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傳奇故事 > 過橋米線傳奇故事

過橋米線傳奇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W 次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暮春三月裏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秀才楊士傑手攜書卷步出書齋緩步向不遠處的瀛仙亭(後更名瀛洲亭)走去。一路之上桃花盛開、燦若雲霞,秀才賞心悅目之際已步到亭前,瀛仙亭六角三層重檐,亭頂鋪琉璃瓦,亭內雕樑畫棟、金碧輝煌。(瀛仙亭始建於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是蒙自民衆感知縣王來賓政績故建此亭以志其德。)秀才登上臺階步入亭中舉目四望:遠方羣山環繞、山脈連綿起伏、宛若游龍奔走,近旁南湖碧波千頃、水平如鏡、酷似玉盤橫陳,湖畔楊柳依依、隨風搖曳,水面荷葉田田、順水盪漾,亭外湖水清可見底、時見游魚往來,面對如此湖光山色、良辰美景,楊秀才胸襟大暢、詩興勃發口詠一詩直抒胸臆:“南湖三月風光好,碧波萬頃柳枝搖。何時終遂凌雲志,不再黃梁夢裏笑。”吟畢,秀才一時百感交集,想自己十歲能詩文、十六歲即熟讀諸子百家史集、十八歲進學,少年得志、真可謂:“春風得意馬蹄急”!未曾想此後鄉試屢次秋闈失意、科場蹭蹬,今已至而立之年,還在困路窮途。“人生苦短,春秋能有幾度?若不能早日青雲直上,待雙鬢斑白、垂垂老矣時,豈不辜負了這一腔的熱血、滿腹的經綸、一生的抱負!”

過橋米線傳奇故事

秀才正在傷感之際,亭外湖中蕩過一葉孤舟,舟中老漁翁正在引吭高歌:“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老人家,晚生有禮了!”秀才抱拳一揖禮敬道。

“秀才啊?老夫擾君讀書了!”

“老人家說哪裏去,請過來一敘。”

老漁翁把舟蕩至岸邊,步上亭來。

秀才迎上前去深深一揖道:“老人家爲世外高人,晚生聞歌而知雅意,不勝欽佩之至!”

“哈哈……,秀才過譽了!老夫不過江湖一釣叟爾!”

“市井之中不乏義士,山野湖澤豈無俊傑?老人家語出高潔,豈是庸碌之輩耳?還望老丈有以教我!”

老漁翁撫髯微笑道:“老夫衰朽之人何以教人?然君子至誠,卻之不恭!願聞君子之志?”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此即晚生之志爾!”

“秀才真志士也!然方今聖天子年事已高、倦於政事,朝政爲權奸所把持,恐君子之志難行矣!”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若難遂此志,退隱而已!”

“好個秀才!老夫雖也暮年,喜君志氣,願與君做一忘年交可乎?”

“能得老丈爲知己!晚生欣喜若狂,豈敢相拒?請受吾一拜!”秀才說完跪了下去。

“不敢當此大禮!快快請起。”老漁翁連忙攙起楊秀才道,“以後請以朋友之禮相見方好。”

“好,就依老丈之言。”

“哈哈哈……快哉、快哉!”

自此以後兩人成爲忘年知己。

秀才又向老漁翁討教了一番八股文,之後目送漁舟消逝在煙波浩渺之間,秀才再展開書卷繼續默誦起來……

日已中天,楊秀才奮志攻書,早已忘了腹中飢餓。遠處石橋上,秀才娘子林文娟手提竹藍匆匆行來。看到秀才在亭中苦讀,秀才娘子走了進去。

“相公,該吃飯了!”

“啊!娘子來了?”楊秀才放下書卷點頭微笑。

“走吧,先吃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