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老舍《北京的春節》說課稿(通用9篇)

老舍《北京的春節》說課稿(通用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1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老舍《北京的春節》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老舍《北京的春節》說課稿(通用9篇)

老舍《北京的春節》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京的春節》,本篇文章以時間爲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爲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準備。緊接着,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初一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裏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學生並沒有聽說過老北京人怎樣過春節,所以對本篇課文一定很感興趣。

在本課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2、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本課的教學難點:作者爲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說教法與學法】

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創設情境、精讀感悟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說過程】

爲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 創設情境,回憶春節 。

上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出示了一首老北京過春節的歌謠,學生對歌謠一定很感興趣,以此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繼續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重溫那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那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 回顧寫作順序,分清詳略。

接着,我讓學生回憶: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主要寫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動?學生快速地瀏覽課文,看看在這些節日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並讓學生把詳寫的部分做上記號。然後教師做板書。

三、 深入詳寫片段,感受民俗,體會表達方法。

爲了讓學生學習的更加有效,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我讓學生在老舍先生詳寫的四天中,選擇你最喜歡一天深入地讀文,讀到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畫下來,並結合自己過年的感覺,簡單地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寫完後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感受。整個交流過程要注意讀悟結合,在深入瞭解北京春節習俗的同時,感受過節的熱鬧氛圍,體會老舍語言的魅力。

四、 回顧全文,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學生學習了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節的熱鬧和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說,寫法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於是我問學生:中國的春節是個非常隆重的節日,從臘八到正月十九將近有一個月的時間,詳細說起來恐怕一天一夜也說不完,爲什麼老舍先生讓“臘八、除夕、正月處一、正月十五”給我們留下了這麼深刻的印象呢?此處讓學生感受老舍先生寫作的詳略得當,語言的簡練。

五、 課後小練筆。

學習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幫助自己提高習作水平,所以,在本課的結尾我安排了一個小練筆:過年,講究的就是熱鬧、火爆、祥和。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有着濃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黃子孫都會吃團圓飯、守歲、拜年,帶着美好的心願去辭舊迎新。但年的味道卻越來越淡,正在變成電視機前對一場春節晚會的觀看。請你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所過的春節,寫一篇短文,談談感受或希望。

【說板書設計】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板書應該簡潔明瞭,具有概括性、指導性、藝術性。本課板書如下: 臘八: 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除夕: 真熱鬧

正月初一: 人們的活動

元宵節: 觀燈(總-分-總)

詳略得當 印象深刻

老舍《北京的春節》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下午好!

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老舍先生的筆觸,走進那一幅幅絢麗多姿的北京的春節畫吧!

下面我將從五個方面來進行說課:(幻燈片)

說教學分析

說教學目標

說教學策略

說教學過程

說教學評價

一、教學分析

(一)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節》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組唯一一篇精讀課文。全文以時間爲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爲緯線結構全文。

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脈絡清晰,詳略得當,字裏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二)學生分析

六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對生活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但並沒有聽說過老北京人怎樣過春節,所以對本篇課文一定很感興趣。

根據以上分析我預設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感知課文內, 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

2、過程和方法目標: 通過品味重點詞句、觀察畫面,欣賞視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3、情感, 態度, 價值觀目標: 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傳統文化。

爲有效達成三維目標我採取以下教學策略

三、教學策略

在教學活動中我利用電子白板人性化、多元化的設計,實現了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新的融合。利用電子白板提供的即時書寫和繪製圖形的功能,根據講課需求自由板書;還可利用白板的勾畫和批註功能,請學生走上講臺直接勾畫、批註,談自己的感悟,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難點,使課堂教學更加富有實效。

接下來我將從五個方面說一下教學過程。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回憶春節

上課伊始,我把從河北遠程教育網、中央電教館資源網等網站蒐集到的資料進行有效整合,利用電子白板播放了一首喜慶的歌曲並配以圖片,渲染春節的氣氛。人們喜氣洋洋購買年貨、孩子們高高興興放鞭炮、全家人聚在一起包餃子、家家貼上紅紅的春聯——春節來啦!讓孩子們繼續跟隨老舍,走進老北京,重溫那京味十足的春節。

接着,我順勢提問:“誰能用一個詞來概括一下,這篇課文給你留下了怎樣深刻的印象?”學生回答熱鬧、喜慶、團圓,教師可以利用白板即時書寫的功能相應的板書 :熱鬧、喜慶、團圓。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在讓學生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從整體上感知文本,梳理文章脈絡,爲進一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二)瀏覽課文,理清順序

我向學生提問,老舍先生可是個老北京,那麼他在寫這篇課文的時候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引導學生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教師隨機板書:時間順序

(三)默讀課文,分清詳略

要求學生快速默讀課文,並提出問題“老舍先生重點寫了哪幾個節日?看看在這些節日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並且在詳寫的部分做上批註。(請學生來講臺做勾畫)

這時候可以利用白板的勾畫、批註功能,請學生走上講臺,拿起電子筆在白板上直接進行批註、交流,談自己的感悟。

比如有學生批註到“除夕真熱鬧,家家,到處,男女老少”等詞語看出對除夕的描寫最詳細。還有的說元宵節描寫最詳細,因爲從“又一個高潮,處處,整條”等詞語,以及關聯詞“有的?有的?有的?有的”中能體會出濃濃的年味。

