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中語文《蘇武傳》優質教案

高中語文《蘇武傳》優質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9W 次

 從容說課

高中語文《蘇武傳》優質教案

《蘇武傳》節選自《漢書·李廣蘇建傳》,是《漢書》中的名篇,此傳是最能顯示班固塑造人物形象的藝術才華的優秀篇章之一。它記敘了蘇武出使匈奴,面對威脅利誘堅守節操,歷盡艱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蹟,生動刻畫了一個“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愛國志士的光輝形象。課文的書下注釋幾乎是逐字逐句詳解,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註釋疏通全文大意,教師只需對極個別的難句進行點撥,引導學生歸納文言知識點。本課教學重點應該放在分析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上,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找出人物語言描寫和細節描寫的句子,揣摩人物性格,體會課文通過對比映襯的手法塑造主要人物的特點。蘇武兩次自殺以死報國的行動,匈奴兩次派人勸降,單于兩次考驗蘇武的意志,這些都要引導學生體會它們對錶現人物的作用。

  擬定兩課時

第一課時:簡介班固和《漢書》;學生自讀書下注釋疏通文字;引導學生歸納通假字、詞類活用等文言知識;朗讀全文整體感知,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故事脈絡。用誦讀法和點撥法貫穿課堂教學。

第二課時:分析蘇武的形象,體會作者如何通過多樣的手法表現人物,在分析人物形象的過程中體會課文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

體會語言描寫和細節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教學難點

分析課文如何通過對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機。

 課時安排

2課時。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班固的生平和《漢書》的撰寫體例。

2.疏通課文大意,歸納文言知識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

1.分析課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2.探討蘇武的反抗方式的變化。

  情感態度與價值

學習蘇武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和高尚的愛國情操,理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真正內涵。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播放李娜的《蘇武牧羊》】

師 “蘇武留胡節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飲雪,飢吞氈,牧羊北海邊。”這是一個婦孺皆知的歷史故事。作爲漢武帝的使臣,蘇武受命出使匈奴。由於副使參與匈奴內部謀反,蘇武遭到牽連。在自殺未遂、勸降不成的情況下,他被單于發落到遙遠的北海,開始了牧羊人的生涯。唐代的溫庭筠曾寫過一首《蘇武廟》:

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

雲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

回日樓臺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

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該詩頌揚了富有民族氣節、忠貞不屈、心向故國的蘇武。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蘇武傳》。

  推進新課

多媒體課件展示:

班固(32~92),東漢著名史學家和文學家,字孟堅,扶風安陵人,生於東漢光武帝建武八年。父親班彪是一個史學家,曾作《後傳》六十五篇來續補《史記》。《漢書》就是在《後傳》的基礎上完成的。和帝永元元年,班固隨從車騎將軍竇憲出擊匈奴,參與謀議。後因事入獄,永元四年死在獄中。那時《漢書》還有八表和《天文志》沒有寫成,漢和帝叫班固的妹妹班昭補作,馬續協助班昭作了《天文志》。班昭是“二十四史”中絕無僅有的女作者。

《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是繼《史記》以後出現的又一部史傳文學典範之作,因此歷史上常把司馬遷和班固並列,《史記》和《漢書》對舉。《漢書》的體例與《史記》相比,已經發生了變化。《漢書》把《史記》的“本紀”省稱“紀”,“列傳”省稱“傳”,“書”改曰“志”,取消了“世家”,包括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後人劃分爲一百二十卷。它的記事始於漢高祖劉邦元年,終於王莽地皇四年。

【創設氛圍】

師 蘇武是漢朝史臣,怎麼會到冰天雪地的北海牧羊呢?蘇武到底經歷了哪些我們常人難以想象的苦難?蘇武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同學們,爲打開心中的這些疑團,請先閱讀課文書下注釋疏通大意,有疑問處做好記號。

(學生閱讀註解疏通大意)

師 又到了“答記者問”時間了,歡迎同學們踊躍發問。

生 第1段“匈奴使留在漢者”,註解解釋爲“留在漢朝的匈奴使者”,可否據此判斷這句是定語後置句呢?

