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寓言故事 > 中國古代動物寓言故事大綱

中國古代動物寓言故事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5W 次

寓言故事在很久以前就出現了,下面就是小編爲您收集整理的中國古代動物寓言故事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中國古代動物寓言故事

  中國古代動物寓言故事

1、從前有個心地善良的東郭先生。

一天,他帶着一口袋書出遠門。他怕毛驢受壓,就自己揹着口袋,牽着毛驢趕路。走累了就在樹下休息。這時一隻受傷的狼逃到東郭先生面前,說自己是隻好狼,獵人要打死它,哀求東郭先生救命。東郭先生看它十分可憐,就把口袋裏的書倒出來,讓狼藏進口袋裏。獵人追來時,東郭先生推說不知,救了狼的性命。可是,這條狼一鑽出口袋就兇相畢露,它說在口袋裏悶了半天,現在肚子餓了,要把東郭先生吃了充飢。東郭先生說它恩將仇報,要找人評理。他們先請老樹作證,老樹說不清楚。再找老牛,老牛怕管閒事。最後找到一個老農夫,老農夫聽後胸有成竹地說,他不相信有這種事,要他們把經過情形再表演一遍,然後再評判誰有理。於是,狼鑽進了口袋。老農夫立即把袋口紮緊,用鋤頭狠狠地把狼打死。

他告誡東郭先生,對狼這樣的壞蛋,千萬不能講仁慈。

2、黔中道這個地方原本沒有驢子,有個喜好多事的人用船運載了一頭驢進入黔地。運到後卻沒有什麼用處,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見到它,一看原來是個巨大的東西,把它當作神。於是隱藏在樹林中偷偷看它。老虎漸漸地走出來接近它,十分小心謹慎,不知道它是什麼東西。 一天,驢子一聲長鳴,老虎非常害怕,遠遠地逃走、認爲驢子將要咬自己,非常恐懼。然而老虎來來往往地觀察它,認爲驢子沒有什麼特殊的本領、漸漸地習慣了它的叫聲,又靠近它前前後後地走動、但老虎始終不敢和驢子搏擊。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驢子,態度更爲隨便,碰撞它、倚靠它、衝撞它、冒犯它。驢非常憤怒,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欣喜,盤算此事,心想到:“驢子的本領只不過如此罷了!”於是跳躍起來,大聲吼叫,咬斷驢的喉嚨,吃完了它的肉,才離去。 後來,大家就把這隻驢子在黔地被老虎吃掉的這個故事演變成“黔驢之技”這句成語,比喻人有限的一點本領已經用完。也說“黔驢技窮

3、 宋國有個農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一天,一隻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死了。於是,(那個農民)便放下他的農具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野兔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卻被宋國人所恥笑。現在居然想用過去的治國方略來治理當今的百姓,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樣的錯誤呀

4、亡羊補牢

從前,有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發現少了一隻羊,仔細一查,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鑽進來把羊叼走了一隻。鄰居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個人不肯接受勸告,回答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麼?”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羊又少了一隻。原來,狼又從窟窿鑽進來,叼走了一隻羊。他很後悔自己沒聽從鄰居的勸告,便趕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從此,狼再也不能鑽進羊圈叼羊了

5、螳螂捕蟬

螳螂捕蟬實拍圖片

吳王要攻打荊地,警告左右大臣說:“誰敢勸阻就處死誰!”一個年輕舍人想要勸吳王卻不敢,便每天拿着彈弓、彈丸在後花園轉來轉去,露水溼透他的衣鞋,接連三個早上都像這樣。吳王覺得奇怪:“你爲什麼要像這樣打溼衣服呢?”侍衛對吳王回答道:“園裏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蟬停留在高高的樹上一邊放聲的叫着一邊吸飲着露水,卻不知道有隻螳螂在自己的身後、螳螂彎曲着身體貼在樹上,想撲上去獵取它,但卻不知道有隻黃雀在自己身旁、黃雀伸長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有個人舉着彈弓在樹下要射它。這三個傢伙,都極力想要得到它們眼前的利益,卻沒有考慮到它們身後有隱伏的禍患。”吳王聽後,說:“好啊!”隨後取消了這次軍事行動。

