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下冊語文人教版馬說知識點

八年級下冊語文人教版馬說知識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9W 次

上學期間,是不是經常追着老師要知識點?知識點就是掌握某個問題/知識的學習要點。爲了幫助大家更高效的學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八年級下冊語文人教版馬說知識點,歡迎大家分享。

八年級下冊語文人教版馬說知識點

(一)課文字詞詳解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①而伯樂不常有。②故③雖有名馬,

①而:錶轉折,但是。②故:所以。③雖:即使。

①祗②辱③於④奴隸人之手,⑤駢死於⑥槽櫪之間,不⑦以千里稱也。

①祗:只,僅。②辱:(受)屈辱。③於:在。④奴隸人:奴僕。⑤駢(pián)死:(和普通馬)一同死。駢,本義爲兩馬並駕,引申爲並列。⑥槽櫪:馬槽。⑦以……稱:以……著稱。以,憑。

馬之千里①者,②一食③或④盡粟一⑤石。⑥食馬者不知⑦其能千里⑧而食也。

①……者:……的馬。②一食:吃一次。③或:有時。④盡:吃盡。⑤石:容量單位。⑥食(sì):同“飼”,喂。⑦其:指千里馬。⑧而:表承接。

①是馬也,②雖有千里之③能,④食不飽,力不足,⑤才美不⑥外見,⑦且⑧欲與⑨常馬⑩等?不可得,

①是:這。②雖:雖然。③能:才能。④食:吃。⑤才美:才能和美好的素質。⑥外見:表現在外面。見,同“現”,顯露、表現。⑦且:猶,尚且。⑧欲:想要。⑨常馬:普通的馬。⑩等:等同,一樣。?不可得:做不到。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①安:哪裏,怎麼。

①策之不②以其道,食之不能③盡其④材,⑤鳴之而不能⑥通其意,

①策之:用馬鞭趕它。策,馬鞭,這裏是動詞,用馬鞭驅趕。②以其道: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以,按照。道,正確的方法。③盡:竭盡。④材:同“才”,才能、才幹。⑤鳴:馬叫。之:音節助詞,不譯。“食之”與“策之”中的“之”都指代千里馬。⑥通其意:通曉它的意思。通,通曉、明白。

執①策②而③臨之,曰:“天下無馬!”④嗚呼!⑤其真無馬⑥邪?⑦其真不知馬也!

①策:名詞,馬鞭。②而:連詞。③臨:面對。④嗚呼:表示驚歎,相當於“唉”。⑤其:表示加強詰問語氣。⑥邪:同“耶”,表示疑問,相當於“嗎”。⑦其:代詞。

(二)重點句子翻譯

1、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馬(千里馬),也只能在奴僕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槽之間,不以千里馬而著稱。

2、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吃完一石糧食。

3、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飼養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所以(就以普通馬的食量)來餵養。

4、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才能和優點不能表現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怎麼能要求它可以日行千里呢?

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用馬鞭趕它,不能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餵它,卻不能讓它竭盡才能;它鳴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

6、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握着馬鞭面對着它,說:“天下沒有千里馬!”

7、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是他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啊!

(三)課文分析

1、主題:通篇用的是託物寓意的寫法,以千里馬不遇伯樂,比喻賢才難遇明主。作者希望統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使他們能充分發揮才能。全文寄託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不平和窮困潦倒之感,並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鍼砭和控訴。

2、作者的論點是什麼?作者是如何層層深入論證論點的?

第一段:論點: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正面論證: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反面論證:故雖有名馬……不以千里稱也。第二段:進一步從反面論證,指出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第三段:痛斥執策者的愚蠢,勾畫出執策者狂妄無知的形象。作者厲聲反詰執策者,表達中心:其真不知馬也。

3、“千里馬”“伯樂”“食馬者”各比喻了什麼樣的'人?

千里馬——有才能的人。伯樂——重視人才,識別人才的人。食馬者——愚妄、淺薄,不能識別人才的封建統治者。

4、《馬說》中的五個“也”字:

①“不以千里稱也”流露出無限痛惜的感情。②“安求其能千里也”,表現作者憤怒譴責的感情,而且包含着訴諸讀者正義感的意圖。③“其真不知馬也”有作者的痛切之感,更有對食馬者的深刻嘲諷。④“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的“也”字,是作者故作頓筆,有暫時了結,不再說下去的意思,可以省卻一些無用的話。⑤“是馬也,雖有……”中的“也”字,顯然是提醒讀者注意食馬者的無知給千里馬造成的後果。

5、全文“不”字的理解:

①嘆無人識才。“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沒有“伯樂”,千里馬“常有”也就等於沒有。“不以千里稱也”:道出了千里馬遭遇之不幸,結局之慘痛,真讓人感到遺憾、惋惜。

②悲無力使才。“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與常馬等不可得”:道出了被埋沒的千里馬的滿腹委屈,對“食馬者”的無知發出強烈的譴責。

③憤庸人誤才。“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反過來還對着受盡了屈辱的千里馬說“天下無馬”,愚昧,更是無知!作者滿腔的悲憤化成一句“其真不知馬也”,對食馬者的罪行表示憤恨,對馬的悲慘遭遇深表同情,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統治者愚昧可笑的辛辣諷刺。

6、理解式默寫。

(1)總領全文的句子: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2)描寫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的句子(懷才不遇的人發出的感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3)描寫千里馬悲慘遭遇的句子: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

(4)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6)本文中心句:其真不知馬也!

(7)寫食馬者愚昧無知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語言特色分析

—化用引用,充滿文學性。—修辭手法,抒情性,生動性。—形象化詞語運用與新穎的詞語搭配。—句式:長短結合,整散結合。節奏感,韻律感。—疊詞—色彩,畫面。

方言使用:口語化、生活化、直白、詼諧幽默、質樸自然。

辛辣的語言,發人深省。

怎麼做語文閱讀題

語文閱讀題除了上面最核心的技巧以外,當然還需要一些其他的方法。做語文閱讀會遇到很多題型,同學們如果能大致瞭解這些題型怎麼答,就會在考試時更有把握,答題時也會更遊刃有餘。

語文常見的題型有某句話的作用,一般考的都是開頭或結尾的話,那麼開頭就是開門見山、點題、引領全文、做伏筆,結尾就是收束全文、點明主旨、與開頭照應等;考查文章主題的題型就是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什麼主旨等等,也是有模板的,可以自己總結;還有就是修辭手法的運用,以及這些修辭都有哪些作用,這都可以事先背誦,然後考試時套用模板答題,不僅能提高答題速度,還能提高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