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古代名人屈原生平經歷範例

古代名人屈原生平經歷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54K 次

屈平,字原,通常稱爲屈原,又自雲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古代名人屈原生平經歷

【簡介】

屈原(公元前340—公元前278),是中國最早的浪漫主義詩人,原姓羋(mǐ),名平,字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的出現,標誌着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唱的新時代。

公元前340年誕生於秭歸三閭鄉樂平裏(今湖北宜昌市秭歸縣),屈原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是,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在修訂法規的時候不願聽從上官大夫的話與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懷王的令尹子蘭、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並且使懷王疏遠了屈原。

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國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開始了流放生涯。結果楚懷王在其幼子子蘭等人的極力慫恿下被秦國誘去,囚死於秦國。楚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迫害,並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滅,對前途感到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懷恨投汨羅江自殺。現在定五月五日爲詩人節。

“朝發枉渚兮,夕宿辰陽。苟餘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入漵浦餘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紛其無垠兮,雲霏霏其承宇。哀吾生之無樂兮,幽獨處乎山中。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在流放期間,屈原爲後世留下了許多不朽名篇。其作品文字華麗,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內涵深刻,成爲中國文學的起源之一。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屈原被放逐後,在和漁父的一次對話中,漁父勸他“與世推移”,不要“深思高舉”,自找苦吃。屈原表示寧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塵埃。在漁父看來,處世不必過於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來爲官;世道渾濁,可以與世沉浮。至於“深思高舉”,落得個被放逐,則是大可不必。屈原和漁父的談話,表現出了兩種處世哲學。

公元前278年,秦國攻破了楚國國都郢都。當年五月五日,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汨羅江而死。端午節,據說就是因此而來的。

【家族】

屈原出生於楚國貴族,和楚王一樣,羋(mǐ)姓;楚武王熊通之子瑕被封在屈地,屈原是他的後代以地名屈爲氏,即羋姓屈氏,有別於國君一族羋姓熊氏。該姓出自黃帝顓頊系統的祝融氏;羋姓族羣從商代遷徙至南方楚地,當傳到熊繹時,因功受周封於楚,遂居丹陽(也就是現在湖北省秭歸縣境內)。這就是屈原的故鄉。

春秋初期,約公元前7世紀,楚武王熊通的兒子被封在“屈”這個地方,叫做屈瑕,他的後代就以屈爲氏了。楚王的本家中,和屈氏家族類似的,還有春秋時代的若敖氏和薳氏;戰國時代的昭氏和景氏,昭、屈、景是楚國王族的三大姓,屈氏能夠從春秋前期一直延續到戰國後期,一直處於楚國的高層,這個家族可謂經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閭大夫,據說就是掌管王族三姓的事務。

屈原是楚王的本家,當時叫作“公族”或“公室”,所以他和楚國的關係,當然也就不同一般。屈氏子孫如屈重、屈完、屈到、屈建等,在楚國都曾擔任過要職。屈原的父親叫伯庸。到了屈原這一代,屈氏當大官的人不多,只有屈原和後來被秦國俘虜的大將屈丐。屈原楚辭《九章·惜誦》:“忽忘身之賤貧”。很可能當時這個貴族家庭已經衰落了。

【生平】

出生

屈原的出生日期,自古以來有很多人研究,一直到解放後考古文物的出土才定爲公元前340年。研究屈原生辰,主要是根據《離騷》中的兩具:'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王逸認爲'攝提'是指'攝提格',太歲在寅曰攝提,這是以歲星所當的年次而言;朱熹則以爲'攝提'是星名,這個攝提星隨斗柄以指十二辰,這裏以攝提星所指的月份而言。據鄒漢勳、劉師培用殷歷和夏曆推算,定爲公元前343年正月二十一日。清代陳瑒用周曆推算定爲公元前343年正月二十二日。