6、驚弓之鳥

有一天,更羸與魏王在高大的臺下,他們擡頭看見一隻飛鳥,更羸對魏王說:“我爲大王表演一個拉弓虛射就能使鳥掉下來的技能。”魏王搖頭笑笑:“射箭技術可以達到這麼高的水平嗎?”更贏說:“能。” 過了沒有多久,一隻孤雁從東方徐徐飛來,更羸擺好姿式,拉滿弓弦,虛射一箭,雁應聲而落。魏王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驚歎道:“箭術難道真的可以達到這種地步?”更羸於下弓解釋說:“這是一隻有隱傷的鳥,聽見絃聲驚悖而下落的,並非我的技術高明!”魏王更納悶了:“大雁在天空中飛,先生怎麼知道它有隱傷?”更羸回答說:“它飛得慢,是因爲舊傷疼痛,鳴聲又淒厲,是因爲長久失羣,原來的傷口沒有癒合,驚恐的心理還沒有消除,一聽到絃聲,就猛一下子搧動翅膀往高處飛,瞬間就牽動舊的創傷,疼得使它跌落下來。”

7、狐假虎威

楚宣王問羣臣,說:“聽說北方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這樣的嗎?”羣臣無人回答,江乙回答說:“老虎捕捉各種野獸來吃。捉到一隻狐狸,狐狸對老虎說:‘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羣獸的領袖,如果您吃掉我,就違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話,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後面,看看羣獸見了我,有哪一個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爲真,就和狐狸同行,羣獸見了它們,都紛紛逃跑,老虎不明白羣獸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卻以爲是害怕狐狸。

8、庖丁解牛

這一天,庖丁被請到文惠君的府上,爲其宰殺一頭肉牛。只見他用手按着牛,用肩靠着牛,用腳踩着牛,用膝蓋抵着牛,動作極其熟練自如。他在將屠刀刺入牛身時,那種皮肉與筋骨剝離的聲音,與庖丁運刀時的動作互相配合,顯得是那樣的和諧一致,美妙動人。他那宰牛時的動作就像踏着商湯時代的樂曲《桑林》起舞一般,而解牛時所發出的聲響也與堯樂《經首》十分合拍。

站在一旁的文惠君不覺看呆了,他禁不住高聲讚歎道:“啊呀,真了不起!你宰牛的技術怎麼會有這麼高超呢?”

庖丁見問,趕緊放下屠刀,對文惠君說:“我做事比較喜歡探究事物的規律,因爲這比一般的技術技巧要更高一籌。我在剛開始學宰牛時,因爲不瞭解牛的身體構造,眼前所見無非就是一頭頭龐大的牛。等到我有了3年的宰牛經歷以後,我對牛的構造就完全瞭解了。我再看牛時,出現在眼前的就不再是一頭整牛,而是許多可以拆卸下來的零部件了!現在我宰牛多了以後,就只需用心靈去感觸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我知道牛的什麼地方可以下刀,什麼地方不能。我可以嫺熟自如地按照牛的天然構造,將刀直接刺入其筋骨相連的空隙之處,利用這些空隙便不會使屠刀受到絲毫損傷。我既然連骨肉相連的部件都不會去硬碰,更何況大的盤結骨呢?一個技術高明的廚師因爲是用刀割肉,一般需要一年換一把刀、而更多的廚工則是用刀去砍骨頭,所以他們一個月就要換一把刀。而我的這把刀已經用了19年了,宰殺過的牛不下千頭,可是刀口還像剛在磨刀石上磨過一樣的鋒利。這是爲什麼呢?因爲牛的骨節處有空隙,而刀口又很薄,我用極薄的刀鋒插入牛骨的間隙,自然顯得寬綽而遊刃有餘了。所以,我這把用了19年的刀還像剛磨過的新刀一樣。儘管如此,每當我遇到筋骨交錯的地方,也常常感到難以下手,這時就要特別警惕,瞪大眼睛,動作放慢,用力要輕,等到找到了關鍵部位,一刀下去就能將牛剖開,使其像泥土一樣攤在地上。宰牛完畢,我提着刀站立起來,環顧四周,不免感到志得意滿,渾身暢快。然後我就將刀擦拭乾淨,置於刀鞘之中,以備下次再用。”

