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齊桓晉文之事》第三課時教學設計大綱

《齊桓晉文之事》第三課時教學設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4W 次

本文通過孟子遊說齊宣王提出放棄霸道,施行王道的經過,比較系統地闡發了孟子的仁政主張。

《齊桓晉文之事》第三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分析課文的論辯層次,培養學生分析文章層次的能力。

擴展文言文段的閱讀理解,提高學生的文言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

論辯層次和特點的分析

 教學難點:

論辯層次和特點的分析

 輔助用具:

ppt課件

  教學方法:

討論、分析

 教學過程:

 一、檢查學生背誦課文,以此導入授課內容。

  二、教師提示。

論辯最講究的就是技巧,而孟子面臨的對象不同一般,要談論的話題也不同一般,嚴肅和枯燥兼而有之,如果不作精心安排,用心佈局,恐怕不可能會讓齊宣王心悅誠服地說出“吾昏,不能進於是矣。願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嘗試之。”這番話來的。那麼孟子是怎樣說服齊宣王的呢?

  三、學生討論問題,教師參與學生討論,形成互動;最終達成共識。

【明確】

第一步:轉移話題,把話題納入自己的.軌道,明確王道的話題;

第二步:提出“保民而王”的觀點,肯定齊王的條件【仁心】;

第三步:宕開一筆,得出齊王“能而不爲”的結論,並證明其謬,斷其退路;

第四步:重拾話題,正面主張推己及人,推不忍禽獸之心於百姓,並將此作爲王道的途徑;

第五步:剖析齊王能行王道而不爲的真實目的及災難性後果,擺出具體措施。

 四、組織學生閱讀、翻譯下列短文。

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託其妻子於其友而之楚遊者,比及反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王曰:“棄之。”曰:“士師(獄官)不能治士,則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王顧左右而言他。

 五、師生共同歸納在上述兩文中表現的孟子論辯的共同點。

引而不發 迂迴曲折

步步爲營 層層深入

跌宕起伏 邏輯嚴謹

環環相扣 水到渠成

 六、佈置作業。

本文是孟子的代表作品之一,頗能反映孟子散文結構嚴謹、中心突出、論點明確、說理充分、感情激越、氣勢磅礴的基本特色。本文是對話體議論文,孟子要在對話中使齊宣王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張,就必須揣摸對方心理,誘使對方順着自己的思路,因此本文在寫作上具有自己獨特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