1976年陝西臨潼縣出土了一件'利簋',器內有銘文4行,32字,記述了周武王伐紂的過程。湯炳正先生在經過認真考證後認爲,'利簋'銘文'歲鼎克'三字中,'歲'指歲星,古人或稱'攝提',今人稱爲木星。'鼎'即貞,訓爲當。'克'與'辜'同字,爲月名,十一月爲辜。'歲貞克'意爲歲星正當十一月晨出東方,此係指木星的會合周期而言。這樣,'利簋'銘文'珷徵商,唯甲子朝,歲貞克,昏夙有商'就與《史記》的'正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於商郊牧野'的記載完全吻合。'利簋'銘文'歲貞克',與《離騷》'攝提貞於孟陬'說的是同一範疇的問題,都是以歲星的運行標記年月。若按《離騷》爲例,銘文可以引申爲'攝提貞於仲辜';若以銘文例之,《離騷》中的'攝提貞於孟陬'也可以簡化爲'歲貞陬'。《離騷》中'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這兩句詩的大意是:歲星恰恰出現於孟春正月的那個月、庚寅這一天我降生了。這裏屈原雖然沒有正面記述誕生之年,但是凡夏曆正月歲星晨出東方,正標誌着這一年必然是後世所謂'太歲在寅'之年。這就說明了王逸以'攝提'指木星所當年次之說的正確性,而朱熹關於'攝提'是指星名的說法是片面的。

天文學家根據漢簡《漢武帝元光元年曆譜》和帛書《五星佔》,計算出周顯王三年(公元前366年)正月,木星的位置恰恰是晨出東方,即所謂攝提格之年。以此爲座標,再運用木星的會合周期和恆星週期的規律,並結合《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和《楚世家》中的歷史資料,可以推算出屈原的出生年月。從周顯王三年,木星經過兩個恆星週期即24年的運行,於楚宣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2年)正月又晨出於東方,這一年應當就是《離騷》'攝提貞於孟陬'的'攝提格'之年。又根據日本學者新城新藏的'戰國長曆'該年正月朔乙丑進行推算,這一年的正月二十六日恰恰是庚寅日。因此屈原應當是出生於公元前342年夏曆正月二十六日,亦即楚宣王二十八年乙卯,夏曆正月二十六日庚寅。

湖北雲夢出土的秦簡《日書》也稱庚寅日出生的男子爲貴。雲夢本爲秦地,據學者研究,雲夢秦墓墓主喜爲入秦之楚國遺民,因此,《日書》名爲秦簡,實則反映了楚人的宗教意識,這符合屈原的自述。

取名

屈原在《離騷》中說:“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名餘曰正則兮,字餘曰靈均”。

這四句是說:父親給我起了個好名字,名字叫做“平”,字名叫做“原”。而東漢王逸在《章句》中解釋屈原的名字時說:“正,平也;則法也”,“靈,神也;均,調也。言正平可法者莫過於天,養物均調者,莫神於地。”所以名“平以法天”,字“原以法地”。屈原的生辰名字被解釋爲符合《史記》中所說“天開於子,地闢於醜,人生於寅”的天地人三統。

經歷

屈原的事蹟,主要見載於司馬遷的《史記》。根據《離騷》“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可推定屈原出生於楚威王元年(公元前339年)正月十四日。屈原於是年正月十四誕生於丹陽,即今湖北秭歸,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

從屈原的作品中看,他做爲貴族參與了楚國的巫術活動。考古文獻表明,楚國上層貴族信巫成風。學者稱:“將江陵楚墓竹簡所載諸神和《楚辭·九歌》祭祀的神靈進行對應比較,可以發現竹簡所載的神與《九歌》所描寫的神都是相互配套的,各自成爲一個比較完整的系列,這進一步爲人們瞭解屈原當年從事巫術活動的具體內容提供了旁證材料。”

屈原生活的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嫺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爲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於其手。

屈原爲實現振興楚國的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羣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上官大夫靳尚出於妒忌,趁屈原爲楚懷王擬訂憲令之時,在懷王面前誣陷屈原,懷王於是“怒而疏屈平”。

