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高二語文《禮拜二午睡時刻》教案

高二語文《禮拜二午睡時刻》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3W 次

導讀:作者選取一個夏日午睡時刻,不僅寫出了時人的昏睡,但昏睡的僅僅是衆人的身體嗎?不,昏睡的還有衆人的同情心和悲憫心,而母親卻在這一刻獲得了生存的意義,獲得了她作爲一個母親的全部價值,偉大的母愛打破了“午睡時刻”衆人昏睡麻木的狀態,不斷的拷問着衆人,在母親的直視下,神父羞愧不安了,也讓我們受到了心靈的震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精彩教案,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高二語文《禮拜二午睡時刻》教案

  一、教學目標:

1、分析小說的細節描寫,品味愛的情感。

2、應該擁有一種博大的愛:關注那些苦難中的同類,關懷和同情弱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情感在小說中的魅力和作用以及小說對情感的不同處理。

2、理解“悲憫”情感和分析小說手法中節制的力量。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它博大無私,瀚如海洋;它綿長如線,細密如絲。孟郊的一首《遊子吟》,不知唱出了多少遊子的心聲與慈母的情懷。法國諺語說“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親卻是堅強的。”今天我們要學的馬爾克斯的《禮拜二午睡時刻》正如一部短小的黑白電影,在平靜的、不動聲色的敘述中展現了許許多多耐人尋味的東西。

  二、作家作品

1、作者簡介

加西亞·馬爾克斯是20世紀哥倫比亞魔幻現實主義作家,他是他父親的非婚生子,從小在外祖父家生活,外祖母經常給他講一些神話傳說和鬼怪故事,這爲他的創作打下了基礎。他的代表作有長篇小說《百年孤獨》共30萬字,因爲獨特的藝術成就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從此,他就成爲拉美小說界的“掌門人”。今天我們將學習他的另一個短篇小說《禮拜二午睡時刻》。

2、有關該作品的評價

《禮拜二午睡時刻》是我認爲最好的小說。——馬爾克斯

《禮拜二午睡時刻》是我最喜歡的十篇小說之一。——中國“先鋒小說”家餘華

“爲什麼神父都會在這個女人面前不安?爲什麼枯萎的鮮花會令我們戰慄?馬爾克斯留下的疑問十分清晰,疑問後面的答案也是同樣的清晰,讓我們覺得自己已經感受到了,同時又覺得自己的感受還遠遠不夠。”——中國“先鋒小說”家餘華

  三、文本研習

1、情節疏理

八月的一個炎熱的午睡時刻,一個母親帶着女兒到一個遙遠的小鎮祭拜因爲撬門而被當作小偷槍殺的兒子。

討論:是不是“小偷”?在母親心中他是怎樣一個人?

文本:回放一下43段槍殺的過程。53-56段母親的評價的句子。

結論:一個被貧困(麻繩作腰帶,光腳)、飢餓折磨得走投無路(低啞、極度疲憊、有氣無力)的人,偷點食物——事實上的小偷。

從母親的評價我們可以看出他一貫的表現——孝順(聽話)、吃苦(拳擊養家餬口沒辦法把牙全部拔掉),“非常好的人”

2、初步感知:

假如你是這位母親,你得知這個事實之後會是一種什麼心境?

——設身處地的想想母親的心境:接受事實,悲痛,哀嘆生活的殘酷、命運弄人。

我們看看文中是如何表現母親這過程中的情感波動的?

板書:自尊、堅強、隱忍、憤怒、悲痛

法國諺語:“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親卻是堅強的。”

3、精讀品鑑

研讀母親剋制自己情緒的語句,體會作者節制的敘事方式。

(1)她一直是直挺挺地背靠着椅子,兩手按着膝蓋上的一個皮包,她臉上露出那種安貧若素的人慣有的鎮定安詳的神情。

明確:用堅強剋制悲傷。

(2)“拖鞋穿上!”

“梳梳頭!”

“你要有什麼事,現在趕快做好!往後渴死了,你也別喝水。尤其不許哭。”

(分析三個感嘆號的作用)

小結:臨近小鎮,心中悲痛又矛盾,用命令的口吻剋制自己的脆弱,所以在語調上顯得特別強硬。

明確:以命令剋制脆弱 內心十分悲痛而故作堅強 維護自尊。

(3)找到神父之後的一番對話。

(略去敘述,找三個學生對話,注意讀出語氣。)

明確:以執拗剋制激動。

(4)母親是如何重複地說自己是小偷的母親的?請說說她說這些話的神態。

小結:這是一位堅強隱忍的母親,當要面對許許多多的流言蜚語時,愛確實需要莫大的勇氣呀!

