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歷史上的張飛

歷史上的張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3W 次

導語:歷史上的張飛,與《三國演義》的張飛大有不同,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歷史上的張飛,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歷史上的張飛

說起張飛,這是個很有意思的人。他有意思在於,你明明很熟悉他,卻又根本找不到和這個人有關的任何可靠信息。

最開始,我們心中的張飛大體是這個造型,粗獷、野蠻、直脾氣;以及勇猛、野蠻、憨直等等。一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大力士造型。隨着對歷史慢慢的瞭解,張飛的形象又慢慢的變化了;傳聞他的出身挺好,家境殷實;有才學,書法、繪畫都不錯;比較喜歡和士人,也就是文化人混在一起,想來肚子裏的墨水還是不少的;於是張飛就成了這樣。

一秒鐘糙漢變王子,有沒有。

如果咱們再深入聊一聊張飛,又會發現剛纔說的哪兩種形象都不正確,都沒有確定的歷史證據來證明;張飛的形象又開始變得含混了。

首先說說張飛的家世。按照《三國演義》的講法,張飛是屠夫出身,小有財貨。在同一本書中,張飛的武器是丈八蛇矛,亦即“馬槊”;這個武器很高大上,據說光製作週期就要十年,絕對高富帥專用的武器。而在第二種王子形象中,也很肯定張飛家很有錢;這樣他纔有時間、財力可以學習繪畫、書法等文藝愛好。總之在大家心目中張飛家裏很有錢就是了。

/*本段關於屠夫職業及東漢末年食肉情況爭議較大,請參閱評論中 @屈嘯宇 的評論*/

可“屠夫”這種身份是不太可能出現在東漢末的職業當中的;即使有也不可能有錢。和《三國演義》誕生的明朝不同,三國時期的人是不吃或者很少吃豬肉的,豬肉的很多疾病容易傳染給人,在古代被人認爲不潔,吃的人很少。這一風貌直到醫學的進步,以及大儒蘇東坡“東坡肉”的大力推廣才慢慢得以轉變。故而三國時期,如果有屠夫也應該是殺羊的。如果殺羊的話,屠夫這個職業就很難成爲獨立的職業。該因豬是雜食動物,可以吃殘羹剩飯爲食;農夫在自家後院就可以養殖(黑歷史中,養豬多喂糞便。。。)。而羊是食草動物,吃穀類和草料爲生;東漢時期人尚且沒有吃的何況是羊,羊也只能在草場上放養。考慮到東漢土地兼併形勢的嚴峻性,草場肯定是屬於世家大族的。因此這一時期,明朝那種從農戶家裏收購豬肉然後屠宰零售的屠戶行爲,並沒有生存的基礎。如果他是世家大族裏面負責屠宰的家奴,那他就更不可能跟着劉備、關羽滿世界跑;這在當時是違法的。張飛乃至於何進,不可能是屠戶出身。

那麼張飛家裏有沒有錢呢?是不是高富帥呢?應該也沒錢,不是高富帥。《三國志》裏面有幾個細節可以佐證這一點。《三國志》說張飛“少與關羽俱事先主。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根據後世的考證,184年黃巾起義的時候,劉備拉起隊伍加入政府軍,此時劉備二十四歲、關羽二十五歲,張飛二十歲。考慮到劉備在涿郡結交遊俠可能要早幾年,那麼關羽和張飛遇到劉備應該在180年附近,此時張飛16歲,正好是對應《三國志》”少與關羽俱事先主“的時候。如果張飛家境很好,不太可能在這個時間”事“先主;畢竟劉備這個時候就是個遊俠,沒有名氣也沒有人際關係。關羽就更差了,他是個逃犯,過着隱姓埋名的日子。一個家境優異的熱血青年,可能會和這兩類人成爲朋友,卻絕不會認一個遊俠爲主公,且還要事一個”逃犯“爲兄。而劉備能收復關羽、張飛這樣的猛將,就是基於他對那個在社會上層沒有什麼特別,但對底層還有吸引力的宗室的身份;更爲重要的是他能夠折節下士。而張飛家境很好的話,劉備折節是沒用的。