文惠君聽了庖丁的這一席話,連連點頭,似有所悟地說:“好啊,我聽了您的這番金玉良言,還學到了不少修身養性的道理呢!”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世間萬物都有其固有的規律性,只要你在實踐中做有心人,不斷摸索,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會做得十分漂亮。

9、明年再不偷雞

春秋時期,宋國大夫戴盈之在一次同孟子的談話中,談到了如何治理國家的事。孟子提出了民衆的疾苦問題,除了災荒給百姓造成的困苦外,捐稅對百姓的負擔也是很重的。他們談着,談着,戴盈之也承認了這一事實,並且表示:願意取消部分捐稅,但是真正取消這部分捐稅今年還不能實現,要到明年才能取消,今年只能夠減輕部分捐稅。孟子聽了戴盈之的講話後,沉思了一會兒,他知道戴盈之只是口頭上表示要取消捐稅,並不是真正的願意取消部分捐稅。孟子爲了勸說戴盈之,便講了一個故事:

有這麼一個人,他每天都要偷鄰居家的雞。鄰居後來知道了是他偷的雞,對這個人的意見特別大。有人去勸告這個偷雞的人說:“偷盜行爲是可恥的。你這樣每天偷別人家的雞是不道德的行爲,應該及早改正。從現在起,你再不要偷別人家的雞了。”這個偷雞的人聽到後卻回答說:“好吧,我也知道這不好。這樣吧,請允許我少偷一點,原來每天偷,以後改爲每月偷一次,而且只偷一隻雞,到了明年,我再不偷就是了。”

如果知道了偷盜是不合乎禮義的事,就應該迅速停止偷竊,痛改前非,爲什麼非要等到明年呢?

這篇寓言故事諷刺了那些明知道自己錯了,卻故意拖延時間,不肯及時改正的人

10、螞蟻看大鰲

古時候,東海里面住着一隻大鰲(ao)。這隻大鰲身形非常巨大,讓人看了驚歎不已,它頭頂着蓬萊仙山,在浩瀚的大海里自由自在地遊玩。它的舉動非常壯觀,飛騰而起的時候,一直衝入九霄,水柱噴涌直上,水花直濺到方圓百里的地方、它潛入水中的時候,巨浪翻滾,濤聲震天,海中捲起巨大的漩渦,這樣的奇特景象簡直叫人歎爲觀止。

有一羣紅螞蟻住在蟻冢上,整天爲了生活忙忙碌碌,沒有見過什麼世面。有一隻去外面旅行的紅螞蟻聽說了這隻大鰲的情形,心中很是嚮往,就回來對螞蟻們說:“聽說東海有隻大鰲,行動時的奇觀舉世無雙,我們也去見識見識吧!”螞蟻們聽了,覺得這確實是個開眼界長見識的好機會,就高興地答應了。

螞蟻們長途跋涉,終於來到了東海邊上。它們日等夜盼,只希望能親眼一睹大鰲的風采。足足等了一個多月,大鰲都一直沒有露面,螞蟻們想見到它的心情一天比一天急切。

螞蟻們實在等得有些灰心了,就商量着想回去了。正當它們準備離開的時候,突然天昏地暗,颳起了一陣狂風,海面上掀起萬丈高的巨浪,浪濤相撞的聲音如雷鳴一般震人耳鼓。螞蟻們差一點被風颳跑,它們掙扎着大聲喊道:“要小心哪,恐怕大鰲就要出現了啊!”

過了幾天,風漸漸停息,海水也恢復了以前的寧靜。遠遠望見海天相接的地方慢慢升起了一座大山,它的頂端已沒入了空中的雲團甲,有時候向東邊飄移,有時候又向西邊飄移。

這時候,螞蟻們禁不住議論紛紛。它們說:“跑了這麼多路,又等候了這麼多天,原來也不過如此呀。大鰲頭頂仙山就好比我們頭頂着米粒、它在海里遊動、停息還不是就如同我們在蟻冢裏爬行和休息。只不過程度有所不同罷了,也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枉費我們的力氣千里迢迢來看它了!”

螞蟻們竟然把大鰲驚天動地的壯舉和它們微不足道的行爲相提並論,實在是有眼不識泰山。我們做人,需要多一份虛心,少一份驕傲、多一點不斷努力的上進心,少一點盲目自滿自足的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