師 你對問題的分析推斷思路很好。大家應該還記得我們剛學過的《廉頗藺相如列傳》,也有一個類似的句子:“求人可使報秦者”,結構與“匈奴使留在漢者”相同,這兩句都是定語後置句。

生 第5段:“且單于信汝,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這句話該怎麼翻譯?

師 有幾個地方要解決:“且”爲“況且”之意,“使”後省略了代詞“你”,“不平心持正”就是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可以整句翻譯出來嗎?

生 是不是這樣:況且單于信任你,讓你決定別人的死活,而你卻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

師 很好。

生 第7段:“今得殺身自效”是什麼意思?

師 請我們的課代表回答你吧。

生 我試試吧。應該是“現在能有機會犧牲生命報效朝廷”的意思。

師 翻譯得流暢準確,哪位同學若還有翻譯難題請找他。

生 最後一段:“前以降及物故”怎麼解釋?

生 老師我也不會,請您解答好嗎?

師 不要緊。人非聖賢,哪有萬事皆曉的道理。我們來看看,難點就在這個“以”字上。這裏的“以”是個通假字,註解沒有標出,通“已”,“已經”的意思,再結合註解,意思就是:除了已降及已死的外。

【知識拓展、提升】

師 解決了“疑難雜症”後,現在分幾塊“自留地”給大家包乾: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文言句式,請各組派代表來認領。

(各組派代表認領,歸納文言知識)

(學生代表發言)

生 我們組找的是通假字,書下注釋共有9個,加上老師補充的一共是10個。

(1)畔主背親(“畔”通“叛”,叛變。)

(2)與旃毛並咽之(“旃”通“氈”。)

(3)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無”,沒有。)

(5)信義安所見乎(“見”通“現”,表現。)

(6)請畢今日之NF775(“NF775”通“歡”,歡聚。)

(7)因泣下霑衿(“霑”通“沾”,“衿”通“襟”,衣襟。)

(8)與武決去(“決”通“訣”,訣別。)

(9)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經。)

生 我們組歸納的是詞類活用:

(1)宜皆降之(降,使動用法。)

(2)單于壯其節(壯,形容詞活用作動詞的意動用法。)

(3)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動用法。)

(4)反欲鬥兩主(鬥,使動用法。)

(5)武能網紡繳,檠弓弩(網、檠,名詞作動詞。)

(6)得夜見漢使(夜,名詞作狀語。)

生 我們組歸納的是古今異義。

(1)置幣遺單于(古義:財物、禮品;今義:貨幣)

(2)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餘人俱(古義:臨時充任;今義:虛假)

(3)皆爲陛下成就(古義:栽培、提拔;今義:事業上的業績)

(4)如惠語以讓單于(古義:責備;今義:躲閃、避開)

(5)虞常引張勝(古義:牽攀、招供;今義:牽引、引導)

師 同學們可以選擇例子填在練習二的表格裏。

生 我們找的是文言句式。

(1)判斷句

①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②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

(2)定語後置句

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匈奴使留在漢者。

(3)賓語前置句

①雖生,何面目以歸漢!

②子卿尚復誰爲乎?

(4)被動句

①見犯乃死

②幸蒙大恩

(5)省略句

①使牧羝(“使”後省略賓語“之”)

②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謀反”後面省略介詞“於”)

(老師給出重要句子翻譯)

(1)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

(2)見犯乃死,重負國。

(3)單于壯其節,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張勝。

(4)空以身膏草野,誰復知之!

(5)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

(6)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

(7)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爲乎?