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職後,轉任三閭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務,負責宗廟祭祀和貴族子弟的教育。

懷王十五年(公元前314年),張儀由秦至楚,以重金收買靳尚、子南、鄭袖等人充當內奸,同時以“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後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於是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

此間張儀又一次由秦至楚,進行瓦解“齊楚聯盟”的活動,使齊楚聯盟未能成功。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

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屈原力勸不可,然而懷王的小兒子子蘭等卻力主懷王入秦,懷王亦不聽屈原等人勸告,結果會盟之日即被秦扣留,三年後客死異國。

在懷王被扣後,頃襄王接位,子蘭任令尹(相當於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斷絕。但頃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與秦結爲婚姻,以求暫時苟安。由於屈原反對他們的可恥立場,並指斥子蘭對懷王的屈辱而死負有責任,子蘭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造謠詆譭屈原,導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帶,時間約爲頃襄王十三年前後。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時,楚國的形勢愈益危急。到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預示着楚國前途的危機。次年,秦軍又進一步深入。屈原眼看自己一度興旺的國家已經無望,也曾考慮過出走他國,但最終還是愛戀故土,於悲憤交加之中,自沉於汨羅江,殉了自己的`理想。

屈原死日,可能是五月初五,或距這一天很近的一個日子。五月初五原來是楚地的傳統節日,後來人們就把這一天作爲紀念屈原的日子,論其本來意義,反而鮮爲人知了。

遭受流放

流放背景:

戰國時代,稱雄的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爭城奪地,互相殺伐,連年不斷混戰。那時,楚國的大詩人屈原,正當青年,爲楚懷王的左徒官。他見百姓受到戰爭災難,十分痛心。

屈原立志報國爲民,勸懷王任用賢能,愛護百姓,很得懷王的信任。

賈誼在《吊屈原賦》中,這樣描寫屈原所處時代的社會狀況:嗚呼哀哉,逢時不祥!鸞鳳伏竄兮,鴟梟翱翔。闒茸尊顯兮,讒諛得志。賢聖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謂隨、夷爲溷兮,謂跖、爲廉。莫邪爲鈍兮,鉛刀爲銛。......斡棄周鼎,寶康瓢兮。騰駕罷牛,驂蹇驢兮。驥垂兩耳,服鹽車兮。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獨離此咎兮!

在賈誼筆下,屈原生活的時代一切都是顛倒的:貓頭鷹在天上飛翔,鸞鳳卻深藏起來;小人得志尊顯,聖賢卻不得其用;正直廉潔的人受到誣衊,強橫殘暴的人卻得到稱譽;寶劍被貶爲鈍口,鉛刀卻被說成鋒利;國之重寶周鼎被拋棄,空瓦罐被當成寶物;疲牛跛驢驂駕着馬車,千里馬卻拉着沉重的鹽車;帽子本應戴在頭上,現在卻墊在腳下,被汗水溼透。這就是楚國的時局。

那時西方的秦國最強大,時常攻擊六國。名士蘇秦提出合縱,即聯合六國一同抗秦,屈原積極參與此事,與蘇秦一起促成楚、齊、燕、趙、韓、魏六國君王齊集楚國的京城郢都,結成聯盟,並使懷王成了聯盟的領袖,因此得到了懷王的重用,很多內政、外交大事,都憑屈原作主。

因而,楚國以公子子蘭爲首的一班貴族,對屈原非常嫉妒和忌恨,常在懷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說他奪斷專權,根本不把懷王放在眼裏。挑撥的人多了,懷王對屈原漸漸疏遠,因爲齊楚連盟,秦國不敢動手,聽到這個消息,秦王忙把相國張儀召進宮來商量。張儀認爲六國中間,齊楚兩國最有力量,只要離間這兩國,聯盟也就散了。他願意趁楚國內部不和的機會,親自去拆散六國聯盟。

