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人教版八年級下《馬說》同步練習

人教版八年級下《馬說》同步練習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3W 次

導語:下面是人教版八年級下《馬說》同步練習,歡迎大家前來練習。

人教版八年級下《馬說》同步練習

1.韓愈,字退之,唐代文學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有《昌黎先生文集》。被列爲“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 韓 柳

2.解釋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世有伯樂(擅長相馬之人,本文指識別人才的人  )2然後千里馬(日行千里的馬,本文指人才)3祗辱有奴隸人之手( 只是)( 辱沒 )4駢死於槽櫪之間( 兩馬並駕 )(喂牲口用的食器)5不以千里稱也 (憑,憑藉) (著稱)6一食或盡粟一石(吃一頓)(吃沒)7 食馬者(通“飼”,喂)8 才美不外見(才能,美好的素質)( 表現在外面,“見”通“現”) 9欲與常馬等不可得(普通的 )(等同,一樣)10或盡粟一石 (有時)11策之不以其道 (用鞭子打 )(方法,正確的方法。)12食之不能盡其材(竭盡)(通“才”,才能 )13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馬鳴叫)(通曉)14執策而臨之(拿着馬鞭子 )(面對 )15其真不知馬也(識別,瞭解)

3.從文中找出三個通假子並釋義。

1食馬者(“食”通“飼”,喂) 才美不外見( “見”通“現” 表現)

12食之不能盡其材(“材”通“才”,才能 )

4.按要求默寫: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2千里馬的悲慘遭遇是:

祗辱有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

3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5食馬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是: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6對“食馬者”的無知發出強烈的譴責的語句是: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現“食馬者”以“知馬者”身份嘆息的語句是:

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8全文的主旨句是: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9有一位名人曾說過:“世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由此我們可想到《馬說》的一句話: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馬和伯樂關係的語句是: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11能夠表現統治者平庸淺薄,愚妄無知的語句是:

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12領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13表明愚妄無知,平庸淺薄的統治者對千里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14表明作者對千里馬被埋沒的感嘆的句子是: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5能表明千里馬外在特徵的句子是: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16寫千里馬有異於常馬的特徵的句子是:

一食或盡粟一石。

17運用設問句表達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8美往往存在於平凡的事物當中,有時我們爲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邊的美,使其遭受不應有的遭遇,使我們爲之遺憾痛心,這種遭遇與〈〈馬說〉〉中千里馬的遭遇相似,相應的句子是:

祗辱有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

19點明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起決定作用的句子是: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5.本文采用“託物寓意”的寫法。本文的“千里馬”、“伯樂”、“食馬者”各有喻指

“千里馬”指 人才 ; “伯樂”指 善於識別人才的統治者 ;

“食馬者” 愚妄無知,平庸淺薄封建的統治者 。

6.第—段文字說明了什麼?

伯樂對千里馬的決定作用。

7.是不是世上先有伯樂,然後纔有千里馬呢?

是,強調伯樂能識馬,如果不被伯樂識別,千里馬就會被埋沒。

8.第二段說明了什麼?

分析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進一步說明,千里馬沒有遇到伯樂,無法施展才華。

9.文中哪些句子可以體現千里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10.第三段主要內容是什麼?

不是天下無千里馬,而是不識馬。

11.第三段中通過哪些語言來體現食馬者的淺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天下無馬”

12.第三段中哪句話點明瞭全文的中心?

“其真不知馬也”這個結句,點明瞭中心。

13.本文通篇不離千里馬,難道只是說“馬”嗎?

借千里馬難遇伯樂,最終被埋沒,對埋沒人才的現狀作了揭露。

14.本文通過描寫千里馬的遭遇,表達韓愈怎樣的思想?

表達作者懷才不遇,有志難酬的憤懣心情

15.本文中“伯樂”“千里馬”各比喻了什麼樣的人?

伯樂即善於識別人才的統治者。 千里馬即人才。

16.作者以千里馬喻人才,從文中千里馬的遭遇來看,人才展現才華最需要的是什麼?

