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小學二年級《我是什麼》教學反思

小學二年級《我是什麼》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59K 次

  《我是什麼》教學反思1:

這是一篇擬人的科普短文。課文採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以樸實而生動的語言,圖文並茂地向學生展示了水的變化及其利與害。文中始終不點明“我”就是水,而是通過水的形態變化和人類關係的描寫,讓讀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所以學生學起來興趣盎然。

小學二年級《我是什麼》教學反思

在識字教學時,我採取的是集中隨文識字和分散隨文識字,把生字最多的第四自然段作爲重點來教,先讓學生藉助拼音自讀、和同桌一起讀,然後在去掉拼音試讀,在學生覺得讀好了的時候,再指名讀詞語、男女生賽讀,孩子們很順利的掌握了字音。對字義和字形的理解是放在讀文中進行的,如“溫和”和“暴躁”,學生回憶家庭中爸爸媽媽的情況,藉以讀出這兩個詞的不同感情,再通過自由識記和對比識記來記住生字“躁”。“浮”“雹”字的教學是隨課文學習的,在識記時運用了換偏旁、編兒歌等識字方法。識字效果還是比較理想的。

在理解課文時,我始終以“水這位魔術師”來引導學生讀文,抓住第一、二段中的重點詞語來體會水的不同變化,藉助圖片、動畫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觀察感知水可以變成汽、雲、雨、雹子、雪,抓住“落、打、飄”來體會用詞的準確性,瞭解雲的不同變化。根據板書及時總結,梳理課文,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清晰的認識,讀懂了我是什麼。

不足之處是朗讀指導有所欠缺,學生泛泛而讀,沒有深入文本,老師也沒有及時的進行範讀引導。

對寫字的指導也不到位,雖然抓住了“衝、池、黑”,指出了兩點水、三點水、四點底的不同寫法,卻只是重點指導了一個“黑”字,指導面窄了,點評如蜻蜓點水。

  《我是什麼》教學反思2:

一、 教學目標

《我是什麼》這篇課文是一篇科普短文。課文采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態和與人的利弊關係。在教學這篇課文之前,我制定了三個教學目標: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認12個生字,會寫4個,認識雨字頭。2、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3、瞭解水變成雲、雨、雹子、雪的形態變化,學習正確使用動詞。

二、 教學環節

爲了達到以上的教學目標,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環節:1、初讀環節。利用自讀、自己發現難讀的生詞、摘蘋果讀生詞、同桌互讀、男女生分讀這幾個環節來達到認字、正確流利讀文的目的。2、整體感知環節。讓學生自己讀1到3自然段,找出水變成了什麼,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再來發現雨字頭。3、品讀環節。第一自然段利用動畫、圖片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意思,調動學生情緒,指導感情朗讀。第二自然段利用選字填空幫助學生能夠較爲準確地使用動詞。

三、 收穫

我在這次教研活動中的收穫有很多,其中最大的收穫就是學習怎樣“放”。在剛開始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爲了達到我們本次教研“關注文本語言訓練點,提升低段學生語言表達”的主題,我設計了很多教學環節,比如在整體感知水能變成什麼後,我設計了一個句式訓練“我是水,我會變,我能變成---、----和什麼”。在教學水變成雲的過程時,我設計讓學生同桌之間先說水變成雲的過程,再來看動畫。在學生欣賞了雲的各種衣服後,我設計了一個句式訓練“雲娃娃穿着怎樣的衣服”。在教學雨、雹子、雪的不同形態時,我設計讓學生帶着動作感情朗讀句子。這些繁複的設計讓我的課堂時間大大不足,可我又捨不得放棄這些在我看來可能會比較精彩的設計。後來在深入研究的過程中,聽了葉老師和中心組兩位的指導,我明白了在課堂中的任何環節都應該是爲教學目標服務的,一個教學環節再精彩,只要它是重複的、對教學環節沒有幫助的,那麼再精彩也沒有保留的必要。一堂課的`時間有限,只要能達成自己的教學目標就行,不能想着什麼都要抓。識字、寫字是低段重要任務,每堂課必須要留充足的時間來指導寫字。而且在指導寫字的時候必須要有層次,要體現學段變化,不能過於單一。

  《我是什麼》教學反思3:

《我是什麼》雖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卻描寫的生動活潑,充滿童趣。文章用第一人稱自我介紹的方法,以生動的語言,講述了水的變化及其利與害。描繪出水的各種形態。文中不點明我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

教學時我注重了以下幾點:

一、 以讀爲本,激發興趣。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文中角色(雲、雨、雹子、雪)讀有關的句子,把自己當做那個角色,讓學生自然而然地走進課文,融入課文。爲更好的理解課文做好鋪墊。

在教學雲變成雨、雹子、雪這一段時,我抓住了“落、打、飄”三個動詞來感受它們的不同特點,讓學生加動作表演出來。同時又結合演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到文章用詞的準確。然後滲透到感情朗讀上。我又請男生讀雹子的句子,女生讀雪的句子,體會雹子的力度,雪的輕盈。

在教學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再通過讀、說、演等各種形式,充分理解課文。學生自由讀,教師指導讀,讀得好的同學讀給大家欣賞……使整堂課聲情並茂,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學生不知不覺融入到課文描述的情境之中。

二、運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離不開具體形象的支撐,當學生通過讀課文理解了水變成汽的過程後,我又通過課件演示,把深奧的自然常識變得淺顯易懂,加強了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我還注意引導學生聯想和想象,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是他們懂得了課文寫的“我在池子裏睡覺,在……跳舞、唱歌、開大會。”中“睡覺”是水安靜的樣子;“散步、奔跑”是水在流動;“跳舞、唱歌”是海水在翻滾及它發出的聲音。“開大會”是指水很多,百川入海嘛。

三、學有所得,感悟提升。

學生通過課文學習,受到了環保知識的教育,相信在以後的生活中回去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約用水,保護環境。

最後,在課程結束之際,我又佈置了一個學生樂於接受的作業——畫一畫水的變化,並註上說明文字。是學生的課堂所學得以延伸。

當然課堂也有不足之處,個別同學還沒有完全融入課文的學習之中,可能是積極性調動還不夠。在教學水的不同形態是還可以滲透一些寫作技巧。

總之,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揚長避短,使自己的語文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