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成語故事 > 經典有趣的成語小故事

經典有趣的成語小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01K 次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成語吧,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鍊而形成的固定短語,你知道都有哪些經典成語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經典有趣的成語小故事,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經典有趣的成語小故事

經典有趣的成語小故事1

棲在井裏的青蛙在井邊碰上一隻從東海而來的大鱉。青蛙看見大鱉,便對它心滿意足地吹噓自己的愜意:"你瞧我住在這兒多麼快樂呀!我從井欄上蹦進淺井,可以在井壁的縫隙裏小憩。在井水裏遊耍,水面就托住我的胳肢和下巴。在軟綿綿的泥地上漫步,淤泥就漫過腳背。看看周圍的紅蟲、小螃蟹,它們誰也不能比我自由自在。"

井蛙喋喋不休地誇耀自己的安樂:"我獨自享受這口井兒,得意洋洋地站着,真是快樂極了。"它對海鱉發話,"先生,請問您,爲什麼不常常來光臨咱水井,遊覽觀光一番呢?"

海鱉經不住井蛙的慫恿,抵不住它的誘惑,也走到井邊去瞧瞧。誰知它的左足還沒踏進井底,右足卻被井欄絆住了。它進退不得,遲疑了一會,回到了原處。

海鱉算是親自領教了一番青蛙炫耀不已的井邊環境。它忍不住向井蛙介紹大海的景象:"我生活的大海用千里的遙遠不足以形容海面的`遼闊;用萬尺深度不足以窮盡海底。在大禹時代,10年中有9年遭水災,海面也並不因此而上漲;商湯時代,8年中有7年遇旱災,海水也並不因此而下降。你要知道大海是不受旱澇影響而漲落。這也就是我棲息在廣闊東海的樂趣!"

小小井蛙聽了大海鱉對大海的描述,吃驚地瞪着圓圓的小眼睛,滿臉漲得緋紅,羞愧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人的生存環境決定人的思想認識。通過井蛙與海鱉的交往與對話,告誡人們:只有開闊眼界,才能解放思想。自以爲是,自鳴得意往往是"閉關自守"、孤陋寡聞的結果。

經典有趣的成語小故事2

從前有個人叫張三,喜歡自作聰明。他積攢了三百兩銀子,心裏很高興,但是他也很苦惱,怕這麼多錢被別人偷走,不知道存放在哪裏才安全。帶在身上吧,很不方便,容易讓小偷察覺;放在抽屜裏吧,覺得不妥當,也容易被小偷偷去,反正放在哪裏都不方便。他捧着銀子,冥思苦想了半天,想來想去,最後終於想出了自認爲的方法。張三趁黑夜,在自家房後,牆角下挖了一個坑,悄悄把銀子埋在裏面。埋好後,他還是不放心,害怕別人懷疑這裏埋了銀子。他又想了想,終於又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回屋,在一張白紙上寫上"此地無銀三百兩"七個大字。然後,出去貼在坑邊的牆上。他感到這樣是很安全的了,便回屋睡覺了。

張三一整天心神不定的樣子,早已經被鄰居王二注意到了,晚上又聽到屋外有挖坑的聲音,感到十分奇怪。就在張三回屋睡覺時,王二去了屋後,借月光,看到牆角上貼着紙條,寫着"此地無銀三百兩"七個大字。王二一切都明白了。他輕手輕腳把銀子挖出來後,再把坑填好。王二回到自己的家裏,見到眼前的`白花花的銀子高興極了,但又害怕了起來。他一想,如果明天張三發現銀子丟了,懷疑是我怎麼辦?於是,他也靈機一動,自作聰明拿起筆,在紙上寫到"隔壁王二不曾偷"七個大字,也貼在坑邊的牆角上。〔注〕:後來人們根據這個民間故事,把這句話"此地無銀三百兩,隔壁王二不曾偷"當作一個成語,用來比喻自作聰明,想要隱瞞,掩飾所幹的事情,結果反而更加暴露明顯了。現在這句成語,被簡化爲"此地無銀"了。

經典有趣的成語小故事3

“攻心爲上,攻城爲下”意思是指使,人心服口服,勝過採用強硬的手段。

此典出自《三國志·蜀書·馬謖傳》:“用兵之道,攻心爲上,攻城爲下;心戰爲上,兵戰爲下。”

三國時馬謖,字幼常,襄陽宜城人。他熟讀兵書,喜歡議論軍事,見解不凡,因而諸葛亮非常器重他。

建興三年,諸葛亮親自率領大軍遠征南中,馬謖前去送行。路上,諸葛亮問馬謖對他這次南征有什麼建議。馬謖說:“南中依恃它路途遙遠,地形險要,很長時間以來就不願意歸順朝廷。即使今日攻破它,使它暫時降服,等到明日,它又會反叛。現在,您傾全國的兵力去討伐南中;向它顯示強盛和威風,南中知道我們表面勢力強大,實際上卻空虛,它的叛亂就來得更快了。如果我們將他們斬盡殺絕,則不符合仁者的'情懷,而且也不可倉促行事。”

