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一必修一《雨巷》說課稿

高一必修一《雨巷》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W 次

一、說教材

高一必修一《雨巷》說課稿

《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的第二篇課文,是“雨巷詩人”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和具有三美特徵的《再別康橋》共同組成一個文本,出現在這一單元,那麼我們就得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爲中心,在音樂般的節奏中,在優美徜徉的語言中,在迴環往復的結構中,在朦朧如雨的意象中,引導學生去欣賞美,去探索美。

二、說教學目標

情感與價值觀: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把握文章情感,理解意象。

知識和能力:瞭解有關戴望舒的知識,欣賞詩歌的形式美,分析詩歌的表達技巧。

過程和方法:探討意象的多角度理解,感受詩歌的音樂美,理解作者的情感與思想。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體悟雨巷詩情詩境

難點:體會本詩“丁香姑娘”“雨巷”等的象徵意義,學習象徵的手法,初步學會鑑賞象徵詩

四、說學情

學生在之前已經學習了現代詩歌,懂得一些鑑賞詩的基本方法,但象徵詩還是第一次碰到,所以理解象徵手法還有一定難度。另外本詩寫作年代久遠,學生很難理解其歷史背景。六、五、說教法學法

(一) 說教法

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我採用朗讀法和討論法進行教學。詩歌是一門抒情的藝術。情感抒發是詩歌最主要的美學特徵。要讓學生反覆誦讀作品,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以豐富思想、陶冶情操,通過多種方式的“讀”使學生走進詩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在學生對詩歌有所感知的基礎上,討論法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聯想和想象,對意象進行多角度理解,發揮學生自主性。運用朗讀法、討論法、點撥法完成本課。詩歌重在朗讀,所以本課四個環節的解讀都在朗讀中完成。

(二)說學法

關於學法,依據對話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主探究。本詩歌意象比較朦朧,對意象的理解和把握是鑑賞本課的關鍵,多元解讀和問題探究能有效促進對話教學,實現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目標。採用多媒體課件與板書相結合,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語:聽慣了北方衚衕裏粗獷的叫賣,看慣了北國風光的千里雪飄,卻不曾體會,那細雨如絲的江南空氣中氤氳的朦朧與悽婉。一條悠長寂寞的小巷,一把古色古香的油紙傘,一抹丁香般的身影,一點太息般的淚光,若有若無地,飄進那杏花春雨,又消融在青石路巷。是什麼樣的意境如此蕩人心腸?讓我們一起走進戴望舒的《雨巷》,欣賞那別樣的美。

(二)整體感知

1、初讀詩歌,感音韻之美

我不準備一開始就按部就班地介紹作者和背景,因爲我想努力創造一種讀詩的心境,隨着導入直接進入一種美的境界,而不想因爲作者、背景的介紹而中斷;再者,介紹之後,反而扼殺了學生自己對詩的想象和理解。尤其這首朦朧的小詩,更有多樣的解讀。

初聽配樂朗誦,進入詩境,同時展示江南雨巷的畫面。這詩歌與音樂的結合是那麼完美,而詩歌本身,不就是一曲動人的旋律嗎?

再聽配樂朗誦,思考:詩人的音樂美是怎樣造成的?

(三)深入研究

1、在讀語言,品情感之美

在整體感知了詩歌的音韻和情感後,讓學生再次誦讀,根據剛纔分析的感情勾勒出你想象中的雨巷之景,並且畫在紙上,並口頭描述。有何人、何物、何景、何情?朦朧、悽清、悠長、寂寥的雨巷該是怎樣的?結着愁怨的丁香有時怎樣的一個姑娘?

2、品讀內涵,品思想之美

舒緩的旋律,淡淡的憂傷,把我們帶到了迷濛的江南,如煙的雨巷。是什麼原因讓詩人徘徊惆悵?是什麼原因讓詩人傾注瞭如此愁怨的諸多意象?詩人爲什麼想要逢着一個丁香一樣的結着愁怨的姑娘?這個愁怨的姑娘又是誰?(同學分組討論,小組代表作答)

(四)結束語

美是豐富多彩的,清麗明快是一種美,隱隱曠達是一種美,同樣舒緩低沉、憂鬱淒涼也是一種美,戴望舒的《雨巷》便是一首美麗的憂傷。但我們不能爲了美而學戴望舒的傷感。畢竟他有那個時代的情緒背景。同學們可以課下深入的瞭解戴望舒。也可以閱讀他的其他作品,學習他高尚的審美情趣,學習他的愛國情懷。

(五)作業:

試依照《雨巷》一詩的情景,展開想象,描寫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