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課文《致女兒的信》教學反思

課文《致女兒的信》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8W 次

歌德說,哪個少年不鍾情,哪個少女不懷春。從古至今,愛情一直是人類傳唱不衰的話題。小編整理了課文《致女兒的信》教學反思,歡迎欣賞與借鑑。

課文《致女兒的信》教學反思

  課文《致女兒的信》教學反思一:

中學語文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表情達意、交流思想、抒發情感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陶冶情操,樹立遠大的理想,具有積極向上、努力進取的精神,形成正確的愛情觀、人生觀、價值觀。然而在今天的教學中,讓老師和家長都很棘手的問題是中學生中的“早戀”現象。有人云:這不是“早戀”,而是“早熟”,或者“交往過密”。

其實,這一現象說到底,就是由於中學生生理的成熟而對異性未知領域產生的好奇心,進而渴望探求的心理現象,發展成爲所謂的“愛情”。

蘇聯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在《致女兒的信》中用生動曲折的童話講述了這人類最崇高的情感“愛情”中所包含的“忠誠”、“心靈的追念”、“人性的光輝”,正是人之所爲而不是動物的根本標誌。不能把它簡單的等同於性愛和繁衍後代。在蘇霍姆林斯基的童話故事中,講到上帝三次看到的情形,當上帝教給了他們如何築造窩棚的方法,又把鏟子給了男人。

  課文《致女兒的信》教學反思二:

這篇課文涉及中學生特別敏感的愛情話題,怎樣在課堂上真正實現對話,首先應營造一個寬鬆、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這一點本節課做的較好。整節課下來,能讓學生感受到愛情是人間一種美好的情感。即達到目的。

  課文《致女兒的信》教學反思三:

好喜歡這種感覺,當我參看了大量的'教學資料,然後選用我最欣賞的名家教學設計或者名家教學實錄。而在具體的上課過程中按照自己的方式加以選擇和整理,把課上得連我自己也感動的時候,我真得感覺自己好幸福。

就如本課,我先在早讀時讓學生讀文章後進行角色扮演,以爸爸或女兒的口吻讀這封信,正式上課時先讓學生談談你讀了後有什麼想法?接着問學生你們在14歲時有沒有想過愛情,想過又問過父母的同學舉手,然後讓學生設想你爲什麼不敢問自己的父母?接着抓住作者的解讀讓學生勾出你喜歡的、欣賞的或不懂的語句,再接着是班級交流。在班級的拓展中,引導抓住分析一、大天使是怎樣向上帝解釋的?二、作者借上帝之眼,在人間他看到的愛情是怎樣的?上帝所看的三次各有什麼共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上帝對所看到的愛情又是怎樣的態度?三、在人類眼裏,他們又是怎樣看待愛情的?在這裏,又加入《浪漫的事》這首歌讓學生體會,最後深入拓展怎樣才能成爲大地上的上帝,也才能成爲真正的人?具體上課時尤其運用了兩個故事,一個是趙謐咪老師講得故事、一個是我同學的故事來說明對愛情的慎重。

總體來說,從愛情的忠誠、永恆、簡單到責任來逐步引導,在引導中不忘讓學生展現自己的才華,在學習中不忘文本的解讀。一切從文本中來,這是解讀的重點。當然遺憾之處在於在學生談了愛情後過於死板的按照名家上課設計,而沒有直接切入上帝對愛情的理解。二是對於文章的文學性或寫作藝術除了讀賞析不夠。需要努力呢。

  課文《致女兒的信》教學反思四:

對於愛情這個敏感的話題,在教學中一直是一個禁區,沒有人敢去涉及。如果稍有不測,就會發生意外事件。好在現在的課本已經開始注重這方面,並選如了課文。課文淺顯易懂,很容易被學生們接受。我覺得這是教材在進步,時代在進步,也是更加人性化的餓體現。

對於愛情,不管是在遷客騷人的筆下,還是在影視作品中,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少了它是成不了席的。而這也是每一個人要經歷的必然階段。爲什麼要遮遮掩掩呢?爲什麼不光明正大地把它說明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