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寓言故事 >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精選大綱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精選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8W 次

濫竽充數的典故: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精選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於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有個南郭先生聽說了齊宣王的這個癖好,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裏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着節拍顫動,我願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這以後,南郭先生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享受着優厚的待遇,心裏得意極了。其實南郭先生撒了個彌天大謊,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別人一樣吹奏得挺投入,還真瞧不出什麼破綻來。南郭先生就這樣靠着矇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薪水。可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min)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可是他和齊宣王不一樣,認爲300人一塊兒吹實在太吵,不如獨奏來得悠揚逍遙。於是齊湣王發佈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好好練習,作好準備,他將讓它300人輪流來一個個地吹竽給他欣賞。樂師們接到命令後都積極練習,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個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濫竽充數的啓示:弄虛作假是經不住時間的考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一個人如果像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樣,沒有真本事,只靠裝樣子嚇喝人,在別人還不瞭解真相的時候,能夠矇混一陣子,但是總有真相大白的一天。我們想要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奮學習,只有練就一身真本領,才能抵擋住一切困難、挫折和考驗。

騙子欽差

河南開封曾出現了一員行騙案。話說,當時的河南省會開封城內的一處寺院來了幾十個操北京口音的借住客。他們穿着打扮精緻高貴,不像是住不起客棧的人,更奇怪的是,他們入住後緊鎖門戶,禁止閒雜人員在門前窺探流連,搞得神祕兮兮的。很快,這咄咄怪事被報告給了官府,震動了開封官場。

原來時任河南巡撫剛遭到彈劾,官場盛傳朝廷正暗中調查巡撫。巡撫本人很緊張,底下官員們也很緊張。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要真查起來,巡撫的問題少不了,而底下多少人和巡撫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大家正擔心着,突然來了幾十個低調神祕的北京人,巡撫等人怎麼能不緊張呢? 不會是朝廷查案的欽差來了吧?巡撫馬上派了一個親信去寺院查探虛實。那個親信在寺院周圍守候到黃昏,纔看到有個人從寺院裏走出來。那人很年輕,太監打扮,一副不諳世事的模樣,提着一隻葫蘆去沽酒。巡撫親信尾隨其後,尋機與他搭訕。那年輕人警惕性很高,沒搭理巡撫親信。親信不氣餒,第二天守在原地等,果然又候着了那年輕人。年輕人還是不搭理親信,親信就搶着替他付酒錢,又邀請他喝酒。年輕人不再排斥,落座和親信邊喝邊聊起來。等舌頭開始打捲了,巡撫親信開始套年輕人的真實身份。年輕人告訴他,聽說河南巡撫貪贓枉法,自己跟隨主子前來密訪,一旦查到確鑿證據就回京覆命了。臨別,年輕人再三囑託巡撫親信不要告訴第三人。 親信一轉身就報告了巡撫。巡撫寧信其有不信其無,第二天帶上大小官員,前往寺院拜訪。院門緊閉,巡撫等人正躊躇着,突然聽到院子裏面傳來呼爹喊孃的慘叫聲,中間夾雜着棍棒呼嘯聲。叫聲一陣慘過一陣,讓外面一干人等直皺眉頭。好一會兒,慘叫聲停了,院門突然打開,兩個差役打扮的人拖着一個奄奄一息的人出來了,地上劃出一溜血跡。巡撫親信一看,這被打得不成人樣的人正是昨日的年輕人,趕忙耳語告訴巡撫。巡撫和大小官吏大驚失色,立刻整理衣裝,由巡撫大人領頭一一報名求見。一干人等被帶進一個房間,看到一個穿黃馬褂、戴珊瑚頂、插孔雀翎的老人,正要向他行禮,那老人擺擺手,指着坐在一旁的少年說:“爺在此,可行禮。”巡撫一想,幸虧剛纔膝蓋沒跪下去,敢情主子另有其人。仔細一看,那少年相貌清秀、氣質高傲,周圍的人對他畢恭畢敬,極可能是京城裏的哪位王爺貝勒。巡撫急忙向少年行大禮參拜。少年點點頭,示意老人躬身過來,低聲向他說了些什麼。老人應了聲,仰身對巡撫等人說:“我們明天就回京了,不給地方添麻煩了。都回吧。”

懷着忐忑的心情,巡撫回去後,深信自己的前途就寄在那個少年欽差身上了。看樣子,欽差找到了不利於自己的證據要回京覆命了,自己頭上的頂戴不保。越想越害怕,巡撫連夜悄悄送了一萬兩銀子進寺院。第二天欽差就要走了,巡撫抓緊一切機會巴結人家,一大早就帶着開封大小官員在城門口擺下酒宴,預備給欽差大人餞行。等了一上午,欽差沒有來,派人去寺院“問安”,發現早已不見了欽差的人影。

原來,根本就沒有欽差,這一切都是騙子團伙表演的。他們專門蒐集各地的官場消息,對官員的升遷和心理揣摩得很仔細,然後有目的地開展行騙。河南巡撫擔心頂戴落地,騙子團伙就有了行騙的基礎,把他給陷進去了。