(8)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鬚髮盡白。

(教師指名學生翻譯,並點出翻譯的語言)

明確:

(1)漢武帝讚許他這種通曉情理的做法,於是派遣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出使,持旄節護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順便送給單于很豐厚的禮物,以答謝他的好意。

(2)受到侮辱纔去死,更對不起國家。

(3)單于欽佩蘇武的節操,早晚派人探望、詢問蘇武,而把張勝逮捕監禁起來。

(4)白白地用身體給草地做肥料,又有誰知道你呢!

(5)他拄着漢廷的符節牧羊,睡覺、起來都拿着,以致系在節上的犛牛尾毛全部脫盡。

(6)你終究不能迴歸本朝了,白白地在荒無人煙的地方受苦,你對漢廷的信義又怎能有所表現呢?

(7)並且皇上年紀大了,法令隨時變更,大臣無罪而全家被殺的有十幾家,安危不可預料。你還打算爲誰守節呢?

(8)蘇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當初壯年出使,等到回來,鬍鬚頭髮全都白了。

 知識提升

師 文字疏通完畢,請同學們思考,課文可以分爲那幾個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生 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1~2段)介紹蘇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第二部分(3~8段)寫蘇武留胡十九年備受艱辛而堅持民族氣節的事蹟;第三部分(9~10段)簡介蘇武被放回漢朝的經過。

師 你劃分的依據是什麼?

生 應該是按時間順序吧。

師 很好,給自己一點自信心就更好了。同學們能爲每個部分擬個小標題嗎?

(要求在七個字以內,教師擇優板書)

 課堂小結

師 本文作者採用寫人物傳記經常運用的縱式結構來組織文章,以順敘爲主,適當運用插敘的方法,依時間的先後進行敘述,脈絡清晰,故事完整。

 佈置作業

師 蘇武的故事的確悲壯崇高,令人感動,回去後請大家用現代漢語寫一篇200字左右的複述文段。下課!

第二課時

  導入新課

【指定學生複述課文】

生 漢武帝晚年,蘇武奉命出使匈奴,不巧卻碰上匈奴內部發生叛亂,由於叛軍內部有人告密,很快就被匈奴首領一舉殲滅。副使張勝因爲與叛軍頭領虞常意欲劫持匈奴單于的母親,因而單于遷怒所有漢朝史臣,無辜的蘇武也因此受到牽連。蘇武爲保名節兩度自殺,雖然未遂,卻堅定了單于要勸降蘇武的決心。單于先派了丁靈王衛律去勸降,沒有成功,他本人也被蘇武痛罵一頓。單于便將蘇武放逐冰天雪地的北海,讓蘇武放牧公羊,只有當公羊生下小羊的時候,蘇武才能回來。蘇武歷盡艱辛,渴了喝雪,餓了挖草根,不論坐臥起身都時刻拿着漢節。後來單于又派了投降匈奴的李陵去勸降,李陵雖與蘇武有故交,但最終還是沒有說動蘇武,卻被蘇武的民族大義感動得泣下沾襟。最後,漢昭帝繼位,漢朝與匈奴恢復邦交,在胡地呆了十九年的蘇武才得以回到自己的祖國。

師 這位同學的複述非常簡明扼要,我們難道不應該給點掌聲嗎?

(學生鼓掌)

  推進新課

師 班固的《漢書》雖然在體制上承襲司馬遷的《史記》,但班固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藝術才華絕不遜於司馬遷。在這篇課文中,作者非常善於抓住細節描寫來表現人物。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的第二部分,找出這些細節描寫的句子,說說這些細節描寫表現了人物怎樣的個性特徵。

【學生閱讀圈畫,教師巡視】

生 第5段,衛律勸降蘇武時“舉劍擬之”,“武不動”,這“不動”兩字充分顯示了蘇武視死如歸的精神。當衛律以富貴誘惑他時,“武不應”,“不應”二字體現了蘇武“富貴不能淫”的高貴品質。