明確:以平靜剋制憤怒。

(5)母親是如何神色自如的回憶兒子的?

好人、聽話、吃苦

小結:馬爾克斯顯然不想煽情,只是想剋制地敘述一件本身無需渲染就令人震撼的事情,也許對這樣的一位母親煽情只是一種罪惡。但是,從她簡單的言行中,我們還是可以看出這個婦女內心隱藏的悲痛是多麼刻骨銘心。也許你可以隱隱感覺到,這個婦女表面上平靜地就像大地,但是內心卻猶如地底下的熔岩,奔突激盪。鎮靜的背後隱藏着無比的悲痛和寬廣的愛。

4、面對這樣的母親,課文中出現了的其他人物是怎樣的表現?(神父與其妹妹)

(1)當母親說到“就是上禮拜在這兒被人打死的那個小偷,我是他母親”時,神父有哪些變化?爲什麼有這些變化?

明確:臉刷地紅了……頭上開始冒汗了……咕咕噥噥地說

暗示着母親內心難以忍受的痛苦。

(2)找出神父幾次勸阻母親去墓地的話語並結合背景加以分析:

A“天太熱了,你們可以等到太陽落山呢?”

小結(結合背景分析):這是一般的家常搭話,是一個神父對一個普通母親的問話。

明確:普通問候

B“等一會走吧”

小結(結合背景分析):神父對這對母女充滿了關切,他爲了避免母親受到傷害,才提出建議。

明確:關切的勸阻

C“等到太陽落山再去吧!”

小結(結合背景分析)神父試圖相勸卻又無能力,但可以看出神父心中道德的天平向母親傾斜。

明確:無奈的勸阻

板書:同情 關愛 悲憫

  五、合作探究

1、探究作品的情感與思想的蘊涵及社會價值

提問:小說中,作家描寫了死去的“小偷”的母親在世人面前的鎮靜以及神父在這位母親面前的不安。這種鎮靜與不安的“倒錯”,說明了什麼?

小結:巴爾扎克曾說:“母親的心是一個深淵,在她的最深處你總會得到寬恕。”神父在這堅強隱忍的母親面前也汗顏了,母親戰勝了道德,這種感情超越時空,一個被人唾棄的小偷,在他們的母親那找到了尊嚴,只有漫無邊際的母愛才使她面對道德輿論的時候依然一如既往的表現自己的母愛。

板書日本諺語:人生最美的東西之一就是母愛,這是無私的愛,道德與之相形見絀。

板書:“悲憫”——人類最高尚的情懷。

2、爲什麼將這麼多筆墨(70段用了14、15段)化在母女倆乘火車時一路的環境描寫?

窒息、荒涼、淒涼,不僅是寫景也是寫人物悲痛的心情。

“一模一樣”可看出母親根本沒有心情賞景,只想快點到,心情很焦急——情感的蓄勢

“荒涼”“貧瘠”,“香蕉公司”都是在暗示嚴酷的社會背景,20世紀60年代拉丁美洲國家的狀況正是如此,殖民者颶風般的掠奪和政權的反覆更使這些國家處於極端的貧困之中,人民除了經受着貧窮之外,個體生命也沒有絲毫的保障。爲下文吃苦耐力的兒子因爲飢餓偷食物作伏筆,也爲後文鎮上人們的這種麻木、矇昧提供社會背景。——懸念、伏筆

3、作品以《禮拜二午睡時刻》爲題有何深意?

作者選取一個夏日午睡時刻,不僅寫出了時人的昏睡,但昏睡的僅僅是衆人的身體嗎?不,昏睡的還有衆人的同情心和悲憫心,而母親卻在這一刻獲得了生存的意義,獲得了她作爲一個母親的全部價值,偉大的母愛打破了“午睡時刻”衆人昏睡麻木的狀態,不斷的拷問着衆人,在母親的直視下,神父羞愧不安了,也讓我們受到了心靈的震撼。這種震撼來源於母愛,來自於作家悲天憫人的一種情懷,更可能來自於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