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人教版課文《陳涉世家》教學設計

人教版課文《陳涉世家》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W 次

  【教學要點】

人教版課文《陳涉世家》教學設計

1、認識陳勝、吳廣農民起義的原因、過程及其歷史必然性。

2、把握本文運用對話及對話時的語氣來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3、材料處理詳略得當。

4、背誦課文重點段落

  【教學設想】

1、教學重點是講清大澤鄉起義的原因和經過,瞭解人物對話的語氣表達方式;教學難點是對多義詞不同含義的理解,以及對文中有關迷信活動的正確認識。

2、課前佈置預習,讓學生閱讀有關資料和課文註釋,並憑藉工具書疏通字詞句。在此基礎上,教學中突出重點,解決難點,並通過背誦,加深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課時安排】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大家學過中國古代歷史,能說出我國曆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爆發於哪個朝代,起義的領袖是誰嗎?

(學生髮言,教師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檢查預習

1、《史記》是一部什麼書?

《史記》是漢代司馬遷編寫的一部史書,它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自黃帝至漢武3000多年的歷史。全書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史記》不僅史料翔實,而且文筆流暢,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因而魯迅先生稱它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2、陳勝、吳廣起義發生在什麼樣的歷史背景下?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爲了強化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統治,推行強硬政策,對農民實行殘酷剝削,大大加重了稅賦和勞役的徵發,這些急政暴行,導致了階級矛盾的日益激化,農民起義一觸即發。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今安微宿縣境)率戍卒900人揭竿而起,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農民政權──張楚。陳勝領導的這場農民起義雖只有半年,但嚴重地動搖了秦王朝的封建統治。

3、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並說出其含義。

陽夏(jiǎ)嗟乎(jiē)適(zhé)戍當行(háng)陳勝王(wàng)罾(zēng)篝火(gōu)忿恚(huì)笞(chī)徇(xùn)酇(zàn)柘(zhè)譙(qiáo)碭(dàng)社稷(jì)

  三、教師朗讀課文後指導學生理清敘事線索

提問:圍繞着農民起義這一中心事件,本文是按什麼順序記敘的?

明確:按照事件發展的先後順序敘述。第1段介紹農民起義的領袖;第2段記敘起義的原因和謀劃情況,第3段寫起義的經過和取得的勝利。

  四、研讀第一段

1、閱讀理解課文,掌握重點字詞:

⑴“之”的三種不同用法;

⑵“也”“哉”所表達的語氣;

⑶“嘗”“毋”“苟”等詞的含義。

2、學生口譯並講評翻譯情況。

3、質疑和討論。

提問:本段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陳勝的?

討論明確;這一段從籍貫、身世、志向等方面來介紹陳勝。

⑴“與人傭耕”,表明陳勝是個被剝削受壓迫的窮苦農民;

⑵“悵恨久之”,說明他對所處的貧困地位的不滿;

⑶“苟富貴,毋相忘”,表達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識;

⑷“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用形象的比喻說明了他的遠大志向。

  五、佈置作業

預習課文2、3段。要點:掌握多義詞;找出文中通假字和活用的詞。

  第二課時

  一、檢查預習情況

學生口頭回答上節課佈置的預習要點,教師作補充,從而掌握文中的多義詞、通假字及詞類活用用法。

  二、研讀第二段

1、閱讀理解課文,講清重點字詞句(結合文中註釋與語境進行):

皆次當行會天大雨等死以數諫故誠以吾衆宜多應者威衆間令(與“又何間焉?”比較)往往語

2、學生口譯並講評翻譯情況。

3、質疑和討論。

提問:農民起義的原因是什麼?在段中畫出有關句子。

討論明確:農民起義的直接原因是苛重的勞役和殘酷的刑法。“發閭左適戍漁陽900人,一次徵發就達900人,可見當時徭役之重;“失期,法皆斬”,說明秦朝法律的苛酷,從而表明起義是統治者逼迫出來的。

提問:陳勝、吳廣是怎樣謀劃起義的?怎樣看待他們所採用的迷信手法?

