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一語文《這個世界的音樂》教案設計大綱

高一語文《這個世界的音樂》教案設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1W 次

“奇異的、美妙的、讓人飄然欲飛的”,這些詞語說明動物聲音中有情感存在,突出了動物聲音的效果。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一語文《這個世界的音樂》教案設計,歡迎參考~

高一語文《這個世界的音樂》教案設計

  【教學目的】

1、深入理解“這個世界的音樂”的含義;

2、文章使用到的舉例子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

3、理解作者將人類和動物界通過音樂的認同,表現出的生態觀、生命觀和社會觀(只討論,不要求掌握)

 【教學重點】

1、理解“這個世界的音樂”的含義;

2、舉例子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

  【教學用時】

1課時

  【教學步驟和內容】

  一、導入:

1、教師導入語:對於音樂,大家一定並不陌生,通常人們把音樂分成了若干個類型,比如:通俗、流行、民族、古典等等,人們對於各種音樂的理解也是莫衷一是、各有所好,那麼自然界也有音樂嗎,如果有的話,是怎樣的音樂呢,是否與人類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或者根本不同呢,本文爲我們揭示的就是這樣一個問題,請大家關注:

2、介紹作者:托馬斯·劉易斯

指讀課文68頁下的註釋,並補充:作者是一個具有先進的生態觀、生命觀和社會觀,而又無比癡迷音樂(巴赫的協奏曲)的卓有成就的科學家。

  二、解析課文:

1、速讀課文,提問:本文使用最多的說明方法是哪些,爲了說明什麼問題?

舉例子和作比較

1)舉例子:

第三~四段:白蟻,在蟻穴中用頭部敲擊地面,發出打擊樂式的聲音,有着高度的組織規律,“就像定音鼓的譜號”,用以說明:

“總有一種持續不斷的音樂潛在於所有其他信號之下”;

第六段:蝙蝠,儘管發出的許多聲音是爲了捕獲昆蟲的需要,但是某些聲音還是毫無功利目的,而只是爲了彼此交流或休息時的娛樂的;

第七~八段:衆多動物的身體的各個器官和部位,腳爪、頭部、腹部、牙齒、口脣、胸脯、骨節、咽喉等,被用來發聲,構成一個不甘寂寞的音響世界。

第九~十段:鳥類的歌聲,說明:

動物在許多事務性的.聲音(警告、驚叫、求偶、宣佈領地、徵募新友、要求解散等)之外,還會發出“大量的、重複出現的美妙音樂”。

第12、13段:舉了成羣的蟋蟀或蚯蚓、結隊的鯨魚和海鳥的合奏曲、交響樂的例子,說明作者爲大自然的雄渾天籟所感染,並讓讀者也相信:這些曲調式真正的音樂。

2)作比較:

第五~六段:把生物的聲音與人類作了類比:外星人,也許會把人類發出的高爾夫球的卡塔聲理解爲“警告的呼喚”、“求偶的信號”、“領土佔有的宣言”等,顯然是牽強可笑的,同理,人類也不能把動物發出的某種聲音解釋爲如上的具體意義,第六段舉了蝙蝠的例子補充說明這個道理。

第11段:將生物的音樂於人類的音樂做類比。作者認爲:原始人的創作歌曲與洞穴巖畫一樣,唱歌同說話一樣,都是一種生物體本能需要。由此可以類推:

動物發出的聲音中,也必然有超功利性的、純粹娛樂或審美的音樂。

第14段:又一次用外星人聽人類音樂的誤會來類比說明:音樂並不具備某種特定意義。

2、由以上對說明方法的分析,我們參考課後練習一的第1題,可以得出什麼樣的結論?

討論後明確:“這個世界的音樂”在本文中是指動物們發出的美妙動聽的聲音,它們有節奏、有規律,有的如小夜曲般悠揚婉轉,有的如交響樂般氣勢磅礴,在作者看來,這些聲音之所以可以稱之爲音樂,是因爲它們根人類的音樂一樣,並不具有某種具體的意義,即不是爲了傳達特定的、實際的信息。

3.根據課文,結合課後練習一的第2題理解作者的生命觀、生態觀和社會觀。

討論後明確:依據作者的觀點,音樂並不負載某種特定信息,人類創作音樂,是出於某種生物性本能,是因爲人作爲一種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從熱力學的角度來說,象其它動物一樣,受到太陽輻射能量的影響,又將太陽能在地球上輻射開去,勢必要把物質重新安排成對稱形式、使之違反機率,反抗熵的增加,從而出現一種偶然的有序狀態(文見課文最後一段)。

  三、小結課文:

作者通過舉例子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以通俗幽默的筆調,用音樂把人類和自然界的其它動物等同起來,揭示了音樂得本質特徵,雖是一家之言,但表達了先進的生命觀、生態觀和社會觀,在科學和經濟繁榮的社會裏,對於存在傲慢與麻木、自私和短視,面臨擁擠和污染的人類社會來說,具有振聾發聵的作用。

  板書設計:

這個世界的音樂(課名)

人 類 舉例子

音樂(美妙動聽、超功利、有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