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得白板不僅僅屬於教師,也屬於了學生。

在學生明確了詳寫的四個節日後,教師相應的寫出板書:詳略得當

(四)精讀體味,小組合作

葉老曾說過“教是爲了不教。”爲了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我因勢利導讓學生在老舍先生詳寫的四個節日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進行自由結組,從而形成四個方隊:臘八隊,除夕隊,初一隊,元宵節隊。

這樣學生不僅可以自由選擇學習內容,還可以自由選擇學習方式,從而使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情感和信息交流呈現雙向或多項交流的局面,使學生始終保持一種自覺,主動,熱情的學習狀態,投入到讀、思、議、話等語文實踐活動中去。

接着我出示了第二個問題:這一天人們都做了什麼?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學生開始深入地讀課文,小組討論,進行彙報。

當除夕隊指出 “熱鬧”一詞時,我適時的播了幾張圖片,放鞭炮、燃禮花、除夕守歲、開門迎福、財神恭喜發財,給孩子們營造了喜慶、熱鬧、團圓的氣氛。 當元宵隊在彙報總結了元宵花燈不僅數量多,顏色多,而且種類也很多時;我又播放了一段元宵燈展視頻。給孩子們創設了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感受濃濃的年味。 當臘八隊正津津有味的沉浸在老舍筆下的臘八粥的濃香和臘八蒜的色如翡翠時,我順勢展出了幾張臘八粥和臘八蒜的圖片。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在觀察臘八蒜的色如翡翠時,我們可以利用白板的放大鏡功能對圖片進行放大,從而有效緩解教室空間和學生視力之間的矛盾。

看着孩子們垂涎欲滴的樣子,我趁機調了一下他們的胃口:“大家想不想現場品嚐一下臘八蒜!”“想!”孩子們異口同聲的回答。於是我端出事先準備好的臘八蒜請同學們品嚐。以下是我上課時的幾張圖片,與大家共享。

當又酸又辣的臘八蒜滋潤着孩子們的味蕾時,他們切身體會到老舍筆下的臘八蒜的色味雙全,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此時此刻,課堂氣氛也達到了高潮。

到這裏一幅幅熱鬧、喜慶、祥和的春節畫卷讓學生眼界大開,回味無窮。

(五) 走進生活,走近民俗

學習文章的目的就是爲了更好地幫助孩子們提高寫作水平,所以,本課的作業我安排了一個小練筆:走進生活,走近民俗。聯繫生活寫一寫自己家鄉的春節哪些習俗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學着本文的寫作方法進行作文,注意詳略得當。

最後我來說一下教學評價

五、【教學評價】

1、讀,是語文教學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學生以多種形式讀課文,在“讀、思、議、話、寫”中感悟文本,突破難點。

2、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重視小組合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究意識。課堂氣氛輕鬆活躍,達到了寓教於樂的教學效果。

3、利用電子白板多功能的特點,針對教學環節中的問題隨時進行相應的板書, “黑板”變“白板”,教學更精彩;還可利用白板的勾畫、批註功能,請學生走上講臺,拿起電子筆在白板上直接批註、交流,這使得白板不僅僅屬於教師,更重要的是它也屬於了學生;還可以適當運用放大鏡對圖片進行特殊處理,能夠有效緩解教室空間和學生視力之間的矛盾;同時播放圖片、音樂、視頻給學生營造了身臨其境之感,解決了傳統教學難以解決的問題。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傾聽!

老舍《北京的春節》說課稿 篇3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六課,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文章《北京的春節》,我的說課有七個內容:說教材分析、說教學對象、說教學方法、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說教學評價。

一、說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節》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文中列舉了大量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裏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二、說教學對象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學感悟能力,能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並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初步感受文章的生動形象和優美的語音。而老舍先生在本文中運用通俗的風格和京味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這使有些學生理解本文有一定難度。

三、說教學方法

本節課我採用了創設情境法、讀中感悟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四、說教學目標、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a、學會本文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b、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c、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

2、能力目標

a、培養學生讀中理解、讀中想象的能力

b、提高學生閱讀速度、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引發瞭解民風民俗的慾望,激起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教學難點: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爲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情境導入、共話春節,激發心中興趣

上課伊始,我出示了一首老北京過春節的歌謠和北京春節的圖片,學生對歌謠一定很感興趣,以此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繼續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重溫那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那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2、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讀正確,句子讀通順

(2)請13名學生按自然段論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畫,作者寫了春節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動。

(3)交流彙報。老師板書:臘八———臘月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確老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結束)

(4)說說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什麼印象?(引導學生結合閱讀說出“熱鬧、忙亂、喜慶、團圓”等初步感受)

3、入境學文、精度品味

(1)讓學生選擇出文中的春節裏你印象最深的一個日子,反覆讀一讀,能品出年的什麼味道,在空白中批註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彙報

A、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爆竹的聲音,文中哪些地方提到?(孩子們準備過年,第二件大事就是買爆竹;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響起來,除夕鞭炮聲絡繹不絕;正月初一,門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正月十五元宵節,小孩子們買各種花炮燃放,在家有聲有光的玩耍)