秦王大喜,準備了金銀財寶,交給張儀帶去。張儀將相印交還秦王,僞裝辭去秦國相位,向楚國出發。張儀到了郢都,先來拜訪屈原,說起了秦國的強大和秦楚聯合對雙方的好處,屈原說:“楚國不能改變六國聯盟的主張。”

張儀告訴子蘭:“有了六國聯盟,懷王纔信任屈原,拆散了聯盟,屈原就沒有什麼可怕了。”子蘭聽了,十分高興。楚國的貴族就和張儀連成一氣。子蘭又引他拜見了懷王最寵愛的王后鄭袖,張儀把一雙價值萬金的白璧,獻給了鄭袖。那白璧的寶光,把楚國王后的眼睛都照花了。鄭袖欣然表示,願意幫助他們促成秦楚聯盟。大家認爲:'要秦楚聯合,先要拆散六國聯盟;要拆散聯盟,先要懷王不信任屈原。

子蘭想了一條計策:就說屈原向張儀索取賄賂,由鄭袖在懷王面前透出這個風聲。張儀大喜說:'王后肯出力,真是秦楚兩國的福分了!'張儀佈置停當,就托子蘭引見懷王。他勸懷王絕齊聯秦,列舉了很多好處。最後道:'只要大王願意,秦王已經準備了商於地方的六百里土地獻給楚國。懷王是個貪心的人,聽說不費一兵一卒,白得六百里土地。如何不喜。回到宮中,高興地告訴了鄭袖。鄭袖向他道喜,可又皺起眉頭:'聽說屈原向張儀要一雙白璧未成,怕要反對這事呢!'懷王聽了,半信半疑。

第二天,懷王擺下酒席,招待張儀。席間討論起秦楚友好,屈原果然強烈反對,與公子子蘭、上官大夫靳尚進行了激烈爭論。他認爲:放棄了六國聯盟,就給秦國以可乘之機,這是楚國生死存亡的事情呵!他痛斥張儀、子蘭、靳尚,走到懷王面前大聲說:“大王,不能相信呀!張儀是秦國派來拆散聯盟、孤立楚國的,萬萬相信不得……”懷王想起鄭袖所說,果然屈原竭力反對秦楚和好;又貪圖秦國的土地。不禁怒道:“難道楚國的六百里土地抵不上你一雙白璧!”就叫武士把他拉出宮門。

他嘆着氣喃喃地說:“楚國啊,你又要受難啦……”屈原回到家中,悶悶不樂,想到親手結成的聯盟一經破壞,楚國就保不住眼前的興旺,不禁頓腳長嘆。

替他管家的姐姐女嬃問明情由,就知他遭到了小人的陷害,勸他不要再發議論了,屈原道:'我是楚國人,死也不能看到楚國遇到危險啊!'他認爲懷王會醒悟,定會分清是非的。只要懷王回心轉意,楚國就有辦法了。但是懷王不再召見他,他越來越憂愁,常常整夜不眠。他寫了一篇名叫《離騷》的長詩,把對楚國的憂愁和自己的怨憤都寫了進去。“離騷”就是“離憂”,人在遭遇憂愁的時候,怎不呼叫上天和父母,以抒發自己的怨憤呢!

第一次流放

屈原第一次流放漢北地區爲漢水的上游。楚懷王十六年(前313年),爲了破楚、齊聯盟,秦國派張儀賄賂楚國權貴寵臣,又欺騙楚王說:“楚國如果能和齊國絕交,秦國願意獻出商、於一帶六百多裏土地。”楚懷王聽信張儀的,就把相印授予人跟張儀去秦國受地。張儀回秦國後裝病,三個月不見楚使。懷王以爲張儀怪他絕齊不夠堅決,又派人去辱罵齊王一通。齊王大怒,斷絕了和楚的合縱,反而和秦國聯合起來了。這時張儀纔出面對楚使說:“您爲什麼不接受土地呢?從某地到某地,廣袤六裏。”六百里變成了六裏,楚使很生氣,歸報懷丐、裨將軍逢侯醜等70餘人被秦軍俘虜,漢中郡淪陷。