生 這部分寫到蘇武兩次自殺。第一次被“勝、惠共止之”;第二次寫了衆人的反應:“衛律驚,自抱持武,馳召醫”“惠等哭,輿歸營”“單于壯其節,朝夕遣人候問武”。這兩次自殺雖然未遂,但可以看出蘇武以死報國的決心,刻畫了他剛烈難犯、義不受辱的堅強個性。

生 課文第6段寫到蘇武被幽禁在大窖中,“臥齧雪,與旃毛並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通過對艱苦考驗的描寫,表現了蘇武堅忍不拔、歷久不變的愛國意志。

師 這兩個同學的發言很有趣:蘇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兩度自殺,後來被流放北海又想方設法活下去,這是否矛盾呢?

生 不矛盾。

師 爲什麼?請說說理由。

生 我覺得不論是自殺還是求生,這都是蘇武的反抗方式。他自殺,爲的是不給國家帶來恥辱,正如他自己所說“見犯乃死,重負國”;他求生也是向匈奴示威示強,爲的是不辱使命,這可以從他“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看出。

生 我想蘇武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他一心考慮的都是漢朝的榮譽與利益。

生 自殺表示堅決不投降,求生更是體現出蘇武堅忍不拔的意志,他的出發點都是緣於愛國。

師 同學們思考問題始終都能圍繞着蘇武的個性特徵。可見大家已對這個人物有了深入的瞭解。其實蘇武這個人物的閃光處,就在於他有民族氣節。爲了突出表現蘇武的氣節,文中寫了三個叛徒與蘇武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也是班固塑造人物形象的一個特色。同學們能否結合課文內容說說這種寫法的作用?

生 副使張勝與蘇武同爲漢使,但他卻膽小如鼠,衛律一舉劍作殺人狀,他便投降了。而且他的所作所爲也違背了漢朝與匈奴通好的原則。如果他不私會虞常,“以貨物與常”,也不至於連累蘇武。作爲副使的張勝見利忘義,喪失骨氣,更襯托了蘇武的深明大義和富有骨氣;張勝的遇事無策,對國家不負責任,襯托了蘇武的臨危不懼、對國家高度負責。

生 衛律是個叛主背親的小人。他做人沒有是非原則,勸降蘇武時只會威逼利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廂情願地認爲蘇武也會像他一樣爲富貴折腰。衛律賣國求榮的可鄙突出了蘇武崇高的民族氣節。

生 李陵是個僞君子,他善於僞裝,斤斤計較於一己得失置國家民族利益不顧,也襯托了蘇武時刻以民族利益爲重的廣闊胸襟和高尚的境界。

【課堂拓展】

師 相傳蘇武歸漢後,曾經寫了封信給李陵,希望他回到漢朝,李陵作《答蘇武書》回覆,下面是這封信的原文,請結合這封信,談談你對蘇武這一歷史人物的認識。

多媒體課件展示:

子卿足下:

勤宣令德,策名清時,榮問休暢,幸甚幸甚。遠託異國,昔人所悲,望風懷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遺,遠辱還答,慰誨勤勤,有逾骨肉,陵雖不敏,能不慨然?

自從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窮困,獨坐愁苦。終日無睹,但見異類。韋韝毳幕,以御風雨;羶肉酪漿,以充飢渴。舉目言笑,誰與爲歡?胡地玄冰,邊土慘裂,但聞悲風蕭條之聲。涼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側耳遠聽,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羣,邊聲四起。晨坐聽之,不覺淚下。嗟乎子卿,陵獨何心,能不悲哉!