在講究“素質”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馬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中,適應環境,發揮潛能是最重要的.沒有遇到伯樂,怎樣才能避免”駢死於槽櫪之間”,最終能以”千里稱也”?首先,馬必須調節自身的盡是與跑步情況的比例,儘可能在吃不飽的情況下,跑出與常馬等的水平,自己呢利用食馬者偶然的”加餐”,跑出更勝一籌的速度。千里馬最終成功了.顯然,策不以道,食不盡材,鳴不通意的境況,纔是真正考驗千里馬的素質。

17.對對聯

上聯:無才難做千里馬 下聯:有志可成萬里駒

18.分別概括123的層次:

第一層(第1段)說明伯樂對手裏馬命運的決定作用;

第二層(第2段)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第三層(第3段)總結全文。表現作者對封建統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慨之情。

19.“策之”“食之”“鳴之”是什麼句式?

排比句式。總括不識馬者不按照千里馬的特性來對待它。

20.你是怎麼理解“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的?

表現了作者對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的不滿和憤慨。

21.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千里馬寓人才,伯樂寓能發現賞識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樂,而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要發現人才,愛護人才,否則,人才就會被埋沒,有人才也等於沒有人才。在韓愈看來,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發現人才的人。所以說課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懷才不遇之情和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憤懣和控訴。

22.給下面句子選擇正確的解釋。

(1)才美不外見 A.(千里馬)的本領和美好的素質就表現不出來。 B.(千里馬)的才能與外貌就顯露不出來。 C.他的本領和優秀的品質就表露不出來。 答( )

(2)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A.飼養人使千里馬嘶叫,卻不能夠領會它嘶叫的意圖。 B.飼養人吆喝千里馬,卻不能使它領會吆喝的意思。 C.千里馬爲自己得不到應有的待遇而嘶鳴,可是飼養人並不懂得它嘶鳴的意思。D.飼養人聽千里馬嘶叫卻不懂它的意思。 答( )

(3).這篇文章的主旨是: A.論證人才的重要性:“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B.借千里馬爲喻對封建統治者“不知馬”,埋沒人才的行爲作了有力的揭露。 C.借千里馬的不幸遭遇,曲折地表現自己懷才不遇之嘆。 D.這是一篇談養馬經驗的文章,目的是要使養馬人懂得如何養好千里馬。答( )

(4).本文的主要寫作方法是: A.託物言志 B.借景抒情 C.託物寓意 D.記敘與議論相結合 ( )

23.結合全文,談談成爲“千里馬”的必要條件是什麼?

要有千里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機會;要有識別人才,欣賞人才的伯樂。

24.清代龔自珍的詩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與本文所闡述的選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試加以說明。

兩種方法不一致,《馬說》中通過伯樂的發現人才;而龔自珍表現的人才選拔是不拘一格,即多途徑,多層次,多方面選拔。

25.古往今來,許多懷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筆調,抒寫出自己心中的憤慨並流傳爲千古名句。請你寫出你熟悉的兩句,並標明作者和出處。

如: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岳飛《滿江紅。詠懷》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岳陽樓記》

26.讀完本文後,你認爲伯樂應具備怎樣的才能?請聯繫你自己的讀書實際,列舉一位大家熟悉的伯樂,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他的事蹟。

伯樂必須具備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賢,要善於發現並重用人才。如:齊桓公發現並重用管仲,使齊國強盛起來。

27.伯樂和千里馬在推動社會發展方面誰更重要?請暢談你的看法?可舉歷史和現實生活中的例子證明自己的觀點?

如:我認爲千里馬更重要。因爲社會發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馬正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巨大動力。試想如果沒有愛迪生髮明電燈,我們尋找光明的眼睛不知還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再如:如果沒有那些羣策羣力合力的科學家,我們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奧祕。


1.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岳陽樓記》同步練習

2.八年級語文海燕》同步練習

3.八年級語文《我的母親》同步練習

4.八年級語文《組歌》同步練習

5.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我的童年》課文

6.2016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練習冊答案

7.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雪》課文

8.八年級語文《我的第一本書》同步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