起愛女——喜愛

如入清澈之境——輕快

尋泉——悵惘

品泉悟泉——陶醉

五、作業

完成課後練習 板書設計:

一、鼎湖山聽泉

這輕柔的聲音其實是——小溪的聲音;——柔曼的提琴 這清脆的聲音其實是——澗水的聲音;——清脆的彈撥

這厚重回響的聲音其實是——無數道細流的聲音;——厚重的倍司 這雄渾磅礴的聲音其實是——飛瀑急流的聲音。——雄渾的銅管

《鼎湖山聽泉》教學實錄 篇7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祖國的大好河山美不勝收,你在觀賞美景時,面對大自然中的種種萬物,你會產生怎樣的感想呢? 下面我們學習《鼎湖山聽泉》,瞭解謝大光在鼎湖山聽泉時到底產生了怎樣的感受?

1、學生資料交流:★鼎湖山介紹:鼎湖山位於廣東肇慶市東北部,也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自然保護區。

2、詞語掌握:

二、整體感知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主要寫了作者遊覽鼎湖山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2、此類型的文章,我們一般定爲什麼文體?它們通常以什麼爲順序來組織材料?--------遊記散文,空間轉換順序。

3、學生圈劃課文中表示空間轉換的相關句子。

例如:江輪夾着細雨,送我到肇慶。-------岸邊-----過了寒翠橋-----山中—補山亭—慶雲寺(半山)

4、作者還略微交代了時間的變化,請學生指出並概括。

------黃昏—晚飯後—夜間

5、教師小結:

課文以空間轉換爲主,輔之以時間來組織材料。作者就這樣移步換景,逐漸把山泉的形態和精神都描摹出來了。一路走來,就像慢慢舒展的畫卷,鼎湖山美景層層展現在讀者面前。

6、理清課文思路:

全文在頌泉,“聽”字支配“泉”字,“泉”是關鍵,是線索,課文依次是:聽泉聲(§1)——看泉水(§2-3)——尋泉影(§4-7)——枕聽泉(§8-10)

三、深入體會

學生感情選讀若干語段,教師做適當指導和評點。

四、作業佈置

1、預習:研讀課文標題,題目隱含了哪些寫作內容的信息?標記各部分內容。

2、詞語整理及抄寫

板書設計:

聽泉聲

看泉水 空間順序:岸邊—寒翠橋—山中—補山亭—慶雲寺(半山)

尋泉影

枕聽泉

時間順序:黃昏—晚飯後—夜間

第二課時

一、導入——回顧與複習

1、詞語抽測

2、提問: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採用什麼順序來組織材料?

二、閱讀賞析

1、師生合作討論:作者是如何生動描寫鼎湖山的泉?試從修辭、內容、情感角度做分析。

例:①第一段最後幾句:運用襯托的手法,用景物朦朧、視線模糊來襯托聽覺的敏銳,泉聲的清朗,“撲”字用得很有氣勢。“活脫脫迸跳”與“雀躍之心”相吻合。

②第二段:山泉本無生命,而作者卻把他比作一個調皮的孩子,表現泉水的活潑,令人頓生愛憐之意。

③第三段前半:因爲有了山泉,才靈動了鮮活了山林,讓人屏息靜氣,心馳神往。

④第四段前半:真是一路濃陰一路泉啊。滿眼的濃碧都是泉水蘊育的結果。泉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這段最能表現泉水與山林的關係。後半:“鍾”“泉”之聲相應,把寺和亭勾連到一起,襯出了山泉的青春氣息。

⑤第八段:渾然一片的泉鳴,層次分明,起伏變化,用對樂曲的闡釋道出作者對人生規律乃至社會和宇宙發展規律的領悟,認識到鼎湖山之魂—泉。

2、精彩再現§8

導入:夜晚,鳥兒棲息了,一切都趨於平靜。因爲山靜,更顯得泉響,而在到處都流淌着泉水的鼎湖山,此刻卻能讓我們欣賞到其美妙的聲音,你能想象出來嗎?課文如何表現的呢?

課文的第8段中,作者用樂聲來比擬泉聲,選擇了幾種樂器來作比喻。請問作者爲何要選擇這幾種樂器來比喻,爲什麼先舉樂聲後再舉本體?

明確:先舉喻體,再舉本體,符合作者聽泉時的心理活動.先聽,再辨,最後纔想象出泉聲發出的具體環境.

“繞過”、“拍打”、“穿越”、“流連”,這些詞語更是把泉水當作人來寫,寫出了泉水的歡快,讓我們感覺到泉水與人是那麼的親近,那麼的充滿活力。

只有真切地去感受,才能體會到泉水的美。美的感受孕育出美的語言,美的語言寫盡了泉聲的美

理解難點:

(1)作者說“深夜聽泉,別有一番滋味”。說說這別有一番滋味指什麼?

明確:(泉聲格外清晰;能分出許多層次;匯成一曲奇妙的交響樂;引發對人生對歷史的領悟理解)

(2)“看不見的指揮棒”指什麼?

明確:作者的心.

(3)如何理解泉水“汩汩濾過心田,沖走污垢”這句話?

明確:在聆聽泉水的過程中,心靈獲得啓迪,產生感悟,使靈魂得到淨化.

6、作者對於筆下的泉是什麼感情?

學生找出體現作者情感的語句,並讀一讀,深入體會,抓住關鍵詞。

情感變化:悵然--歡快--喜愛--感悟哲理--生髮願望

三、擴展延伸

(1)文章重點寫鼎湖山聽泉,而文中有兩節文字寫了半山上的慶雲寺,這兩節文字能否去掉?爲什麼?

(千年古剎,百年古木,是鼎湖山顯得古老而悠遠。隨着時間的變遷,世事的更迭,一切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夜聽山泉那充滿生命活力的變化多姿的聲響,不覺使人感受到生命的永恆與美好。這幾段文字並非閒筆,實質上卻是危險面感情的昇華做好了鋪墊)

三、課文總結

鼎湖山的泉水不僅泉聲美妙動聽,還滋潤着鼎湖山萬木,孕育出蓬勃生機,使人情不自禁地愛上了這泉水,所以作者感到這泉水彷彿汩汩地流進了作者的心田,也流進了我們的心田。

四、作業佈置

1、繼續感情朗讀課文,背誦精彩語句。

2、預習第二課。

板書設計:

鼎湖山

山泉

山泉之多

山泉之態

山泉之聲

林木

種類多

感情變化:悵然--歡快--喜愛--感悟哲理--生髮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