B、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文中有關飲食的句子(臘八粥、臘八蒜;雜攔兒;二十三;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麼的都準備充足;除夕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過年都吃餃子,正月十五,這一天,大家必須吃元宵呀)。說說體會(充足、美味、豐盛)

b、人們一年辛苦勞動之後,對自己勞動所得的展示與享用,洋溢着幸福感與滿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將年過的有滋有味

C、年的味道是開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廟會,元宵節的燈會。體會人們的輕閒、娛樂、高興地心態

b、結合自己的實際。說說文中大人、小孩的快樂

4、品讀課文、感受民俗

(1)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春節中最熱鬧、喜慶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認真讀第七自然段,聯繫你過年時的感覺,說說怎麼樣理解“除夕真熱鬧”

(3)配歌曲《恭喜》朗讀課文,體現“除夕真熱鬧”

5、作業

(1)默寫生字

(2)說說你們家是怎麼樣過春節的

(3)蒐集春節有趣的民俗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應該簡潔明瞭,具有概括性、指導性、藝術性、本課板書如下:

北京的春節——獨特的民俗文化

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熱鬧、喜慶、團圓、祥和

七、說教學評價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指引着教師的教學活動,也指引着學生的學習活動。我是這樣設計整個教學過程的,但是具體的課堂教學還要依據課堂情境進行調整。

老舍《北京的春節》說課稿 篇4

一、課文簡說: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不同地區、不同的民族過春節,都有着自己獨具特色的風俗習慣,本文作者——著名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筆,“俗白”的風格,京味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展示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和美好,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

二、教學目標:

1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臘月、初旬、展覽”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三、難點、重點:

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四、教學流程:

我的導學案分爲自學跟蹤與合作展示。

在自學跟蹤中,第一大塊爲反饋預習:

1.簡明扼要的反饋預習收穫。

2.檢查學生讀課文的情況。(目的是對學生在家中預習的一個檢測,養成會預習,預習達到實質的一個好習慣)

第二大塊是學習對子互學互悟的階段:

1.學習對子學習生字、詞語。

2.正確書寫詞語。(完成了教學目標中的第一個目標,這樣的教學手段,對基礎知識的鞏固是必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

第三大塊是初識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1.學習對子正確流利地讀課文,思考:按照老規程,北京是怎麼過春節的?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目的是初讀內容,對課文一個簡明的概括)

2.填表,瞭解春節的時間相對應的風俗習慣:(本文時間跨度大、內容多,從臘八初寫到正月十九,列舉了一系列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所了,理清寫作思路是學好本課的一個關鍵,相對應列表出示,學生們一目瞭然,把這個教學難點也迎刃而解了。)

3.有感情的朗讀,練習難讀的句段:讀中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在合作展示中,設計了五個題:

1.聽寫生字(對基礎知識的一個鞏固)

2.課文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一題是針對教學難點而設計的,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展示,補充、質疑來理解作者爲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3.詳寫片段,感受北京春節的熱鬧,體會老舍先生語言的魅力?(這也是課文最突出的一個語言特色,口語化,幽默詼諧,北京味十足。老舍老先生說:“文字要生動有趣,必須利用幽默。乾燥、晦澀、無趣,是文藝的致命傷。"文中藉助修辭手法和語言要素的綜合作用,來達到預期的效果。)

4.老舍爺爺在《北京的春節》裏寫”做年飯“和”吃團圓飯“都只寫了一句話。但梁實秋和斯妤卻寫得很多詳細,談談你的體會。(學習語文,最終目的是爲了寫作服務,所以設計了這兩題,通過事例來學習詳細得當的表達方法,運用到生活實際,這個小練筆來突破難點。)

5.課文中描寫小孩子過春節的部分讀一讀,再聯繫實際,說說你怎樣過春節的?

6.探討與反思,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收穫到了什麼?請寫下來。(會反思,會總結)

教學反思:

1、在教學中,我努力地想讓孩子們多說一點,把課堂還給他們,同時忽視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在今後的授課中,我應該學會把握教材,課上適當的放和收。

2、指導學生整理資料不到位,學生課前收集了大量的資料,他們還沒有學會處理資料,不知道可以去除一些關係不太緊密的內容,從一大堆資料中提煉一些有用的精華資料。因此,我還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啓發學生、耐心地培養學生,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3、感悟老舍淳樸、風趣、通俗的語言程度不夠,老舍先生的語言是很有風格的,對作者語言的體會應該結合具體的語句和語境來感悟,本課的感悟程度還不夠,不能達到學生積累語言的目的。

老舍《北京的春節》說課稿 篇5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3.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

學習重點:

引領學生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學習難點: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1、關於古今描寫春節的文章、詩詞、童謠、春聯等。

2、學生假期拍攝的優秀傳統文化的照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教師引導談話:

同學們,寒假時老師給同學們佈置了一道語文生活實踐題——“優秀傳統文化在我身邊”的拍照,很多同學都完成得不錯,都按要求發到了老師的郵箱裏,下面我們來展示大家拍攝的照片。(學生欣賞圖片)

那麼,根據我們上節課讀課文了解的情況,你能說說說說北京人是怎樣過春節的?你印象深的有哪些?