另一個做佐證是,歷史中張飛有記錄的妻子是建安五年(200年)在豫州遇到的夏侯氏,這個時候張飛已經36歲,在當時已經是高齡了。此前沒有傳出張飛有妻室的記錄,也沒有子女;這對於當時的人而言是很不合理的。要知道即使是關羽這樣的普通家室,在178年關羽19歲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關平這個兒子了。張飛更隨劉備起兵已經二十,甚至更大,卻沒有任何子嗣和妻室,這絕不像是個高富帥的做派。

結合以上兩點,我們大膽的猜測,張飛的出身很可能非常低,家境也很落魄;這樣才能折服於關羽的武勇、劉備的下士。早期的張飛可能由於受教育晚,沒有特殊的能力。這也就能夠解釋了,爲什麼在赤壁之戰(208年)之前,44歲的張飛一直沒有什麼作爲,歷史全無記載了。

其次,關於張飛的才藝。張飛近年來比較火的一種說法是,他的書法很好,而且擅長畫美人圖;這其實是假的;已被證明是明清人杜撰的。我國的國畫和書法,大概要到魏晉時期,玄學大行纔開始大興於世。而由於繪畫對紙張的要求更高,國畫的發展甚至要晚於書法,至於美人圖,也即仕女圖,這要到唐朝纔開始流行起來。故而除非張飛是個穿越衆,否則他不太可能會畫美人;而且他也沒啥機會畫美人,他到36歲才結婚,還是撿來的媳婦。

至於書法,下圖是傳說是張飛大破張頜之後的《立馬銘》,看過對《立馬銘》的考證,說這個《立馬銘》在重慶、閬中、漢中等地都有,而且各地的版本不同,無法認定那個是真跡。且根據書法藝術考據派,認爲這個寫法是唐書法的筆法,和漢書法有很大不同,我不太懂,看起來很有道理。

不過就我去過閬中的經歷,我認爲這個書法應該是假的。蓋因整個閬中有關於張飛的古蹟都可能是假的。比如閬中有個瓦口關,在閬中東北部十幾公里,是一處著名的景點,相傳張飛破張合於此。可按照歷史來看,瓦口應該在達州市渠縣,而且根本就不是個關隘,是個河道入口。

如圖,張合南下和退兵線路都在米倉道,閬中在金牛道;按照張飛和張合的進兵線路,兩個人不可能在閬中相遇。但《三國演義》中,張飛和張合的巴西之戰在金牛道,這是不對的。閬中張飛廟和閬中周圍配到的”張飛古蹟“應該出現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之後,否則不可能連地址都搞錯。張飛廟中居然還有一副草書的作品,也許在明清人士看來,張飛是穿越衆無疑。

再次,張飛的功績。我們之前有提到,按照《三國志》,在荊州之前,對張飛鮮有記載。實際上張飛整個生涯,能夠拿的出手的戰績就只有和諸葛亮入蜀支援劉備;以及與張合的巴西之戰。至於當陽長阪的據水斷橋,只能算上忠勇,算不上功績。而入蜀之戰的.變現,很可能和諸葛亮有關,張飛獨立作戰的案例也就只有巴西之戰;這一仗他打的很精彩。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全取益州,此時按照當初孫劉協定,應當將荊州歸還;可劉備不認賬了。不得已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屯兵荊州,準備強取。於是劉備命關羽出益陽、自己屯兵公安(江陵附近)此時張飛應該隨軍。而後,曹軍殺向漢中方向,逼降了張魯,但曹操並沒有趁勢進軍蜀漢(此爲千古遺憾,當時益州絕對空虛)。留守漢中的將領張郃看到機會,帶着人馬從米倉道直取巴中,順勢逼降了巴東郡和巴西郡,巴東郡位於荊州和益州的交匯地,是益州的東大門。

這個時候在荊州的劉備,相當於後路已絕,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了。不得已劉備和孫權媾和,送了荊南三郡;引軍速回益州。按照後來的情況看,張飛應該是回救益州的先鋒。張飛不負衆望,帶人千里回擊,幫着劉備保住巴東郡,穩定了局勢;劉備才得以成功回到江州(重慶)。張飛的勝利固然和張郃南下部衆較少有關,但張飛部的效率可見一斑。而後張郃由於兵少,改遷徙巴東、巴西兩郡人口去漢中,如果他成功了,巴東、巴西兩郡將成爲荒地,益州將逐漸被蠶食。張飛再次千里轉進,將張郃主力堵在了宕渠(渠縣)。後來的事情歷史一筆帶過,”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餘人從間道退,引軍還南鄭,巴土獲安."宕渠這個地方並不符合山道迮狹的標準,我以爲在雙方相持五十日的時間裏,很可能張郃已經成功退軍了,但是被張飛堵在了米倉道上(巴中到漢中的小道);張飛突襲張郃得勝。

