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青花瓷的故事

青花瓷的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1W 次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這句歌詞被廣爲人知,但“青花瓷”的故事也許很多人還不知道,那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吧。

青花瓷的故事

將土加水、巧手塑形、以木生火、高溫玻化……瓷器,曾是中國人獨有的創造,地球上最普遍存在的物質,被塑造成人世間美麗實用的器物,吸引着世界的目光。16至18世紀,共有三億多件瓷器在歐洲登陸,它的銷售遍及地球三分之二的大陸,無止境的需求催生了全球貿易。

1603年2月,葡萄牙商船聖卡塔林那號,載滿了從中國進口的貨物,行駛在馬六甲海峽。幾艘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快速帆船突然將它包圍,發動攻擊並迅速俘獲。凱旋的荷蘭人,將船上數十萬件中國景德鎮瓷器運回阿姆斯特丹進行拍賣。這次拍賣,商人獲純利五百萬盾。荷蘭人的這一傳奇經歷震動了歐洲,一時間,全歐洲最有實力的君主、貴族、商人們紛紛把發財的目光投向了遠東,投向了中國,投向了這些瓷器的製造地景德鎮。

青花,很多人都認爲它是典型的中國式樣,卻不知道它其實是各種外來元素雜糅催生的。公元13世紀,蒙古鐵騎踏遍了歐亞大陸。1221年,蒙古軍攻佔中亞城市你沙布爾,殺光全城,只留下400個有專長的工匠。波斯工匠當時燒製的陶器雖然簡陋粗糙,卻呈現出一種寶石藍一樣的鮮豔色澤。帶來這種效果的是一種顏料,鈷藍。當時只有波斯工匠掌握它的工藝。當13世紀蒙古人打通了中西的通道,波斯的鈷藍工藝就有了大量進入中國的可能。元政府在帝國龐大的疆域裏大力推行商業貿易,在景德鎮成立了元代全國唯一的瓷業管理機構,浮樑瓷局。一些精明的商人在西亞和中東考察中,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商機。他們觀察到:在信奉伊斯蘭教的西亞和中東,古蘭經禁止人們使用金銀的餐具,而富人卻希望用同樣精美昂貴但可被古蘭經許可的器皿。胎質地堅韌、可以燒造西亞人慣用的大盤大碗又容易迎合他們審美喜好的景德鎮瓷器恰好符合這些要求。元代最後幾十年間,在鉅額利潤的刺激下,西亞商人和景德鎮窯主共同展開了一項貿易史上空前的商業行動:鈷藍料從八千公里外的波斯向東運往中國,爲伊斯蘭顧客專門製作的大宗青花瓷則向西銷往中東市場。

萬里之外,此時的歐洲人正在嘗試着一次次探險,希望能夠親自到達傳說中富有的東方。最早,歐洲人得到中國的瓷器是通過中東商人們的陸路貿易。到達歐洲的瓷器,讓看到它的人驚歎不已。他們相信阿拉伯人的說法:它可以清除所盛食物或飲料的毒素,瓷杯中一旦投入毒藥便會開裂碎掉。於是,青花瓷在歐洲被人們看作神祗和聖器,接受衆人膜拜的目光。喬凡尼·貝尼尼創作於1509年的油畫《羣神宴》,青花瓷和諸神待在一起,這是一種只有神才能使用的器物。普魯士國王弗裏德利希三世的王宮夏洛特堡宮裏有一間瓷屋,青花瓷裝飾着每一個角落。住在青花瓷裏,國王們體驗着幻想中中國式的精緻和優雅,這種上行下效的時尚鼓勵了巨大的冒險熱情,激勵着歐洲人堅韌的壯志,揚帆啓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