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郁達夫《故都的秋》閱讀練習和答案

郁達夫《故都的秋》閱讀練習和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7W 次

導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郁達夫《故都的秋》閱讀練習和答案,歡迎同學們過來練習,希望練習過後可以幫助大家鞏固所學有關語文知識!

郁達夫《故都的秋》閱讀練習和答案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1—13題。

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餘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罷,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着,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着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着像喇叭似的牽牛花(朝榮)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夠感覺到十分的秋意。說到了牽牛花,我以爲以藍色或白色者爲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色最下。最好,還要在牽牛花底,教長着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

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想起秋來的點綴。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後,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閒,潛意識下並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沉的地方。

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因爲北平處處全長着樹,屋子又低,所以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聽得到的。這秋蟬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樣,簡直像是家家戶戶都養在家裏的家蟲。

11、作者認爲牽牛花的色彩“以藍色或白色者爲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者最下”,對之理解賞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這充分說明作者對色彩的研究也頗有造詣,也反映了作者對顏色的看法。

B、這與“文眼”一致,從視覺效果上突出了北國秋的“清、靜、悲涼”,恰當地傳達了作者的情感。

C、四種顏色裏,確確實實是藍、白色最好,不濃不淡,不妖不豔,恰到好處。

D、作者僅僅是爲了表達一家之言,未必可信,實際上,淡紅色的牽牛花還是蠻不錯的。

12、選文中,兩次寫到聲音:一是“青天下馴鴿的飛聲”,一是“秋蟬的衰弱的殘聲”。對這樣寫的作用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兩種聲音的描寫,巧妙地告訴讀者,北國的秋天有“清、靜、悲涼”的一面,也有生機勃勃的一面。

B、兩種聲音的描寫,其實沒有什麼可探究的,就是寫實而已,這兩種聲音那時那地確實有。

C、兩種聲音的描寫,很好地寫出了北國秋天景色的多樣性,不然,就顯得單調而乏味。

D、兩種聲音的描寫,以聲寫靜,更能讓讀者感受到北國秋天的“清、靜、悲涼”。

13、對三節文字分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在這三節文字裏,作者從不同的側面向我們展示了北國的秋景,表達了作者對北國秋天的熱愛之情。

B、三節文字,一一對應地表現了北國秋天的“清”“靜”“悲涼”,雖然各自互有滲透,但還是各有側重的。

C、在寫北國之秋的時候,作者時不時地提及南方的秋天,每一節都將故都之秋和南國之秋進行對比,更加鮮明地表現了作者對故都秋的喜愛。

D、三節文字,每一節都綜合運用了記敘、描寫、議論、抒情和說明等多種表達方式,使得行文活潑不呆板。

  參考答案:

11、B(“一切景語皆情語”,藍色或白色爲冷色調,能表現秋的清、靜、悲涼,從而傳達作者的感情。B項分析正確,A、C、D都只對顏色本身發表看法,而沒有聯繫到作者的主觀感情。)

12、D(寫聲音是以動襯靜的寫法,突出北國秋天的“清、靜、悲涼”。D項正確,A項分析不符合文眼“清、靜、悲涼”,B、C項都是討論聲音無關緊要的特點,沒答到要點。)

13、A(A項恰當地概括了三節文字的內容,B項三節文字並非一一對應秋的“清、靜、悲涼”,而是每段文字都滲透了秋的三個特點,C項分析與選段內容不符,D項每一節都綜合運用了記敘、描寫、議論、抒情和說明等多種表達方式的說法有誤,每一節主要是用了記敘和描寫的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