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古人爲何節令時愛“食草”

古人爲何節令時愛“食草”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3W 次

今天是小滿,也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八個節氣。二十四節氣不僅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而且與古人的飲食養生習俗息息相關,在古代不同的節令都曾有一種“食草的”風俗。所謂“食草”,也就是如今人們常說的吃野菜。比如小滿日“食苦菜”;立春日“食生菜”;上巳日“食薺菜”;端午節“食蒲菜”……

古人爲何節令時愛“食草”

明代《野菜博物》中的苦蕒菜

  小滿日“食苦菜”

王磐《野菜譜》:“苦麻苔,帶苦嘗;雖逆口,勝空腸”

古人一般稱野菜爲“草”,明鮑山《野菜博錄》即是按“草部”和“木部”歸類的,在兩卷“草部”中,總計列入了314個品種的野菜。小滿節氣的主打“草”,是苦菜,《神農本草經》把它列爲“上品”。

小滿“食苦菜”風俗,由來已久。先秦古籍《逸周書·時訓解》中,即有“小滿之日,苦菜秀”的說法。

“苦菜秀”系“小滿三候”中的第一候,所謂“候”,即時節植物特徵,另外兩候依次是“靡草死”、“小暑至”,分隔5天,即《逸周書·時訓解》所謂:小滿後“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

小滿時苦菜花最美、菜最好吃,於是有了“苦菜秀”概念。苦菜有苦蕒菜、苦麻苔等多種別稱,屬菊科苦苣菜屬,系一二年生草本蔬菜。苦菜在春秋兩季都可以採摘,人稱“採苦”,《唐風·采苓》中所謂“採苦採苦,首陽之下”,就是說在首陽下采摘苦菜。

那麼,古人爲何要在小滿這天吃苦菜?除了當令以外,過去還有對付春天饑荒的考慮。小滿正是青黃不接的最後一刻,在糧食不豐的年景,苦菜正好填肚皮,以補充糧食短缺,久之成俗。

苦菜確實是古代救荒良草。古謠稱:“春風吹,苦菜長,荒灘野地是糧倉。”在《救荒本草》等書中,苦菜都是一種重要的救荒植物。明王磐《野菜譜》亦稱:“苦麻苔,帶苦嘗;雖逆口,勝空腸。但願收租了官府,不辭吃盡田家苦。”

在歷史上,苦菜還一度被視爲“吉祥菜”。《三國志·吳書·三嗣主傳第三》記載,吳末帝孫皓天紀三年(公元279年),在吳都建業(今南京),菜農吳平家的一棵苦菜竟然長了四尺多高,而一般只長尺把高。朝廷認爲此乃祥瑞之兆,遂改稱苦菜爲“平慮草”,封吳平爲“平慮郎”。

其實,小滿日“食苦菜原因並不單一。小滿過後,炎夏天即將到來,吃苦菜有迎夏袪病的意思。在中醫眼裏,苦菜身價很高,明李時珍筆下稱之爲“天香菜”,有清熱、涼血和解毒的功效。《本草綱目》引《洞天保生錄》稱:“夏三月宜食苦,能益心和血通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