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一語文《不自由,毋寧死》課堂實錄

高一語文《不自由,毋寧死》課堂實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4W 次

  【教學目標】

高一語文《不自由,毋寧死》課堂實錄

1. 理清課文的思路,理解文章的情境

2. 瞭解演講稿的特點,體驗情境中的演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演講辭,帕特里克· 亨利的《不自由,毋寧死》課前就有人提出來“毋寧”怎麼理解,題目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毋寧”就是“不如”,題目是“不自由,不如死”的意思,強調了“自由”比生命更可貴

在西方,議會演講是很普遍的國家元首在議會上要發表演講或演說,闡明自己的觀點,以徵得大部分議員的同意,他的國家政策才能得到實施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就是西方18世紀的一篇議會演講爲了使大家真切地感受到議會演講的氣氛,我準備了一段視頻資料大家都知道西方議會的前身就是古羅馬時期的“元老院”,(板書:元老院)我們這段視頻資料,表現的是古羅馬時期首席執政官屋大維在“元老院”發表演講號召攻打埃及的情景,我們先來感受一下

(播放視頻資料畫面:古羅馬元老院,數十名元老坐在座位上傾聽屋大維演講:當馬克安東尼死時,他希望被葬在他摯愛的亞力山大!在埃及,與埃及人一起,緊靠他的埃及娼婦!我說的是不是事實?我說的難道不是事實嗎?

衆元老羣情激憤:宣戰!宣戰!宣戰!)

 (二) 背景介紹

師:好,我們已經欣賞完了,這次議會演講是不是充滿了火藥味?因爲它是一個戰前演講,號召大家參加戰爭,所以火藥味比較濃,言辭也比較激烈好了,我們已經先從感性上了解到議會演講是怎麼一回事,我們再來看下面幾幅圖(幻燈片:三面國旗)大家能說說它們的不同點在什麼地方嗎?

(學生思考)

師:丁亮,你來說

丁:它們左下方都一樣

師:對,但是這是相同點請先告訴我這是哪個國家的國旗

丁:是美國的國旗

師:是同一時期的國旗嗎?

丁:不是

師:很好,請坐他說得很對,是美國的國旗,但是是美國不同時期的國旗在第一面國旗的左上角是一面英國國旗;第二面呢,是一塊有着13顆星星的圖案;第三面,大家一起說——(學生齊說:是50顆星星的國旗)這三面國旗反映出美國獨立戰爭前後的一段歷史那麼爲什麼第一面上會有英國國旗的圖案呢?

生:因爲北美曾是英國的殖民地

師:是的,那這三面國旗的共同點是什麼呢?

生:它們都有紅白相間的條紋

師:它們總共有幾條?

生:13條

師:對,13條,它表示北美在立國之初是由13塊殖民地組成的大家知道在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英國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陸續建立了13塊殖民地,殖民地民衆主要是從英國遷移過來的破產農民、罪犯、宗教神職人員、投機者等,這些人在共同的生活中,形成了統一的文化和心理,民族的雛形初步形成,但是民族獨立意識並不強烈當時英國已經是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了,國王只是國家的象徵,議會掌握着實權;可是新即位的英王喬治三世是一個很有個性和魄力的國王,他想從議會中奪回他的權力,要求對北美殖民地徵收重稅,想用這樣的一種手段奪取權力因爲議會並不主張向北美徵收重稅,議員們認爲北美應有一定的自己生存發展的空間喬治三世的行動激起了北美民衆的激烈反抗和強烈的民族獨立意識當時在北美議會的上層,分主和派和激進派著名律師帕特里克 ·亨利屬於激進派人物,他主張不惜以鮮血和生命爲代價來換取美國的獨立

經過我的講解,大家對這篇文章的背景是不是有所認識了呢?北美獨立戰爭和我們這篇演講有着密切的聯繫我們再來欣賞幾幅關於獨立戰爭的圖片

(幻燈片:幾張歷史圖片)

師:這是北美獨立戰爭時期的戰士的雕塑,這是戰爭時期行進中的'軍隊,這幅圖片中議員們正在商討如何對待英國人的重稅政策好了,已經欣賞了圖片,我們下面要回到文本上來

  (三) 學生朗讀課本,理清演講思路

師:昨天大家都預習過課文了,那麼首先請全班同學朗讀課文一、二兩節

(全體學生朗讀課文)