與子別後,益復無聊,上念老母,臨年被戮;妻子無辜,併爲鯨鯢;身負國恩,爲世所悲。子歸受榮,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禮義之鄉,而入無知之俗;違棄君親之恩,長爲蠻夷之域,傷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負陵心區區之意。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難刺心以自明,刎頸以見志,顧國家於我已矣,殺身無益,適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轍復苟活。左右之人,見陵如此,以爲不入耳之歡,來相勸勉。異方之樂,只令人悲,增忉怛耳。

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貴相知心,前書倉卒,未盡所懷,故復略而言之。

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絕域。五將失道,陵獨遇戰,而裹萬里之糧,帥徒步之師;出天漢之外,入強胡之域;以五千之衆,對十萬之軍;策疲乏之兵,當新羈之馬。然猶斬將搴旗,追奔逐北,滅跡掃塵,斬其梟帥,使三軍之士,視死如歸。陵也不才,希當大任,意謂此時,功難堪矣。匈奴既敗,舉國興師。更練精兵,強逾十萬。單于臨陣,親自合圍。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馬之勢,又甚懸絕。疲兵再戰,一以當千,然猶扶乘創痛,決命爭首。死傷積野,餘不滿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創病皆起,舉刃指虜,胡馬奔走。兵盡矢窮,人無尺鐵,猶復徒首奮呼,爭爲先登。當此時也,天地爲陵震怒,戰士爲陵飲血。單于謂陵不可復得,便欲引還,而賊臣教之,遂使復戰,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萬衆,困於平城。當此之時,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然猶七日不食,僅乃得免。況當陵者,豈易爲力哉?而執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視陵,豈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寧有背君親,捐妻子而反爲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爲也,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於國主耳,誠以虛死不如立節,滅名不如報德也。昔范蠡不殉會稽之恥,曹沬不死三敗之辱,卒復勾踐之仇,報魯國之羞,區區之心,竊慕此耳。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云:“漢與功臣不薄。”子爲漢臣,安得不云爾乎?昔蕭樊囚縶,韓彭葅醢,晁錯受戮,周魏見辜。其餘佐命立功之士,賈誼亞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將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讒,並受禍敗之辱,卒使懷才受謗,能不得展。彼二子之遐舉,誰不爲之痛心哉?陵先將軍,功略蓋天地,義勇冠三軍,徒失貴臣之意,剄身絕域之表。此功臣義士所以負戟而長嘆者也。何謂不薄哉?且足下昔以單車之使,適萬乘之虜,遭時不遇,至於伏劍不顧。流離辛苦,幾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歸;老母終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聞,古今所未有也。蠻貊之人尚猶嘉子之節,況爲天下之主乎!陵謂足下當享茅土之薦,受千乘之賞。聞子之歸,賜不過二百萬,位不過典屬國,無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爲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爲廊廟宰。子尚如此,陵復何望哉?且漢厚誅陵以不死,薄賞子以守節,欲使遠聽之臣望風馳命,此實難矣,所以每顧而不悔者也。陵雖孤恩,漢亦負德。昔人有言:“雖忠不烈,視死如歸。”陵誠能安,而主豈復能眷眷乎?男兒生以不成名,死則葬蠻夷中,誰復能屈身稽顙,還向北闕,使刀筆之吏弄其文墨邪?願足下勿復望陵。

嗟乎子卿,夫復何言?相去萬里,人絕路殊。生爲別世之人,死爲異域之鬼。長與足下,生死辭矣。幸謝故人,勉事聖君。足下胤子無恙,勿以爲念。努力自愛,時因北風,復惠德音。李陵頓首。

(信比較長,教師可先給學生講大意,重點看最後兩個段落。)

師 天漢二年,李廣利率軍伐匈奴右賢王,武帝召李陵負責輜重。李陵請求自率一軍,武帝不予增兵,只令路博德爲其後援,而路按兵不動,致使李陵步卒五千,深入匈奴,面對數十倍於己的敵軍。苦戰之後,又逢管敢叛逃,暴露了李陵兵少無援的軍情,單于遂集中兵力圍攻,李陵兵盡糧絕,北面受虜。降匈奴後,曾與被匈奴扣留的蘇武數次相見。始元六年(前81),蘇武得歸,修書勸李陵歸漢,李陵以此書作答。