這時懷王稍有醒悟,“悔不用屈原之策”,“於是複用屈原”,讓他出使齊國,重修楚齊之盟。秦兩次大敗楚軍之後,也怕齊、楚復交,於是主動提出退還漢中之地的一半以求和。楚懷王恨透了張儀,提出不要漢中地,只要張儀頭。秦惠王本不同意,張儀卻胸有成竹地說:“以我張儀一個人就能抵得上漢中的土地,臣願意到楚國去。”張儀到楚以後,賄賂了鄭袖、靳尚之流,在楚懷王面前一番花言巧語之後,楚懷王又把張儀給放了;還和秦王結下了婚姻關係。等到屈原使齊回來,說明利害,懷王想追回張儀,張儀早已走得無影無蹤了。這樣楚國對齊國又一次大失信用。前305年,楚懷王二十四年,楚又一次背齊合秦,去秦迎親;第二年,懷王還與秦王會於黃棘(今河南新野縣東北)、接受了秦退還的上庸之地(今湖北竹山縣)。當時屈原雖竭力反對,結果不但無效,反而遭到了第一次流放,流放到了漢北地區(今安康一帶及漢水上游地區)。

前303年,楚懷王二十六年,齊、韓、魏三國攻楚,聲討楚違背縱約。楚向秦求救,還把太子送到秦國作人質。第二年,楚太子殺了秦大夫逃回楚國。前301年,楚懷王二十八年,秦以此爲藉口,聯合齊、韓、魏攻楚,殺楚將唐昧,佔領了重丘(今河南泌陽縣東北)。第二年又攻楚,消滅楚軍2萬,又殺楚將景缺。這時,昏庸的懷王才又想起齊楚聯盟的重要,讓太子質於齊以求齊楚聯盟反秦。前299年,秦又攻楚,取楚八城。趁這形勢,秦昭王“邀請”懷王在武關(今陝西商縣東)相會。

屈原此時已從漢北的流放地返回,和昭雎等一起,力勸懷王不要赴會,說:“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無行。”可懷王的幼子子蘭怕失去秦王歡心,竭力慫恿懷王前去。結果懷王一入武關,就被秦軍扣留,劫往咸陽,要脅他割讓巫郡和黔中郡。楚懷王被劫往咸陽,楚由齊迎歸太子橫立爲頃襄王,公子子蘭爲令尹,不肯向秦割讓土地,秦又發兵攻楚,大敗楚軍,斬首5萬,取十六城。前296年,頃襄王三年,懷王死於秦國,秦國將他的屍體送回楚國安葬。諸侯由此認爲秦國不義。秦國、楚國絕交。

第二次流放

前293年,頃襄王六年,秦國派白起前往伊闕攻打韓國,取得重大勝利,斬首24萬。秦國於是送給楚王書信說:“楚國背叛秦國,秦國準備率領諸侯討伐楚國,決一勝負。希望您整頓士卒,得以痛快地一戰。”楚頃襄王不忘欲反”的感情,又指出,懷王最後落到客死他國的下場,就是因爲“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這對子蘭形成了威脅,於是子蘭指使靳尚到頃襄王面前進讒,使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區。這次流放的路線,按《哀郢》分析,是從郢都(湖北江陵縣)出發,先往東南順江而下經過夏首(湖北沙市東南)、遙望龍門(郢都的東門)經由洞庭湖進入長江,然後又離開了夏浦(湖北漢口),最後到了陵陽(據說是今安徽青陽縣南)。

自盡

《漁父》中有屈原自沉前的情景(《漁父》不是屈原的作品,最明顯的證據是,結尾傾向於具有道家思想的漁父,他以和光同塵的處世哲學,否定屈原的堅貞自守。但王逸《楚辭章句》定此篇爲屈原所作。):

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衆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爲?”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