師:好,總體來講讀得還可以,但有些字詞還需要確認一下來,我們來看一看課本,跟着老師畫一下字詞

(幻燈片:① 畫釋字詞:

欽qīn佩截 jié然不同 緘jiān口不語

沉湎miǎn 桎zhì梏ɡù 繳械xiè 鐐liào銬

鏗kēnɡ鏘qiānɡ 虛無 縹piāo緲miǎo

② 講解幾個易錯的字形和詞語意思

陷阱 桎梏

繳械 縹緲

訴諸:訴之於

枉然:白費勁

師:大家都知道,“縹緲 ”還有一種寫法是“飄渺”,但現在已經統一了,就用我們書本上的這種寫法中國的漢字有不少都有一定的形象意義,比如“桎梏”,意思就是“束縛人的鎖鏈”,可爲什麼偏旁都是“木”字呢?

生:因爲古代的枷鎖大都是木頭做的  師:是的,我們看古代電視劇中,犯人戴的都是這種木製的刑具像“陷阱”“繳械”都有形象的意義,課後你們自己查查資料,去思考總結好了,我們已經把詞語畫了,下面大家讀起來就會順暢了以前的課上,我看大家比較善於表達感情,可是今天讀第一、二節的時候,大家的感情並不充沛,我希望大家都能把感情調動起來,讀好剩下的三段

(全班同學朗讀課文第三、四、五節)

師:現在由我來給大家理理思路在課文的第一小節中,亨利說:“沒有人比我更欽佩剛剛在會議上發言的先生們的愛國精神與見識才能”他首先肯定前面講話的議員的愛國精神,這是爲什麼呢?一方面這是出於一種禮貌,另一方面,這是一種說話的技巧你首先肯定別人,才能博得別人的支持亨利爲什麼要發表演講呢?我們看看……因爲他們面臨的問題不是一個小問題,而是關係到被奴役還是自由的大問題所以,這一小節闡述“我”爲什麼要發表演講

再往下看第二小節,請大家注意一下本節的第一、二兩句有人不理解其中的“女海妖”,其實大家以前是接觸過的,能想起來嗎?在必修三的課本中曾經有一篇選自《荷馬史詩》的課文《奧德塞》,說的是奧德修斯在歸家的途中,有人告訴他,在途中如果聽到了海妖迷惑人的歌聲,那麼就很有可能被她誘惑到島上,讓你變成禽獸,然後吃掉你後來奧德修斯怎麼做的呢?他把水手們的耳朵裏都塞滿了蠟,然後讓水手把自己綁在桅杆上,所以雖然海妖的歌聲非常動聽迷人,但是他們都沒有被誘惑大家是不是回憶起來了呢?(學生們紛紛點頭,表示回憶起來了)那麼在這裏,爲什麼說人們有聽女海妖誘惑人歌聲的傾向呢?在這裏就是指英國人讓北美感覺到似乎可以不通過武力就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是一種幻覺人都有一種沉湎於幻覺的天性,比如在二戰時期,德國進攻波蘭,西方國家並不馬上採取措施對付希特勒,他們存在一個幻想,就是希望希特勒吞併一個波蘭就滿足了,最好不要擴大戰爭那時候英國的綏靖政策反映出人的這種天性文中說不要沉湎於這種天性,英國人對北美所做的寬仁之舉都是假象,我們應該正確地面對痛苦的現實這就是第二節的意思

第三節有同學不大理解“英國人鍛造出鎖鏈來桎梏我們”,這個鎖鏈究竟是什麼?其實這個問題只要大家聯繫一下在這節課開頭我介紹的背景,就能明白了陶嫺婷,你來說說 陶:英國人要對北美殖民地人民徵收重稅

師:很好,這僅是經濟上的在軍事上有什麼行動嗎?你看看書上

(陶沉默)

生(異口同聲):軍事封鎖

師:對,同學們已經幫你說了,英國人做了一些戰爭的準備,從軍事上控制北美人民好,我們來歸納一下第三節內容:依據事實,說明和平請願、減免稅收的努力已經無效,現在的惟一出路只有訴諸武力