這一場勝利的戰果其實不大。爲什麼說戰果不大呢,在於張郃其實已經完成了戰略目標,他成功地襲擾了劉備的後方,並且大概是遷民成功了,張郃因此功勞被拜爲蕩寇將軍,這已經算是重號將軍了。張飛這邊,雖然打散了張郃的軍隊,名義上勝利了,但戰果應該不大,沒有斬將,也沒有俘虜的記載,用的是”破“,不是”大破“。可這場勝利對劉備而言意義重大,是歲,曹操破張魯,益州震動,人心惶惶。張郃帶着一小部分人下巴中,就能讓兩個郡投降,可見當時益州人士對劉備的信心之弱。《三國志-劉曄傳》中說今舉漢中,蜀人望風,破膽失守,推此而前,蜀可傳檄而定。劉備,人傑也,有度而遲,得蜀日淺,蜀人未恃也。今破漢中,蜀人震恐,其勢自傾。裴松之注居七日,蜀降者說:“蜀中一日數十驚,備雖斬之而不能安也。”太祖延問曄曰:“今尚可擊不?”曄曰:“今已小定,未可擊也。”都說明當時益州的形式嚴峻。張飛在這一戰中,先是千里奔襲保住了後路,後又擊退了張郃,送給劉備一場及時的勝利。劉備接着這場勝利穩定了益州局勢,纔有了後來的北伐漢中之戰;如果沒有張飛這一場勝利,益州估計很快就崩盤了。

但張飛的功勞也就到此爲止了;劉備清楚的知道,張飛是一員勇將。故而在取下漢中之後,並沒有將漢中太守的位置給衆望所歸的張飛,可見劉備對張飛的定位。

最後說說張飛的性格;但凡提前張飛,他的性格應該是暴躁,激烈的;他的戰術特長似乎也和性格相關,連陳壽都在《三國志》中說他雖然”國士無雙“,但”暴而無恩“。不過我以爲這種認識稍顯片面;也許我們都錯誤的理解了”暴而無恩“這句話。

程昱曾說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程昱和劉備的說法是張飛”暴而無恩“的佐證,而陳壽”暴而無恩“的評語又是張飛性格暴躁的出處。但這個邏輯鏈並不嚴密。

在張飛”暴而無恩“之前,是說他和關羽皆爲”萬人敵“。萬人敵是個什麼東西,是說一個人異常勇猛麼?在唐宋可能是,在漢末卻不一定;還記得《史記》有關項羽的”一人敵“和”萬人敵“的說法麼?在漢,萬人敵應該說的是兵法,形容關羽、張飛皆萬人敵,說的應該是兩人下轄的部隊非常有戰鬥力。否則單論武勇而言,張遼、甘寧在魏吳東線戰場的表現絕對比張飛要來的亮眼,卻沒有人說他們萬人敵。而即使是在三國無雙的遊戲裏面,想要殺一萬人都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說了萬人敵,再說說”暴而無恩“,這裏的暴不能理解成暴躁,而應理解成”暴行“,暴而無恩可以解釋爲行爲暴虐又沒有恩義。結合張飛時常鞭笞健兒、刑殺過甚。暴應該說的是張飛對手下比較苛刻,而不是他本人的性格。張飛爲什麼對手下苛刻?因爲他是萬人敵。諸葛亮在描述將領素質的的《將苑》中講到,將材有九種,”道之以德,齊之以禮,而知其飢寒,察其勞苦,此之謂仁將。事無苟免,不爲利撓,有死之榮,無生之脣,此之謂義將。貴而不驕,勝而不恃,賢而能下,,剛而能忍,此之謂禮將。奇變莫測,動應多端,轉禍爲福,臨危制勝,此之謂智將。進有厚賞,退有嚴刑,賞不逾時,刑不擇貴,此之謂信將。足輕戎馬,氣蓋千夫,善固疆場,長於劍戟,此之謂步將。登高履險,馳射如飛,進則先行,退則後殿,此之謂騎將。氣凌三軍,志輕強虜,怯於小戰,勇於大敵,此之謂猛將。見賢若不及,從諫如順流,寬而能剛,勇而多計,此之謂大將。“張飛應該是信將,進有厚賞,退有嚴刑,賞不逾時,刑不擇貴,依靠嚴酷的賞罰來治軍的將領。類似的,關羽是仁將,道之以德,齊之以禮,而知其飢寒,察其勞苦,靠着對手下的關懷來治軍。

