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重陽節經典解讀之《孝經》

重陽節經典解讀之《孝經》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7W 次

中國的古書浩如煙海,如果說讓我們從這浩茫的書海中評選出一部字數最少、內容最淺,而影響最大、爭議最多的著作的話,我想那毫無疑問要數《孝經》了。《孝經》總字數不過一千八百餘言,可是,兩千年來,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廣爲傳習,備加尊崇,影響所及,遠至異族異國。

重陽節經典解讀之《孝經》

《孝經》的作者,歷來衆說紛紜。由於上古時代書籍不題署著者姓名,因此,當後代人們態度認真地追查起某書的作者究竟是誰的時候,便出現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又往往集中到一點,即懷疑古書是後人的僞作。《孝經》也遇到同樣的問題。關於《孝經》的作者,概括起來大約有八種說法:孔子說,曾子說,曾子門人說,子思說,孔子門人說,齊魯間儒者說,孟子門人說,漢儒說。?

《孝經》記載了孔子向曾參講述孝道的言論,上古時沒有後代那樣的`著作意識,講述就是一種創作。孔子當然是《孝經》作者。但是,孔子最初的講述可能是零散、不繫統、比較口語化的,他的學生把這些言論記錄下來,歸納整理,甚至還進行過文字上的潤飾、加工。最初做這項工作的可能是曾參,後來是曾參的學生,因此,文中曾參也被稱爲“曾子”。從這個意義上說,孔子、曾子和他的學生(或學生的學生)都是《孝經》的作者。《孝經》的成書,至遲不晚於公元前241年,這一年《呂氏春秋》修成,其中引用了《孝經》文字。

《孝經》十八章,內容大體上可以分爲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關於“孝”的基本理論。包括《開宗明義章》第一、《天子章》第二、《諸侯章》第三、《卿大夫章》第四、《士章》第五、《庶人章》第六。這一部分講“孝”是“德之本”,“教所由生”,提出了“孝”由初級至高級的三個階段,即“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並分別規定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五種不同的“孝”的內涵。第二部分,“孝道”與政治的關係。包括《三才章》第七、《孝治章》第八、《聖治章》第九、《五刑章》第十一、《廣要道章》第十二、《廣至德章》第十三、《廣揚名章》第十四、《感應章》第十六、《事君章》第十七。這一部分講“以孝治天下”的道理和方法。第三部分,“孝道”的實行。包括《孝行章》第十、《諫諍章》第十五、《喪親章》第十八以及散見於各章中的零星的句子。這一部分講實行“孝道”的一些原則和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