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成語故事 > 鳥盡弓藏和馬革裹屍範例

鳥盡弓藏和馬革裹屍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7W 次
  相信大家對鳥盡弓藏和馬革裹屍這兩成語都不陌生,但是它們的由來恐怕很多讀者都不知道吧。下面就由本站小編爲大家分享這兩個成語背後的故事。

  (一)鳥盡弓藏

鳥盡弓藏和馬革裹屍

春秋末期,吳、越爭霸,越國被吳國打敗,屈服求和。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任用大夫文種、范蠡整頓國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使國家轉弱爲強,終於擊敗吳國,洗雪國恥。吳王夫差兵敗出逃,連續七次向越國求和,文種、范蠡堅持不允。夫差無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營中,信上寫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獵狗沒有用處了,就被殺了煮肉吃;敵國滅掉了,爲戰勝敵人出謀獻策的謀臣沒有用處了,就被拋棄或剷除。兩位大夫爲什麼不讓吳國保存下來,替自己留點餘地呢?” 文種、范蠡還是拒絕議和,夫差只好拔劍自刎。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在吳宮歡宴羣臣時,發覺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邊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爲范蠡投湖自殺了。可是過了不久,有人給文種送來一封信,上面寫着:“飛鳥打盡了,彈弓就被收藏起來;野兔捉光了,獵狗就被殺了煮來吃;敵國滅掉了,謀臣就被廢棄或遭害。越王爲人,只可和他共患難,不宜與他同安樂。大夫至今不離他而去,不久難免有殺身之禍。” 文種此時方知范蠡並未死去,而是隱居了起來。他雖然不盡相信信中所說的話,但從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踐疑忌。一天勾踐登門探望文種,臨別留下佩劍一把。文種見劍鞘上有“屬鏤”二字,正是當年吳王夫差逼忠良伍子胥自殺的那把劍。他明白勾踐的用意,悔不該不聽范蠡的勸告,只得引劍自盡。

鳥盡弓藏的含義:飛鳥射盡,打鳥的彈弓也就藏起來不用了。比喻事成之後,把曾經出過力的人一腳踢開或加以消滅。

[-(@_@)-]

  (二)馬革裹屍

成語故事】東漢時期,北方匈奴發生動亂,大將軍馬援率軍前去鎮壓騷亂,他英勇殺敵,大破匈奴,平定了邊境的.動亂,皇帝封他爲伏波將軍。他62歲時,匈奴又侵東漢,馬援請求帶兵出戰說:“男兒當死於沙場,以馬革裹屍還葬”,同年病死在軍中。

【典故】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牀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馬援傳》

【釋義】馬革:馬皮。用馬皮把屍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場。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指作戰英勇

【相近詞】赴湯蹈火、決一死戰

【相反詞】臨陣脫逃

【英文】bewrappedinahorse'shide

【成語造句】

◎ 支隊長這樣闡釋任務,定是把張敏帶到了古代邊塞詩的意境中,那沙磧、冷月、相搏的戟戈、喊風中噼啪作響的戰旗……古代軍人那種馬革裹屍的豪邁的悲愴,

◎ 這讓我很爲難,也很困惑,我知道祖父這個舉動暗示着什麼,儘管那時我不過是個孩子,但我實在對馳騁沙場馬革裹屍興趣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