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少兒百科 > 爲什麼會結“冰”範例

爲什麼會結“冰”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8W 次

取一個乾淨的試管,注入半管冷水,加入含有結晶水的硫酸鈉晶體,用攪棒不斷地攪拌,加到晶體不能再溶爲止。然後再多加一些晶體,用熱水溫熱使它全部溶解(溫度不得超過32.4度,因爲含十個結晶水的硫酸鈉在32.4度以上即脫水,變成無水硫酸鈉,無水硫酸鈉的溶解度隨着溫度的上升反而減少)。最後,用紙片將試管口蓋好(防止落入灰塵,影響實驗效果),靜止冷卻。約一小時後,小心將紙片取走,用玻璃棒劇烈地摩擦試管壁,你就會看見液體中有“冰塊”析出來。

爲什麼會結“冰”

原來並不是試管裏結了冰,而是析出了硫酸鈉晶體。爲什麼用玻璃棒摩擦試管壁就會析出晶體呢?因爲硫酸鈉在室溫下的`水中,已經溶解到不能再溶的程度了,也就是達到了飽和狀態。由於硫酸鈉在32度以下,溶解的數量隨着溫度的升高而增加,所以溫熱後,未溶的那部分硫酸鈉也溶解了。它的濃度就比室溫時大,這種溶液叫“過飽和溶液”。過飽和溶液不如飽和溶液穩定(處於介穩定狀態),它極易析出溶質轉變爲飽和狀態。因爲這個試管中硫酸鈉的過飽和溶液,冷卻得慢又沒大的灰塵落入,更沒有同晶體存在,所以它沒有晶體析出。但,當用玻璃棒摩擦試管壁時,可以促進晶核的形成,破壞溶液的過飽和狀態,於是過量的硫酸鈉便迅速地形成結晶析出,試管內就像氣溫驟然下降一樣,結了“冰”。

我國有些內陸湖含有大量的碳酸鈉,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鹼。在天冷時,從湖中析出大量的鹼晶體,這就是由於溫度降低使碳酸鈉溶解度也降低的緣故。利用這個原理,還可以進行人工降雨,戰勝旱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