生交流:我印象深的有臘八,除夕,初一,正月十五。

2、師爲什麼你對這些內容印象深刻?

生交流:因爲作者詳細的寫出了這幾天包含的春節的習俗。

3、教師繼續談話:這長達四十多天的春節被作者稱爲美好快樂的日子,這節課我們班三個學習小組繼續深入的品讀課文,瞭解春節的習俗,挖掘其中的文化內涵,感受老舍先生對這些日子的描寫。

(設計意圖:回顧寫作順序和主要內容,對這節課的學習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

二、根據導學案分小組自學課文

1、明確學習任務。每四人小組選擇一個日子,讀讀課文,弄明白作者寫了哪些民俗,交流你查找的資料,談一談感受。

2、小組交流自學。

三、彙報學習成果

(一)第一學習小組彙報讀書情況

1、教師談話:哪位同學能選擇一個日子來介紹?

2、生交流:我們組選擇的是臘八這一天。課文主要講了熬臘八粥,泡臘八蒜這兩樣習俗。並交流蒐集到的相關資料。

3、師評價補充:你們查找的資料既讓我們瞭解了知識,又讓家鄉人民感到自豪。還有誰能補充介紹?我想補充一點,臘八粥諧音臘八祝。在民間有祝福農業生產的意味。能讀一讀你們喜歡的句子嗎?

4、生讀:

(1)“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2)“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

5、教師創設情境引讀:對,正是由於臘八粥是由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熬成的,材料豐富品種衆多,所以,作者說-----這正是老舍語言的特點,我們再讀讀-----

6、男女比賽讀、師:請你來讀。還有誰想讀?男女賽讀,師評價。大家一起來讀。

誰能帶我們領略其他日子裏的春節文化?

(設計意圖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學,朗讀,多次與文本交流,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以及默讀、朗讀能力,對課文內容更加熟悉。其次教師範讀和指導學生採用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學生深刻體會老舍語言的特點。短短几分鐘學生體會到老舍語言的幽默風趣,不用說教,不用硬塞,一切都順其自然。)

師:誰能帶我們領略其他日子裏的春節文化?

(二)第二學習小組彙報

1、這個小隊的代表彙報他們隊喜歡的段落是除夕後,並交流蒐集到的有關資料。小隊一起朗誦除夕全段。

2、教師談話:當家家戶戶都貼上了紅紅的春聯,你感受到了什麼?

師:讓我們繼續體會,誰還能從文中的句子中看出除夕的熱鬧?

3、生交流: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

4、師引導過度:但是這樣的團圓遠遠不如親人回家的溫馨,所以課文上還說——引讀---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

5、師播放爆竹聲和喜慶的畫面課件,此刻你想到哪首詩?你似乎看到什麼場景?

生交流:看到人們放鞭炮、歡慶、品嚐美味、玩遊戲的場景

6、師:是啊,這真是“色”“味”“聲”“情”齊全的除夕之夜。讓我們一起讀中體會,師引,生接讀。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有三個環節恰如其分:第一,音像造境、爆竹、音樂將學生很自然的帶入情境中;

第二,古詩連接與校本課程“古詩文”結合,使背誦的古詩和課堂學習緊密結合,不僅加深了對詩歌內容的理解,進一步強化對語言的積累;

第三展開想象,讓學生充分想像場景結合自身的體驗拉近與文本、與作者的距離,那份熱鬧與喜慶不僅看得見、摸得着,更能用心品悟。)

(三)熬過了除夕夜,人們通過守歲把美好的祝福贈給了長輩和孩子,於是正月初一到來了。下面請第三學習小組的隊員來介紹介紹。

1、生交流:課文主要講了初一的光景,男人拜年,女人招待客人,小孩子逛廟會。通過交流資料,我們發現直到現在初一的過法都差不多。現在人們仍舊是拜年,逛廟會等。

2、師引導:那麼有沒有不同呢?雖然還在拜年但是方式有很多創新對不對?

3、生交流,現在我們可以用打電話,發電子郵件和電子賀卡,發短信,網聊的方式給遠方的親友拜年。

4、師評價:你們是多麼愛我們的節日——春節,是啊,春節的快樂屬於海內外每一個龍的子孫。

四、總結拓展,昇華感情

1、師:大家被春節的魅力吸引,老師也是如此。其實我們中國還有很多歷史悠久的節日,誰能說一說?

2、生:端午節,中秋節,清明節等。

3、深化主題,課件出示對聯,全班齊誦:

共賞圓月,不忘骨肉父老;

喜迎中秋,懷念臺灣同胞。

4、自主閱讀“閱讀鏈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較:同是寫過年,在寫法上有哪些不同?