在第四節中,有同學不理解:爲什麼亨利說我們並非孤軍作戰,有很多朋友呢?這是什麼意思呢?在北美獨立戰爭時,法國在和英國爭奪加拿大的殖民地,同時英國還和西班牙、荷蘭在爭奪殖民地,這些國家有效地分散了英國的兵力所以說北美並非孤軍作戰還有一處,說波士頓草原響起了鐐銬的丁當響聲爲什麼會有鐐銬的響聲?因爲英國已經對北美抗稅的人民採取了鎮壓的政策

(幻燈片放映出教師歸納的各節大意第一節:闡述“我”爲什麼要發表演講:因爲面對着國家的存亡、享受自由還是蒙受奴役的大問題第二節:論述沉湎於幻想,不願正視痛苦現實,這不是我們應持的態度第三節:依據事實,說明和平請願、減免稅收的努力已經無效,我們的惟一出路只有訴諸武力第四節:闡明我們沒有退路,但只要努力,我們就有勝利的希望第五節:表達“不自由,毋寧死”的主張)

 (四) 演講練習

師:大家都知道演講能力是我們現代社會人們必備的素質之一,有時對一個人的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已經欣賞了一段議會演講的場面,剛纔又朗讀了課文,大家看看演講和朗讀有什麼不同呢?

生:演講包括朗讀朗讀一般是帶稿子的

師:這是一點,還有嗎?

生:兩者在感情上也有區別的,演講比較激昂一點,朗讀比較優美一點

師:優美一點?這也是要看文本的,對嗎?好,請坐(教師概括)有三點不同

(幻燈片:① 演講要脫稿②表情、眼神要與聽衆交流③ 語調和語氣更強烈,並藉助於手勢與其他體態語言)

師:爲了使大家更好地理解演講和朗讀的區別,我想給大家演示一下第四段(脫稿演講第四節的內容主席先生:他們說我們的力量太弱小了,可是,我們何時才能強大起來呢?是下週,還是明年?難道直到家家戶戶都站滿了英國士兵的時候,我們才能強大嗎?難道我們就這樣仰面高臥,抱着那些虛無縹緲的和平幻想不放,直到敵人把我們的手腳都束縛起來嗎?

先生們,如果我們能妥善地利用自然之神賜予我們的有利條件,我們就不弱小;如果我們三百萬人民都聯合起來,爲神聖的自由事業而聯合起來,那麼我們就是不可戰勝的!先生們,我們也並非孤軍奮戰,正義之神會號召朋友們爲我們而戰!

先生們,戰爭的勝負並不取決於力量的懸殊,勝利永遠屬於那些機警、勇敢和正義的人況且,我們已沒有選擇的餘地了,即使我們想退出這場戰爭,也已經晚了我們已毫無退路,除非甘願受屈辱和奴役,囚禁我們的鎖鏈已經鑄就,你們聽:波士頓草原已經響起了鐐銬的叮噹響聲,戰爭已經不可避免,那就讓它來吧,我再說一遍,那就讓它來吧)

(衆生鼓掌)

師:我已經示範好了,請大家看看第五段

師:我聽到有同學說:“老師,你錯了你演講的和課文不一樣”那我就要問你了,爲什麼覺得我錯了呢?因爲你覺得我演講的語言和文本不同,可是實際上,在演講的時候,聽衆手裏有文本嗎?

生:沒有

師:那就對了,既然如此,那麼大家就應該大膽地講,只要大體意思是對的,就可以了,在演講過程中允許有自己的發揮

師:現在給大家三分鐘的時間,請大家在自己座位上準備一下第五段注意不要和文本一模一樣在座位上自己比劃着講一下,然後我找幾個同學現場演講一下

(全班學生在各自座位上準備,試講3分鐘)

師:好了嗎?記住,第一位同學上來不要帶文本首先請樊志強同學上臺來

樊(演講):先生們,迴避現實已毫無作用,其實戰爭已經開始,我們的同伴已身在疆場,我們還能袖手旁觀嗎?難道生命就那麼可貴,和平就那麼甜美,甚至爲了生命和和平我們可以不惜一切,甚至受人奴役?在這場戰爭中,別人怎麼做,我不知道,但是我,不自由,毋寧死!

