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胡適《我的母親》教學反思範文

胡適《我的母親》教學反思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5W 次

  胡適《我的母親》教學反思1:

胡適《我的母親》教學反思範文

《我的母親》是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第一單元的課文都是追敘作者人生道路上的難忘經歷的文章,人文內涵豐富。

在講授這一課前,我和同學科的老師對這一課進行了集體備課,達成了共識,課堂採用“先學後教”的模式。在課堂上我又進行了適當的調整,比如,導入之後,我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母親,如果讓他們來寫這篇作文會如何做,這樣就調動了學生的思維,又可以讓學生拿自己的構思與課文進行比較,可提高學生作文的水平。

在課堂內容的設計上,我沒有想展現太多的東西,只把理清思路作爲重點,以此引出對母親性格特徵的把握。這樣,課堂上出現一個主問題,便於學生對課堂的把握,便於學生的理解。也避免了課堂上講的東西過多,學生什麼都設計了,最後也什麼都沒有弄明白。

在學生的回答上,我沒有爲了讓課堂進展的順利而刻意地去挑選好學生,而是把中下等學生作爲重點,如果他們回答不上來,再讓好一點的學生去補充。這樣既照顧了差學生,又兼顧了課堂。

因而,課堂上我表現的也比較輕鬆。當然,也存在不完備的地方,如學校要求的良好讀書習慣的養成,學生課堂回答問題的準確性、邏輯性,學生的自主性的培養等,這些還需要在以後的課堂上慢慢去做。

  胡適《我的母親》教學反思2:

曾有一位老師這樣說:“課不新就不要拿出來。”是的,循規蹈矩、平平淡淡的課有什麼必要給人看呢?反思我的課確有獨特之處,但與幾位教師相比,真的很難說出一個“新”字來。

首先,文本解讀不夠獨特深刻,解讀的角度也不夠新穎。沒能真正體現教師的個性解讀,也就沒能更高的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情感體驗。這堂課僅圍繞作者對母親的感激之情來體驗和品讀,過於平淡和膚淺;由對作者情感的理解進入課文的設計也較直接。然而,我雖認識這一點,卻因爲自身解讀能力的限制,讓學生還是始終停留在文本的淺層進行閱讀和感受,最終使這堂課顯得平淡無奇。由此我深感一名語文教師提高自己文本解讀能力的重要性,這真是任重而道遠。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深入地鑽研教材,更要廣泛地閱讀來豐富自己的內涵、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只有這樣,在課堂上纔會出現教師獨特而深刻的解讀,才能引領學生的思維,深化學生的情感。

其次,主問題的設計不夠新穎,缺乏深度。整堂課圍繞兩個問題展開:“在作者的心中母親是怎樣的一個人?”“母親與家人相處時,作者感受到什麼?”這兩個問題難度不高,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強,很難激發學生對問題的興趣。然而,在這堂課中始終找不到一個最佳的主要問題,課堂呈現的一些不足就是問題的設計不佳造成的。看來一堂課的成功關鍵是問題設計的成功,真正成功的問題設計應該是新穎而有深度的,能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和思維興趣,能真正起到“點燃”和“碰撞”的作用。

以上是我對這堂課的一些並不成熟的反思,一方面是爲了梳理自己在這段時間裏的一些思想碎片,能讓自己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更清醒地走好每一步;另一方面,也希望藉此機會能得到同行們的指點和幫助。

  胡適《我的母親》教學反思3:

《我的母親》這篇散文以其平實、誠摯、質樸、自然又飽含拳拳之心、眷眷之情的語言,敘述了母親的一生。作者老舍稱母親給自己的是“生命的教育”,因此教學中我們須通過感受母親勤勞、奮鬥、奉獻的一生體味“我”對母親的敬仰、摯愛與懷念。同時品味平實的語言娓娓道來所達到的真切感人、感召心靈的藝術境界,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人生修養。課上我引導學生通過整體閱讀、重點體會、品味語言三個步驟進行文本學習。教學中我把研讀點放在了第三自然段、第六自然段、母親三次含淚以及“我”的怕、怕、怕,心痛、心痛。這樣的安排主要先引導學生感受母親勤儉誠實、做事認真、對子女偉大無私的愛,繼而再感受“我”對母親的無限思念和深深愧疚之情。課堂上學生已經能夠發現語言運用的精彩之處,認真揣摩、品味。