春秋戰國的五張羊皮

我從禦寒寶物變身爲政治互信的道具是從秦穆公五年開始的。春秋戰國是一個多事的年代,打仗擴充領土圖強稱霸成爲諸侯國發展的主題。

我出身於名門望族,我的家安在秦嶺深山高寒之地,高山黑毛羊是我的全名。我作爲珍貴的禮物被送進秦宮。十年一個輪迴,秦宮的羊皮積聚到五張的時候,晉國憑藉積聚多時的武力先是吞掉了虢國,回過頭再一口吞掉了虞國。

一個國家被瓦解引發的是財物、美女、城池的爭奪。其實,只有人才的爭奪纔是高明的選擇。虞國大夫百里奚納入了秦穆公的視線。

這個時候,亡國之臣百里奚正奔走在逃亡的路上。他的逃亡之路在楚國宛城畫上了句號。楚國駐守宛城的將軍孫同正在尋找修築工事的大批勞工,見到年長體弱的百里奚不禁露出了失望之色。百里奚卻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將軍,一個人的價值不能光用年齡來判斷。”

三天之後,秦國使者帶着五張羊皮來到了宛城。秦穆公用秦宮珍藏了半個世紀的珍寶來換取一個垂暮老人。看着我身上高貴的稀有色澤,孫同如獲至寶連連嘆息說:百里奚真是當世奇人。

秦宮的朝臣沒有理解百里奚的價值。見到主上用珍寶換回的是一個古稀老人,已修煉多年城府高深莫測的朝臣失態地把失望與嘲弄寫在了臉上。百里奚對秦穆公說了一句:“老臣辦完一事再來事君。”說完轉身離開了秦宮,一頭闖進了秦嶺深山密林中。

百里奚召集了山腳下的村民上門墾荒,搭起了一間間羊舍。高山黑毛羊有了新家。一個個夜晚,百里奚走進羊舍和羊說話。高山黑毛羊在溫暖溫馨的羊舍裏狂長。秦嶺深山裏佈滿了羊羣。

冬天的宛城像一個冰窟,過冬的糧草被提早透支,給養難供,擔心士兵譁變的將軍孫同坐在帳中喝着悶酒,巨大的壓力使他的臉在酒後的夜裏變成了一個雕塑,了無生機。百里奚帶着一身雪花闖進帳中,他的身後跟着五百隻養了兩季的肥羊。五張羊皮交換五百隻肥羊,交換的雙方都認爲自己纔是最大的贏家。

我就這樣回到了秦宮,一個古稀老人的處心積慮與超羣的智慧就這樣把那羣很有成見的朝臣征服。面對輕視鄙視漠視自己的人,實幹能幹永遠都是最好最有力的反擊方式。

秦穆公撫摸着失而復得的五張羊皮,含笑讚歎老人韌性耐性並授以國政。70歲高齡的老人百里奚帶着知遇之恩行走在強秦圖霸的路上。

秦嶺的春天草青風揚春意佈滿深山林地,處理完公務的百里奚懷着對我的感念,來到秦嶺山腳搭起一間間羊舍,養殖高山黑毛羊,每間羊舍都放養五頭羊。許多個晚上,老人就睡在羊舍旁邊,黑毛羊感動得只有用快快長大加以回報。同樣被感動的還有周邊的百姓,秦嶺山腳養羊成風。高山黑毛羊遍佈秦嶺林地。百姓把“五羊大夫”的美稱送給了百里奚。

秦穆公十三年,一場饑荒像瘟疫一樣瀰漫在晉國大地。晉國放下一個國家的尊嚴向富有的秦國請求接濟糧食。面對臉如菜色的使者,秦宮上下喜形於色,大夫將軍紛紛進言藉機伐晉當如探囊取物。

“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恤鄰,此乃天道。”老成謀國的百里奚力排衆議,濟糧恤鄰可得民心,秦國方可謀天下事。

秦嶺深山的高山黑毛羊成了恤鄰的信物,一羣羣肥羊穿越邊境進入晉國,犧牲肉體之身使臉如菜色的晉人臉上有了血色。趕跑了饑荒瘟疫的晉人帶着感恩之心來到了秦國,送上的一件禮物就是一張羊皮。我的家族在飛速擴張,秦宮的羊皮從五張增到了二萬張。許多晉人留在秦嶺深山中放牧高山黑毛羊。人心向背使晉國作出了抉擇,把吞掉的虢國、虞國吐了出來,拱手讓給秦國。秦國的屬地在一夜之間就擴張了幾倍。只有我清楚,這一切是從五張羊皮開始的

四指的距離

一日朝畢,皇帝阿克巴給羣臣出了一道智力測試題:誰能用最多三個字來告訴他真理和謬誤的區別。

大臣伯博伸出四個手指頭,說道:“四指。”

“四指?”皇帝和其他的大臣一樣,露出疑惑的表情。

“是的,陛下。這‘四指’就是真理與謬誤之間的區別。”

伯博道:“眼見爲實,只有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的,纔可算真;耳聽爲虛,耳朵聽來的東西多半是假,常常是無稽之談。”

皇帝讚歎:“不錯,人人都長了一雙眼睛,就是要去明辨是非,甄別真僞。可是,這與你說的‘四指’有什麼關係呢?”

伯博笑道:“陛下,這‘四指’正是眼睛到耳朵的距離。”

用眼睛還是用耳朵,代表着兩種截然不同的認知方法;“四指”距離雖短,卻是庸人與智者的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