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一語文像山那樣思考教案

高一語文像山那樣思考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W 次

  【指導思想】

高一語文像山那樣思考教案

本專題人文素質教育設計的關注點是:加強自然美的審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時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並在此基礎上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讓學生在閱讀中陶冶性情,涵養心靈,體味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培養審美能力和欣賞個性,激發珍愛自然的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新課程下,教師在要善於在“對話教學”中轉變角色,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不斷要提高對話素養,增強語文教學的對話意識。

  【教學目標】

(1)領會本文所闡述的道理對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的意義。

(2)瞭解生物知識,培養學生建立起和諧的人與自然關係的意識。

(3)滲透閱讀中的對話意識,提升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

(1)學習“走進、讀懂”的閱讀方法

(2)體味文中作者對人與自然關係的生態倫理的思考。

(3)主要引導學生思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式。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很高興和我們高一(8)班的同學來共同學習《像山那樣思考》

這一篇。

  (二)解決字詞

學生齊讀 〈投影字詞〉

嗥(há)叫:號叫,大聲叫(多指豺狼等)。

馴(xùn)服:順從;使順從。

拾遺(í):拾取旁人遺失的東西,據爲己有。

毛骨悚(sng)然:形容很害怕的樣子。

不堪(ān)教育:堪,可,能。如:堪當重任。

湍(tuān)急:水勢急。

餓殍(pi):餓死的人。

艾(ài)蒿(hā)

教師明確

  (三)初讀感知

1、同學們自己讀了一遍,你們對本文初步的感受是什麼?有什麼第一印象?

2、一篇怎樣纔算讀懂呢?怎樣纔算真正讀進去呢?

讀出自己,讀出問題。

這是一種閱讀態度,一種閱讀體驗,

讀出自己——從文中讀出自己熟悉的或相似的生活、情感,或讀到引起自己共鳴或打動自己的一段話,一個詞。

舉個例子: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

除了讀出自己,我們還要讀出問題:這就是研究,對於沒有讀進去的人,是提不出任何問題的。對,需要質疑,讀出問題,是質疑,是追問,是研究。

〈投影〉 讀出自己:相似的思想、情感;觸動心靈的地方。

讀出問題:不懂的地方,不同意的觀點、自己的見解。

讀出自己,是欣賞,是共鳴,是聯想,是審美。

讀出問題,是質疑,是追問,是研究,是批判。

好今天,我們就以這樣的態度——讀出自己;讀出問題,來共同學習《像山那樣思考》。

  (四)朗讀,讀出自己,讀出問題。

朗讀,拿筆做兩件事。

把能打動你的某句,某詞勾畫,特別觸動你的語句,可以勾畫下來。

把你不理解的或者認爲作者寫得有問題的地方勾畫出來。

  (五)交流“讀出自己”

交流“讀出自己”:中哪些地方最打動你?

1、“我”對這聲狼嗥的認識,從文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出是經歷了一個過程的,作者對狼的看法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從前認爲自然界是被人類明智而高效的利用的,是應爲大多數人提供最大的善,這種“善”即是認爲狼是壞的捕食者,吃掉了對人們有用的鹿,該殺。

用文中的話說:“在那些年代裏,我們還從未聽說會放過打死一隻狼的機會那種事。”“當時我很年輕,而且正是不動扳機就感到手癢的時期。那時,我總是認爲,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沒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獵人的天堂。”

我們憎惡狼,是因爲它傷過過人類,我們對此總是念念不忘,但我們反過來想想,我們人類傷了多少隻狼呢,卻不曾有人提起。我們總講人類有情,有憐憫心懷,講求“道德倫理”,但當十餘種狼在地球上永遠的消失,當T型臺上的裘皮大衣滿世界的招搖時,我們還有何面目向大自然說人類敬天惜物?

2、作者的觀點是如何轉變的?哪一刻,哪一場景觸動了作者的心靈?