3、學生交流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體會到老舍爺爺在《北京的春節》裏寫“做年飯”和“吃團圓飯”都只寫了一句話。但梁實秋和斯妤卻寫得很詳細。同時懂得,同樣寫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寫法。)

五、佈置作業,課外拓展。

以“春節”爲主題,辦一期手抄報。內容如下:

1、春節印象:寫關於“優秀傳統文化在我身邊”的習作。

2、春節花絮:編春節的傳說習俗。

3、精彩再現:摘抄關於春節的詩詞佳句。

4、節日集錦:調查我國傳統節日知多少。

(設計意圖:課後作業提升了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使課堂學習內容得到拓展和延伸,爲學生創造思維拓展積累搭設了階梯。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可進行個性化的選擇。)

老舍《北京的春節》說課稿 篇6

一、教學目標

(一)積累文中的生字詞,熟讀課文,感受老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

(二)梳理文章寫作順序,把握詳略安排及其效果;

(三)品讀課文,體會“京味兒”語言的特點。

二、教學重點

(一)積累文中的生字詞,熟讀課文,感受老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

(二)梳理文章寫作順序,把握詳略安排及其效果。

三、教學難點

(一)梳理文章寫作順序,把握詳略安排及其效果;

(二)品讀課文,體會“京味兒”語言的特點。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時目標

1.積累文中的生字詞,熟讀課文,感受老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

2.梳理文章寫作順序。

(二)導入

春節,可以說是我們中國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了!由於我國幅員遼闊,民族衆多,“百里不通風,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區,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風俗。今天,我們就跟隨老舍先生,走進《北京的春節》,感受老北京春節的魅力吧!

(三)文化常識

1.作者介紹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作家。1951年,因爲創作了話劇《龍鬚溝》,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他勤於創作,被譽爲文藝隊伍中的勞劫模範。主要作品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茶館》《龍鬚溝》《殘霧》《方珍珠》《春華秋實》等,他的作品都收集在《老舍全集》裏.我們首學過他的寫景抒情散文《草原》。

2.寫作背景

本文選自《老舍全集》第十四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版),有刪改。本文寫於1951年,作者剛從美國回來,當時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新中國的新面貌、新氣象深深地感染了老舍。他在這段時間寫下了好幾篇歌頌北京的散文,《北京的春節》就是其中之一,文中描寫了北京人過春節的風俗和熱鬧氣氛,表達了對新中國、新社會的讚美。

(四)預習檢測

1.讀準下列加點字。

初旬(xún)翡翠(fěi)展覽(lǎn)擺攤(tān)栗子(lì)榛子(zhēn)

眨眼(zhǎ)通宵(xiāo)燃放(rán)小販(fàn)嫺熟(xián)

蒜瓣(suàn bàn)摻和(chān huo)

2.多音字辨析。

3.解釋下列詞語意思。

摻和:摻雜混合在一起。

嫺熟:熟練。

萬不得已:實在沒有辦法;不得不這樣。

截然不同:形容兩種事物毫無共同之處。

各形各色:不同形狀、不同顏色,形容種類很多。

張燈結綵:張掛彩燈、綵帶等,形容場面喜慶、熱鬧。

殘燈末廟:指春節快要結束了。

(五)初讀感知

1.快速默讀課文,思考:按照老規矩,北京人是怎樣過春節的?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結合閱讀心得,說出“熱鬧、忙碌、喜慶、團圓”等初步感受。(板書:熱鬧、忙碌、喜慶、團圓)

2.選自己印象最深的或最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其餘同學一邊聽一邊想,作者寫了哪些日子裏人們的活動?可以用筆畫下來,也可以用喜歡的符號標出來。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閱讀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並清除學習上的障礙,包括字、詞、句等,以便進一步深入學習課文。同時,培養學生邊讀邊想、讀書動筆的習慣。

(六)再讀梳理

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按照老規矩,北京人是怎麼過春節的,作者圍繞北京的春節都寫了哪些重要的日子?其寫作順序是什麼?自己想好後,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談論,並仿照示例填寫下表。

時間風俗習慣或人們的活動

臘月初八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明確:

時間風俗習慣或人們的活動

臘月初八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臘月初九至臘月二十二孩子:買雜拌兒,買爆竹,買各種玩意兒;

大人:預備過年的物品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放鞭炮,吃糖

過了二十三大掃除,把各類吃的預備充足

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貼對聯,貼年畫,燈火通宵,放鞭炮,吃團圓飯,守歲

正月初一店鋪關門,男人拜年,女人待客,小孩子逛廟會

初六店戶開張,還可以逛廟會,逛天橋和聽戲

元宵節看花燈,小孩子們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寫作順序:時間順序。

(六)小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朗讀和小組合作交流,瞭解了北京春節那豐富多彩的風俗習慣,也初步瞭解了課文的寫作順序。希望大家回去再美美地朗讀課文,並把你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下節課,我們將深入瞭解北京春節那濃濃的“年味”,學習本文的寫作方法。

(七)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

老舍

熱鬧、忙碌、喜慶、團圓

時間順序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瞭解到作者是按照時間順序介紹北京春節習俗的,初步感受了北京春節的特點。這節課,我們將繼續走進北京的春節,感受北京的春節所具有的獨特魅力,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

(二)默讀思考

默讀全文,思考:老舍先生爲我們展示了許多北京過春節熱鬧的片段,請問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個片段?說說你的理由。

明確:各抒己見,言之有理即可。

(三)精讀體悟

1.在這些片段中,作者詳寫了哪些內容,略寫了哪些內容,這樣安排有什麼好處?

