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史部 > 史記 > 《元史》卷八十四 志第三十四

《元史》卷八十四 志第三十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6W 次

  ◎選舉四

《元史》卷八十四 志第三十四

  ○考課

凡隨朝職官:至元六年格,一考升一等,兩考通升二等止。六部侍郎正四品,依舊例通理八十月,升三品。左右司郎中、員外郎、都事,考滿升二等。六部郎中、員外郎、主事,三十月考滿升一等,兩考通升二等。

凡官員考數:省部定擬:從九品擬歷三任,升從八。正九品歷兩任,升從八。正八品歷三任,升從七。從七歷三任,呈省。正七歷兩任,升從六。從六品通曆三任,升從五。正六歷兩任,升從五。從五轉至正五,緣四品闕少,通曆兩任,須歷上州尹一任,方入四品。內外正從四品,通理八十月,升三品。

凡取會行止:中統三年,詔置簿立式,取會各官姓名、籍貫、年甲、入仕次第。至元十九年,諸職官解由到省部,考其功過,以憑黜陟。大德元年,外任官解由到吏部,止於刑部照過,將各人所歷,立行止簿,就檢照定擬。

凡職官回降:至元十九年,定江淮官已受宣敕,資品相應,例升二等遷去。江淮官員依舊於江淮任用。其已考滿者,並免回降。不及考者,例存一等。有出身未合入流品受宣者,任回,三品擬同六品,四品擬同七品,正從五品同正八品;受敕者,正從六品同從八品,七品、八品同正從九品,正從九品同提領案牘、巡檢。無出身及白身人受宣者,三品同七品,四品同八品,正從五品同正九品;受敕者,正從六品同從九品,七品、八品同提領案牘、巡檢,正從九品擬院務監當官。其上項有資品人員,再於接連福建、兩廣溪洞州郡任用,擬升一等。兩廣、福建,別議升轉。至元十四年,都省未注江淮官已前,創立官府,招撫百姓,實有勞績者,其見受職名,若應受宣者,三品同七品,四品、五品擬同八品;若應受敕者,正從六品同正從九品,其七品、八品擬同提控案牘、巡檢,正從九品擬同院務監當官。無出身不應敘白身人,其見受職名,應受宣者,三品同八品,四品、五品同九品;應受敕者,正從六品同提控案牘、巡檢,七品以下擬院務監當官。其上項人員,若再於接連福建、兩廣溪洞州郡任用,擬升一等。兩廣、福建,別議升轉。至元十四年已後,新收撫州郡、準上例定奪。前資不應又升二等遷去江淮官員,任回,擬定前資合得品級,於上例升二等,止於江淮遷轉,若於腹裏任用,並依上例。七品以下,已歷三品、四品者,比附上項有出身未入流品人員例,從一高。前三件於見擬資品上增一等銓注。二十一年,詔:“軍官轉入民職,已受宣敕不曾之任者,擬自準定資品換授,從禮任月日爲始,理算資考升轉。若先受宣敕已經禮任,資品相應者,通理月日升轉外,據驟升人員前任所歷月日除一考外,余月日與後任月日依準定資品通理升轉,不及考者,擬自準定資品換授,從禮任月日爲始,理算資考升轉。腹裏常調官,除資品相應者依例升轉外,有前資未應入流品受宣敕者,六品以下人員,照勘有無出身,依驗職事品秩,自受敕以後歷一考者,同江淮例定擬,不及考者,更升一等。五品以上人員,斟酌比附議擬,呈省據在前已經除授者,任回通理定奪。”

凡吏屬年勞差等:至元六年,吏部呈:“省部譯史、通事,舊以一百二十月出職,今案牘繁冗,合以九十月爲滿。”十九年,部擬:“行省通事、譯史、令史、宣使或經例革替罷,所歷月日不等,如元經省掾發去,不及一考者,擬令貼補;及一考之上者,比臺院令史出身例定奪。自行踏逐者,降一等敘,不及一考者,發還本省區用。宣慰司人吏,經省院發,不及一考者,擬貼補;及一考之上者,比部令史出身降一等定奪。自行踏逐者,又降一等;不及一考者,別無定奪。”二十年,省擬:“雲南行省極邊重地令譯史人等,六十月考滿。甘肅行省令譯史人等,六十五月考滿,本土人員,依舊例用。”二十五年,省準:“緬中行省令史,依雲南行省一體出身。”大德元年,省臣奏:“以省、臺、院諸衙門令譯史、通事、知印、宣使等,舊以九十月爲滿,升遷太驟,今以一百二十月爲滿,於應得職事內升用。又寫聖旨、掌奏事選法、應辦刑名文字必闍赤等,以八月折十月,今後毋令折算。”四年,制以諸衙門令譯史、宣使人等一百二十月爲滿。部議:“遠方令譯史人等,甘肅、福建、四川於此發去,九十月爲滿。兩廣、海北海南道於此發去,八十月滿,雲南省八十月滿。土人一百二十月滿。”都省議:“俱以九十月爲考滿,土人依例一百二十月爲滿。”至大元年,部議:“和林行省即系遠方,其人吏比四川、甘肅行省九十月出職。”二年,詔:“中外吏員人等,依世祖定製,以九十月滿,參詳,歷一百二十月已受除者,依大德十一年內製,外任減一資。所有詔書已後在選未曾除受,並見告滿之人,歷一百二十月者,合同四考理算,外任一資不須再減。”省擬:“以九十月爲滿,餘有月日,後任理算。應滿而不離役者,雖有役過月日,不準。”三年,省準:“河西廉訪司書吏人等月日。”部議:“合準舊例,雲南六十月,河西、西川六十五月,土人九十月爲滿。”皇慶二年,部議:“凡內外諸司吏員,舊以九十月爲滿,大德元年改一百二十月爲滿,至大二年復舊制。一紀之間,受除者衆。其元除有以三十月爲一考者,亦有四十月爲一考者,以所除不等,往往援例陳訴,有礙選法。擬合依已降詔絛爲格,系大德元年三月七日以後入役,至未復舊制之前,已除未除俱以四十月爲一考,通理一百二十月爲滿,減資升轉。其未滿受除者,一體理考定擬,餘二十六月已上,準升一等,十五月之上,減外任一資,十五月之下,後任理算。改格之後應滿而不離役者,役過月日,別無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