明確:“閃爍着的,令人難受的,垂死時的綠光”“在這雙眼睛裏,有某種對我來說是新的東西”“看到這垂死時的綠光時,我感到,無論是狼或是山,都不會同意這種觀點。”

3、作者獵殺狼的段落

溫馨的場面,垂死時的綠光——對比

  (六)讀出問題。

欣賞之外,還要讀出問題,學生提問,儘量讓學生回答,

1、狼嗥叫的內涵:·對人類捕殺的抗、不滿 ·對險惡環境的不屈服·痛苦、野性的呼喚 ·生命的存在和流逝 ·生態價值、生命的意義

2、爲什麼只有山能聽懂狼的嗥叫?

客觀的。山的思考是一種具有生態保護的思考。

3、像山那樣思考?給我們的啓示?怎樣思考?

人怎樣處理與自然、自然萬物的關係。

4、如何理解梭羅的名言“這個世界的啓示在荒野”?到了這一步作者又是怎樣認識狼的呢?

提示:荒野中的萬物之間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明確: 荒野中的萬物彼此之間都是平等的,無高低尊卑之分。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萬物,與萬物應和諧相處,這應是我們從荒野中獲得的最大啓示。這樣我們便可明白作者對狼的認識已不再停留在對其生態價值的認識上,而是將其提高到這樣的高度:它與人一樣都是自然的一員,人與狼本質上是平等的。

行文至此水到渠成的把先前的以人類爲本位的認識發展到萬物都是平等的思想,形成了作者面對自然萬物時所採取的平等態度,而我們也由此提高了對人與自然關係的認識,即人類只是萬物生靈中的一種,並沒有高高的凌駕於其他萬物之上的權力,人與自然是平等的,應和諧相處。

  (七)師總結

1、憂與愛 從“狼的嗥叫”感受到作者對生命(狼、人)深深憂患和深沉的熱愛。

聯想:加拿大政府允許東部沿海獵殺海豹。幾十萬至上百萬頭血跡將大海染紅,冰面上留下長長的血痕,爲了獲取巨大的商業利潤。藏羚羊是我國獨有的動物,1986年,3—5頭/公里2,90年代初0.2頭公里2,現在,幾近滅絕,一批批殘忍而貪婪的偷獵者獵殺藏羚羊獲取它的羊絨。

2、危機 人類一直把自己當作高於一切的自然的主宰,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現,征服世界,征服自然,不斷向自然索取,侵佔土地、森林、污染天空、海洋,導致了嚴重的生態危機:沙塵暴、土地荒漠化、森林銳減、海洋污染(赤潮)。用犧牲無可挽回的環境惡化爲代價換取眼前安全,換取所謂物質文明的進步,<投影圖片>傷害自然也就是傷害自己。

3、人與自然的關係。我們該怎樣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

人在面對自然萬物時並不比一座山高明,學會像山那樣的思考,平等的、客觀的對待自然中的萬物。珍愛自然就是珍愛自己。人屬於大自然中的一份子。

<投影圖片>然而,我們對就在我們身邊的那些不斷絕跡,不斷消失的生命無動於衷。什麼時候人類能尊重這同一片星空中的所有的生命和非生命,正視自然的價值,珍視天地生靈。我們也渴望有蒼鬱的羣山,茂密的樹森,湛藍的天空,清流的水流的自然。

人是自然一切的主宰嗎?——平等觀

——像山那樣思考,與自然和諧相處,享受自然、融入自然、保護自然。

(聯繫作者沙郡歲月,適時滲透。)

  (八)延伸拓展

最後我們來看一首小詩,齊讀.

小鳥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日本]谷川俊太郎

野獸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森林寂靜無語,屏住呼吸

野獸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人還在繼續鋪路

魚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大海洶涌的波濤是枉然的呻吟

魚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人還在繼續修建港口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大街變得更加熱鬧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人還在建造公園

自己在人羣中消失的日子

人彼此變得十分相似

自己在人羣中消失的日子

人還在繼續相信未來

小鳥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天空在靜靜地涌淌淚水

小鳥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人還在無知地繼續歌唱

  (九)推薦書目:

周曉楓《鳥羣》、《斑紋——獸皮上的地圖》

  (十)結束語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自然有自己的智慧的法則。當我們面對一株草,一棵樹,一窩螞蟻,一羣飛鳥的時候,我們能不能像山那樣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