明確:本文詳略安排得當,主次分明。對於最能表現老北京獨特習俗的內容進行了詳寫。如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初一至初六、正月十五這幾日,作者比較詳細地描寫了人們的各種活動,尤其是元宵節,這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作者進行了重點描繪,凸顯美好快樂的氣氛。在詳寫部分中,作者也並非面面俱到,而是分別突出描寫這些日子裏最具特色的一兩個民俗活動,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如臘八,作者選擇熬臘八粥和泡臘八蒜兩個傳統習俗來寫;除夕,寫了人們穿新衣、貼對聯、趕回家吃團圓飯、守歲等習俗:初一至初六,則主要描述了拜年、逛廟會的習俗;初一至初六,則主要描述了拜年、逛廟會的習俗;正月十五,主要寫了賞燈的習俗,吃元宵也被提及,但僅用一句話帶過。其他日子裏,人們的活動並無特殊性,如採買東西、打掃屋子等,作者沒有詳細描述,僅用精練的語言簡單提及,並把這些內容按時間順序,編排在課文的各部分,使得整篇文章完整流暢。

2.找出課文中描寫孩子們過春節的部分讀一讀,用自己的話複述一遍,並說說作者爲什麼重點描寫這一部分。

明確:對於第一個問題,只要學生能說出大意即可。第二個問題要緊緊圍繞着更加突出地表現了北京春節的熱鬧、喜慶特點來表述。

(四)品讀賞析

老舍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他的很多作品都富有濃郁的“京味兒”,本文語言也是如此。請大家讀讀下面的句子,注意加點的詞語,並從課文中再找出一些語句,加以體會。

1.孩子們喜吃這些零七八碎兒,即使沒有餃子吃,也必須買雜拌兒。他們的第二件事是買爆竹,特別是男孩子們。恐怕第三件事纔是買玩意兒——風箏、空竹、口琴等,和年畫。(能不能改成“零碎的東西”“玩具”)

2.白雲觀外的廣場上有賽轎車、賽馬的,在老年間,據說還有賽駱駝的。

3.臘月和正月,在農村正是大家最閒在的時候。

明確:

1.“零七八碎兒”意思就是零零碎碎,“玩意兒”指玩具。這兩個北京人常說的口語詞,表現出一種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地域特色,也表達出作者的喜愛之情。如果改用“零碎的東西”“玩具”之類詞語,則缺少了這種“京味兒”。

2.“老年間”指很早以前、古時候,多用在口語中,且帶有傳統民間習語的色彩。用上這個詞,整個句子顯得親切樸實。

3.“閒在”指清閒自在,帶有鮮明的口語化色彩和地域色彩,質樸平實。

(五)拓展閱讀

閱讀課後的“閱讀鏈接”,想一想其中描寫的春節與老舍筆下的春節有什麼不同,想好後與同學交流。

明確:斯妤的《除夕》重點寫了“我”對一家人過除夕的一段回憶,表現了閩南老家除夕的習俗,讓人感受到不同地域不同的民俗風情,感受到除夕闔家團圓、其樂融融、溫馨快樂的氛圍,也感受到作者對親人的思念、懷念之情。老舍筆下的春節,則像是一幅民俗畫卷,表現出傳統節日中,人們共同的活動和體驗,以及共同的文化心理。

(六)總結

這篇散文以時間爲順序,用樸素自然、充滿濃部“京味兒”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表現了北京春節的隆重與熱鬧,展示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和美好,表達了作者對新中國、新生活及祖國傳統文化的讚美之情!

(七)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

老舍

詳略得當“京味兒”十足

老舍《北京的春節》說課稿 篇7

教學目標:

1、瞭解北京春節的風俗風俗,感受春節的熱鬧氣氛。

2、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

3、激發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1、瞭解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老北京春節的熱鬧氣氛。

2、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新課

教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初步感受到了北京春節的濃濃的“年味”。其實,在整個春節的系列活動中,雖然有些繁文縟節,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雜陳,蘊涵着最豐富的傳統,值得我們細細咀嚼。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嚼嚼這一獨特的味道。提問:我們知道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寫了春節的時期的幾個重要日子活動。那麼,文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在文中詳寫的四天中,我們已經學習了“臘八”這部分,現在大家來回憶一下:臘八的時候,人們做些什麼?從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語言風格?

二、深入閱讀,體會氣氛。

1、指導品讀“除夕”,指名朗讀,說說: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1)抓關鍵詞,“趕,到處,都穿起,貼上”感受除夕的喜慶、熱鬧。

(2)抓“除非,萬不得已,必定”體會春節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團圓的氛圍。

(3)指導學生感情讀文

2、指導品讀“正月初一”。

小組齊讀,邊讀邊思考:

(1)正月初一與除夕的氣氛有什麼不同?

(2)正月初一這一天人們都在做些什麼?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3)你們春節拜年嗎?說說你拜年的經歷。

(4)引導學生了解廟會時怎麼回事?

3、指導品讀“元宵”。

全班齊讀,邊讀邊畫:

(1)分別畫出表示燈的數量多的詞句,說說你表示燈的種類多的詞句,體會人們對元宵節的熱情。

(2)如果你置身於這燈的海洋,你會是什麼樣的心情?你能用朗讀將自己的心情表達出來嗎?(指名朗讀展示)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語句研讀,創設情景讀,結合生活體驗,深入走進北京人的春節,感受人們的歡樂和濃濃的民俗風情]

二、拓展閱讀,領悟表達特點:

1、提問:作者寫這篇文章表達了他怎樣的情感?