接着,馬謖又很鄭重地說:“用兵之道,攻心爲上,攻城爲下;心戰爲上,兵戰爲下。我希望此去,能夠設法運用心戰,收服南中人的心,纔是上策。”

諸葛亮深感馬謖言之有理,決定採納他的建議,重視運用攻心的戰術。他七次抓住了南中的首領孟獲,又七次將他釋放。孟獲想方設法與諸葛亮鬥勇鬥智,都不能取勝。最終孟獲心服口服,誠心歸順諸葛亮,使這次南征全勝而歸。一直到諸葛亮去世,南中都未敢謀反。

經典有趣的成語小故事4

春秋時期,魯國有個的音樂家,名字叫公明儀。他對音樂有極深的造詣(yì),善於彈琴。他的琴聲優美動聽,人們聽到如此美妙的琴聲之後往往如醉如癡。

有一年的春天,他帶着琴來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xù)的春風將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讓他心情非常舒暢。他環顧四周,發現不遠處有一頭大公牛正在吃草。他興致勃發,突發奇想要爲這頭公牛演奏一曲,於是他撥動琴絃,對着這頭公牛彈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雖然公明儀彈奏的曲子非常悅耳動聽,但是那頭吃草的牛兒卻根本不理會那高雅的曲調,仍然低着頭繼續吃草。因爲公牛雖然能聽到琴絃發出的聲音,但是並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儀見美妙的.琴聲並不能打動這頭不懂音樂的牛,非常無奈。過了一會兒,他又想出了一個辦法。公明儀撫動琴絃,彈出一段段奇怪雜亂的聲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蠅聲,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犢(dú)發出的叫聲。這時候這頭大公牛纔像突然明白了什麼似的,搖搖尾巴,豎起耳朵,聽了起來。

後來,人們就用“對牛彈琴”來比喻對愚蠢的人講深刻的道理,或對外行人說內行話,白白浪費時間;現在也用來譏笑人說話不看對象。

經典有趣的成語小故事5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於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南郭先生聽說了齊宣王的這個癖好,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裏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着節拍顫動,我願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後,南郭先生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拿優厚的薪水和豐厚的賞賜,心裏得意極了。

其實南郭先生撒了個彌天大謊,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別人一樣吹奏得挺投入,還真瞧不出什麼破綻來。南郭先生就這樣靠着矇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min)王繼承了王位。齊⊥躋舶聽吹竽,可是他和齊宣王不一樣,認爲300人一塊兒吹實在太吵,不如獨奏來得悠揚逍遙。於是齊⊥醴⊥劑艘壞爛令,要這300個人好好練習,作好準備,他將讓它300人輪流來一個個地吹竽給他欣賞。樂師們知道命令後都積極練習,想一展身手,只有那個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這樣不學無術靠矇騙混飯吃的'人,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終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僞裝。我們想要成功,的辦法就是勤奮學習,只有練就一身過硬的真本領,才能經受得住一切考驗。

經典有趣的成語小故事6

有一個宋國人靠種莊稼爲生,天天都必須到地裏去勞動。太陽當空的時候,沒個遮攔,宋國人頭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渾身的衣衫被汗浸得透溼,但他卻不得不頂着烈日躬着身子插秧。下大雨的時候,也沒有地方可躲避,宋國人只好冒着雨在田間犁地,雨打得他擡不起頭來,和着汗起往下淌。

就這樣日復一日,每當勞動了一天國人回到家以後,便累得一動也不想動,連話也懶得說一句。宋國人覺得真是辛苦極了。更令他心煩的是,他天天扛着鋤頭去田裏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莊稼,似點也沒有長高,真讓人着急。

這一天,宋國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着大得好像沒有邊的莊稼地,不禁一陣焦急又涌上心頭。他自言自語地說:“莊稼呀,你們知道我每天種地有多辛苦嗎?爲什麼你們一點都不體諒我,還不長高呢?快長高、快長高……”他邊唸叨,一邊順手去拔身上衣蔓服的一根線頭,線頭沒拔斷,卻出來一大截。宋國人望着線頭出神,突然他的腦子裏蹦出一個主意:“對呀,我原來怎麼沒想到,就這麼辦!宋國人頓時來勁,一躍而起開始忙碌起來。

傍晚,宋國人滿頭大汗地回來了。他進門就興奮地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把每一根莊稼都拔出來了一些,它們一下子就長高了這麼多他邊說邊比劃着什麼?你……”宋國人的妻子大吃一驚,她連話也顧不上說完,就趕緊提了盞燈籠,深一腳淺一腳地跑到田裏去。可是已經晚了,莊稼已經全都枯死了。閱讀心得自然界萬物的`生長,都是有自己的客觀規律的,人無力強行改變這些規律,只有遵循規律去辦事才能取得成功。愚蠢的宋國人不懂得這個道理,急功近利,急於求成,一心只想讓莊稼按自己的意願快長高,結果落得一個相反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