以前有人說,劉備知道關羽和張飛的性格,卻沒有采取措施,可見劉備這個人很腹黑;其實這是錯怪了劉備。假如劉備是公司的總經理,手下有兩個王牌的銷售團隊,一個叫關羽,一個叫張飛;關羽對團隊的成員特別好,日日送溫暖,送冠軍,他手下的營銷人員各個感恩戴德,願意跟着他玩命幹。但就是非常護短,和後勤部門關係不好。另一個團隊張飛,執行嚴格的考覈制度,完不成任務就辭退;經常進行內部批評,開大會念檢討之類的帶有對營銷人員有侮辱性質的活動;但由於任務每次都能完成,後勤人員對該部門影響良好。如果你是劉備,總經理;你應帶如何應對這兩個團隊總監?我想大多數人會是什麼都不做吧;他們的極端的做法保證了他們是王牌的銷售團隊,如果責令他們改正,他們的銷售能力必然會下滑。劉備估計也是這麼考慮問題的,關羽親愛士卒,效吳起故事,士卒樂於效死,故而是萬人敵;張飛重刑殺,仿效強秦,士卒畏死,故而也是萬人敵。從這個思路引開,張飛估計是個非常陰沉的人。

大概這個樣子吧。

基於上,涿郡人士張飛,家世很普通,有勇力好遊俠,十五六歲就跟着當地著名的”豪士“劉備和遊俠關羽廝混。和關羽不同,張飛沒讀過什麼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隨侍在劉備左右;擔任劉備親軍將領的職務;這個位置後來被趙雲替代。

出身低賤的張飛,對於社會上流的士人十分仰慕,故而十分親愛士人。對於劉備,張飛是非常忠心的,他知道以他的學識和背景無法簡單的統帥軍隊;於是他找了最直接的辦法:刑殺。用極度嚴格的規定來執行軍法,而且鐵面無私;爲了保證對刑殺的公正執行,不帶感情色彩,他並不和士卒打過多的交道;所以他遠士卒。基於對刑殺的嚴酷執行,和戰時不吝惜士卒傷亡的打法,讓張飛的部隊有了極強的戰鬥力,於是他有了和關羽齊名的萬人敵的名號;但無論是劉備還是他自己都知道他在戰鬥之外的能力是遠遠不及關羽的。

劉備借到荊州之後,軍隊內部的人員結構變得複雜。張飛的忠心讓他逐漸獲得了獨領一軍的機會;第一次是入蜀作戰,劉備給他配備了諸葛亮這個王牌參謀,入蜀作戰勝利。隨後張飛又在巴西之戰,第一次獨領一軍,取得了對劉備而言至關重要的勝利;在這場戰爭後中,他在道路不通的蜀地玩千里奔襲,而且還玩成了,擊敗名將張郃。但轉年的漢中之戰,獨領一軍的張飛並沒有太好的成績;他不太擅長打奔襲以外的戰鬥。漢中之戰後,和張飛戰鬥風格類似的夏侯淵的下場,讓劉備確定了對張飛的使用方法,即鬥將、先鋒、偏師;無法獨當一面。張飛在和魏延的競爭中失敗,沒有取得漢中太守的職務。

關羽死後,劉備軍中荊州系做大,爲了平衡着一點;劉備加張飛爲司隸校尉、車騎將軍;名義上算是蜀漢最高軍事長官了,可實際上還是掌管閬中的那一軍。在隨後的對吳作戰準備中,因對軍隊太過嚴酷,終於被部下譁變殺害。

張飛的一生,是一個平民奮鬥的一生;在當時的環境下,沒有經受過教育的張飛,做到了當時類似身份的最高高度:車騎將軍、西鄉候、司隸校尉。乃至於在其後,也沒有多少草根能夠達到他的高度。對部下他是個冷酷的領導,對上級是個忠實的執行者。至於他的死,是他自己最初選擇的道路決定的;比起那些身不由己、碌碌無爲的人而言,這是怎樣的幸福啊。