這封信的主旨是爲自己的投降行爲解脫。信中戰鬥場面寫得極有聲色,顯然是要說明當時因爲雙方兵力懸殊,己方將帥不顧大局,武帝處置(誅陵全家)失當,所以,自己投降完全是出於不得已,進而使讀者產生同情;此外,屢用強烈的對比,如身處異域而懷念故土,以寡兵深入衆敵而浴血奮戰,蘇武持節榮歸而自己居人籬下,確實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效果。請同學們認真閱讀信的最後兩段,再結合課文李陵勸降詞,想一想李陵爲什麼如此痛恨漢朝。

(學生思考)

生 漢武帝刻薄寡恩。(朗聲念原文:“陵謂足下當享茅土之薦,受千乘之賞。聞子之歸,賜不過二百萬,位不過典屬國,無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爲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爲廊廟宰。子尚如此,陵復何望哉?”)李陵覺得自己果真回到漢朝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生 “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安危不可知”,李陵認爲漢武帝法度無常,老糊塗。

生 “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李陵認爲自己並非有心背漢,實在是漢武帝太無情,自己深陷胡虜,漢武帝卻把自己的母親及所有家眷囚禁起來,以致讓自己精神恍惚幾欲發狂。

師 那麼同學們覺得李陵和蘇武在衡量人生價值時各自是以什麼作爲標準的?

生 李陵是以個人的利益得失爲標準的。

生 蘇武是以國家大局爲重的,不計較個人得失。

師 你們對蘇武的這種愛國之心又如何看待呢?

生 我覺得蘇武這個人太偉大了。他明明知道漢武帝的刻薄寡恩,還是要歸漢。爲此他不惜兩次自殺以保持氣節;匈奴王讓他到冰天雪地的北海放羊,他坐臥持漢節,爲了漢朝,他忍辱負重。在蘇武身上體現的是強烈的愛國精神。

生 我覺得蘇武有些愚忠甚至有些冷酷。漢武帝既然這樣對待他的家人,他都毫不計較,有點不太符合人之常情。

師 呵呵。有人在大家唱讚歌的同時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不過,我們在評價歷史人物的時候,不能光從我們現代人的角度去看。蘇武執意要歸漢,是因爲在他心目中,君國是一家,他抵死也要作漢臣,其實是忠於祖國,並不只是忠於封建君王這麼簡單。正因爲如此,他並不在乎漢武帝給他多少賞賜,他在乎的是自己終於完成了使命,維護了國家民族的尊嚴,蘇武和一心只計較個人得失的李陵相比,境界顯然高出很多。

課堂小結

師 在《蘇武傳》中,蘇武這個形象的塑造無疑是成功的。這得益於作者善於運用對比的手法刻畫人物。對比越鮮明,主人公的形象越光輝。張勝、衛律、李陵他們都在匈奴的威勢前喪失了民族氣節,拜倒在敵人腳下。惟獨蘇武大義凜然,爲了民族尊嚴和漢王朝的利益,寧死不屈。作者正是通過這種對比映襯的手法爲我們塑造了一個高大的民族英雄形象。

  佈置作業

師 古人常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古人還說“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可見古人對氣節非常重視,請同學們就“氣節”這一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板書設計

  第一課時

第一部分(1~2段)胡漢微妙使西域

第二部分(3~8段)留胡持節十九年

第三部分(9~10段)終得歸漢展歡顏

  第二課時

  活動與探究

1.蘇武留胡不辱節的氣節足以感動天地,爲弘揚愛國精神,可組織學生探討新時代中如何繼承蘇武的偉大民族精神,也可單就“氣節”問題展開討論,引導學生了解傳統精神的重要內核。

2.蒐集課外材料,多讀幾篇《史記》《漢書》中的人物傳記文章,體會《漢書》在藝術上繼承《史記》所取得的成就。

3.以《淺論蘇武的愛國》爲題寫一篇不少於1500字的小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