師:樊志強同學上臺演講講得還不錯,就是體態語言上不太敢放開有同學說:我怕自己的體態語言太可笑,所以不敢表現這個不用怕,因爲它只是一個輔助手段,是爲你的演講內容服務的,你在講的時候,當時想怎樣表現就怎樣表現 還有同學說,讓我教他一個固定的手勢模式我記得《演講與口才》裏曾經講過,說先是兩手交叉在腹部,然後一隻手從眼前呈半圓式打開(做手勢)我覺得沒有必要,太程式化了,而且也不利於發揮不同演講者的個性我們不必拘泥我來再找個同學試試

師:再請一位女同學PK一下顧燕芯,你來  (衆生鼓掌歡迎)

顧(演講):迴避現實是沒有用的,先生們一味地高喊和平也是沒有用的,我們的同胞已經身在疆場了,難道我們要用帶鐐銬和受奴役來換取和平與自由嗎?現在是我們應該用武力來解決一切的時候了至於我,不自由,毋寧死

(衆生鼓掌)

師:這位同學的演講太短小了,不敢表達感情你不表達你的感情,別人怎麼會被你的激情點燃,被你打動?我們再找個人試試丁伊,你來試試

(衆生鼓掌歡迎)

丁(演講):現實已經擺在面前了,與其迴避現實,不如抓住現在的機會來爲我們的自由而搏鬥戰爭已經不可避免,讓我們抓住這次機會,發揮我們的力量,爲自由而戰鬥自由是我們期盼了多少年的理想,如果沒有自由的話,我們就像籠中的小鳥,對我而言,不自由,寧願死

師:丁伊是個性情溫和的人,他的演講也非常符合他的個性雖然我們沒有看到帕特里克·亨利的真實演講場面,但是,毋庸置疑,肯定是比較激烈的,因爲在他演講結束的時候,整個議會大廳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拿起武器,拿起武器”的呼聲此起彼伏,響徹大廳演講前是主和派佔了上風,可是這一次演講扭轉了議會中輿論的局勢演講是在1775年3月23日進行的,25天后,1775年4月18日,美國獨立戰爭打響了第一槍,所以,這篇演講是有很強的鼓動性的,說得誇張點,它改變了一個國家的命運所以,你用溫柔的語氣講出來,是不能說服別人的再給最後一個同學一次機會,找一位女生吧高恝瑤,你來試試

(衆生鼓掌歡迎)

高(演講):先生們,迴避現實是沒有用的,戰爭早已開始了你們還在喊着“和平,和平”,從北方颳起的大風已經將武器的鏗鏘響聲吹進我們的耳鼓,我們的同胞也已身在疆場了,難道我們就站在這裏,袖手旁觀嗎?我不知道別人在這場戰爭中會做什麼,至於我,不自由,毋寧死!

師:很好,比前幾位同學的演講有進步演講是一門藝術,這就註定了它奧妙無窮我希望大家通過這節課,能夠消除脫稿演講的緊張心理,使自己的演講水平有進一步提高要想成爲一個出色的演講家,就只有一個字:“練”每一個在公衆面前說話的機會我們都不要錯過卡耐基說:“你怕什麼就去做什麼,直到你不怕它爲止我相信大家只要努力,都能演講成功

 (五) 佈置作業

1. 回答題:談談亨利這篇演講能吸引人、說服人、鼓舞人的幾點原因(200字,分條論述)

2. 以“呼籲美國早日從伊拉克撤軍”爲內容,寫一段演講辭的收尾語,要用呼告、反問手法(200字左右)

附這堂課後學生所做演說辭2篇:

A. 在破敗的廢墟中,一個面黃肌瘦站在那裏穿着破爛的衣服的孩子,用他悲傷的眼神看着我們,向我們伸出骯髒的小手他向我們企求的不僅是物質上的援助,更多的是安定的童年!在戰火連天的伊拉克,到處都有這樣的孩子,他們滿懷希望來到人間,卻要在炮彈的爆炸聲中惶恐地生活!停手吧,美國現在的掌權者!還孩子們和平,還孩子們一個安定、幸福的童年!(徐雨婷)B. 迴避現實是毫無用處的,視《聯合國章程》如無睹的行爲是卑劣的,他們一直高喊和平,但放眼世界,和平安在?事實上,每分每秒都有無數無辜的生命在死亡,每分每秒都有無數母親兒童作着痛苦的無奈的掙扎美國用作出兵理由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在哪裏呢,現在連個影子都沒有見到難道這莫須有的罪名就是他們發動戰爭的初衷?難道他們認爲赴前線的“英雄們”的家屬會支持這一“正義”舉動?他們還指望在他們推翻薩達姆政權後,伊拉克人民會對他們心存感激,俯首稱臣?山姆大叔的這次行動傷害了世界人民的心!(黃曉玥)

 【點評】

理解講稿中的情境體驗情境中的演講

本課課案設計的明顯特點是:文本閱讀理解和學生演講練習各佔了課堂教學時間的一半,這是一個既學習文史知識,又鍛鍊語言能力的設計我們可以把本課案的設計理念表述爲:理解講稿中的情境,體驗情境中的演講

學生首先面對的是課文——一篇發表於230年前的議會演講要理解課文中的情境,必須藉助於西方議會演講和美國獨立戰爭的背景知識“語文YYY課題”的“原形閱讀理論”稱這種“知識”爲“課文外部知識參照系”如果學生一時不具備這相關知識或者沒有激活這相關知識,教師就有必要爲其提供或引其激活做到了這一點,學生閱讀課文才能進入情境本課案藉助於多媒體電腦視頻手段提供場景、畫面,較爲快捷有效地實施這方面的教學步驟

理解課文情境還必須依靠對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本課案注重演講練習的同時絕不忽視字、詞、句的閱讀和理解安排預習時提出問題、授課時討論問題,是一種省時高效的做法當然,對問題的研討和解決,仍然離不開課文語境和相關知識,這也正是“原形閱讀理論”所強調的

演講訓練不屬於閱讀教學研究的範圍但本課案所採用的模擬課文情境講演與課文閱讀理解有密切的關係,因爲在“情境”的體驗上兩者是一致的本課案先“讀”後“講”的總體安排,便於這種“情境”體驗貫通全課,從而使學生獲得“宏大”的印象設計中安排了教師模擬演講和學生模擬演講片斷,使課文“情境”得到某種程度的外現,有利於課堂教學中的觀摩與交流

本課案的作業設計,既依從“蘇教版”課本(第一題),又不拘泥於課本,注意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層面引導學生比較認識今日美國與昔日美國獨立戰爭不同的戰爭行爲,暗含“昨是而今非”的判斷預設

在做了充分的研究、備課、試教後,青年教師魏梅成功地完成了這堂“閱讀演講”二分式研究課的公開教學任務,該課前後兩部分的教學效果都相當好

怎麼用短短20分鐘課堂教學時間完成一篇2000字課文的閱讀任務,並達到中等的理解程度?本課根據“原形閱讀理論”作了有價值的探討具體操作上可概括爲如下幾點:1. 合理利用課外時間,讓學生課前預讀課文,瞭解內容,提出問題;2. 課上集體掃除字詞障礙,適量選擇詞語教學;3. 齊聲朗讀課文全篇(分兩次讀),再次感受課文,加強對課文的整體印象;4. 教師簡明歸納各節大意,幫助學生對各節內容獲得較清晰印象;5. 回答學生初讀課文後提出的幾個帶共性的問題,使學生對這幾個“點”有較深刻的理解我們看到,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完成了這五個教學步驟,這20分鐘閱讀教學的“時效比”是相當高的

演講是一項高級語言智慧技能,並非短短的20分鐘課堂時間所能掌握,但教師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還是可以有所作爲的本課採用的方法是:介紹演講技巧,設“點”示範與練習,對練習及時反饋評價可以看到,學生在這20分鐘里加深了對“演講技能”的認識,並在演講練習中獲得了初步的體驗美國著名教育家加納認爲,高級智慧技能作爲一種學習結果,需要長期的學習與練習後才能獲得如何在極爲有限的語文課堂時間內高效率地指導學生學習到演講技能,是新頒《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向語文教師提出的一個很有價值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