2、引導分析:這篇文章爲什麼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在表達手法上有什麼特點?

(歸納本文的寫作特點:一是按時間順序進行有條理的敘述:二是詳略得當,詳寫春節中的高潮部分,略寫其它部分;三是語言通俗,簡練。)

三、延伸談話,瞭解風俗。

1、師:北京的春節是很吸引人,但在不同的地方,會有一些不同的風俗嗎?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資料。

2、啓發思考:我們所瞭解到的這些春節風俗今天是否依然廣泛存在??你覺得現在過年的氛圍濃嗎?說說你的感想。

(學生自由暢談)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引發他們對如何傳承中華民俗文化的思考。]

四、作業

小練筆: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的實際寫一寫你是怎樣過春節的。

老舍《北京的春節》說課稿 篇8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作者老舍先生用樸素自然、流暢通達的語言,展示了豐富多彩的節日習俗,再現了老北京人過春節的隆重與熱鬧,溫馨與美好。文章以時間爲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爲緯線結構全文,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裏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學情分析:

雖說是六年級的學生,但由於該班基礎極差,只有少部分已具有一定的自學感悟能力,能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並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本文老舍用那如椽的大筆、“俗白”的風格、京味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語言和北京春節民風民俗的理解,對於南方的孩子們是不容易的。且課文詳略得當的表達方法運用及其好處,學生的理解也具有一定的難度。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十四個生字,正確讀寫“翡翠、萬象更新、燈火通宵、日夜不絕、截然不同、萬不得已、張燈結綵、有聲有光、各形各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

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3、學習課文的表達順序,體會詳略得當的寫法。

德育目標: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引發瞭解民風民俗的慾望,激起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瞭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2、學習按一定的順序、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教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爲什麼喜歡今年的春節你是怎樣過的

2、播放春晚部分精彩場面的錄像,喚起學生對春節時熱鬧喜慶氣氛的回憶。

3、播放童謠課件,讓學生初步瞭解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樣過春節的,並說說自己的感受。

北京童謠: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4、現在,我們就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過一個京味十足的春節,去感受那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民族文化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通讀課文,把生字讀正確,句子讀通順,並標自然段序號。

2、說說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三、理清順序,感受年味

1、學生按自然段輪讀課文,畫表示時間的詞。

2、作者寫了春節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動

3、彙報交流,在這些日子裏具體有哪些風俗習慣你發現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的嗎

4、自由讀文,品年味。

5、全班交流彙報,總結年味。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①爆竹的聲音,是春節特有的聲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寫到

②整個春節都瀰漫着爆竹的味道和煙火的味道,過年的熱鬧、火爆的氣氛盡在其中,已經與傳說中恐嚇叫“年”的怪獸無關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①找文中描寫有關飲食的語句讀一讀,說說你的體會。

②人們一年辛苦勞動之後,對自己勞動所得的展示與享用,洋溢着幸福感與滿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將年過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開心的味道。

①正月初一逛廟會,正月十五元宵節的燈會,能使我們體會到人們清閒、娛樂、高興的心情。

②結合自己的實際,說說文中大人、小孩各自的快樂。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導入課文

教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初步感受了北京人是怎樣過春節的。你能說說北京的春節整體上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嗎這節課我們着重探究寫作順序和主要內容。

二、深入閱讀,體會寫法

1、快速讀課文,想一想:在文中詳寫的四天中,你最喜歡哪一天畫相關句子,和小組同學說說自己的感受。

2 、深入研讀詳寫部分,感受北京春節的熱鬧氛圍,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1)、指導品讀“臘八”。邊自由朗讀描寫“臘八”的語段,邊想一想:

①臘八的時候,人們做些什麼你們家在這一天會做同樣的事嗎

②從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語言風格

(2)、指導品讀“除夕”。聯繫自己過年時的感覺,說說怎樣理解“除夕真熱鬧”。

①從人們活動的角度來體會。

②從“味、色、音”的角度來體會。

③除夕夜可以說是春節中的高潮,在熱鬧、喜慶、團圓的氣氛中,有多少人除夕夜無眠。試着用你的朗讀把它表現來。

(3)、指導品讀“正月初一”。小組齊讀,邊讀邊思考:

①正月初一與除夕的氣氛有什麼不同

②正月初一這一天人們都在做些什麼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③你逛過廟會嗎說說你的感受。

(4)、指導品讀“元宵”。如果說除夕是以家庭爲單位的熱鬧,那麼元宵節的燈會則是全民同慶的狂歡。認真默讀課文第11、2自然段,從哪些詞句中可以感受到元宵的燈特別的多

①勾畫寫燈的語句,自由朗讀體會。(燈的數量多: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像辦喜事,有名的老鋪子要掛幾百盞燈來。燈的種類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②談談自己的體會。

教師小結:第13自然段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每個部分都以表示時間的詞開頭。作者在整體介紹春節習俗的同時,着力突“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這四天,讓春節的風俗習慣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就是詳略得當寫法的好處。