這節課同時也暴露出老師說得多學生說得少的問題,當課堂上學生不知怎樣回答時,往往是我急着向下進行便說出了答案。這時教師明智的做法應是告訴學生怎樣回答,例如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時,我提問:透過老舍的文字,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實則想引導學生對全文進行整體迴歸,回憶母親爲我做過的點點滴滴。可不曾想學生竟不知如何回答。可見問題不夠明確,如果把這一整段的內容分開指導回答,如可讓學生回顧前文,從“生命是母親給我的”這句話中,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學生自然會想到目前:目前爲了生我暈過去半月……這樣的引導過後,再讓學生交流透過老舍其他的文字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相信學生自會有話可說。

此外,對於高年級語文課,課尾也可爲學生呈現一些小訓練,針對本節課的重點內容讓學生做些填空練習,有利於學生掌握本課內容。

  胡適《我的母親》教學反思4:

今天第一節課學習了胡適的《我的母親》,雖然課前設計,自認爲已經很詳細了,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還是感覺到有不妥之處。

1、導入的重新設計

《我的母親》的導入是這樣設計的:請同學們用一句話概述對母親或母愛的認識,並且帶領同學們一起誦讀一句關於母愛的名言。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因爲前一段時間的學習中,感覺到學生缺少責任感和對父母社會的感恩的心,上課學習積極性差,而且不少學生產生了厭學心理,所以,就佈置學生讓他們回家後好好的看看整日爲自己操勞的父母,想激發學生對父母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感和感恩的心,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意識到這樣的導入,遊離了學生對課文的學習,所以就改成了引導學生一起讀單元提示,領悟到本單元第一課是《藤野先生》到這第二課的《我的母親》都是回憶性的文章,而回憶性的文章應該如何學習,回憶性文章中內容的如何計和安排,這樣的一個總結加上引導,帶學生開始學習第二課《我的母親》,明確回憶性的文章應該選擇以往的難以忘懷的事情,表現被回憶者的思想感情和品行,觀察角度多是當年的視角,不是單純的對被回憶者的評價,重點寫的是難以忘懷的典型事例,讓讀者自己體會感悟。本課《我的母親》語言平實,選取了作者童年少年的視角來寫,選取了母親的幾件令其難忘的事情,表現母親的品行。這個重新設計的導入,似乎長了些,但是與課文學習緊密相關。

2、課文學習要深入

《我的母親》的教學設計基本上是按照教參設計的,基本上解決了教參上出現的所有的難點重點,包括課後的練習題。但是這樣一個泛泛的學習,缺少深入的研究,如何把課文的學習引向深入呢?有關母親的事情都找出,並且分析了母親的品行,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如果提示學生思考,作者爲什麼在寫與母親有關的事情時,要寫上一件表現母親有剛氣的事情呢?問題就在於這裏作者要表現的是,母親並不是一個性格懦弱的人,性子綿軟的人,而是因爲作爲一個後母希望家庭的和睦團結團圓,希望全家人都好好的,一切都如同她丈夫在世時一樣,其實母親所有的忍讓和忍耐包括對作者嚴格的教育都是源於對丈夫的深沉的愛,這種愛都發展到崇拜的程度,所以她希望,雖然丈夫不在了但是兒子在她的教育下成爲了像他老子一樣的人,希望丈夫的孩子們能如同以前的一樣的生活,她嚴格教子,她寬厚待她那些非親生的孩子。忍讓是因爲愛,嚴格也是因爲愛,胡適的母親就是這樣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母親,一個充滿了愛的母親。這樣的一個深入研究,纔可以讓學生真正的明瞭母親那些做法的真正背景是什麼,纔可以真正的瞭解母親的品行,她的善良、寬厚,仁慈和崇高。

這一點在教學設計上沒有出現,就是因爲當時備課太草率,沒有真正的走進課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學習是需要耐心而細緻的,備課更是如此。

3、在教學設計上,學生活動還是太少

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效果纔會更好,這節課,如果加上更多的學生活動,學生的積極性會更高。如學生在課上完成《能力訓練》,能把課文多讀幾遍,思考問題的時候,能真正的動腦動口……

學生自有學生本身的特點,有存在的問題,不能一味的埋怨學生,作爲教師要因勢利導,鑽研教材,研究教法,認真的全心全意的對待每一個學生,努力讓學生走上學習的正途上來。所謂的教無止境是也。

胡適《我的母親》教學反思胡適《我的母親》教學反思


1.八年級語文《我的母親》同步練習

2.八年級下冊《旅鼠之謎》教學設計

3.初二語文下冊《我的母親》同步習題

4.八下《我的母親》練習題

5.八年級語文下冊《雲南的歌會》教學反思

6.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我的第一本書》教學案例

7.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我的童年》教學案例

8.胡適《我的母親》課堂實錄

9.八年級下冊課文《藤野先生》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