討論明確:首先,陳勝、吳廣正確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秦王朝的殘酷統治及廣大平民百姓的怨恨之情;同時,陳勝還分析了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提出借扶蘇、項燕之名“爲天下唱”的主張;最後,他們爲起義製造輿論。採用“丹書魚腹”、“篝火狐鳴”等迷信的方式,這是根據當時的的具體情況而採取的鬥爭策略,說明陳勝、吳廣的足智多謀。

提問:這一段主要採用了什麼描寫?(語言、動作、外貌)

明確:以記敘人物的對話爲主,通過對話描寫,刻畫了陳勝、吳廣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能。

  三、研讀第三段

1、閱讀理解課文,講清重點字詞句(結合文中註釋和語境進行)

多爲用者忿恚尉借第令毋斬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比至陳豪傑被堅執銳刑其長吏

2、學生口譯並講評翻譯情況。

3、質疑和討論。

提問:這一段寫了哪些內容?

討論明確:寫了三方面內容:

⑴並殺兩尉;

⑵爲壇而盟;

⑶勝利進軍。

總之,寫了起義的經過和勝利情況。

提問:“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的思想含義是什麼?

討論明確:這句話表達了陳勝等人敢做敢爲,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氣概,對封建等級制度進行否定。這種思想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

提問:哪些詞語表現了起義軍的勝利進軍情況?結尾一句有什麼作用?

討論明確:“攻”“下”“收”“皆下”等動詞,表明陳勝、吳廣起義勢如破竹、所向披靡。結尾一句進一步反映起義的影響、號召力之大;農民起義風暴席捲各地,猛烈地動搖了秦王朝的統治。同時也告訴人們,這場農民運動的爆發是歷史的必然。

  四、佈置作業

背誦“陳勝、吳廣乃謀曰……吳廣以爲然”和“召令徒屬曰……吳廣爲都尉”兩段文字。

  第三課時

  一、檢查作業完成情況

  二、討論本文的主題思想

提問:陳勝是農民起義的領袖,作者對這一歷史人物持什麼態度?試說明理由。

討論明確:作者對陳勝是肯定和讚揚的.。“世家”是《史記》中爲那些對全國政局有影響的王侯將相所作的傳記,司馬遷將陳勝與一般的王侯齊觀,可見對他首先發難的功績是予以充分肯定的。

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活動,歸納出主題思想:本文生動地記敘了陳勝起義的過程,刻畫了陳勝、吳廣的英雄形象,讚揚了他們反抗暴秦專制的歷史功績。

  三、討論本文的寫作特色

學生討論發言,教師啓發誘導,明確:

1、圍繞中心來選材組材。文章圍繞着秦末農民起義這一中心事件,詳略得當地記敘了起義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作者首先簡略地交代了主人公陳勝的身世和抱負,繼而詳寫起義的原因、謀劃情況、起義的經過及得取得的勝利。條理清楚,主次分明。

2、通過對話描寫來刻畫人物。全文共寫了三次對話。第一段陳勝與同伴們的對話,表現了他遠大的志向和反抗意識;第二段陳勝同吳廣的對話,反映了他們善於鬥爭的智慧和才能;第三段陳勝同戍卒的對話,表現出陳勝反抗階級壓迫的英雄氣概。不僅如此,作者還善於根據人物不同的身分和處境,寫出對話的語氣。如“若爲傭耕,何富貴也?”與“等死,死國可乎?”兩句,皆爲疑問句,但語氣表達方式同中有異,前句“也”相當於“啊”,表達的語氣肯定意味強些,表現了“傭耕者”對陳勝的話根本不相信;後句“乎”表達的語氣委婉些,含有徵徇的意味。從而生動地刻畫出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四、佈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