三、提問引導,領悟特點

1、提問:作者寫這篇文章表達了他怎樣的情感

2、引導分析:這篇文章爲什麼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在表達手法上有什麼特點(一是按時間順序進行有條理的敘述;二是詳略得當,詳寫春節中的高潮部分,略寫其他部分;三是語言通俗、簡練。)

老舍《北京的春節》說課稿 篇9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難點: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學生回憶剛剛過去的寒假裏度過的節日——春節。從而引出老北京的春節,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簡單瞭解作者——老舍

『設計意圖』:以課堂爲起點來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貼近生活,聯繫實際。

(二)檢查預習

1、出示生字旬熬蒜醋餃翡拌榛慄箏鞭麥寺逛

(1)指名讀,評議

(2)學生找出自己易錯的字

(3)老師強調“熬”字,並用白板演示“熬”的筆順

2、出示詞語輕聲:餃子榛子栗子風箏規矩摻和紅火兒化:雜拌兒零七八碎兒玩意兒多音:萬象更新正月間斷分外

(1)自己讀

(2)指名讀,並評議

(3)強調“間斷”的“間”讀四聲

『設計意圖』:詞語是文本構建的基礎,詞語教學變得精彩,爲閱讀教學的創新與精彩夯實基礎。

(三)初讀課文,理清順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

1、“照老北京的規矩”,作者在文中依次寫了春節中哪些重要的日子。

2、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3.交流彙報,老師相機板書: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確老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結束)說說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引導學生結合閱讀說出“熱鬧、忙亂、喜慶、團圓”等初步感受。)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找一找,畫一畫依次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幫助學生感知課文的敘述順序,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爲學生理解課文做好準備。

(四)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師: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北京人過得是這樣熱鬧、開心,字裏行間都瀰漫着濃濃的年味。帶着要求再大聲朗讀課文精讀要求:

1、標出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抓住關鍵詞語或句子反覆朗讀,理解感悟,並在書的空白處做批註。

2、小組討論交流

3、集體交流預設:

臘八: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1)熬臘八粥:“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體會到老舍先生語言的通俗和有趣。“農業展覽會”是說粥裏的各種豆、米、乾乾過非常多,多得好像聚在一起開展覽會。(課件演示,臘八粥的圖片)

(2)泡臘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雙美”兩個詞,體會到老舍先生語言簡練,給我們呈現出一幅鮮明的畫面,這也是老舍先生語言的魅力。

除夕。抓住總起句“除夕真熱鬧”來體會。

(1)從人們活動的角度來體會。“家家趕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還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足以看出人們差不多全都在慶祝除夕,當然熱鬧了。

(2)從“味、色、音”的角度來體會。“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紅紅的對聯”“各色的年畫”“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老舍從香味,到色彩,到聲音,進行了全方位描寫,充分表現了除夕的“熱鬧”,足見老舍先生描寫的細膩。

(3)理解“守歲”:一重意思,年長的人守歲,有珍惜光陰的意思;二重意思,年輕的人守歲,則是爲了父母延壽。

(4)把自己的感受融入課文,用自己的朗讀表現出來。

(5)創設情境:播放歌曲《春節序曲加放爆竹聲》,聽着這喜慶的樂聲,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場景?

(6)花樣讀:I除夕是普天同慶的快樂,大聲讀,出示: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屋裏貼好了各色的年畫。II除夕是通宵達旦的熱鬧,大聲讀,出示: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III除夕是通宵達旦的熱鬧,大聲讀,出示: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

正月初一。主要通過人們的活動來體會。

(1)與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數鋪戶要到初六纔開張。

(2)人們的活動:男人們在午前到親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們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販們在寺廟外邊擺攤,小孩子們則愛逛廟會,還有很多人蔘加賽馬賽駱駝的比賽呢!總之,每個人都沒閒着,或者走親訪友,或者逛街、比賽,可謂輕鬆自在。

元宵。主要通過對燈的描寫來體會。

(1)勾畫出寫燈的語句,自由朗讀體會。

(2)談談自己的體會。燈的數量多:從“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家中也有燈”等詞句就可以感受到。燈的種類多:從“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燈”可以感受到。抓住四個“有的”,並在理解的基礎上正確運用“有的”說一句話

(3)老舍先生着力描寫燈的數量多,種類多,目的是什麼?爲了突出“元宵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出示:“元宵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這句話,讓學生體會並感情朗讀。抓住“又”,和前邊的課文相聯繫。設計意圖:“默讀——思考——討論——交流——朗讀”這一閱讀過程,讓學生深切感受到北京春節的喜慶、熱鬧、祥和的氣氛。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默讀、朗讀,多次與文本交流,培養學生默讀、朗讀能力,對課文內容更加熟悉。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學生之間的讀書交流,我們可以看出:學生之間的評價已經不單純去評價別人讀書的好壞,而是伴隨着自己對句子的理解和感悟來進行評價,把評價與交流閱讀體會結合起來。

(五)聯繫實際,深化感受

師:過年最高興的就是小朋友們,在過年的時候你覺得最有意思的是什麼呢。

『設計意圖』:課堂教學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理應以課堂爲起點來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並真正受到啓迪,才能賦予課文以生命和活力。

(六)作業設置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所過的春節,寫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談談自己的感受或希望。

『設計意圖』:作業與生活緊密聯繫,把書本與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延伸了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